首页 / 正文

卷五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朱子全书卷五十五

道统四

自论为学工夫

某十数嵗时读孟子言圣人与我同类者喜不可言以为圣人亦易做今方觉得难

读书须纯一如看一般未了又要般渉都不济事某向时读书方其读上句则不知有下句读上章则不知有下章读中庸则祗读中庸读论语则祗读论语一日祗看一二章将诸家説看合与不合凡读书到冷淡无味处尤当着力推考

因説读书须是有自得处到自得处説与人也不得某旧读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恵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朂寡人既破我斧又阙我斨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伊尹曰先王肇脩人纪从谏弗咈先民时若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

检身若不及以至于有万邦兹惟艰哉如此等处直为之废卷慨想而不能已觉得朋友闲看文字难得这般意思

先生因与朋友言及易曰易非学者之急务也某平生也费了些精神理会易与诗然其得力则未若语孟之多也易与诗中所得似鸡肋焉

看文字却是索居独处好用工夫方精専看得透彻未须便与朋友商量某往年在同安日因差出体究公事处夜寒不能寐因看得子夏论学一段分明后官满在郡中等批书已遣行李无文字看于馆人处借得孟子一册熟读方晓得养气一章语脉当时亦不暇写出只逐段以纸签签之云此是如此説签了便看得更分明后来其闲虽有脩改不过是转换处大意不出当时所见如谩人底议论某少年亦防説只是终不安直到寻个慤实处方已

某旧年思量义理未透直是不能睡初看子夏先传后倦一章凡三四夜穷究到明彻夜闻杜鹃声

某旧时读书専要拣好处看到平平泛泛处多阔略后多记不得自觉也是一个病今有一般人看文字却只摸得些渣滓到有深意好处却全不识

凡看文字诸家説异同处最可观某旧日看文字専看异同处如谢上蔡之説如彼杨龟山之説如此何者为得何者为失所以为得者是如何所以为失者是如何

某自十五六时至二十嵗史书都不要看但觉得闲是闲非没要紧不难理防大率才看得此等文字有味毕竟粗心了吕伯恭教人看左传不知何谓

学者难得都不肯自去着力读书某登科后要读书被人横截直截某只是不管一面自读顾文蔚曰且如公有谁鞭辟毕竟是自要读书

或问先生谓讲论固不可无须是自去体认如何是体认曰体认是把那聼得底自去心里重复思量过伊川曰时复思绎浃洽于中则説矣某向来从师一日闲所闻説话夜闲如温书一般字字子细思量过才有疑明日又问

问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曰此亦只是为公孙丑不识浩然之气故教之养气工夫缓急云不必太急不要忘了亦非教人于无着摸处用功也某旧日理会道理亦有此病后来李先生説令去圣经中求义某后刻意经学推见实理始信前日诸人之误也

某所得处甚约只是一两切要句上却日夜就此一两句上用意翫味胷中自是洒落又云放心不必是走在别处去但一剳眼闲便不见才觉得又便在面前不是难收拾自去提撕便见得是如此

近日已觉向来説话太支离处反身以求正坐自己用功亦未切耳因此减去文字工夫觉得闲中气象甚适每劝学者亦且看孟子道性善求放心两章着实体察收拾为要其余文字且大概讽诵涵泳未湏大段着力考索也

今日学者不长进只是心不在焉尝记少年时在同安夜闻钟鼓声聼其一声未絶而此心已自走作因此警惧乃知为学须是専心致志

某尝説看文字须如法家深刻方穷究得尽某直是下得工夫

这道理须是见得是如此了验之于物又如此验之吾身又如此以至见天下道理皆端的如此了方得如某所见所言又非自会説出来亦是当初于圣贤与二程所説推之而又验之于己见得真实如此

刘晏见钱流地上想是他计较得熟了如此某而今看圣人説话见圣人之心成片价从面前过

某寻常莫説前軰只是长上及朋友稍稍説道理底某便不敢説他説得不是且将他説去研究及自家晓得却见得他底不是某寻常最居人后又曰寻常某最得此力

初师屛山籍溪籍溪学于文定又好佛老以文定之学为论治道则可而道未至然于佛老亦未有见屏山少年能为举业官莆田接墖下一僧能入定数日后乃见了老归家读儒书以为与佛合故作圣传论其后屏山先亡籍溪在某自见于此道未有所得乃见延平

或説象山説克己复礼不但只是欲克去那利欲忿懥之私只是有一念要做圣贤便不可曰此等议论恰如小儿则剧一般只管要高去圣门何尝有这般説话人要去学圣贤此是好底念虑有何不可若以为不得则尧舜之兢兢业业周公之思兼三王孔子之好古敏求顔子之有为若是孟子之愿学孔子之念皆当克去矣看他意思只是禅志公云不起纎豪脩学心无相光中常自在他只是要如此然岂有此理只如孔子荅顔子克己复礼为仁据他説时只这一句已多了又况有下头一落索只是顔子才问仁便与打出方是及至恁地説他他又却讳某尝谓人要学禅时不如分明去学他禅和一棒一喝便了今乃以圣贤之言夹杂了説都不成个物事道是龙又无角道是蛇又有足子静旧年也不如此后来弄得直恁地差异如今都教壊了后生个个不肯去读书一味颠蹷没理会处可惜可惜正如荀子不睹是逞快胡骂乱骂教得个李斯出来遂至焚书坑儒若使荀卿不死见斯所为如此必须自悔使子静今犹在见后生軰如此颠蹷亦须自悔其前日之非又曰子静説话常是两头明中闲暗或问暗是如何曰是他那不説破处他所以不説破便是禅所谓鸳鸯绣出从君看莫把金针度与人他禅家自爱如此某年十五六时亦尝留心于此一日在病翁所会一僧与之语其僧只相应和了説也不説是不是却与刘説某也理会得个昭昭灵灵底禅刘后説与某某遂疑此僧更有要妙处在遂去扣问他见他説得也煞好及去赴试时便用他意思去胡説是时文字不似而今细密由人粗説试官为某説动了遂得举【时年十九】后赴同安任时年二十四五矣始见李先生与他説李先生只説不是某却倒疑李先生理会此未得再三质问李先生为人简重却是不甚会説只教看圣贤言语某遂将那禅来权倚阁起意中道禅亦自在且将圣人书来读读来读去一日复一日觉得圣贤言语渐渐有味却回头看释氏之説渐渐破绽罅漏百出

某旧时亦要无所不学禅道文章楚辞诗兵法事事要学出入时无数文字事事有两册一日忽思之曰且慢我只一个浑身如何兼得许多自此逐时去了大凡人知个用心处自无缘及得外事

某今且劝诸公屏去外务趱工夫専一去看这道理某年二十余已做这工夫将谓下梢理会得多少道理今忽然有许多年纪不知老之至此也只理会得这些子嵗月易得蹉跎可畏如此

读书须是虚心方得他圣人説一字是一字自家只平着心去秤停他都不使得一豪杜撰只顺他去某向时也杜撰説得终不济事如今方见得分明方见得圣人一言一字不吾欺只今六十一嵗方理会得恁地若或去年死也则枉了自今夏来觉见得才是圣人説话也不少一个字也不多一个字恰恰地好都不用一些穿凿

读书贪多最是大病下梢都理会不得若到闲时无书读时得一件书看更子细某向为同安簿满到泉州批书在客邸借文字只借得一册孟子将来子细读方寻得本意见

某少时为学十六嵗便好理学十七嵗便有如今学者见识后得谢显道论语甚喜乃熟读先将朱笔抹出语意好处又熟读得趣觉得朱抹处太烦再用墨抹出又熟读得趣别用青笔抹出又熟得其要领乃用黄笔抹出至此自见所得处甚约只是一两句上却日夜就此一两句上用意翫味胷中自是洒落

先生多有不可为之叹汉卿曰前年侍坐闻先生云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兵随将转将逐符行今乃谓不可为曰便是这符不在自家手里或谓汉卿多禅语贺孙因云前承汉卿教训似主静坐澄清之语汉卿云味道煞笃实云云先生曰静坐自是好近得子约书云须是识得喜怒哀乐未发之本体此语尽好汉卿又问前年侍坐所闻似与今别前年云近方看得这道理透若以前死却亦是枉死了今先生忽发叹以为只如此不觉老了还当以前是就道理説今就勲业上説先生曰不如此自是觉得无甚长进于上面犹觉得隔一膜

敬子举先生所谓传命之脉及佛氏传心传髓之説曰便是要自家意思与他为一若心不在上面书自是书人自是人如何看得出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只十五嵗时便断断然以圣人为志矣【二程自十五六时便鋭然欲学圣人】

先生患气痛脚弱泄泻或劝晚起曰某自是不能晚起虽甚病才见光亦便要起寻思文字才稍晚便觉似宴安鸩毒

人之血气固有强弱然志气则无时而衰茍常持得这志纵血气衰极也不由他如某而今如此老病衰极非不知每日且放晚起以养病但自是心里不稳只交到五更初目便睡不着了虽欲勉强睡然此心已自是个起来底人不肯就枕了以此知人若能持得这个志气定不会被血气夺凡为血气所移者皆是自弃自暴之人耳【以上语类三十条】

道闲与季通讲论因悟向来涵养工夫全少而讲説又多强探必取寻流逐末之弊推类以求众病非一而其源皆在此恍然自失似有顿进之功若保此不懈庶有望于将来然非如近日诸贤所谓顿悟之机也向来所闻诲谕诸説之未契者今日细思脗合无疑大抵前日之病皆是气质躁妄之偏不曾涵养克治任意直前之弊耳自今改之异时相见幸老兄验其进否而警防之也【荅吕伯恭】

大抵子思以来教人之法惟以尊德性道问学两事为用力之要今子静所説専是尊德性事而某平日所论却是问学上多了所以为彼学者多持守可观而看得义理全不子细又别説一种杜撰道理遮葢不肯放下而某自觉虽于义理上不敢乱説却于紧要为己为人上多不得力今当反身用力去短集长庻几不堕一边耳【荅项平父】

某自年十四五时即尝有志于此中闲非不用力而所见终未端的其言虽或误中要是想像意度所幸内无空寂之诱外无功利之贪全此纯愚以至今日反覆旧闻而有得焉乃知明道先生所谓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者真不妄也【荅陈正己】

某天资鲁钝自幼记问言语不能及人以先君子之余诲颇知有意于为己之学而未得其处葢出入于释老者十余年近嵗以来获亲有道始知所向之大方竟以才质不敏知识未离乎章句之闲虽时若有防于心然反而求之殊未有以自信其所以奉亲事长居室延交者葢欲寡其过而未能也【荅江元适】

李先生教人大抵令于静中体认大本未发时气象分明即处事应物自然中节此乃龟山门下相传指诀然当时亲炙之时贪聼讲论又方窃好章句训诂之习不得尽心于此至今若存若亡无一的实见处辜负教育之意每一念此未尝不愧汗沾衣也脱然之语乃先生称道之过今日犹如挂钩之鱼当时宁有是耶然学者一时偶有所见其初皆自悦怿以为真有所自得矣及其久也渐次昏暗淡泊又久则遂泯灭而顽然如初无所睹此无他其所见者非卓然真见道体之全特因闻见揣度而知故耳窃意当时日闻至言观懿行其心固必有不知所以然者洎失其所依归而又加以嵗月之久汨没浸渍今则兀然为庸人矣此亦无足怪者因下问之及不觉怅然未知其终何所止泊也【荅何叔京○以上文集五条】

论自著书【已入四书六经者不重出】

某释经每下一字直是称等轻重方敢写出

某解书如训诂一二字等处多有不必解处只是解书之法如此亦要教人知得看文字不可忽略

每常解文字诸先生有多少好説话有时不敢载者葢他本文未有这般意思在【以上语类三条】

大学中庸屡改终未能到得无可改处大学近方稍似少病道理最是讲论时説得透才渉纸墨便觉不能及其一二纵説得出亦无精彩以此见圣贤心事今只于纸上看如何见得到底每一念此未尝不抚卷慨然也【荅应仁仲○文集】

张仁叟问论语或问曰是十五年前文字与今説不类当时欲脩后来精力衰那个工夫大后掉了

先生因编孟子要指云孟子若读得无统也是费力某从十七八嵗读至二十嵗只逐句去理会更不通透二十嵗已后方知不可恁地读元来许多长段都自首尾相照管脉络相贯穿只恁地熟读自见得意思从此看孟子觉得意思极通快亦因悟作文之法如孟子当时固不是要作文只言语説出来首尾相应脉络相贯自是合着如此【以上语类二条】

孟子集解重防颁示以遗説一编见教伏读喜幸开豁良多然方冗扰未暇精思姑具所疑之一二以求发药俟旦夕稍定当择其尤精者着之解中而复条其未安者尽以请益钦夫伯崇前此往还诸説皆欲用此例附之昔人有古今集验方者此书亦可为古今集解矣既以自备遗忘又以传诸同志友朋之益其利广矣语录比因再阅尚有合整顿处已略下手会冗中辍他时附呈未晚大抵刘质夫李端伯所记皆明道语余则杂有至永嘉诸人及杨遵道唐彦思张思叔所记则又皆伊川语也向编次时有一目录近亦脩改未定又忙不暇拜呈并俟他日渊源闻见二录已领西山集委示得以披读乃知李文之议论本末如此甚幸甚幸其闲有合请教者亦俟详观乃敢以进也【荅何叔京○文集】

大凡文字上古圣贤説底便不差到得周程张邵们説得亦不差其他门人便多病某初要节一本中庸集略更下手不得其闲或有一节説得好第二节便差底又有説得似好而又説从别处去底然而看得他们説多却觉煞得力【语类】

示及三书感感诚立诚通之论诚如尊谕不敢多逊窃意自有此书无人与之思索至此西铭太极诸説亦皆积数十年之功无一字出私意释氏以胷襟流出为极则以今观之天地之闲自有一定不易之理要当见得不假毫髪意思安排不着毫发意见夹杂自然先圣后圣如合符节方是究竟处也【荅黄叔张○文集】

问林兄看小学如何林举小学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先生曰人既自有这良能良知了圣贤又恁地説直要人寻教亲切父慈而教子孝而箴看我是能恁地不恁地小学所説教人逐一去上面寻许多道理到着大学亦只是这道理又教人看得就切实如此不是胡乱恁地説去【语类】

小学书曾为整顿否幸早为之寻便见寄幸幸昨来奉报只欲如此闲所编者今细思之不若来教规模之善但今所编皆法制之语若欲更添嘉言善行两类即两类之中自须各兼取经史子集之言其説乃备但须约取勿令太泛乃佳【如管仲畏威如疾之语心每爱之】文章尤不可泛如离骚忠洁之志固亦可尚然只正经一篇已自多了此须更子细决择叙古防求亦太多兼奥涩难读恐非启防之具却是古乐府及杜子羙诗意思好可取者多令其喜讽咏易入心最为有益也来谕又有避主张程氏之嫌程氏何待吾軰主张然立言垂训事闗久逺亦岂当避此嫌耶其详虽已见于近思然其一言半句灼然亲切不可不使后学早闻而先入者自不妨特见于此书也若只欲其合于世俗而使庸人爱之则符读书城南一篇足矣何事劳吾人捃摭之功哉【荅刘子澄○文集】

脩身大法小学备矣义理精防近思录详之

近思录好看四子六经之阶梯近思录四子之阶梯近思录逐篇纲目一道体二为学大要三格物穷理四存养五改过迁善克己复礼六齐家之道七出处进退辞受之义八治国平天下之道九制度十君子处事之方十一教学之道十二改过及人心疵病十三异端之学十四圣贤气象

因论近思录曰不当编易传所载问如何曰公须自见意谓易传已自成书【以上语类四条】

向读女戒见其言有未备及鄙浅处伯恭亦尝病之闲尝欲别集古语如小学之状为数篇其目曰正静曰卑弱曰孝爱曰和睦曰勤谨曰俭质曰寛恵曰讲学班氏书可取者亦删取之如正静篇即如杜子羙秉心忡忡防身如律之语亦可入凡守身事夫之事皆是也和睦谓宜其家人寛恵谓逮下无疾妬凡御下之事病倦不能检阅幸更为详此目有无漏落有即补之而辑成一书亦一事也向见所编家训其中似己该备只就彼采择更益以经史子集中事以经为先不必太多精择而审取之尤佳也【荅刘子澄○文集】

説编通鉴纲目尚未成文字因言伯恭大事记忒藏头亢脑如抟谜相似又解题之类亦太多

温公通鉴以魏为主故书蜀丞相亮寇何地从魏志也其理都错某所作纲目以蜀为主后刘聪石勒诸人皆晋之故臣故东晋以君临之至宋后魏诸国则两朝平书之不主一边年号只书甲子

或问武后之祸曰前軰云当废武后所出别立太宗子孙曰此论固善但当时宗室为武后杀尽存者皆愚暗岂可恃因説通鉴提纲例凡逆臣之死皆书曰死至狄仁杰则甚疑之李氏之复虽出仁杰然毕竟是死于周之大臣不奈何也教相随入死例书云某年月日狄仁杰死也【以上语类三条】

垂谕扬雄事足见君子以恕待物之心区区鄙意正以其与王舜之徒所以事莽者虽异而其为事莽则同故窃取赵盾许止之例而概以莽臣书之所以着万世臣子之戒明虽无臣贼之心但畏死贪生而有其迹则亦不免于诛絶之罪此正春秋谨严之法若温公之变例则不知何所据依晚学愚昧实有所不敢从也【荅尤延之○文集】

御纂朱子全书卷五十五

猜你喜欢
  卷八 感应章第十六·邢昺
  景公问古之莅国者任人如何晏子对以人不同能第二十四·晏婴
  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上·颜元
  汉书刘歆王莽传辨伪第六·康有为
  卷十九·胡广
  问乘马第七十·管仲
  鸱鸮·佚名
  卷六·朱公迁
  第十一章 "无"的用处·林语堂
  论语正义卷一·刘宝楠
  卷五·佚名
  卷三·佚名
  论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太虚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二)·太虚
  杂阿含经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御选明诗卷一百五·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一百五七言絶句五沈愚寄淮南江南相望路迢迢风满闗河雁影飘最好鳯凰台上月共谁携酒听吹箫过桃叶渡江花含笑欲争春江水笼烟栁色新商女停舟唱桃叶东风愁杀渡江人石头城谷口青鞵踏软沙桥头艇子载琵

  • 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十三·赵尔巽

      王庆云 谭廷襄 马新贻 李宗羲 徐宗干 王凯泰 郭柏荫   王庆云,字雁汀,福建闽县人。道光九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二十七年,大考一等,擢侍读学士,迁通政副使。庆云通知时事,尤究心财政,穷其利病,稽其出入。文宗即位求言,

  • ◎礼七(吉礼)·徐天麟

    ○庙议初高祖时,令诸侯王都皆立太上皇庙,至惠帝尊高帝庙为太祖庙,景帝尊文帝庙为太宗庙,行所尝幸郡国,各立太祖太宗庙,至宣帝本始二年,复尊孝武庙为世宗庙,行所巡狩亦立焉,凡祖宗庙在郡国六十八合百六十七所,而京师自高祖下至宣

  • 卷之一百一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南疆绎史勘本卷十六·温睿临

    霅川温氏原本古高阳氏勘定目录列传十刘成治黄端伯吴嘉胤龚廷祥陈于阶(吴可箕、黄金玺等附)刘肇基(乙邦才、庄子固、马应魁、许谨、楼挺等)卫胤文吴尔埙张伯鲸(高孝缵、王士琇等)右南都守职、扬州从难诸臣列传第十。○呜呼!南

  • 崔腂传·刘昫

    崔馞,博陵人。以品行闻名,在职清廉谨慎。多次升为澧州刺史,任职期间除去繁苛杂律,以安抚为重。居职二年,风俗大变,流亡他乡的人竞相背负婴儿回来,增加户口几万人。朝廷听说后,优待诏令特加授五阶,升银青光禄大夫,以示奖励善政。

  • 杨光远传·欧阳修

    杨光远,字德明,他的父亲叫阿噔啜,大概是沙陀部人。光远开始的名字叫阿檀,在唐庄宗手下任骑兵将领,跟随周德威在新州与契丹打仗时,被打断一只手臂,于是因为残废没有任用他。过了很久,用他任幽州马步军都指挥使,戍守瓦桥关。光远

  • 广王全昱传·欧阳修

    广王全昱,梁太祖的长兄,太祖即位,封他为广王。太祖与二兄存逃亡参加农民军,全昱与母亲在刘崇家当佣工。太祖当节度使,接母和兄到宣武,后来任他当山南西道节度使。年老以太师退归家中闲居。太祖将接受唐哀帝的让位,有司在前殿

  • 危素传·张廷玉

    危素,字太朴,金奚谷人,唐抚州刺史危全讽之后。危素年少即通《五经》,登门向吴澄、范木亨求学。元至正元年(1341),因大臣的推荐,朝廷授为经筵检讨。参预编修宋、辽、金三史及注《尔雅》,书成赐金及宫女,均不受纳。由国子助教升

  • 段民传·张廷玉

    段民,字时举,武进人。永乐二年(1404),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与章敞、吾绅等人入文渊阁读书,又一起被授予刑部主事。段民旋即升为郎中。山东妖妇唐赛儿作乱,三司官员犯纵寇为乱之罪被诛,段民升为左参政。当时朝廷索拿唐赛儿很

  • 春秋讲义卷四下·戴溪

    宋 戴溪 撰定公元年春王公羊曰定何以无正月正月者正即位也定无正月者即位后也即位何以后昭公在外得入不得入未可知也曷为未可知也在季氏也谷梁曰不言正月定无正也昭公之终非正终定之始非正始也昭无正终故定无正始不

  • 卷二十一·孔颖达

    <经部,诗类,毛诗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毛诗注疏卷二十一汉郑氏笺 唐陆德明音义 孔頴达疏小雅 【甫田之什】序甫田刺幽王也君子伤今而思古焉笺刺者刺其仓廪空虚政烦赋重农人失职疏【笺正义曰经言成王庾稼千仓万箱是仓廪

  • 春秋传卷十八·胡安国

    宋 胡安国 撰宣公下【甲定王子十年】十有二年【晋景三齐顷二衞穆三蔡文十五郑襄八曹文二十一陈成二桓四十宋文十四秦桓八楚庄十七】春葬陈灵公【讨贼者非臣子也何以书葬天下之恶一也本国臣子或不能讨而上有天王下有

  • 论所谓『讽』·傅斯年

    《诗三百》之后世虽小,然以风为名之辞在后来却变成一种新文体,至汉而成枚马之赋,现在分别叙这一件事之流行。一、&ldquo;风&rdquo;&ldquo;讽&rdquo;乃一字此类加偏旁的字每是汉儒做的,本是一件通例,而&ldquo;风&rdquo;&ldq

  • 十八种品第五·佚名

    佛告持人。何谓菩萨晓了诸种。若能分别十八诸种。而顺思惟识别于观。眼种本末则无眼界。悉空无我我所。入不久存。眼种虚无则曰自然。用眼自然故曰不真。因迷惑思想而合成。眼无所成不得识行为虚空形,犹如虚空悉无所成

  • 咏德品第十三·佚名

    尔时世尊,赞大众会及释梵曰:善哉善哉!如尔所云: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七宝持用布施。若一得闻此经法者,斯之功德出彼福上。佛言:置是三千大千世界满中珍宝。正使江河沙等。满中七宝持用兴福。不如再闻是经法者,其功德本出于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 佛说疗痔病经·佚名

    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日夜中极受忧恼。时具寿阿难陀见是事已诣世尊所。顶礼双足在一面立。白言世尊。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