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南疆绎史勘本卷十六

霅川温氏原本

古高阳氏勘定

目录

列传十

刘成治黄端伯吴嘉胤龚廷祥陈于阶(吴可箕、黄金玺等附)刘肇基(乙邦才、庄子固、马应魁、许谨、楼挺等)卫胤文吴尔埙张伯鲸(高孝缵、王士琇等)

右南都守职、扬州从难诸臣列传第十。

○呜呼!南渡君臣岂不哀哉!大兵已逼,而朝堂嬉戏若无事然。及闻扬州破,文武大僚始仓皇丛集,窃窃偶语;百官后至,微闻其语曰:『即降志辱身,亦所甘心』!盖群思卖国也。兵科吴适至兵部问防江守御计,职方王期升曰:『长江之险,北军岂能飞渡?君何深虑』!于是一骑未至,君相先逃;总督京营戎政忻城伯赵之龙、礼部尚书钱谦益首先具启迎降。百官或降或窜,奔走恐后矣。其出降者,公侯则徐允爵、朱国弼、常延龄(延龄名,温氏误入,辨详「摭遗」世臣下;其次,顾鸣郊、唐世济亦误窜)、汤国祚、柳祚昌、徐弘爵、李祖述、顾鸣郊、张拱日、孙维城、邓文郁、方一元、郭永祚、焦梦熊、刘印吉、张承志、邹存义、黄中鼎、常应俊、齐赞元,大学士则王铎、蔡奕琛,都御史则李沾、唐世济、邹之麟,侍郎则李乔、朱之臣、梁云构,翰林詹事则陈于鼎、程正揆、李景濂、刘正宗、张居仁、陈之遴,给事中则钱增、陆朗、丁允之、王之晋,御史则张孙振、徐复扬、袁弘勋、王懩;其余部曹寺司下僚,不可胜计。而独刘成治、王端伯数人者,挺然不屈、嚼然不缁;岂非希世之鸣凤哉!且此数人者,位非尊也、禄非厚也、权非重也、无封疆守城之寄、无兵马捍御之责,冷曹散秩,具员而已;而引义自守,刀锯不避。高皇帝陵寝之防,灵爽所冯,仅此数人之仰答。其平居自讲东林,号召徒众相与标榜,而首倡邪谋,腼颜屈膝,曾不愧耻,至今人翻称誉之。呜呼,世之衰也,三代直道泯没尽矣!当大清豫王之将至也,戎政府、都察院先遣官骑迎之于郊;之龙、谦益奉舆图、册籍候之于途,四拜长跪以献。将入城,大雨淋漓,百官搴裳恐后。王命谦益以五百骑入清宫,谦益封府库、收锁钥导之入。之龙集梨园子弟数百人张筵广乐迎王南面坐,奉觞上寿;张幕天坛,椎牛酾酒,大飨将士。酒未半,广昌伯刘良佐、东平伯刘泽清率其军士投戈解甲,稽首归命,且请擒弘光以自效。不五日,而田雄等竟挟福王以至矣。

◎扬州溃而南都不守,其事实相属也。南都之下,凡拥高位、食世禄,争以识天命迎王师者,得尔许人;而湛然以臣节守者,祗此下僚之五君子也。之五人可以死、可以毋死也,而竟死;则死或重于泰山者邪!扬州破,知府任民育及监军、佥事等官死之。温氏立传于后,是皆有守土责,不可以不死者也。其左都督刘肇基以下数人皆一心于阁部者,讵可略焉弗详(前刻附于史忠正传后,非是)!至卫胤文得罪清议,「佚史」削诸;「勘本」予诸,乃予其死而不予其生尔。故不得与守土并列,而赘附于诸将之末也。吴参军以乡贼自新、张兵部以乡官见重,因而并书之曰「扬州从难」。

刘成治、黄端伯、吴嘉胤、 龚廷祥、 陈于阶(吴可箕、黄金玺等附)、刘肇基(乙邦才、庄子固、马应魁、许谨、楼挺等)、卫胤文、吴尔埙、张伯鲸(高孝缵、王士琇等)

·刘成治

户部郎中刘成治字广如,汉阳人。崇祯甲戌进士,初知庐陵县。南渡,补国子监助教;历升郎署。

赵之龙将出降,先入户部封库;成治怒,奋拳击之,之龙亟走免。大兵入城,成治闭户不出。已闻豫王命百官谒见,出使乞假者注册,晨起呼名,官吏俱寅往午归;否则,妻子为俘。成治慨然曰:『国家养士三百年,遂无一忠义以报累朝恩邪』?即题壁曰:『钟山之气,赫赫洋洋;归于帝侧,保此冠裳』。自缢死。

黄端伯

礼部主事黄端伯字符公,新城人。崇祯戊辰进士,为宁波、杭州二府推官;皆古越名胜地,人士汇集。端伯聪颖,杂治儒、墨百家之学。性冲淡夷旷,虚怀下士。每出,则诸生以经史、文艺及语录、禅旨、金丹符箓裒然竞进者,恒数百人;端伯应接从容,莫不厌服而去。治行报最,征入京,以忧归。意不欲仕,将嗣法于开元寺而不果。已而屏弃一切,潜心儒学,慨然欲自树名节。当少时,每思遗世出尘,自署印文曰「海岸道人」。至是,改其篆曰「忠孝廉节之章」;识者知其学之更有进也。益王居建昌,与郑芝龙结姻,势横甚;端伯疏论之。益王怒,亦劾端伯离间亲藩及出妻、酗酒事。有诏候勘,端伯乃避迹庐山。

福王立,大学士姜曰广荐起之,授礼部仪制主事。南京覆,或曰:『公如老衲,盍浮沉山野』?端伯曰:『临难苟免,先圣训也;我岂借口释氏以苟活乎』!百官迎降,端伯独不赴。从者固请,乃书一帖与之,曰「大明忠臣黄端伯」。豫王命趣召之。兵往,先捶其妾;端伯毅然不顾曰:『杀即杀耳,我不投谒也』。系之去,方巾不冠,亦不拜。王甚重之,授以职,不可;以方外礼,亦不可。王问:弘光何君?曰:『圣君』。问何以指昏为圣?曰:『子不言父过』。问马士英何相?曰:『贤相』。问何指奸为贤?曰:『不降即贤』。遂下狱。狱中作「明夷录」自跋云:『甲戍易数疏成,灵龟旁见。初筮得明夷,再筮得箕子之明夷。今江南犴狴,妖梦是践;有欲以三公洿我者,我任死不从也。薇荒麦秀,寓象明夷,岂不信而有征哉』!豫王高其义,欲生之不得;乃曰:『文信国终不负宋,姑听之以成其义』。八月十三日,正坐待命。一卒左刃之,手颤弃刀走;一卒右刃之,亦颤弃刀走。端伯厉声曰:『吾心不死,头不可断;盍刺吾心』!卒如之而绝。一仆拱立其侧,挥之不去;亦见杀。鲁王赠太常卿,谥「忠节」。

端伯深于禅,归于忠义以死。当两京陷没,大臣之不能死者,辄因缘杖拂称济洞宗嗣,以自文其偷生之末路;岂端伯所谓借口释氏者乎?

吴嘉胤

户部主事吴嘉胤字绳如,松江华亭人。天启甲子举于乡,历官户部主事;方正不苟。

南渡,管理新饷;奉使至丹阳闻变,亟驰还。从者曰:『往则投死耳。幸而不遇难,且归为后图』!嘉胤曰:『是何言欤!君亡,则率土皆非明有也。我归欲安之』!乃还,止车城外报恩寺;上书求存明社稷,不报。命二仆携官服至方正学祠,拜曰:『愿从先生于地下,令后世知吾与先生同志也』。从容缢于树。一仆欲解之,一仆曰:『嗟乎!主人有成言矣。解之必不听,不如已也』!此仆亦从死。

龚廷祥

中书舍人龚廷祥字伯兴,无锡人;马世奇门人也。癸未进士。明年京师陷,福王立;廷祥知其不能为国,不欲出。既而念母老,冀得诰命以荣之;慨然曰:『仕不仕,我已策名吏部,国难不可避也;将为娱亲地乎』!乃赴选,授中书舍人。四月,命下。

旬日间,扬州不守,南都继覆,举朝迎附。廷祥恸哭曰:『吾固知国祚必移,而不意如是其速也。吾岂忍背恩于国乎』!遗书戒其子曰:『捐躯见志,吾事也。善事祖母,无使老人悲』!五月二十二日,与吏部主事骆天闲约同死。天闲佯听之,偕诣文庙跪,将自刎;其仆急持之,天闲竟去。廷祥乃肃衣冠拜孔子讫,大呼曰:『吾不负师友马君常、刘湛六也』!自投武定桥下死。

陈于阶

钦天监五官挈壶正陈于阶,字詹一;上海人。尝从大学士徐光启学历法,荐授是职。

南渡,令督造火器。及大兵至,叹曰:『吾微员也,可以无死;然他日何以见徐公哉』!遂自经于天主堂。呜呼!此可谓不负徐公矣。

「勘本」曰:同时,国子监生徽州吴可箕题诗衣襟,自缢于鸡鸣山关壮缪祠。金陵黄金玺者,闻诸勋臣大僚俱出降,大书于壁曰:『大明武举黄金玺以一死而媿人臣之怀二心者』!遂自经。布衣陈士达,亦投水死。

「佚史」曰:予于诸人皆大书其官者何?官以人重也。且以见贤人君子沦于下僚而奸狠卖国之徒翻居高位,此国之所以亡也。或曰:其时吏部尚书张捷、副都御史杨维垣皆死,子削而不书,何也?曰:非死义也。福王既出,城中无主;百姓群起破狱,出太子拥之入朝,道遇王铎,群殴之曰:『汝何故以我先帝子为假子』?拔其须且尽。张捷闻之,恐其及己也,欲走丹阳,城闭不得出。仓皇与僧怀璧走鸡鸣寺,寺人复窘之;怀璧劝之死,不得已,乃缢。维垣亦虑祸及,驱二妾投井死;置三棺,旁殓二妾,中题己名,置中堂。身微服夜遁,至土桥为冤家所杀。死如是,得谓之死义乎?且夫维垣身附「逆案」、名在「丹书」,马、阮嬖之,拔置显秩,首以颁「要典」请。自是群小鸱张,联翩而至;乱政亟行,以速于败。张捷身为冢宰,曾不救正,惟马、阮意旨是奉:所谓死不偿责者也。昔齐庄公之杀贾举、州绰十人者死之,「春秋」削而不书;胡文定以为是皆逢君之恶从于昏乱,不得以死节名。然则使张、杨慨然殉国,犹贾举类耳;况于不得已而为人所杀哉!「传」曰:『君子表微』。余于是史之作,发潜德、阐幽贞,旁搜远绍,虽市夫田隶苟其死义,必不敢遗;岂于大僚而翻略之!惟其征之而信、考之而核,而后敢书而传之;传之不妄,而后可以告天下万世也。

刘肇基(乙邦才、庄子固、马应奎、许谨、楼挺等)

◎阁部军前将官之叛降者,比比矣。惟刘都督、乙、庄、马副戎而下数人奋身从公,守死无二。彼东平、广昌之徒,得毋媿见于地下邪!温氏略焉,兹特补传,以「扬州从难」名。

左都督刘肇基字鼎维,辽东人。嗣世职指挥佥事,迁都司佥书,隶山海总兵尤世威麾下,多战功。世威罢,肇基分领其众。贼破汝州,而所部皆边军,久戍思归,噪而走。坐是,解职。寻起为辽东副总兵,擢都督佥事。

十七年春,加都督同知,提督南京大教场。南都立,史可法督师淮阳;肇基请从征自效,屡加左都督、太子太保。可法议分布诸将,荐令肇基驻高家集、李栖凤驻睢宁以防河。栖凤本甘肃总兵,以地失留淮扬者;督师前锋,则用张天禄驻瓜州。十一月,肇基、栖凤以可法命,谋取宿迁。初八日,渡河复其城。越数日,大清兵围邳州,军城北;肇基军城南,相持半月始解去。

明年四月,大兵抵扬州,可法邀诸将赴援,肇基(栖凤?)、天禄不至,寻皆叛降,独肇基自白河以兵四千趋赴;过高邮,且不见妻子。既入城,请乘北军未集,背城一战;可法持重,不可。肇基乃分守北门,发炮伤围者无算。已而城破,率所部死士四百人巷战,格杀千余人。兵来益众,力不支,为流矢贯额死;一军皆覆。

乙邦才,青州人;庄子固,辽东人;马应魁,贵池人:俱从可法军前,官副总兵。邦才初以队长,击贼于河南、江北间。黄得功与贼战霍山,单骑陷淖中,贼围而射之,马毙,得功徒步斗,天将暮,仅余一矢,邦才大呼冲贼走,得功乃得出;邦才授以己马,分与矢,且走且射,连殪追骑,始得及其军。得功自是知其能。时颍、寿、六、霍诸郡县数被寇,六安围急,凤阳总督马士英命邦才与张衡者往六安取知州状;两人简精骑二百,夜冲贼阵,遶州城呼曰:『大军至矣,固守勿懈』!城中因以恃之,守益坚。得状后复突围出,不损一骑。邦才凡大小十余战,咸有功。可法镇扬州,携之行,用为副总兵,分徇江北;城围,即率所部趋援,分门守御。既破力战,自刎死。

子固字宪伯;年十三,杀人亡命。后从军,积功至参将。可法令之兴屯徐州、归德间,乃募壮士七百人,立旗帜以「赤心报国」为号。闻扬州围急,率众驰救,三日而至。城垂破,可法自刎不殊,子固与内营参将许谨共抱持之;将拥以出,遇我兵格斗,力竭死。谨亦中流矢死。

应魁字守卿,初为小将,巡行村落。贼至,从者惧而奔,应魁呼曰:『勿怖死,死亦命也』!连发二矢,殪二贼,贼即退。可法拔之,俾领旗鼓。每战披白甲,大书于背曰「尽忠报国」。城破,巷战死。

同时,副将楼挺、江云龙、李豫、冯国用、副旗鼓参将陶国祚、前营参将陈光玉、徐纯仁、李隆、游击李大忠、孙闻忠、都司姚怀龙、解学曾等皆以巷战死。

卫胤文

扬州从难卫胤文字祥趾,韩城人。祟祯辛未进士,授庶吉士;历编修、司业、中允、谕德,告归。十四年闯贼入关,全省瓦解。胤文方在里,星夜赴都,痛哭陈剿贼计;言『西士之危,将延社稷』。并请召四大镇翼卫王室。连上十五疏,捐资犒军。帝以其剀切,召对褒劳之。京师陷,匿民间。贼搜得,拷讯备至;乘间南奔。

南渡,仍故官,擢御史。后希马士英意,奏罢督师兵;诏切责之,士英遂与之昵。寻诣兴平营谒高杰,杰以同里故,疏请留监己军。杰死,士英荐之,即以兵部右侍郎,都督兴平所部,经略开、归军务,兼徐、扬巡抚。

扬州被围,降将李遇春至城下招谕,史可法及四总兵、二道等官皆不从。城破,胤文赴水死。

「勘本」曰:胤文之初,颇见忠悃。既后希奸附热,遂有妄劾督辅「请解兵柄」一疏,致屏清议。温氏削其名固当然;卒能以一死为报,亦足逭其罪已。兹以「扬州从难」冠其名,盖不得与守土者例也。

吴尔埙

阁部参军吴尔埙,崇德人。祟祯癸未进士,授庶吉士。京师陷,降于贼。贼败,南还谒可法,请从军赎罪,可法遂留之参军事。其父之屏,方督学福建;尔埙断一指,畀故人祝渊曰:『君归语我父母,悉出私财畀我饷军。我他日不归,以指葬可也』。寻从高杰至睢;杰死,寓祥符,遇一妇,言是福王妃;因守臣附疏以闻。诏斥为妄,逮之。可法为救免,分守新城。城破,投井死。

张伯鲸(高孝缵、王士琇等)

江都乡官张伯鲸字绳海,万历丙辰进士,历知会稽、归安、鄞三县事;内迁户部主事,出督延、宁二镇军储。后擢兵部添设左侍郎,摄行尚书事。召对万岁山,步行中寒,足疾作,伏地不能起;帝命中官扶出之。遂乞休。

南渡后,家居不出。左兵起,马士英尽撤江北兵以御;鲸叹曰:『天下事不可为矣』!扬州受围,与当事分城坚守。城破,身被数创死。妻杨氏、子妇郝,俱从死。

诸生高孝缵,字申伯。城破,书衣衿曰:『首阳志、睢阳气,不二其心,古今一致』。入学宫,投先圣座下自经死。

同时,王士琇于新城垂破之日,设庄烈帝位,号哭载拜,与其弟并缢死。又有王缵、王绩、王续者昆季三人,俱自沉。医士陈天拔、画士陆榆、武生戴之蕃、义勇张有德、市民冯应昌,皆死之。

「勘本」曰:维扬感督辅之化,一时顾名殉义者颇伙,惜不得姓氏以传;其见诸史册者,则寥寥也。外于南都覆后,如皋、六合间亦有数辈,详入「摭遗」。此「扬州从难」之附于「南都守职」下者,时则同而事亦类也。「原本」有卷次,而等类不分;所谓「南都守职」,亦是「勘本」之区别耳。自刘都督传下皆「勘本」纂补之文。并注。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六十·志第一百一十三·选举六等·脱脱
  ●卷一百六·徐梦莘
  卷二十七 懿宗·王夫之
  卷之一千二百六十六·佚名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巻七·刘时举
  别集上卷八·宋名臣言行录
  卷六·司马贞
  卷六十四 上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第三十四上·班固
  王献之传·房玄龄
  卷十三·佚名
  卷之三十五  世宗實錄(穆宗實錄)一(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弇山堂别集卷三·王世贞
  职官三四·徐松
  63.周亚夫的细柳营·林汉达
  卷一百三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以庄·唐圭璋

      以庄字敬叟,号月溪,建安人。黄铢之甥。   水龙吟   记钱塘之恨   晚来江阔潮平,越船吴榜催人去。稽山滴翠,胥涛溅恨,一襟离绪。访柳章台,问桃仙浦,物华如故。向秋娘渡口,泰娘桥畔,依稀是、相逢处。   窈窕青门紫曲

  • 陈从古·唐圭璋

      从古字晞颜,金坛人。宣和四年(1122)生。绍兴十二一年(1151)进士。乾道间,提点湖南刑狱,移本路转运判官,除直秘阁。九年(1173),知襄阳府。淳熙元年(1174)罢。连畀衢、饶、秀三州,俱被论放罢。淳熙九年(1182)卒,年六十一。有洮湖集,又

  • 卷一百五十八·志第一百十一·选举四等·脱脱

        ◎选举四   太祖设官分职,多袭五代之制,稍损益之。凡入仕,有贡举、奏荫、摄署、流外、从军五等。吏部铨惟注拟州县官、幕职,两京诸司六品以下官皆无选;文臣少卿、监以上中书主之,京朝官则审官院主之;武臣刺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三十一·杨仲良

      徽宗皇帝   张商英事迹   绍圣元年四月甲辰,左朝请郎张商英为右正言。商英前自开封府推官出为河北西路提点刑狱(元祐四年五月),改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又徙淮南,踰五年不复召,于是始擢谏官,故商英攻元祐大臣不遗余力(详见

  • 第九十二回 识番情指日解围 违妇言上书惹祸·蔡东藩

      却说黄河为害,非自汉始,历代以来,常忧溃决,至汉朝开国后,也溃决了好几次。文帝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武帝时河徙顿丘,又决濮阳,元封二年,曾发卒数万人,塞瓠子河,筑宣房宫,后来馆陶县又报河决,分为屯氏河,东北入海,不再堵塞。至元

  • 第二十八卷 仕绩 一 九·缪荃孙

    镇 江 府 一 汉左恢 左忠左恢,字伯向,曲阿人。官至尚书左丞,京师称其清高。子忠,为邑令七,所至有异政。(重修丹阳县志) 吴殷礼 殷基殷礼,字德嗣,云阳人。少起微贱,顾邵拔而友之,为立声誉。吴王权召,除郎中。与

  • 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司马迁

    史有为 译注【说明】本篇是淮南厉王刘长及其子刘安、刘赐的合传。刘长是汉高祖的小儿子,汉文帝同父异母的兄弟。他因骄横无度,参与谋反,获罪被捕,在押往流放地蜀郡的途中绝食身亡。之后刘安继封淮南王,刘

  • 卷八十一·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八十一 朱批岳超龙奏摺 雍正六年四月十五日直隶天津总兵官【臣】岳超龙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自抵任天津惟有恪遵 圣训厘剔弊端以仰报 高厚於万一今查明天津总兵衙门向有陋弊【臣】不敢 欺

  • 卷十四、准葛尔及西藏之兵事·黄鸿寿

    圣祖康熙二十九年,夏六月,以准噶尔部噶尔丹犯边,下诏亲征。噶尔丹,厄鲁特蒙古人。厄鲁特地在天山北,故元代牧场,称为四卫拉特,译言四大部也。元衰,其臣猛可帖木儿据为部落,明时极强盛,由卫拉特音转而讹为瓦剌,谓之瓦剌。自其汗也

  • 乘除第十凡十七章·湛若水

      甘泉子与诸生刈于垂虹之田,有播焉,有插焉。播者获也少,插者其获也多。问之佣,佣曰:“早之播也获少,则其晚也兼多;早之插也获多,则其晚也必少。甘泉子顾谓诸生曰:“其天地乘除之理乎!于耕获之中有学焉。弟子识之,何

  • 大学衍义卷三十八·真德秀

    齐家之要二严内治宫闱内外之分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内和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敎故外和而国治故曰天子

  • 《孟子》简介·孟子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皱国(今山东皱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的出生距孔子

  • 卷三十三·道世

    △兴福灾第二十七(此有八部)▲述意部第一昔优填初刻栴檀,波斯始铸金质。皆现写真容,工图妙相。故能流光动瑞,避席施虔。爰至发爪两塔,衣影二台,皆是如来在世,已见成轨。自收迹河边,阇维林外,八王请分,还国起塔,及瓶炭二所,於是十刹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六·唐慧琳

        翻译沙门慧琳撰  底哩三昧耶经二卷  陀罗尼毗奈耶经一卷  苏悉地集经二十卷(未音)  苏婆呼童子请问经三卷  掬呬耶亶怛啰经三卷  真言要集四卷(未音)  大毗卢遮那念诵法七卷(亦名大日经)  遍

  • 倒果觉之下化起因行之上求·太虚

    ──二十二年八月在庐山大林莲社讲──  一 证境与说法  二 境法与行法  三 法界缘起  四 信行思修大林莲社今日开欢迎戴季陶先生演讲会,我本是来参加欢迎的;乃各位乘此时机,要我说法。在佛法上之所谓法,本是

  • 佛说罪福报应经之二·佚名

    刘宋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一时毕竟。佛从禅室出。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二国之间。有一大树。名尼拘类树。高百二十里。枝叶方圆。覆六

  • 卷第七十九·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七十九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五世随录嘉兴石佛乳峰溧禅师上堂。水洗水。舍那千丈。毗卢海尘净尘。十方世界现全真。风敲竹韵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演义钞卷第七·澄观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演义钞卷第七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第四法性融通门者谓若唯约事则互相碍不可即入若唯约理则唯一味无可即入。 第四法性融通门者谓真如既具过恒沙德如所起事亦具德无尽以真法性融通诸事故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