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 感应章第十六

[疏]正义曰:此章言天地明察,神明彰矣。又云:孝悌之至,通于神明,皆是应感之事也。前章论谏诤之事,言人主若从谏争之善,必能?身慎行,致应感之福。故以名章,次于《谏争》之后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王者父事天,母事地,言能致事宗庙,则事天地能明察也。)长幼顺,故上下治。(君能尊诸父,先诸兄,则长幼之道顺,君人之化理。)天地明察,神明彰矣。(事天地能明察,则神感至诚而降福佑,故曰彰也。)

[疏]子曰昔者明王至神明彰矣。○正义曰:此章夫子述明王以孝事父母,能致感应之事。言昔者明圣之王,事父能孝,故事天能明,言能明天之道,故《易·说卦》云:“乾为天为父。”此言事父孝,故能事天明,是事父之孝通天也。事母能孝,故事地能察,言能察地之理,故《说卦》云:“坤为地为母。”此言事母孝,故事地察,则是事母之道通于地也。明王又于宗族长幼之中,皆顺于礼,则凡在上下之人,皆自化也。又明王之事天地既能明察,必致福应,则神明之功彰见。谓阴阳和,风雨时,人无疾厉,天下安宁也。经称“明王”者二焉:一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二即此章言“昔者明王事父孝”,俱是圣明之义,与先王为一也。言先王,示及远也;言明王,示聪明也。○注王者至察也。○正义曰:云“王者父事天,母事地”者,此依王注义也。案《白虎通》云:“王者父天母地。”此言事者,谓移事父母之孝以事天地也。云“言能敬事宗庙,则事天地能明察也”者,谓蒸尝以时,疏数合礼,是敬事宗庙也。既能敬宗庙,则不违犯天地之时。若《祭义》曾子曰:“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又《王制》曰:“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豺祭兽,然后田猎;鸠化为鹰,然后设?罗;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昆?未蛰,不以火田。”此则令无大小,皆顺天地,是事天地能明察也。○注君能至化理。○正义曰:此言明王能顺长幼之道,则臣下化之而自理也,谓放效于君。《书》曰:“违上所命,从厥攸好。”是效之也。○注事天至彰也。○正义曰:诚,和也。言事天地若能明察,则神祗感其至和,而降福应以?助之。是神明之功彰见也。《书》云:“至诚感神。”又《瑞应图》曰:“圣人能顺天地,则天降膏露,地出醴泉。”《诗》云:“降福穰穰。”《易》曰:“自天?之,吉无不利。”注约诸文以释之也。案此则“神感至诚”,当为“至П”,今定本作“至诚”,字之误也。

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父谓诸父,兄谓诸兄,皆祖考之胤也。礼:君宴族人,与父兄齿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言能敬事宗庙,则不敢忘其亲也。)?身慎行,恐辱先也。(天子虽无上于天下,犹?持其身,谨慎其行,恐辱先祖而毁盛业也。)宗庙致敬,鬼神着矣。(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享于克诚,故曰着也。)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能敬宗庙,顺长幼,以极孝悌之心,则至性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故曰“无所不通”。)

[疏]故虽至不通。○正义曰:故者,连上起下之辞。以上文云事父孝,又云事母孝,又云长幼顺,所以于此述尊父先兄之义,以及致敬与?身之道,兼言鬼神之着,孝悌之至,无所不通也。言王者虽贵为天子,于天下宗族之中,必有所尊之者,谓天子有诸父也;必有所先之者,谓天子有诸兄也。宗庙致敬,是不忘其亲;?身慎行,是不辱其祖考。故能致敬于宗庙,则鬼神明着而歆享之。是明王有孝悌之至性,感通神明,则能光于四海,无所不通。然谏争兼有诸侯大夫,此章唯称王者,言王能致应感,则诸侯已下,亦当自勉勖也。○注父谓至齿也。○正义曰:云“父谓诸父,兄谓诸兄”者,父之昆弟曰伯父、叔父,己之昆曰兄,其属非一,故言诸也。《诗》曰“以速诸父”,又曰“复我诸兄”是也。云“皆祖考之胤也”者,案《曲礼》曰:“父死曰考。”言父以上,通谓之祖考。胤,嗣也。谓其庙未毁,其胤皆是王者之族亲也。云“礼:君宴族人,与父兄齿也”者,此依孔传也。案《诗序·角弓》:“父兄刺幽王,盖谓君之诸父诸兄也。”古者天子祭毕,同姓则留之,谓与族人宴。故《楚茨》诗曰:“诸父兄弟,备言燕私。”郑《笺》云:“祭毕,归宾客之俎,同姓则留与之燕。”是天子宴族人也。又《礼记·文王世子》云:“若公与族燕,则异姓为宾,膳宰为主人。公与父兄齿。”则知燕族人亦以尊卑为列,齿于父兄之下也。○注言能至亲也。正义曰:案《礼记·文王世子》称“五庙之孙,祖庙未毁,虽为庶人,冠、取妻必告,死必赴”,是不忘亲也。《礼记·大传》称“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矣: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言君致敬宗庙,则不敢忘其亲也。○注天子至业也。○正义曰:云“天子虽无上于天下”者,此依正注也。《礼·坊记》云:“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谓普天之下,天子至尊也。云“犹?持其身,谨慎其行,恐辱先祖而毁盛业也”者,案《礼记·祭义》云:父母既没,没慎行不辱先也。盛业,谓先祖积德累功,而有天下之业。上言“必有先也”,先,兄也。此言“恐辱先”也。是先祖也。○注事宗至着也。○正义曰:云“祖考来格”者,《尚书·益稷》文。格,至也。言事宗庙能恭敬,则祖考之神来格。《诗》曰:“神保是格,报以景福。”亦是言神之至。云“享于克诚,故曰着也”者,“享于克诚”,《尚书·太甲篇》文。孔传云:“言鬼神不保一人,能诚信者,则享其祀。”则“祖考来格”、“享于克诚”,皆昭着之义。上言宗庙致敬,谓天子尊诸父,先诸兄,致敬祖考,不敢忘其亲也。此言宗庙致敬,述天子致敬宗庙能感鬼神。虽同称致敬,而各有所属也。旧注以为事生者易,事死者难,圣人慎之,故重其文。今不取也。上言神明谓天地之神也,此言鬼神谓祖考之神。《易》曰:“阴阳不测之谓神。”先儒释云:“若就三才相对,则天曰神,地曰祗,人曰鬼。”言天道玄远难可测,故曰神也。?者知也,言地去人近,长育可知,故曰?也。鬼者归也,言人生于无,还归于无,故曰鬼也,亦谓之神。案《五帝德》云“黄帝死,而民畏其神百年”是也。上言神明,尊天地也。此言鬼神,尊祖考也。○注能敬至不通。○正义曰:“能敬宗庙,顺长幼,以极孝悌之心”者,敬宗庙为孝,顺长幼为悌。此极孝悌之心也。云“则至性通于神明,光于四海”者,言至性如此,则通于神明,光于四海。

《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义取德教流行,莫不服义从化也。)

[疏]诗云至不服。○正义曰:夫子述孝悌之事、应感之美既毕,乃引《大雅·文王有声》之诗以赞美之。自,从也。言从近及远,至于四方,皆感德化,无有思而不服之者,以明“无所不通”。。诗《本文云:“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则“雍”“东”、“北”“服”对句为韵。而皇侃云:“先言西者,此是周诗,谓化从西起,所以文王为西伯,又为西邻,自西而东灭纣。”恐非其义也。○注义取至化也。○正义曰:此依郑注也。德化流行,则无不通。服义从化,即“无思不服”,言服明王之义,从明王之化也。

猜你喜欢
  景公问莒鲁孰先亡晏子对以鲁后莒先第八·晏婴
  卷三十五 论语十七·黎靖德
  四书经疑贯通卷三·王充耘
  第十七章 17·辜鸿铭
  六经正误卷三·毛居正
  卷二十四·郑玉
  春秋左传谳卷一·叶梦得
  卷三十九·胡广
  卷十一·孙复
  卷一·黄中松
  卷之四·邵经邦
  第十二章 阴阳家和先秦的宇宙发生论·冯友兰
  卷一百三十六·佚名
  文武群己事器一致之教育·太虚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五十八·彭定求

        卷458_1 【病中诗十五首·初病风】白居易   六十八衰翁,乘衰百疾攻。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   肘痹宜生柳,头旋剧转蓬。恬然不动处,虚白在胸中。   卷458_2 【病中诗十五首·枕上作】白居易   风疾侵

  • 志第七 州郡下·萧子显

    志第七 州郡下荆巴郢司雍湘梁秦益宁荆州,汉灵帝中平末刺史王睿始治江陵,吴时西陵督镇之。晋太康元年平吴,以为刺史治。愍帝建兴元年,刺史周摐避杜弢贼奔建康,陶侃为刺史,治沌口。王敦治武昌。其后或还江陵,或在夏口。桓温平

  • 春秋战国异辞卷十三·陈厚耀

    郑桓公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郑【史郑世家 纪年桓子作王子多父食采于咸林】郑桓公东会封于郑暮舎于宋东之逆旅逆旅之叟从外来曰客将焉之曰防封于郑逆旅之叟曰吾闻之时难得而易失也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九·佚名

    正统十三年八月甲寅朔升顺天府通判沙安为本府治中仍理薪炭安任满九载当升属民保安处事勤慎抚下<宀十见>慈乞留复任右侍郎陈恭等以闻故有是命○乙卯直隶凤阳徽州二府各奏五六月阴雨连绵伤害稼穑租税无徵 上命户部覆视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佚名

    正统八年二月丁亥朔释奠先师孔子遣国子监祭酒李时勉行礼○敕谕随满河等十三卫指挥歹扎等塔鲁木等四十五卫指挥别里哥等曰近者辽东守将擒获贼寇至京多是女直野人与兀良哈达子已寘之法矣惟尔等往来朝贡而尔之同类又于边

  • 一二七五 河南巡抚毕沅奏本年并无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一二七五 河南巡抚毕沅奏本年并无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折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河南巡抚臣毕沅跪奏,为遵例汇奏事。窃照乾隆四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奉上谕:前因披阅《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于

  • 第五章 洋务时代之李鸿章·梁启超

    洋务之治绩 北洋海陆兵力 李鸿章办理洋务失败之由洋务二字,不成其为名词也。虽然,名从主人,为李鸿章传,则不得不以洋务二字总括其中世二十余年之事业。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趋重者亦以洋

  • 十国春秋卷三十三·吴任臣

    检讨呉任臣撰南唐十九列传僧休复僧无殷僧縁徳木平和尚僧应之僧文益僧深 僧慧朗僧智明行因禅师 僧清禀僧行言僧智筠僧文遂僧匡逸僧守讷僧寂小长老僧休复北海王氏子也幼出家十九纳戒烈祖创清凉道塲延居之保大元年十

  • 赵文深传·令狐德棻

    赵文深字德本,南阳宛地人。父亲赵遐,以医术入仕,在魏国担任尚药典御。赵文深自小学习楷书、隶书,十一岁时,把自己的书法作品献给魏帝。后来归附周朝,任大丞相府法曹参军。赵文深甚有钟繇、王羲之的风范,笔力气势都值得观赏。

  • 柳彧传·魏徵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 他的七世祖柳卓,随晋室南渡,寓居于襄陽。 他的父亲柳仲礼,为梁国将领,因战败归顺北周,回到本乡本土河东居住。 柳彧小时爱学习,读了不少经书史书。 北周的大冢宰宇文护召他为中外府记室。 过了很久,他

  • 附编·朱倬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疑问 附录【赵惠编】 孔子正乐止言雅颂而不及风 孔子世家云三百五篇之诗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盖雅颂者所以合韶武之音故曰自卫反鲁然後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者专言雅颂而下及风也 夫子每举二南而不及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三·澄观

    疏。总收七觉下。第三会通相摄。即瑜伽意。于中有二。先正相摄。念通定慧者。遍行定慧故。四念是慧须得念故。神足是定。心定须念方守境故。后虽是前三下。通妨。谓有问言。既是前三。此何重说。增故名觉疏。依位所明

  • 卷五十四·彭绍升

    居士传五十四严仲慤宋文森毕紫岚传严仲慤法名大参。自号[车*度]轹道人。嘉兴人也。嗣法於天童费隐和尚。其自叙云。参道人恒喜顺风扬帆。随缘放旷。偶游双径。遇闻谷大师。授以向上一着。苦究三载。了无所入。适阅法

  • 卷第十九·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十九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钞金银等者彼疏云金即别教理银即通教理大品所明真谛不出共不共二而云多者约种种门言多如破十八计名十八空此即取三乘理令一切众生当得究竟诸法实相为一乘理一切法门皆

  • 声律发蒙·杨林兰

    清杨林兰著。全书分东钟、支思、齐微、车鱼、模糊、皆来、真文、山寒、桓观、先天、萧豪、戈何、家麻、车遮、阳唐、庚青、尤侯、侵心、廉纤、缄函二十韵,每一韵有对文两则,前一则用平韵,后一则的前半部用仄韵,对文从

  • 五代会要[标点本]·王溥

    三十卷。五代王溥撰。王溥乃五代后汉进士出身,做过秘书郎,后周时做到中书侍郎、平章事、右仆射,故详于五代见闻。在本书中,他根据五代时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0年诸朝实录及旧事传闻,分类记述其典章制度,于

  • 苏子·苏彦

    一卷。原题晋苏彦(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苏彦,一说魏人。苏彦曾官至北中郎参军。撰有《苏子》七卷,见载于《隋书·经籍志》,题苏彦撰,题下注称“亡”。《庚氏子抄》载此书八卷,《意林》记其书六卷,颇有不同。其

  • 宝带陀罗尼经·佚名

    全一卷。北宋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叙述罗侯罗童子于夜分,为罗刹所怖,而于佛前涕泣,佛乃为童子佩宝带,说大明咒,并令持是咒,以远离恶罗刹、刀杖、恶毒、恶友、疾病等,而得大安乐。为圣庄严陀罗尼经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