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18章 先进篇第十一(1)

11·1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译文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做官的人,是平常人;先有官职而后学习礼乐的人,是卿大夫之类的人。如果让我选用人才,那我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先进于礼乐,文质得宜,今反谓之质朴,而以为野人。后进之于礼乐,文过其质,今反谓之彬彬,而以为君子。盖周末文胜,故时人之言如此,不自知其过于文也。”

朱熹注:“孔子既述时人之言,又自言其如此,盖欲损过以就中也。”

11·2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译文孔子说:“当初跟从我在陈国、蔡国的学生,现在都不在我门下了。”

名家注解朱熹注:“孔子尝厄于陈、蔡之间,弟子多从之者,此时皆不在门。故孔子思之,盖不忘其相从于患难之中也。”

张居正注:“盖以其相从于患难之中,故念之而不忘也。”

11·3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译文孔子的学生中,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口才好的:有宰我、子贡。能执掌政事的:有冉有、季路。能掌握文化典籍的:有子游、子夏。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四科乃从夫子于陈、蔡者尔,门人之贤者固不止此。曾子传道而不与焉,故知十哲世俗论也。”

朱熹注:“弟子因孔子之言,记此十人,而并目其所长,分为四科。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于此可见。”

张居正注:“颜渊以下十人,都是孔子弟子。”

11·4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译文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所帮助的人,他对我的话没有不喜欢的。”

名家注解朱熹注:“颜子于圣人之言,默识心通,无所疑问。故夫子云然,其辞若有憾焉,其实乃深喜之。”

张居正注:“盖颜子于圣人之言,默识心融,有非群弟子所可及者,夫子盖深喜之,故抑扬其词以称之如此。”

11·5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译文孔子说:“孝顺啊,闵子骞!人们对他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从没异议。”

名家注解张居正注:“盖凡人之孝,见称于父母兄弟者有矣,然或溺于爱、蔽于私,而外人未必以为然也。今闵子骞之孝,不独父母兄弟称之,而外人亦皆称之,初无异于其父母兄弟之言,使非孝友之实,积于中而著于外,何以得此乎?此闵子骞所以为纯孝也。”

11·6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译文南容反复诵读《诗经·大雅·抑》篇中“白圭的污点可以磨掉;我们言语中的污点无法去掉”这几句话,孔子便把自己哥哥的女儿嫁给他做妻子。

名家注解朱熹注:“《诗·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一日三复此言,事见《家语》,盖深有意于谨言也。此邦有道所以不废,邦无道所以免祸,故孔子以兄子妻之。”

11·7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很好学,却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像他那样的了。”

名家注解范氏注:“哀公、康子问同而对有详略者,臣之告君,不可不尽。若康子者,必待其能问乃告之,此教诲之道也。”

11·8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译文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了车给颜渊买外棺。孔子说:“有没有才,也都是自己的孩子。我儿子孔鲤死了,只有内棺而无外棺。我不能不要车子步行来给颜渊买外棺。因为我曾经作过大夫,是不能步行的。”

名家注解朱熹注:“颜路,渊之父,名无繇。少孔子六岁,孔子始教而受学焉。椁,外棺也。请为椁,欲卖车以买椁也。鲤,孔子之子伯鱼也,先孔子卒。言鲤之才虽不及颜渊,然己与颜路以父视之,则皆子也。孔子时已致仕,尚从大夫之列,言后,谦辞。”

张居正注:“夫颜渊死,孔子至有丧子之叹,岂吝一车而不以周之乎?盖义有所不可故耳,此可以观圣人之用情矣。”

11·9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译文颜渊死了。孔子说:“唉!是天要亡我!是天要亡我!”

名家注解朱熹注:“丧,去声。噫,伤痛声。悼道无传,若天丧己也。”

11·10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译文颜渊死了,孔子哭得很伤心。跟从孔子的人说:“您太悲伤了!”孔子说:“太悲伤了吗?不为这样的人悲伤那为谁悲伤呢?”

名家注解朱熹注:“夫人,谓颜渊。言其死可惜,哭之宜恸,非他人之比也。”

11·11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译文颜渊死了,孔子的学生想丰厚地埋葬他。孔子说:“不行。”学生们仍然很丰厚地埋葬了颜渊。孔子说:“颜回对我像父亲一样,我却不能像对儿子一样对你。这不是我,是你的同学们要这么做的呀!”

名家注解朱熹注:“丧具称家之有无,贫而厚葬,不循理也。故夫子止之。”又注:“叹不得如葬鲤之得宜,以责门人也。”

张居正注:“门人,是孔门弟子,二三子即指门人说。昔颜渊既殁,其家甚贫,不能具葬事,于是孔门弟子以朋友之义,欲相与厚葬之。”

11·12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译文子路问侍奉鬼神的问题。孔子说:“不能很好地侍奉活人,怎能去侍奉鬼神?”子路又说:“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还没有弄明白生的问题,怎么能了解死的事呢?”退修诗书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昼夜者,死生之道也。知生之道,则知死之道;尽事人之道,则尽事鬼之道。死生人鬼,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或言夫子不告子路,不知此乃所以深告之也。”

朱熹注:“问事鬼神,盖求所以奉祭祀之意。而死者人之所必有,不可不知,皆切问也。然非诚敬足以事人,则必不能事神;非原始而知所以生,则必不能反终而知所以死。盖幽明始终,初无二理,但学之有序,不可躐等,故夫子告之如此。”

11·13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译文闵子骞站在孔子身边,态度和悦的样子;子路刚强威武的样子;冉有和子贡从容不迫的样子。孔子高兴了。接着说:“像仲由这样的人,恐怕不能善终吧!”

名家注解朱熹注:“誾、侃,音义见前篇。行,胡浪反。乐,音洛。行行,刚强之貌。子乐者,乐得英材而教育之。”

11·14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译文鲁国的人要修建府库。闵子骞说:“照老样子修,怎么样?为什么一定要改建呢?”孔子说:“这人平时不大说话,说话就一定符合情理。”

名家注解朱熹注:“言不妄发,发必当理,惟有德者能之。”

11·15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弹瑟,为什么弹到我这里来了?”学生们就不敬重子路,孔子说:“仲由学问已经入门了,只是还没达到精通。”

名家注解漆雕哆程颐、程颢注:“言其声之不和,与己不同也。”

朱熹注:“门人以夫子之言,遂不敬子路,故夫子释之。升堂入室,喻入道之次第。言子路之学,已造乎正大高明之域,特未深入精微之奥耳,未可以一事之失而遽忽之也。”

张居正注:“瑟,是乐器,古之为士者,无故不去琴瑟,所以养性情也。奚字,解作何字。堂,是厅堂。室,是房室。昔子路好勇,故其鼓瑟常有北鄙杀伐之声。”又注:“然观孔门入室之徒,自颜、曾之外,盖亦无几,以是知圣学精微之奥,诚未易窥,而人既知所趋向,又不可不勉其所未至也。”

11·16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译文子贡问:“颛孙师和卜商相比较谁更贤呢?”孔子说:“颛孙师太过,卜商还不够。”子贡说:“这么说颛孙师更好一些了?”孔子说:“过和不够是一样的。”

名家注解朱熹注:“子张才高意广,而好为苟难,故常过中。子夏笃信谨守,而规模狭隘,故常不及。”又注:“道以中庸为至。贤知之过,虽若胜于愚不肖之不及,然其失中则一也。”

张居正注:“师,是颛孙师。商,是卜商,都是孔子弟子。愈字,解作胜字。”

11·17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译文季氏比周公富裕,而冉求还为他搜刮积聚更多的财富。孔子说:“这不是我的学生。学生们,你们大张旗鼓地攻击他好了。”

名家注解朱熹注:“周公以王室至亲,有大功,位冢宰,其富宜矣。季氏以诸侯之卿,而富过之,非攘夺其君、刻剥其民,何以得此?冉有为季氏宰,又为之急赋税以益其富。小子鸣鼓而攻之,使门人声其罪以责之也。圣人之恶党恶而害民也如此。然师严而友亲,故己绝之,而犹使门人正之,又见其爱人之无已也。”

11·18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译文高柴愚昧,曾参笨拙,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

猜你喜欢
  卷四·佚名
  晏子问党·子华子
  榕村语録卷七·李光地
  卷九十九·陈祥道
  提要·吕柟
  要团结不要分裂·孔子
  卷七十七·山井鼎
  卷一·佚名
  卷首·吕祖谦
  卷十·朱鹤龄
  原学·章太炎
  卷二百二十一·佚名
  卷十四·道世
  答周颂尧问(五则)·太虚
  第五十一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五出 盟别·孟称舜

    〔生上〕杨花落尽子规啼,游子他乡泪满衣。相思处处牵人臆,几度思归未可归。我为小姐淹留在此,前日小姐悄出相会,自恨醉酒沉卧,致乖良晤。小姐疑我有意欺他,数次要以誓约,至于剪发书盟,才得小姐意转。今日忽接家书,为番兵入犯,催

  • 第二十章 夫人得信·屠隆

    【菊花新】〔小贴扮房琼瑶旦上〕朝来合掌叩莲台。亲见莲花叶叶开。〔贴小旦〕金粉褪香腮。久矣不匀眉黛。〔相见科〕郭贾二姬。我和你们在此庵中。焚香洗钵。礼佛参禅。甚觉淸幽。只是相公云游无信。孩儿寻访未回。好

  • 七言巻五十五·洪迈

      七言  敬酬陆山人二首     戴叔伦  党议连诛不可闻直臣髙士去纷纷当时漏夺无人问出宰东阳笑杀君  由来海畔逐樵渔奉诏因乘使者车却掌山中子男印自看犹是旧潜夫  答崔法曹赋四雪  楚僧蹑雪来招隠先

  • 卷三十二·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三十二目録古蹟类观兰亭图【唐李频】题汪华玉所藏兰亭图【元虞集】兰亭图【元吴师道二首】方方壶崇山峻岭图【明吴寛】项洙处士昼水墨钓台【唐方千】观钓台画图【唐徐凝】题钓台障子【

  • 卷一百五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五十八张廵张廵蒲州河东人开元末举进士第三以书判拔萃入等天宝中为真源令禄山之乱廵起兵讨贼後至睢阳与太守许远婴城固守经年乏食城陷死之廵博通羣书为文操纸笔立就有谢金吾表云想峨眉之

  • 目录·缪荃孙

    前言原序序例言第一卷周、秦、汉第二卷吴第三卷晋(一)第四卷晋(二)第五卷晋(三)第六卷宋第七卷齐第八卷梁第九卷陈、隋第十卷唐(一)第十一卷唐(二)第十二卷杨吴第十三卷南唐第十四卷宋(一)第十五卷宋(二)第十六卷宋(三)第十七卷宋(四)(附

  • 安成恭王萧皓传·萧子显

    安成恭王萧皓字宣曜,太祖第六个儿子。建元二年(480),任冠南齐书军将军,镇守石头戍,领军事。建元四年(482),出任使持节、督江州豫州的晋熙诸军事、南中郎将、江州刺史。永明元年(483),进号征虏将军。第二年,任左卫将军。不久

  • 苟金龙妻刘氏传·魏收

    苟金龙之妻刘氏,平原人。刘氏是廷尉少卿刘叔宗的姐姐。世宗在位时,苟金龙任梓潼太守,兼任郡所辖关城的主帅。当时萧衍派兵围攻关城,不巧苟金龙因病卧床,不能率部抵抗,部属们见形势危机,都非常恐惧。刘氏挺身而出,率领督促城中

  • 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孔子

    【原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子夏:孔子的学生,姓卜,名商,字子夏。贤贤易色: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贤人来代替(易)爱好美色,也就是新生

  • 卷十二·黄道周

    钦定四库全书榕坛问业卷十二明 黄道周 撰秋仲之二日为榕坛正防吕而德兄弟为政衣冠之集四十八人谒夫子及晦翁毕分札敷坐某举杨贞复云人心本虗才一着物便不得其正不正便不在不在时虽视听饮食亦不复知即云知视听饮食亦

  • 卷七·孙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尊王发防卷七宋 孙复 撰宣公名倭【乌戈反一名接又作委】文公子子赤庻兄匡王五年即位宣諡也善问周逹曰宣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遂不称公子前见也诸侯亲迎礼之大者

  • 卷二十四·王道焜

    <经部,春秋类,左传杜林合注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二十四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成公四经【丙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雨水冰【无传记寒过节水封着树○雨水冰如字公羊传云雨而水冰也传子付反】○夏四月辛未滕

  • 号众种类品第十三·佚名

    佛告族姓子。如来悉知世间众类若干种形不可计身。云何知之。其身所为积於罪。如来悉知。若以其身积累功德。如来悉知。若以其身种于秽恶。致无拥护不获济界。如来悉知。又如来者悉知境界眼界色界眼色识界。了其本末根

  • 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观门大教王经卷第二·佚名

        宋契丹国师中天竺摩竭陀国三藏法师慈贤译  尔时世尊既加持已。告弥勒菩萨曰。汝等愿受灌顶。先结曼拏罗大坛而受灌顶。尔时世尊既结坛已。即说五如来灌顶真言曰。  唵(引)戌(上声)抳野(二合)多拟野(二合)

  • 范村梅谱·范成大

    《范村梅谱》又名《梅谱》,是南宋时代一部记述观赏植物梅的著作。范成大著。约成书于淳熙十三年(1186)。主要版本有 《百川学海》、《说郛》、《艺圃搜奇》、《山居杂志》、《群芳清玩》、《笔余丛录》、《墨海金壶》

  • 四六谈麈·谢伋

    一卷。宋谢伋撰。谢伋字景思,上蔡(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常少卿。著有《药寮丛稿》、《四六谈麈》。此集为专论骈体文的理论著作。所谓“四六”即指骈体文。谢伋指出“四六之工,在于剪裁”。又说:“三代两汉以前,训诰、誓命

  •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祁韵士

    中国清代民族史专著。祁韵士编纂。乾隆五十四(1789)完成,以“钦定”形式用汉、满、蒙三种文字颁行。著录于四库全书。祁韵士(1751—1815),字鹤皋,一字谐庭,另号筠渌,晚年又号访山,山西寿阳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中进士。

  • 船山思问录·王夫之

    船山之学博涉多方,若要对其思想有一个鸟瞰式的把握,《思问录》可作首选。此书分为内外二篇,内篇是对自家基本哲学观点的陈述,外篇则是申说对具体问题的看法。《思问录》是船山学说主要观点的浓缩,可与《张子正蒙注》互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