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五出 盟别

〔生上〕杨花落尽子规啼,游子他乡泪满衣。相思处处牵人臆,几度思归未可归。我为小姐淹留在此,前日小姐悄出相会,自恨醉酒沉卧,致乖良晤。小姐疑我有意欺他,数次要以誓约,至于剪发书盟,才得小姐意转。今日忽接家书,为番兵入犯,催迸回去,只得告辞舅妗,星夜起程。但我心上怎放得小姐去也!〔末、外旦上〕闻说干戈起陇头,急催人去意难留。匆匆唱罢思归引,回首他乡是并州。贤甥,闻的番兵信急,家中催你回去,那声息可是如何?〔生〕番兵将逼成都,家下甚是惊惶。

【黄莺儿】烽火接天红,遍郊原,扫地空,千山草木都惊动。家山几重,家书数封,子规唤起离乡梦。思忡忡,神魂万里,飞向锦城东。〔末〕贤甥在此,诸事多借料理。今家书催逼,只得暂放你回去,一路上切须保重。

【前腔】胡马势纵横,阻兵戈,道路穷,归途千里多惊恐。行人偶逢,把音书早通,莫教人望断风波重。〔外旦〕三哥是必再来!〔合〕去匆匆,烽烟息后,重到这锦堂中。〔生〕小甥自当便来。〔末、外旦〕如此可且暂别。一川水酿离人泪,九曲肠回游子情。〔下〕〔旦上,见介〕今日忽闻东归之信,使妾心惘然,何以为情!

【山坡里羊】听檐外鹊声飞送,惊起绣帏幽梦。忆当日,锦堂前共奏求凰咏。两意中,灵犀一点通。又谁知今宵影里,〔掩泪介〕影里成欢宠。枉教我,泪滴寒塘万点红。朦胧,昨相逢也是空。匆匆,恁思量也是空。〔生〕小生自那日初到,便蒙小姐见爱啊。

【前腔】感谢佳人情重,一见把春山双纵,和我绣窗私语盟香永。恨转蓬,花飞水自东,风流回首惊残梦。隔断深闺路几重。匆匆,别离顷刻中。朦胧,今宵那处逢?〔旦〕拥炉之约,彼此铭之肺肝。今虽未获同欢,岂得不与同怨也!

【皂罗袍】说起离愁千种,恨天公阻隔,万里巫峰。听枝头杜宇夜啼红,倩不得蜀山鹦鹉飞传梦。惜花轩外,凭栏意慵。绣花窗下,相思泪浓。离情此际应相共。〔生〕两月以来,虽未获身侍妆台,然梦魂耿耿,无刻离于左右。今匆匆别去,未知相见何夕,好是伤情也。

【前腔】蓦地角声吹弄,把离情唤起,鱼水难同。想当日啊,殷勤剪发表深衷,生生的愿得谐鸾凤。桃源香径,何时再通?瑶台月下,何年再逢?泪痕湿透青衫重。〔旦〕别后离情,妾亦同之。妾有诗一首,赠兄为别:绿叶阴浓花正稀,声声杜宇劝春归。相如千里悠悠去,不道文君泪湿衣。〔生〕感谢厚意,小生谨和诗一首:密叶重帏舞蝶稀,相如只恐燕先归。文君为我坚心守,且莫轻抛金缕衣。小生还有一言,敢道么?〔旦〕有话何妨。〔生〕小生与姐姐正及婚时,喜的两下未曾聘定,切谓老天不为无意。适闻绿叶阴浓之句,使人未免生疑也。

【解三醒】我和伊,虽然是妹兄情永,却更比夫妻般恩重。为干戈打散鸳鸯梦,怕重来时节啊,花飘谢,叶阴浓。我做了庾兰成愁来空赋香奁咏,你做了楚巫娥梦赴高唐若个峰。心堪痛,可一似青青杨柳,别嫁东风。〔旦叹介〕妾此心君还未知道啊!

【前腔】休道是折柔条春光飘送,我甘守着翠屏双凤。想着拥炉对语私相共,也当做了片刻里,并乘龙。待来时啊,还你个依旧春风花笑拥,则愿你长向高唐来梦中。思还痛,休教人倚楼望断,万里归鸿。〔生〕深谢姐姐愉怜念。但小生此去,来期尚未可准,两地相思,若不病死,定应害死了。〔旦〕古云:“有情那怕隔年期。”只要办取坚心,好事岂在匆忙。

【掉角望乡】说归期,心劳意忡。订来期,恩浓情重。愿两下相全始终,休认做蜂狂蝶哄。〔合〕梦相从,情相共,两和同,今生即世谐欢宠。鸳帏里,绣帐中,愿心儿早把连枝种。〔生〕小生顷已辞过舅妗,即此相别了。

【尾声】别意懒,归愁重,何时花下更相逢?今夜啊,则是梦断萧萧古驿中。〔下〕〔旦〕申生去了。我和他两情空切,后会难期。人前啼笑,俱有不敢。暗地思量,益增惋叹。今日乃稔知这相思别离滋味也。

匆匆南浦别离时,雨过樱桃血满枝。

泪眼逢人频自掩,几番偷写断肠诗。

猜你喜欢
  卷六十二·彭定求
  梅坡·唐圭璋
  曹邍·唐圭璋
  韵语阳秋序·葛立方
  才调集卷四·韦縠
  卷七十六·徐世昌
  卷五十五·徐世昌
  五集卷二十四·乾隆
  卷一百五十二·冯惟讷
  卷十一·曹庭栋
  卷三百九十一·佚名
  卷三百五十·佚名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侧帽余谭》·张次溪
  卷四·范成大
  徐凝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郭章·唐圭璋

      章字仲达,崑山人。少入太学,以守城恩拜官至通直郎。卒于京师,年四十馀。   点绛唇   天圣宫   翠柏丹崖,碧云深锁神仙府。势盘龙虎。楼观雄中土。   我欲停时,又恐斜阳暮。黄尘路。客怀良苦。满目西山雨。

  • 第三折·郑光祖

    (管叔一折)(召公奭云)(驾云了)(正末上了,一)自先君在日,摄行天子事。这些时官里坐于御榻,某侍坐于天子之侧,名曰抱孤摄政。官里坐朝,索走一遭去。想摄政以来,天下皆为奉行先君之业。(唱) 【越调】【斗鹌鹑】从先帝升遐,当今嗣国,宗祀明

  • 卷八·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八 宋 陆游 撰 游学射山遇景道人 肩舆适青郊飞屐登翠麓余霜未泫瓦晨日初挂木推门覔黄冠避客似犇鹿虽无与晤言清坐意亦足岂知逢此士旷度超世俗欣然同一笑齿頬粲冰玉探囊赠奇草甘香胜芎菊试

  • 任贤第三·吴兢

    房玄龄,齐州临淄人也。初仕隋,为隰城尉。坐事,除名徙上郡。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遂罄竭心力。是时,贼寇每平,众人竞求金宝,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

  • 卷一百八十三 嘉祐元年(丙申,1056)·李焘

      起仁宗嘉祐元年七月盡是年八月   秋七月辛巳朔,詔三司、開封府、臺諫官、審刑院復上殿奏事,仍日引一班。自上不豫,惟二府得奏事,至是始引對羣臣。   壬午,降同提點廣南東路刑獄公事、左藏庫副使馮文俊為廣南西路都

  • 卷之五十三·佚名

    宣统三年。辛亥。四月。甲申。两广总督张鸣岐奏、粤省禁赌。遵示期限。并酌拟惩治赌博专章。请分别饬交馆院核议遵行。得旨、修订法律大臣议奏。摺包  ○开缺新疆巡抚联魁奏、前准民政部咨行查照宪政编查馆覆核地

  • 三一五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获应毁书籍暨书板折·佚名

    三一五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获应毁书籍暨书板折乾隆四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浙江巡抚臣三宝谨奏,为续收应毁书籍暨起获书板,恭折具奏事。窃照浙江省收缴应毁各书,前已陆续查缴过六十种,连重复者共计二百八十八部、书板六副,经臣先

  • 王智兴传·欧阳修

    王智兴的字叫匡谏,怀州温县人。年轻时健壮勇敢,在徐州当亲兵,侍奉刺史李洧。李洧背离李纳,自愿率徐州归顺朝廷。李纳发怒了,拼命进攻李洧。王智兴善于骑马快跑,拿着奏章几天就跑到京城告急,德宗派朔方军五千名攻打李纳,李纳退

  • 二八 一个小小的过街楼·邹韬奋

    从上次所谈的情形,已可看出《生活》周刊的创办并没有什么大宗的开办费。寥若晨星的职员三个,徐先生月薪二十几块钱,孙先生月薪几块钱,我算是主持全部的事业,月薪最多的了,每月拿六十块钱。我还记得当时在辣斐德路一个小小的

  • 15.曹刿抗击齐军·林汉达

    齐桓公即位后,依靠管仲的帮助,争取霸主的地位。但是,在他对鲁国的战争中,却遭到一次不小的挫折。在齐桓公即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进攻鲁国。鲁庄公认为齐国一再欺负他们,忍无可忍,决心跟齐国拼一死战。齐

  • 诗经稗疏卷一·王夫之

    汉阳王夫之撰周南周南召南,郑氏诗谱曰雍梁荆扬徐豫之人咸被文王之徳而从之文王受命作邑于丰乃分岐邦周公旦召公奭之采地施先公之教于己所职之邑六州者得二公之徳教尤纯故独录其诗属之太师分而国之其得圣人之化者谓之周

  • 卷十·范家相

    钦定四库全书诗沈卷十柳州府知府范家相撰豳七月周礼迎暑迎寒则龡豳诗祈年于田龡豳雅祭蜡龡豳颂【籥章氏】郑氏三分七月之诗既无所据而后儒迄无定论朱子以雅之楚茨四篇或为豳雅颂之噫嘻四篇或为豳颂亦未确指以为是也窃

  • 《尸子·治天下》白话译文·尸佼

    原文:治天下有四术,一曰忠爱,二曰无私,三曰用贤,四曰度量。度量通则财足矣,用贤则多功矣,无私百智之宗也,忠爱父母之行也。奚以知其然?父母之所畜子者,非贤强也,非聪明也,非俊智也,爱之忧之,欲其贤己也,人利之与我利之无择也;欲其贤己

  • 水月斋指月录原序·瞿汝稷

    嵆叔夜好锻。阮遥集好蜡屐。当其意之所适。视世之他好。杂陈于前。无足移也。此不必明哲。第无二子之僻者。皆能喻锻与屐无足尚。交嗤其失所好已。而以二子之才之美。方其跌宕炉韛婆娑火蜡之间。虽穷极要眇以开之。使

  • 显扬圣教论 第四卷·无著

    显扬圣教论 第四卷无著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摄事品第一之四如是已说。果诸功德今当说。颂曰无量诸解脱  胜处与遍处无诤妙愿智  无碍解神通论曰。无量者。谓四无量。广说如经。一慈无量。谓慈心俱。

  • 浮石禪師語錄目次·通贤

    卷一住嘉興府平湖青蓮禪寺語錄蘇州府吳江報恩禪寺語錄卷二蘇州府吳江報恩禪寺語錄卷三揚州府海門三仙廣慧禪寺語錄嘉興府東塔禪寺語錄卷四寧波府天童景德禪寺語錄秀州棲真寺語錄常州府宜興善權寺語錄卷五蘇州府常熟福

  • 难经古义·佚名

    二卷。日本滕万卿撰。成书于日本宝历十年(1760)。上卷载一至三十难,下卷载三十一至八十一难。滕氏有鉴于《难经》编残简缺,虽经吕广重为编次及历代医家注释考证,仍难副古圣意旨,遂部分调整《难经》编次;为使前后问难应答接续

  • 凝斋笔语·王鸿儒

    一卷。明王鸿儒撰。王鸿儒字懋学,南阳 (今属河南)人。少工书,家贫,为本府书佐。成化二十三年(1487)第进士,累擢山西副使。武宗时迁南京户部尚书。王鸿儒清正自持,为学务穷理致用,为世人所推。卒谥文庄。著有《凝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