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正蒙初义卷十三

邳州知州王植撰

有司篇第十三

补训此以有司名篇不专主有司大约皆言在上之事

愚按此篇凡九节亦节各一义文不相属○内道千乘之国节入近思録治体

有司政之纲纪也始为政者未暇论其贤否必先正之求得贤才而後举之

集释此解先有司举贤才章

集解论贤否举贤才之事也言先当正其已在位者之有司然後举贤才而续用之也

愚按此以先有司举贤才二句合并言之政之纲纪犹言政之要务见有司之重也正者训饬之意犹教之也诸家多以正之端指纲纪然孔子原言有司岂应忘却有司专言正纲纪耶

为政不以德人不附且劳

补注释孔子为政以德之意

集解为政不以德则人不亲附而我亦劳苦而不得寜盖德者治人之具以简御烦之道也

高注不如衆星拱则不附不如居其所则劳

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欲生於不足则民盗能使无欲则民不为盗假设以子不欲之物赏子使窃其所不欲子必不窃故为政者在乎足民使无所不足不见可欲而盗必息矣

补注释孔子告康子患盗之语

李注此本孟子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之意以解此章虽未必本意然亦一义也

愚按朱子语类如横渠之说则是孔子当面以季康子比盗矣孔子於季康子虽不纯於为臣要之必不面斥之如此据此则张子解不欲字不如朱注言不贪欲之为善

为政必身倡之且不爱其劳又益之以不倦

补训此将论语先劳不倦滚作一团说身倡先之也不惜其劳劳之也益之不倦无倦也

愚按朱子语类问先之劳之诸说孰长曰横渠说好又问以身为之倡者果劳乎曰非是之谓也既以身为之倡又更不爱其劳而终之以无倦此是三节事据此则朱子看张子之说与注无大异然玩张子说劳字终与注异

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故虽汤武之举不谓之讨而谓之伐陈恒弑君孔子请讨之此必因周制邻有弑逆诸侯当不请而讨孟子又谓征者上伐下敌国不相征然汤十一征非赐鈇钺则征讨之名至周始定乎徵引礼王制诸侯赐弓矢然後征赐鈇钺然後杀补训此明征讨伐三字之义○周制邻有弑逆不请而讨是悬想之词

集释讨者征不庭也伐者正有罪也汤武以臣正君故不言讨书曰伐桀伐纣存万世君臣之戒者也补注孟子谓敌国不相征然汤云十一征若非赐鈇钺得专征伐则汤之时征讨之名尚未定也

野九一而助郊之外助也国中什一使自赋郊门之内通谓之国中田不井授故使什而自赋其一也

补训此释孟子国中二句之义与常解无异

道千乘之国不及礼乐刑政而云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言能如是则法行不能如是则法不徒行礼乐刑政亦制数而已耳

徵引易节卦象君子以制数度

补训此释论语道千乘节之义略敬事而信句可疑○如是指节用二句张子盖以此为存诸心同於杨氏之说也礼乐刑政即法凡制有数之多寡故云数

富而不治不若贫而治大而不察不若小而察

补注国家以平治为本事理以明察为尚

补训富贫大小以国言治以纪纲无不立人民无不安言察以利害无不明政事无不理言

报者天下之利率德而致善有劝不善有沮皆天下之利也小人私己利於不治君子公物利於治

徵引礼表记报者天下之利也陈注报以交际往来言

补注释表记之意

补训张子解报字非陈氏交际往来之说宜主报德言有德而善蒙此典故劝无德而不善不蒙此典故沮劝善沮不善有益於天下故为天下之利如是斯为治平之世矣君子欲天下皆以善而蒙报故利之愚按率德而致三句推所以为利之故私已四句正解利字言小人特以陪起君子耳○率德而致言必循德方能致此报也

 

正蒙初义卷十三

<子部,儒家类,正蒙初义>

猜你喜欢
  警戒第十二卷·朱熹
  管子补注卷二十三·刘绩
  卷五十八·程公说
  卷六·卫湜
  卷十·顺治
  卷二十九目录·乾隆
  卷二·范家相
  想象的孔老会谈·林语堂
  僖公·僖公三十一年·左丘明
  机缘品第七·释法海
  禅相品第十四·佚名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七·欧阳竟无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释义·太虚
  七佛父母姓字经·佚名
  起世经卷第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廿三出 败象·李渔

    〖水底鱼〗(净引众上)象猛人豪,机锋阵上交。他来寻咱,教咱怎相饶。俺掀天大王,自从起兵以来,杀人如割草,攻城似破竹,不曾有一处官兵,敢与咱们打仗。只有西川地方,是詹烈侯那厮镇守。虽然将老兵残,还亏几个神兵相助,故此饶他那条性

  • 第四折·王实甫

    (寇准领张千上,云)龙楼凤阁九重城,新筑沙堤宰相行。我贵我荣君莫羡,十年前是一书生。小官寇准是也。到的帝都阙下,举状元及第,今拜莱国公之职。谢圣恩可怜,着小宫随处降香。一者降香,二者因为采访贤上。今日是吉日良辰,左右那

  • 卷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禅藻集卷十七明释正勉释性同辑元【七言絶句】晓过西湖          圆至【十四首】水光山色四无人清晓谁看第一春红日渐高弦管动半湖烟雾是游尘送宗倜送子江头水亦悲更能随我定何时垂杨但为

  • 卷二百九十八·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九十八李花类五言古麦李          【梁】沈 约青玉冠西海碧石弥外区化为中园实其下成路衢在先良足贵因小邈难逾色润房陵缥味夺寒水朱摘持欲以献尚食且踟蹰咏李   

  • 卷三百四十四 元豐七年(甲子,1084)·李焘

      起神宗元豐七年三月盡其月   三月庚子朔,以董氈為進奉使,廓州刺史李叱納欽為勝州團練使。   辛丑,賜文彥博燕於瓊林苑,上製詩以賜之。   劉昌祚乞於米脂寨中路置堡。樞密院言:「米脂寨去綏德差遠,然自收復以來,雖

  • ◎职官十·徐天麟

    ○集议(上)议立君高后四年,诏曰,皇帝疾久不已,不可属天下,其议代之,群臣顿首奉诏。(本纪。)汉大臣使人迎代王,郎中令张武等议,皆曰愿称疾无往,中尉宋昌进曰,大王勿疑也。(文纪,张武宋昌皆代邸官,故与此议。)代王入代邸,群臣上议曰,丞相臣

  • ●三、道光皇帝的一支·秦翰才

    溥仪是道光帝的曾孙。原来道光帝生九子,第四于是咸丰帝。咸串帝的儿子便是同治帝。同治帝死时没有儿子,由道光帝第七子醇贤亲王奕的第二子载┟继统,便是光绪帝。光绪帝死时也没有儿子,更由醇贤亲王的第五子载沣的第一子

  • 伊洛渊源录卷六·朱熹

    宋 朱子 撰横渠先生行状吕大临先生讳载字子厚世大梁人曾祖某生唐末歴五代不仕以子贵赠礼部侍郎祖复仕眞宗朝为给事中集贤院学士赠司空父迪仕仁宗朝终于殿中丞知涪州事赠尚书都官郎中涪州卒于西官诸孤皆幼不克归侨寓

  • 江秉谦传·张廷玉

    江秉谦,字兆豫,安徽歙县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授职鄞县知县。因为廉洁能干被征用,打算任命他为御史,长时间任命没有下达,因为父母的葬礼回家。光宗即位,任命才下达。进入官府,从容不迫地讨论事情。天启元年(1621)首先陈

  • 昭公卷二十三(起十三年,尽二十三年)·何休

    十有三年,春,叔弓帅师围费。(○费,音礻必。)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弑其君虔于乾?。此弑其君,其言归何?(据齐阳生入恶不言归。○?,苦兮反。)[疏]“此弑”至“归何”。○解云:正以归者,出入无恶之文。今君弑而言归,故难之。○注“

  • 大学辨业卷四·李塨

    蠡吾李塨稿孔疏曰所谓诚其意者至此谓知本广明诚意之事朱子章句曰诚其意者自修之首也此之谓自谦郑注曰谦读为慊朱子章句曰快足于己也颜习斋曰说文谦敬也言好善恶恶此谓自敬饬于内之事所以起下言慎独也诚意为明亲之首故

  • 序·赵顺孙

    四书纂防序或问尹和静读易之法和静曰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李延平闻之曰此语固好然学者须理防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有归着方可及此二先生岂异防哉言各有当也盖学不可以徒博亦不可以径约徒博则杂径约则孤此约礼必先之

  • 十二陵第七·尉缭

    陵,磨砺,可理解为修养、磨练。本篇论述将帅的修养,从正反两面提出十二种经验和十二种教训,作为将帅在实践中的自励和警惕。36、威在于不变,惠在于因时,机在于应事,战在于治气,攻在于意表,守在于外饰,无过在于度数,无困在于豫备,慎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四·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十六般若波羅蜜多分之二   復次善勇猛菩薩摩訶薩若能於法如是覺知乃可名爲真實菩薩.言菩薩者謂能隨   覺有情無實無生增語.又菩薩者於一切法亦能如實如佛而知.云何菩薩如佛而知

  • 附錄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三·欧阳竟无

      攝事分中契經事緣起食諦界擇攝第三之一   如是已說處擇攝.緣起食諦界擇攝我今當說。總嗢柁南曰.   立等.二諦等. 以觸爲緣等. 有滅等.食等. 最後如理等。   别嗢柁南曰.   立.苦聚.諦觀. 攝聖教.微智

  • 开元释教录卷第一·智升

      夫目录之兴也。盖所以别真伪明是非。记人代之古今。标卷部之多少。摭拾遗漏删夷骈赘。欲使正教纶理金言有绪。提纲举要历然可观也。但以法门幽邃化网恢弘。前后翻传年移代谢。屡经散灭卷轴参差。复有异人时增伪妄

  • 第四 恶魔相应·佚名

    第一 恶魔品[一]第一 苦业一如是我闻。尔时,世尊初成正觉时,住优留毗罗林之尼连禅河边,阿阇波罗尼俱律陀树下。二时,世尊独坐静观,而作如是思念:&ldquo;我今实已脱离彼苦行。善哉!我今实已脱离彼无利益之苦行。善哉!证得坚毅

  • 明宪宗实录·佚名

    二百九十三卷。述宪宗在位期间史事,起天顺八年(1464)正月,终成化二十三年(1487)八月。弘治元年(1488)闰正月,以刘吉为总裁纂修,四年八月成书。因刘吉与宪宗末年大学士刘珝及吏部尚书尹旻不和,故记事中多有曲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