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江秉谦传

江秉谦,字兆豫,安徽歙县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授职鄞县知县。因为廉洁能干被征用,打算任命他为御史,长时间任命没有下达,因为父母的葬礼回家。光宗即位,任命才下达。进入官府,从容不迫地讨论事情。

天启元年(1621)首先陈奏君臣无私为国奉献的道理,规劝极为恳切。户部尚书李汝华建议兴修屯田,请求专门派遣御史,三年一考核,如果开垦屯田的收入能够达到每年银饷的数额,就提拔为京卿。江秉谦极力驳斥他的荒谬,进而说李汝华空占着职位,不干事情,应该尽快罢免他。李汝华上疏辩解,江秉谦再次弹劾他。

沈阳失陷后,很多人都怀念熊廷弼,唯有给事中郭巩追究熊廷弼丧师误国的罪行,请求皇帝一起处罚阁臣刘一火景。江秉谦愤怒,极力称赞熊廷弼保卫边疆的功劳,并且说:“现在对熊廷弼已经调查清楚了,议论他的人还拿私人的感情来掩盖天下的公论,宁愿毁坏国家的边疆,而不忘发泄胸中的私愤。”疏章交给朝廷讨论。正好辽阳又失陷了。熊廷弼不久被起用为经略。判处郭巩妄议罪剥夺他的官职,由此跟江秉谦结下仇怨。熊廷弼坐镇山海关后,主张派使者宣谕朝鲜出兵作为牵制敌人的力量。副使梁之垣请求出使,熊廷弼很高兴,请求朝廷付二十万两银子作为军费。兵部尚书张鹤鸣不给,江秉谦上疏争论。张鹤鸣愤怒了,极力诋毁江秉谦与熊廷弼朋比为党。江秉谦上疏辩解,皇帝不怪罪他。

张鹤鸣既已压制熊廷弼,专门庇护巡抚王化贞,很多朝臣依附他。皇帝因为经略跟巡抚关系不融洽,下诏让廷臣讨论。江秉谦说:“陛下再次起用熊廷弼,委以重任,说:‘战场上的事不受宫廷限制。’数月以来,熊廷弼不能够有所举动。求救的呼喊每天都听到,辩解驳斥的信函一件接着一件。于是有人就说:‘经略、巡抚意见不合,王化贞主张进攻,熊廷弼主张防守。’熊廷弼并非一味防守,只是认为防守稳定了然后才能进攻。王化贞锐意进攻,即使取得了胜利,能够不做好防守的准备吗?万一不能获胜,又将如何防守呢?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是人所共知的。于是或者没有什么话不听从的,或者是没有计策不放弃的。难道真的不懂攻守的道理,只不过是想加深熊廷弼、王化贞的矛盾罢了。陛下既然命令熊廷弼指挥管辖三方面的军队,那么三方面军队的前进进攻退却防守应当一切听从熊廷弼的指挥。王化贞想前进,就让熊廷弼跟着他前进;想后退,就让熊廷弼跟随他后退。王化贞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就使得熊廷弼前进了不知道怎样进攻,后退了不知道拿什么来防守。这是王化贞有指挥管辖熊廷弼的权力,而熊廷弼不曾有指挥管辖三方面军队的权力。所以今天的事情,不是经略、巡抚之间不和,而是喜欢或讨厌经略、巡抚的人们不合;不是进攻或防守的议论不合,而是左右支配经略、巡抚的议论不合。请求皇上专门询问熊廷弼,做一些实际的战争准备工作。”最后嘲笑首辅叶向高模棱两可,势必对两方面都有所牵制,怎么能够要求取得成功。辞语极为恳切。

后来朝廷议论将要撤换熊廷弼,而王化贞已放弃广宁逃跑了。江秉谦更加愤怒,认为职方郎耿如杞附和张鹤鸣,极力帮助王化贞排挤熊廷弼,导致国土失陷,接连上疏攻击他。并且援引世宗斩杀丁汝夔的事例,乞求赶快将张鹤鸣依法惩处。皇帝以为张鹤鸣刚巡视边防,不能随便诋毁他,剥夺江秉谦半年的俸禄,对耿如杞不过问。江秉谦又上疏说:“张鹤鸣一旦进入政府要害部门,刚开始只不过是鲁莽而没有远见卓识,到后来就凶狠而隐含杀机。明知西部军事情报不准确,作战计划与实际状况难以符合,却在那里自我欺骗又欺骗朝廷。哪里有机会?却说机会可以利用。什么时候渡河?却说渡河一定能取得胜利。既想赶经略出关,又不肯把指挥管辖的权力交给经略,既想把熊廷弼安排在广宁,又不曾将王化贞派往别处。破坏国家领土的罪行,可以置之不理吗?况且王化贞先抛弃防地又先逃跑,还说他功过各占一半。仅凭这一句话,纵使将张鹤鸣一寸寸地斩杀,也不足以抵消他欺君误国的罪责,却还敢张口定别人的罪案吗!”

正在这个时候,大学士沈翭暗中勾结宦官刘朝、奶母客氏,召募士兵进入禁中,在宫内操练士兵。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等十二人一连两次上疏极力攻击。江秉谦参与其中,并诋毁刘朝和客氏。朝廷内外都很怨恨。于是假借弹劾张鹤鸣的奏疏,把江秉谦调往外地。不久,郭巩被召回,巴结魏忠贤,极力败坏江秉谦。

这年冬天,皇子降生,被贬谪的言官除了江秉谦外全部被召回。在家居住四年,听说魏忠贤更加扰乱朝政,忧愤而死。过了几个月,魏忠贤的党徒御史卓迈追究江秉谦保护熊廷弼,于是剥夺了他的官籍。崇祯初年,恢复了他的官籍。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七 萧惠开 殷琰·沈约
  卷四十七·志第十七上·百官志三·脱脱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十、那些狂肆毁谤皇帝的谣言·雍正
  第四十六回 夺禁军捕诛诸吕 迎代王废死故君·蔡东藩
  平定三逆方略卷五十六·佚名
  卷之三百十·佚名
  卷之八百九十·佚名
  八一七 全书处汇核七月至九月缮写全书讹错及总裁等记过清单·佚名
  五七一 寄谕各省督抚严查《九十九筹》一书及板片解京销毁·佚名
  卷之五十二·祁韵士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九上·袁枢
  宋之问传·欧阳修
  野史无文卷五·郑达
  卷一百五十二·雍正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三·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十三目录【四十六字】清平乐【上】李白【二首】南唐李煜韦庄【六首】欧阳炯毛熙震孙光宪【二首】冯延已【二首】晏殊【三首】欧阳修晏几道【八首】

  • 载记第二十二 吕光 吕纂 吕隆·房玄龄

    吕光,字世明,略阳氐人也。其先吕文和,汉文帝初,自沛避难徙焉。世为酋豪。父婆楼,佐命苻坚,官至太尉。光生于枋头,夜有神光之异,故以光为名。年十岁,与诸童儿游戏邑里,为战阵之法,俦类咸推为主。部分详平,群童叹服。不乐读书,唯好鹰

  • 卷第二百七·胡三省

    唐纪二十三〔起上章困敦(庚子)七月,尽旃蒙大荒落(乙已)正月,凡四年有奇。《则天顺圣皇后下》久视元年〔(庚子、七〇〇)〕1秋,七月献俘于饮枢殿。〔李楷固献契丹之俘也。含枢殿盖在三阳宫。〕太后以楷固为左玉钤卫大将军、燕公,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五·佚名

    正德十六年春正月甲寅朔上诣 奉先殿 奉慈殿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命妇朝贺 皇太后 皇后于宫中○赐群臣假免晏给以节钱钞 是日寅刻直隶太平府东南有星如火变白色长可六七尺横悬东西复变

  • 卷之一百九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六百二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三国史记卷第五。·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五卷新罗本纪五零零零零新罗本纪第五。[善德王][眞德王][大宗王{太宗王}]。五卷新罗本

  • 张弼传·张廷玉

    张弼,字汝彬,松江府华亭人。成化二年(1466)进士,受兵部主事,又晋升为员外郎。后调任南安知府。南安地处两广要冲,奸人聚集山谷,出没无常,为恶多端,弼将他们全数捕灭。又废除淫祠一百数十处,以此建为社学。因病辞官还乡,当地士民

  • 卷一百二十五之八·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五之八 朱批鄂尔泰奏摺 雍正六年八月初六日云贵总督【臣】鄂尔泰谨 奏为恭谢 圣恩事雍正六年七月二十四日【臣】齎摺家奴蒙恩赏给驿

  • 提要·真德秀

    【臣】等谨案四书集编二十六卷宋真徳秀撰德秀字希元浦城人庆元五年进士中词科绍定中拜叅知政事进资政殿直学士卒諡文忠事迹具宋史道学传此书惟大学一卷中庸一卷为德秀所手定大学章句序后有题记一行称寳庆三年八月丁夘

  • 刑德第五十五·桓宽

    【题解】本篇就&ldquo;刑&rdquo;和&ldquo;德&rdquo;的问题,实质上是关于&ldquo;法治&rdquo;和&ldquo;礼治&rdquo;的问题,展开辩论。大夫提出&ldquo;令者所以教民也,法者所以督奸也。令严则民慎,设法而奸禁。&rdquo;御史也

  • 碧岩录卷第五·圆悟克勤

      垂示云。是非交结处。圣亦不能知。逆顺纵横时。佛亦不能辨。为绝世超伦之士。显逸群大士之能。向冰凌上行。剑刃上走。直下如麒麟头角。似火里莲花。宛见超方。始知同道。谁是好手者。试举看。  【四一】举。赵

  • 阅餐石日记·太虚

    胡妙观居士解行精卓,一时无两!盖于解或胜之者则无其行,于行或胜之者则无其解;且能近齐其家,举室而迁以入山,远周于世,尽人而导之奉佛。比年率善眷隐居五台自修,密行造诣益深。就山中喇嘛习餐石法,日餐石一杏核量而渐加至三倍,经

  • 救 僧 运 动·太虚

    ──十六年夏在闽南佛学院讲──今所讲题目,名救僧运动。僧何以须救?因为现在不但僧伽在恐怖的地位,就是佛教亦在恐怖的地位。有的说:“现在佛法是可以存立在世界上的,惟僧众能够保存在世界上与否,尚成问题”。但是我们应当

  • 四分律卷第四十三(三分之七)·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药揵度之二尔时有吐下比丘,使舍卫城中人煮粥。时有因缘,城门晚开,未及得粥便死。诸比丘白佛,佛言:“听在僧伽蓝内结净地,白二羯磨应如是结。应唱房若处、若温室、若经行处,众中差堪能作羯磨

  • 語錄卷上·铁壁慧机

    慶忠鐵壁機禪師語錄卷上嗣法門人燈來編上堂崇禎己卯十月望日縉紳四眾等請師開法聚雲拈疏云雲煙蝌蚪篆籀彩毫隨處無礙法輪已被高田眾檀越轉了若也未見未聞且聽維那宣讀讀畢以拄杖擊法座云須彌盧退位舜若多潛形拄杖子無

  • 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佚名

    《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原不题撰人。约出于北宋,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原书卷上附录北宋尚书右仆射赵普〈进经表〉及无名氏〈遁甲神经出处序〉。内称此经乃黄帝得之于九天玄女,其后陈平、邓禹、

  • 省庵法师语录·省庵

    二卷。清释宝贤编。宝贤为清鄮山阿育王寺沙门,俗姓时,字思齐,号省庵。常熟(今属江苏省)人。“省庵法师”即是指释宝贤。宝贤少年甘蔬食,厌酒肉。后接触佛经,感念心净。梦观阿育王塔,发下供养四十八愿。弱冠之年,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