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正蒙初义卷十二

邳州知州王植撰

有德篇第十二

华注此篇谆谆於言动出处事亲处世之道是天德之实下有司篇则言居官临政之道是王道之全也愚按此篇凡三十八节节各一义意不相属○内言有教节入近思録论学

有德者必有言能为有也志於仁而无恶能为无也高注有德有言能有其所当有也志仁无恶能无其所当无也

华注从焉能为有焉能为无来

愚按此节大意以孔子有德无恶实子张能为有无之语疑张子看焉能为有无亦与朱注别也

行修言道则当为人取不务徇物强施以引取乎人故往教妄说皆取人之弊也

徵引礼曲礼上行修言道礼之质也陈注言道言合於道也曲礼又云礼闻取於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朱子曰取於人者为人所取法取人者人不来而我引取之也来学往教即其事也曲礼又云礼不妄说人陈注说音悦

补训连引曲礼以明教人者当为人取法不可以枉道引取乎人也○曲徇乎人强以施教即引取人之意引谓诱之来

华注往教欲人善妄说欲人喜虽邪正不同而皆有弊

愚按华注往教妄说并言玩上四句当以往教为主妄说亦指教者而言如曲说以阿人之类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志正深远不务硜硜信其小者补训此明孟子大人言行不必信果之意而以论语之硜硜必信必果形之○信其小者信以该果

愚按孟子言大人不必信果孔子言小人必信必果语意反正相足故合论之志正深远对硜硜言志於义则正精於义则深远矣有浅深

辞取达意则止多或反害也

补训此明辞达而已矣之意务多之害恐其文烦则掩意饰伪则不诚

君子寜言之不顾不规规於非义之信寜身被困辱不徇人以非礼之恭寜孤立无助不失亲於可贱之人三者知和而能以礼节之也与上有子之言文相属而不相蒙者凡论语孟子发明前文义各未尽者皆挈之他皆放此

补训此以论语信近於义节聨上章知和礼节而言之也○规规犹拘拘可贱与可宗反约信致恭相因皆有和意而必合义必守礼必求可亲是以礼节之也两章文相属谓章次相聨不相蒙谓各为一章前文义有未尽则下章发明皆提挈之在一处以互见也

补注寜言之不顾犹言寜言之不复也寜身被困辱犹言寜近耻辱也寜孤立无助犹言寜无所宗也此三者能知和而以礼节之盖张子合二章而言也愚按此以知和而和通之信近章乃书之一义非谓其正旨尽於是也因此而谓张子之书皆逐节相聨则必有附会拘牵之病矣

德主天下之善善原天下之一善同归治故王心一言必主德故王言大

徵引书咸有一德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於克一俾万姓咸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蔡传德兼衆善不主於善则无以得一本万殊之理善原於一不协於一则无以达万殊一本之妙博而求之於不一之善约而会之於至一之理此圣学始终条理之序蔡仲之命为善不同同归於治

补训此释咸有一德之言○德主天下之善以万殊言善原天下之一以一本言善归於治无不善以杂之故王心一言必主乎德皆有关系故王言大高注凡所谓德不过主於善而已盖善得於己则谓之德也凡所谓善原於一理而已盖顺理则吉故谓之善也主於善故王心一发於德故王言大

愚按德善一也主於内为心一发於口为言善心云善言云德者互见之文耳李注以言顶主善心顶克一未确○尚书大全问德无常师四句朱子曰横渠说最好德且是大体说有吉德有凶德然必主於善始为吉耳善亦且是大段说或在此为善或在彼为不善或在前日则不善而今日则为善惟须协於克一是乃为善协字虽训合字却是以此合彼之合非己相合之合又曰一者善之原也善无常主如言前日之受非也协於克一如言皆是也盖均是善但易地有不同者故无常主必是合於一乃为至善一者纯於理而无二三之谓也朱子有取张子之说如此窃意一者万理之一本者也书言协者参万理以会一理之约此言原者本一理以定万理之归皆以人之求善者言言异而意一也

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朱子曰此语极好君子终日乾乾不可瞬息间亦不必终日读书或静坐存养亦是天地之生物以四时运动春生夏长固是不息及至秋冬凋落亦只藏於其中故明年复生若使秋冬已絶则来春无缘复有生意学者常唤令此心不死则日有进○一息之间亦有养一瞬之间亦有存如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之意但说得太紧

补注此言君子无往无时而非学也○叶氏曰非先王之法言不敢言言有教也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动有法也终日乾乾昼有为也夜气所养宵有得也气之出入为息一息而必有所养也目之开阖为瞬一瞬而必有所存也

集释言动一身也宵昼一日也瞬息一刻也学者当书此言於坐隅作圣功夫也

补训教以古人教人之规条言法即礼法之法昼主动作故有为为以事言宵主静思故有得得以理言养存皆以心言养以天理养吾心也存存天理於吾心也六句一层进一层言动是大段工夫昼夜则密矣息瞬则尤密

君子於民导使为德而禁其为非不大望於愚者之道与礼谓道民以言禁民以行斯之谓耳

徵引礼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

高注道民以言使之为德禁民以行使不为非皆不大责望於愚者之事也以言谓以言语告诏之以行以行事禁止之也

华注惟愚故不可不导不可不禁惟愚故禁导之外亦无深望焉

愚按此节大意言君子教民之道而引礼以证之非为释礼也

无徵而言取不信啓诈妄之道也杞宋不足徵吾言则不言周足徵则从之故无徵不信君子不言

补训以孔子不言夏殷之礼见君子无徵则不言也从周是带言○无徵而言取人之不信乃启诈妄之道也人不信而习为诈妄自我啓之耳孔子於杞宋不足徵吾言则不复言周礼足徵则从乎周以此观之君子於无徵而人不信者不肯言也

补注谷梁传曰春秋之义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意盖如此

愚按启诈妄谓无徵而言之流弊恐以轻言开诈妄之端耳补训之说似太曲

便辟足恭善柔令色便佞巧言

补训此以巧言令色足恭解便辟善柔便佞取其大意相近

节礼乐不使流离相胜能进反以为文也

徵引礼乐记礼减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又云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朱子曰乐记言减是退让撙节收敛的意思是礼之体本如此然非人之所乐故须进步向前着力去做故以进为文盈是舒畅发越快满的意思是乐之体本如此然易至於流荡却须收拾向里故以反为文补注此皆孔子之言而张子各以类配之也

补训孔子云节礼乐节之者使其不偏不至於乐胜而流礼胜而离且能於礼则进而不消有威仪以为文於乐则反而不放有节奏以为文也

集释节若不文不使过中乃所以为文也

李注节字从礼乐易於相胜处说正与有子所谓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者意极相贯

愚按礼以肃分而彼此之情不通则离矣故进以为文而意文必备乐以合情而和乐之意无节则流矣故反以为文而节制必严一进一反虽不同节其过则一也

骄乐侈靡宴乐宴安

补训此释骄乐宴乐之义

集释宫室无度衣服无节侈靡也耽於酒食安於怠惰宴安也

言形则卜如响以是知蔽固之私心不能默然以达於性与天道

徵引易上传之十章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华注达於性与天道不着卜筮说言形则卜如响是借揲蓍以明天人感通之理言之应非以其言也以其心之诚也蔽固之心先不诚矣岂能达於性与天道哉

补训卜即指揲蓍易云以卜筮者尚其占卜筮是通用字

愚按此节大意明妄心之不足以合天也集解以性道即贴卜筮说则此节专为揲蓍发取义太浅华注乃为该括默然以达犹默契也○宋子鋭臣云易言指卦爻之词此则以为问卦之词也

人道知所先後则恭不劳慎不葸勇不乱直不绞民化而归厚矣

补训此合论语恭而无礼君子笃於亲二节以大学知所先後之语冠之见人当知所先也○人之道当知所先後先有礼则恭不劳慎不葸勇不乱直不绞矣先笃亲不遗则兴仁不偷民化而归厚矣用曾子民德归厚之语以括兴仁不偷二句也张子此等串合似失之凿

愚按此节论语朱注采入而不甚然其说盖合二节为一章不如各为一章之为愈也

肤受阳也其行隂也象生法必效故君子重夫刚者徵引易上传之五章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朱子曰象是未成形之意法是一成已定之物

补训此张子易理烂熟於肤受节看出隂阳象法之理也○象属阳法属隂方愬而有其象为阳愬行而呈其形为隂肤受易於行阳动而隂随之犹象生而法必效之也君子重夫刚者刚即论语所言明也旧注谓肤受不行为阳行为隂象生句似无安顿

归罪为尤罪己为悔言寡尤者不以言得罪於人也补训此释寡尤悔之意○由其不以言得罪於人故人不归罪

高注归罪者人以罪归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能恕己以仁人也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己虽不施不欲於人然人施於己能无怨也补注释论语之意○或疑恕己二字即朱子所以讥范忠宣者若易之曰能恕人以仁己也则庶乎其得之矣

高注恕己仁人者推己以及物也

李注此以无怨为无怨於人之义

敬而无失与人接而当也恭而有礼不为非礼之恭也补训论语敬而无失以处己言恭而有礼以与人言张子通作人说○与人接而当宜寛说事事皆当恭而有礼专以礼貌言

聚百顺以事君亲故曰孝者畜也又曰畜君者好君也徵引礼祭统孝者畜也顺於亲不逆於伦是之谓畜又云备者百顺之名也

补注引祭统所以为聚百顺以事亲者引孟子所以为聚百顺以事君者

集释此以畜训聚与孟子不同

华注孝道一有不备则非所以事亲矣忠道亦然

事父母先意承志故能辨志意之异然後能教人徵引礼祭义君子之所谓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於道

程子曰意与志异志是所存处意是发动处如先意承志自不同也

补训中正篇云谕人者先其意而逊其志可也志意两言则志公而意私耳与此节参看知其志之如何不待其意之发而先其意以承其志此谕亲於道者当然也能辨志公意私之异然後能教人亦先其意而逊其志耳○如推所食以与人父之志也不待其意之发而先请所与是谓先意而承志

愚按此节大意见志意公私之宜辨也引祭义成语以起教人以教人为主

艺者日为之分义涉而不有过而不存故曰游

集释释论语游於艺之意

补训今人每日所学者谓之功课分义或是此类涉如涉水过如过路皆照游字立言

集解不有不存者心不为彼所累也若切切偏好而不舍反为吾性累矣如程明道以谢上蔡诵史文为玩物丧志是也

天下有道道随身出天下无道身随道屈

补注释孟子以道殉身以身殉道之意

补训此以随字替殉字

安土不怀居也有为而重迁无为而轻迁皆怀居也徵引易上传之四章安土敦乎仁本义随处皆安而无一息之不仁

补注此释易安土二字之义

李注安土与怀居相似而不同安土则不怀居怀居则不安土矣有为无为犹言有故无故也

华注当迁而迁不当迁而不迁皆安土也不然有所系恋固怀有所歆羡亦怀耳

补训重迁者怀旧居轻迁者怀新居

愚按重迁轻迁皆以居止言而安仁意在言外有过不改有为而重迁者也执德不固无为而轻迁者也

老而不死是为贼幼不率教长无循述老不安死三者皆贼生之道也

补训此释责原壤老而不死之义○不率教是不率父兄之教贼生谓贼害其生理

高注无循述不率由旧章而恣意妄为也不安死不以死为安而欲偷生也

集释因老而并言幼与长也

乐骄乐则佚欲乐宴乐则不能徙义

补注此孔子所谓损者也

补训前云骄乐侈靡宴乐宴安此又进一层侈靡则纵佚欲宴安则不能徙於义

不僭不贼其不忮不求之谓乎

徵引诗大雅抑之篇不僭不贼鲜不为则集传僭差贼害也卫风雄雉篇不忮不求集传忮害求贪也补注此以诗释诗学者以意推之可也

补训不差於事不害於理属处已言不以人有而忮不以己无而求属与人言张子合言之不僭即不求之谓不贼即不忮之谓

不穿窬义也谓非其有而取之曰盗亦义也恻隐仁也如天亦仁也故扩而充之不可胜用

徵引家语五帝德篇孔子曰陶唐其仁如天

补训义从粗处说到细处仁从微处说到大处皆须推扩而至於充满方不可胜用

愚按此节大意释孟子充无穿窬章意见仁义之宜极其量也

自养薄於人私也厚於人私也称其才随其等无骄吝之弊斯得之矣

华注此借骄吝两字而通之於自养另为一解发明薄则吝厚则骄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斯得之矣

愚按才谓力之所及等谓分之所宜

罪己则无尤

补注与上归罪为尤罪己为悔章意同

集释能罪己则有自修之实故人不得而尤之

困辱非忧取困辱为忧荣利非乐忘荣利为乐

华注取困辱则虽不至困辱亦可忧也忘荣利则无纷扰之念何乐如之

愚按此节大意论忧乐之在我而不在外也

勇者不惧死且不避而反不安贫则其勇将何施耶不足称也仁者爱人彼不仁而疾之深其仁不足称也皆迷谬不思之甚故仲尼率归诸乱云

集释此释好勇疾贫章

李注此以乱字着疾贫疾不仁者说为迷谬之义

挤人者人挤之侮人者人侮之出乎尔者反乎尔理也势不得反亦理也

高注郑眉轩曰以出尔反尔为理所以儆挤人侮人者也以势不得反为理所以教受挤侮者也

补注挤排陷也

克己行法为贤乐己可法为圣圣与贤迹相近而心之所至有差焉避世者依乎中庸没世不遇而无嫌避地者不怀居以害仁避色者远耻於将形避言者免害於祸辱此为士清浊淹速之殊也避世避地虽圣人亦同然忧乐於中与贤者其次者为异故曰迹相近而心之所至者不同

补训首数句虚说引起避世者以下至殊也分贤者次者所避不同末避世以下又言圣人虽避世避地迹类隐者而心寔不同也克己复礼行法俟命皆有工夫故为贤若圣则乐乎已而可为人法差分别也依乎中庸引中庸语以言尽避一世也不怀居以害仁用论语怀居及易安土敦仁之意安土敦仁怀居则不能安土故害仁以其心系於私也远耻於将形者意有不善将形於色而远去以远耻免害於祸辱者言之不善祸辱随之早去以免害淹是久意避世避地圣人亦与贤者次者同然圣人忧违乐行之意存於中则与避世避地一意隐避者有异忧乐於中照易文言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看盖从龙德而隐推出

高注避世避地清而速至於徵色发声而後去浊而淹矣

愚按此节大意即论语贤者避世章以明圣贤心迹之不尽同也克己行法四语言圣贤所造有安勉之分避世者六语借论语之言以明之大概言贤者克己行法之事忧乐於中则所谓乐己可法者也避世避地之同正迹相近之实忧乐於中之异正心有差之实故仍以迹近心殊结之迹与心前虚冒後实指无二义补注以前为克己行法乐已可法之迹後为避世避言之迹强分未是○此以贤者其次看得有优劣与朱注所引程子之说不同故言圣人避世避地之同而不及言色岂以圣人不待耻辱将至而後避与

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踰尊疏踰戚之道与表记所谓事君难进而易退则位有序易进而难退则乱也相表里

徵引礼表记子曰事君难进而易退则位有序易进而难退则乱也

补训以表记之言证孟子之意

高注难进易退而位有序自不至踰尊踰戚矣故曰相表里人君用贤当如孟子之意人臣自处当如表记之言庶几出处之正

弓调而後求劲焉马服而後求良焉士必慤而後智能着不慤而多能譬之豺狼不可近

徵引荀子哀公篇孔子曰弓调而後求劲焉马服而後求良焉士信慤而後求智能焉士不信慤而又多智能譬之其豺狼也不可以身迩也

补训此节语本荀子以弓马谕士也○劲谓力大良谓善走弓不调而徒挽强矢必乱发马不服而喜速骋行必泛驾士以诚慤为本智能为用不慤而多能以诡诈之心逞狡悍之技其凶等於豺狼何可近也集解调者木心正而脉理直制作如法也服者不蹄啮易控御也

谷神能象其声而应之非谓能报以律吕之变也犹卜筮叩以是言则报以是物而已易所谓同声相应是也王弼谓命吕者律语声之变非此之谓也

徵引老子成象篇谷神不死○易乾卦文言同声相应○魏王弼易例略云命吕者律

发明象声而应无心也律吕之变则有为矣王弼所谓乃语声音清浊高下之变岂谷神之谓乎

补训六律六吕之变作乐之事阳唱隂和律以统吕是命吕者乃律也命吕者律正应上报以律吕之变见谷之应声非如是

愚按此节大意见谷神之应声乃实理之自然非如律吕之变犹出人为也似为语神怪之迹者发

行前定而不疚光明也大人虎变夫何疚之有

徵引易履卦彖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革卦九五爻大人虎变其文炳也本义虎大人之象变谓希革而毛毨也

集解虎变其文炳故借以状光明之意

愚按此节大意以易言履帝位而不疚与中庸行前定则不疚相类故合而论之又以革卦大人虎变状光明之义补注专主释中庸未确○行前定而不疚者以其行事光明无暗蔽之私也光明如大人之虎变夫何疚之有光明正推所以不疚之实虎变正足光明之义

言从作乂名正其言易知人易从圣人不患为政难患民难喻

徵引书洪范言曰从从作乂蔡传从者顺也乂者条理也

补训言为人从则能作乂所以然者其名正则其言易知而人易从故圣人不患为政难但患民之难以家喻户晓耳民喻而为政又何难乎此书所以云作乂也盖张子以从为人从作乂照为治看而又以名正为言从之实是张子所见如此

愚按此节大意以名正为言从作乂之实以书为主补注谓引洪范释论语之意未是○书从谓顺理惟从故发为德音而有伦有要是作乂也张子之说异名正谓所以为名者无不正如父父子子兄兄弟弟之类是也人易从即民之喻为政即作乂之实言人易从则为政不难可知末二语反跌以足其意耳

 

正蒙初义卷十二

猜你喜欢
  景公问圣人之不得意何如晏子对以不与世陷乎邪第二十二·晏婴
  卷之六·佚名
  卷一三二·邱濬
  君子可折不可陷,可欺不可罔·孔子
  陆稼书先生问学录卷之三·陆陇其
  第十八部分·毛公
  卷四十七·魏了翁
  卷三十五·王与之
  任用官史[任官第五]·王夫之
  卷一·佚名
  卷二·僧祐
  分别功德论卷第五·佚名
  佛说法身经·佚名
  宗镜录卷第二十·延寿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四卷·一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赌棋山庄词话卷一·谢章铤

    王昶论两宋词 王述庵昶云:“南宋词多黍离麦秀之悲,北宋词多北风雨雪之感。世以填词为小道者,此扣槃扪龠之说。”诚哉是言也。词虽与诗异体,其源则一,漫无寄托,夸多鬬靡,无当也。 述庵一生专师竹垞,其所著之书

  • 田间诗学卷十一·钱澄之

    颂【朱子云颂者宗庙之乐歌大序所谓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盖颂与容古字通用故序以此言之 孔云商颂虽亦祭祀之歌祭其先王之庙述其生时之功正是死后颂功非以成功告神其体异于周颂若鲁颂咏僖公功德才如变风之

  • 巻三·元好问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鼓吹卷三元 郝天挺 注陆龟防【字鲁望举进士不第遂放浪山水间号江湖散人又号天随子甫里先生后以高人征不就今有笠泽丛书三卷并诗文十六卷行于世】忆白菊我怜贞白重寒芳前后丛生夹小堂月朶并开无絶艳

  • 卷七百四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四十六陈陶赠温州韩使君康乐风流五百年永嘉铃阁又登贤严城鼓动鱼惊海华屋尊开月下天内使笔锋光案牍鄢陵诗句满山川今来谁似韩家贵越絶麾幢鴈影连闲居寄太学卢景博士无路青冥夺锦袍耻随黄

  • 卷一百八十 至和二年(甲午,1055)·李焘

      起仁宗至和二年六月盡是年八月   六月戊子朔,趙抃入對,又言:「臣竊以宰相之任,賞罰二柄,出乎其手,能禍人,能福人,當世庸常之人,既懼禍,又邀福,誰不附會而迎承之。宰相有罪惡彰露,跡狀狼籍,諫官不論列,御史不糾彈【一】,天子不

  • 卷五十一·谷应泰

      ○更定祀典世宗嘉靖九年二月,给事中夏言请更郊祀。洪武初,中书省臣李善长等进《郊社宗庙议》:“分祭天地于南北郊,冬至则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大明、夜明星、太岁从;夏至则祀地于方泽,以五岳、   五镇、四海、四渎从。

  • 卷之二十六·佚名

    宣统元年己酉十一月壬戌。谕军机大臣等、继禄代奏、据太医院院使张仲元等呈称、请将太医院官阶变通一摺。着会议政务处议奏。现月  ○侯补四品京堂劳乃宣奏。学部奏陈编辑肬■闲易识字课本摺内。第三种识字课本。

  • 第四五九佥禀光绪十三年闰四月二十日一二二三三--一·佚名

    房里、苑里总理陈金源等,禀请斥革地保戴金升具佥禀竹南三保房苑总理陈金源、张清和、生员蔡褒之、陈光昌,暨众铺户等,为捏名假号,改姓冒充,叩请提案斥革,吊戳注销,以杜奸弊事。缘房、苑地保戴金升,原系革

  • 姚思廉传·刘昫

    姚思廉,字简之,雍州万年人。父亲姚察,在陈代做过吏部尚书,入隋历任太子内舍人、秘书丞、北绛公,学问兼及儒学和史学,在隋、陈二代地位显要。陈亡后,姚察从吴兴迁到关中。姚思廉年少时就随父亲学习汉代历史著作,能完全继承家传

  • 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第八·司马迁

    商君者,【正义】:秦封於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索隐】:公叔,氏;座,名也。座音在戈反。为中庶子。【索隐】:官名也。魏已置之,非自秦也。周礼夏官谓之“诸子”,

  • 卷十一·俞皋

    <經部,春秋類,春秋集傳釋義大成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傳釋義大成卷十一 元 俞皋 撰定公【名宋襄公庶子昭公弟也母未詳在位十五年子蔣立是為哀公諡法安民大慮曰定】【壬辰】元年春王三月晉人執宋仲幾于京師【事在三月

  • 卷四十一·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四十一    宋 卫湜 撰乃为麦祈实郑氏曰於含秀求其成也不言所祈承寝庙可知严陵方氏曰乃为麦祈实者以孟夏农将登麦故也祈其实则虑稼穑之卒痒故也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不

  • 卷七十八·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七十八钱塘程川撰礼十九小戴礼记九春禘秋尝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将见之乐以迎来哀以送往故禘有乐而尝无乐盖春阳气发来人之魂魄亦动故禘

  • 第二十五卦:《无妄卦》·佚名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白话】《无妄卦》象征不妄动妄求:极为亨通顺利,利于坚守正道。然而,如果不能坚守正道的话就会发生祸殃,因而也就不利于前去行事了。《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

  • (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卷第五·陈梦雷

    元元设宣政院。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置院使。同知副使。参议。经历。都事。照磨之属。诸元帅府。招讨司。安抚司。万户府。皆隶焉 按元史百官志。宣政院秩从一品。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遇吐蕃有事则为

  • 七佛父母姓字经·佚名

    失译附前魏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国中有妇人。子字无延。因号无延母。佛将五百比丘。到无延母家。殿上坐饭。饭已有数十比丘。于屏处相与共语言。佛是我所尊事神无极。佛自在意变化。何等不作知已去佛及当来佛。

  • 贤劫经卷第四·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顺时品第十二  佛告喜王菩萨。何谓顺时度无极有六事。消治众疮心无所著行如莲华。是布施报。遵修春夏生百草木时节除寒。是持戒报。其身妙好巍巍殊妙如众星明。是忍辱报。平等随顺无所违失

  • 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朱鼎臣

    明代神魔幻化长篇小说。又名《观音出身南游记传》,《南海观音全传》,《观音传》,《南海观音菩萨出身香山修行》。4卷25(或26)回。朱鼎臣编。传世有明焕文堂刊本。卷1题《新锲全像南海观世音菩萨出身修行传》,内封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