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学辨业卷四

蠡吾李塨稿

孔疏曰所谓诚其意者至此谓知本广明诚意之事

朱子章句曰诚其意者自修之首也

此之谓自谦郑注曰谦读为慊朱子章句曰快足于己也颜习斋曰说文谦敬也言好善恶恶此谓自敬饬于内之事所以起下言慎独也

诚意为明亲之首故统大学之道释之学格致也自修恂栗威仪诚正修也贤亲乐利齐治平也

大全黄氏洵饶曰切磋言学格物致知也已后讲章皆为此说则知格致是学乃圣经本训非臆说矣

尔雅郭璞注恂栗曰恒战悚邢昺疏曰谓严恂战栗也朱子章句曰前王不忘言前王能使天下后世无一物不得其所所以既没世而人思慕之愈久而不忘也

颜习斋大学正误曰贤其贤用前王所培之贤也亲其亲庇前王所建之亲也

尚书孔安国传曰顾谓常目在之諟是也朱子章句曰天之明命即天之所以与我而我之所以为德者也

朱子章句曰言周国虽旧文王始受天命也

又曰缉继续也熙光明也敬止言其无不敬而安所止也

郑注曰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本谓诚其意也孔疏曰能大畏服民志不得尽其虚辞言在上者惟自诚己意亦服民使诚意也

陈耀文经典稽疑云本末终始原非条件朱子因本字遂谓听讼节释本末然则又以何者释终始耶

心所欲为之事曰意格致之后意自在正修齐治平矣然意欲正修齐治平也如好好色意不欲不正修齐治平也如恶恶臭乃谓诚故君子于独念独处之际必慎之又慎知上帝临汝鬼神在旁焉敢不诚以欺其意乎先儒谓诚意之意有善有恶非也既已入大学而格物致知矣尚意在为恶亦鲜其人即果有其人亦何庸教之以诚意岂教之以诚其恶意乎又谓心之发念皆意亦非也心发而为喜怒哀乐之情有中节不中节之分不必尽分善恶也其余若意见则见解也若意想苏轼谓皋陶曰杀之三舜曰宥之三想当然也有感触感而生不感而止也有杂念间事冗绪无所为善无所为恶也有偶念偶然念及不必欲为其事且或有不能为者也此皆宜用正心之功心正则能照能摄杂者一妄者息矣外此又有思则意在为其事而始思度之又在意之后非意也是心之发亦多矣皆与大学如恶恶臭如好好色之意无涉也诚意之意则格物致知后意在为大学之事也为善去不善也然未必皆诚也不诚则虽有此意而或作或辍或为苟且或为色庄所谓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者矣故必诚其意而后可正修齐治平也故前以修身为亲民之本此又以诚意为明亲之本为恶之意即小人闲居为不善之意也非致知诚意之意也盖君子诚意诚于为善去恶之意也小人亦诚意诚于为恶去善之意也故亦曰诚于中惟庸人浮学一意以为道又一意曰姑勿为是之谓不诚

宋人谓心统动静又训意为心之动则用正心之功已该有诚意用诚意之功又侵入正心所谓两条件者纠缠不清矣若解意为统贯明亲之意不划然欤

程子曰身有之身当作心齐于氏曰忿懥四端皆心之用而见于身者若身有所沾滞则必其心体不正而后发见于身倒见之文也|文苟可解经岂轻改者盖身有所八句言身滞于忿懥等而不修则是心之不得其正也心不在四句言心不正则身之视听等自无以虚明肆应而不修也反复以明修身在正心也

吾儒心官纯一兢业曰慎曰正心官立曰渊泉曰天下大本坦荡自得乃居敬之效验耳若以空澈洒落为主止水寒潭但可幻照玩弄无能实用异端也

中庸戒惧即正心而微异正心统动静中庸其所不覩闻专指静言故曰须臾致中则该动静谓不覩闻以至共覩闻无时不存其心也中庸慎独同此而意异此慎独谓慎则不敢欺中庸慎独谓惯则不乖于节致和也自微隐至见显无在不敬其事也

谓心无静时只一慎独尽之非也中庸其所不覩闻非静欤分静于动而以主静为功者亦非也何者心之静只是须与不可主之也主此必入二氏矣|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即中庸所谓戒惧慎独孟子所谓存心养性也

格物之于礼乐学也知也修身之于礼乐行也诚意实其行礼乐之念也正心养礼乐之源也

朱子章句曰辟犹偏也亲爱五者本有当然之则然常人之情惟其所向而不加察焉则必陷于一偏而身不修矣

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朱子章句曰此明立教之本不假强为在识其端而推广之盖言孝弟慈本于天良自然故家国如一耳然嫁不用学养子而入官则须学古不可误解也

孔疏曰自所谓平天下以下至篇终覆明平天下先治其国之事欲平天下先须治国治国事多于平天下非一义可了故广而明之|讲章皆言治国节孝弟慈是感化平天下节絜矩是政事谓平天下之事更多于治国故云然也及阅孔疏乃知其误盖三代之时天下皆诸侯分治之天子祇自治其国礼乐政刑与民相接皆在王畿其平天下之政不过巡狩朝会如修礼同律等事以庆让诸侯而已观有国者不可以不慎得众则得国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只言治国不言平天下诚以天下诸侯视天子之国欲求其平必由于治故曰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正言国不治则天下不平也如桀纣幽厉只是自乱其国未尝如后世暴虐遍及天下而天下不服羣然倾畔故园曰治天下曰平孟子谓天下之本在国亦同此意若秦人郡县以后则天下为一政教刑罚环海之内秉命一人无国与天下之分亦不必有治平先后之分盖治安天下之道同而时势则异矣至于感化与政事本相通事也

诗大雅郑康成笺曰师众也|仪监诗作宜鉴

郑注曰命也读慢也声之误|颜习斋曰举而不能先命也为一句言不举或举而不速命以位也退而不能远过也为一句言不退或退而不远迸以过责之也则好恶拂人意矣孔子论中行氏之亡以此此亦一说

郑注曰彼君也近解者谓人君以小人为善而善之不知小人使为国家掊克聚敛祸败交至是时即有善人救之亦无如何矣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以下皆是推明前文知所先后之意而诚意条独不言正心在诚其意者何也以其为明亲之首也惟诚而后可自成矣意物矣所谓忠信以得之也故于慎独以诚意独致意焉

经文义自然可览而知如格物即是学遂变上文曰致知在格物诚意条为释前文之首而前无释文故明亲止善以及知本皆统论之之古天子能治其国而天下自平故所谓平天下以下专言治国之事与所谓修身三条反复言治齐修正后先相须之文义不同而结亦不言此谓平天下在治其国可见也

通篇言大学之道在善明亲诚正修本也齐治平由本以及末也先后秩然此格物致知者之所有事也

猜你喜欢
  兵守第十二·商鞅
  ●卷下·袁袠
  卷三·余萧客
  春秋集传详説卷十八·家铉翁
  卷二十五·黄伦
  卷六十九·沈廷芳
  毛诗写官记卷一·毛奇龄
  卷二百五十二·秦蕙田
  卷三·吕祖谦
  卷十三·朱熹
  理与气·钱穆
  卷五百五十·佚名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太虚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卷上·佚名
  宗镜录卷第五十八·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一·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三十有一年秋七月按是月壬申朔癸酉御史中丞充湖北京西宣谕使汪澈入辞上命凡吏之能否民之利病悉以上闻澈受诏而去 诏左迪功郎新德安府府学教授王质已降召试馆职指挥更不施行质宣城人入太学为诸生始登

  • 大明世宗肃皇帝宝训卷之六·张居正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知人○嘉靖七年八月甲子大学士杨一清以人言求

  • 第二六一副详及批光绪十五年十一月初四日一一六一○--五·佚名

    前任新竹知县方,将征存隘租银移交于新任,详请布政使查核,并该使批私记光绪十年十一月初七日到副详 印 新竹县印在任候补同知、直隶州知州、本任台湾埔里社通判、署台北府新竹县,为详送事。窃照卑职前

  • 味腴室日记 光绪十六年庚寅·恽毓鼎

    庚寅正月初一日,壬寅阴雨。初二日,癸卯阴雨。饭后出门拜年。灯下无事,看《日知录》卷八、卷九。初三日,甲辰晴。两日唯以“百官铎图”及“状元筹”消遣。灯下看《日知录》卷十。初四日,乙巳晴。早半日

  • 戴戡·陶菊隐

    民国以来,政场中兔起鹘落之人物不乏其选,然未有如黔人戴戡之昙花一现者。清末,戴东渡日本,习手工业。返国后,以乡谊走依陈国祥。陈长河南法政学校,怜其无归,雇为司出纳之小职员,月薪才四十元耳。时教务长为熊范舆,戴曲意结纳之

  • 后梁纪六 均王下贞明五年(己卯、919)·司马光

    后梁纪六 后梁均王贞明五年(乙印,公元919年) [1]冬,十月,出为楚州团练使。 [1]冬季,十月,吴国派杨出任楚州团练使。 [2]晋王如魏州,发徒数万,广德胜北城,日与梁人争,大小百余战,互有胜负。左射军使石敬瑭与梁人战于河,检击敬瑭,断其

  • 王端毅奏议巻六·王恕

    明 王恕 撰复防赞机务转南京兵部尚书防赞机务谢恩疏臣向防圣恩以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巡抚南直成化二十年五月十九日钦奉本月初七日勅谕改臣南京兵部尚书防赞机务者臣孤忠少与他技非长罄竭一得之愚巡抚五年

  • 卷一百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十七兵部十二侍卫朝廷侍卫将军等项人员各设官统领凡正旦冬至圣节三大朝会大祀誓戒册封遣祭传制御殿则用全直常朝则更番其衣甲器仗及陈列位次各有定制具列于後事例凡大朝御殿华盖殿导驾锦衣卫

  • 春秋传卷二十二·胡安国

    宋 胡安国 撰襄公中【庚灵王十子一年】十有二年【晋悼十二齐灵二十一衞献十六蔡景三十一郑简五曹成十七陈哀八孝六宋平十五秦景十六楚共三十吴夀梦二十五卒】春王三月莒人伐我东鄙围台季孙宿帅师救台遂入郦音注【台

  • 卷一·乾隆

    <子部,儒家类,御览经史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一周易乾元亨利贞检讨【臣】陈兆仑朱子曰伏羲仰观俯察见隂阳有奇耦之数故画一奇以象阳画一耦以象阴见一阴一阳有各生一阴一阳之象故自下而上再倍而三以成八卦见

  • 丧服·佚名

    丧服:把粗麻布斩裁做成上衰下裳,用粗麻做成麻带,用黑色竹子做成孝杖,用黑麻编成绞带。用六升布做丧冠,用枲麻做冠带,用菅草编成草鞋。《传》说:斩是什么?是丧服不缝边。苴绖,是用结籽的麻做成的麻带,系在头上的麻带的长短为九寸

  •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一卷·佚名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一卷尊者世友造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共菩提耶舍译五法品第一五法问云何五。答谓色心心法心不相应行无为。云何色。谓四大及四大造色。云何四大。谓地界水火风界。云何造色。谓眼根耳鼻舌身根

  • 持诵准提真言法要·弘赞

      广州宝象林沙门 弘赞在犙 辑准提真言。本出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欲求世间。出世间。一切事业成就者。依经作法。速获灵验。但今法末。人多懈怠。根性钝劣。及初机行人。依经修习。三业未淳。不能作诸观

  • 卷第十九·佚名

    禅林类聚卷第十九 田地 草木(竹附) 花果 香灯 搬扫 紫薪 田地 黄檗运禅师在百丈开田归。丈问。运阇黎开田不易。师云随众作务。丈云有烦道用。师云争敢辞劳。丈云开得多少田也。师将锄筑地三下。丈便喝。师掩耳

  • 卷下之上·佚名

    禅门诸祖师偈颂下之上 五峰释 如佑 录 禅月大师山居诗序 愚咸通间於锺阜作此诗。放笔稿。被人口。闻之一二。字句多错。乾道辛丑山居寺改正之。成二十四首。风调鄙拙。不敢闻於大雅君子作者。气合为一。朗吟可也。

  • 費隱禪師語錄卷第八·费隐通容

    嗣法門人隆琦等編上堂八上堂,「今日放一線道,還有問話者,請出來相見。」僧問:「還許學人棲泊也無?」師云:「霜月照寒夜。」進云:「恁麼龍得水時添意氣,虎逢山色長威獰。」師云:「旭日上高林。」進云:「也要和尚委悉。」師不理,驀

  • 神拳·老舍

    4幕6场话剧,又名《义和团》。写于1960年。初载1961年《剧本》2、3月号合刊。1963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初版。收入198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老舍剧作全集》第3卷,现收入《老舍文集》第12卷。1962年,此剧由中国青年艺术剧院

  • 善法方便陀罗尼经·佚名

    附东晋录   与《佛说延寿妙门陀罗尼经》同,而助咒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