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 抵巇 4
【原文】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①。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②。圣人者,天地之使③也。世无可抵④,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⑤,可以检下⑥。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⑦。
【注释】
①合离:分合。陶弘景注:“合离谓否泰,言天地之道。正观尚有否泰,为之巘隙,又况于人乎!故曰不可不察也。”
②“察之”句:陶弘景注:“捭阖亦否泰也。体大道以经人事者,圣人也。”
③天地之使:指圣人在天地间,成为国家的主宰。陶弘景注:“后天而奉天时,故曰天地之使也。”
④世无可抵:乱世之时,无可补救。
⑤上合:顺应时势治理乱世。
⑥检下:收拾乱局使天下归我所有。陶弘景注:“上合谓抵而塞之,助时为治;检下谓抵而得之,束手归己也。”
⑦为天地守神:守神,祭祀神灵。本句可理解为维持国家纲纪。陶弘景注:“言能因循此道,则大宝之位可居,故能为天地守其神祀也。”
【译文】
自天地产生以来,聚合、离散是常见的事,其中必然会产生缝隙,不可不加以细察。考察社会就要用“捭阖”的方法,能用这种方法的人,就是拥有智慧的圣人。所谓圣人,可以说是人世的主宰。如果世道混乱不可挽救,圣人就会远离是非,隐遁一江一湖以待时机;如果世道还可以挽救,圣人就会为国家筹划谋略。运用“抵巇”可以顺应形势治理乱世,也可以收拾残局以夺取天下。能够因循此道,方可稳居帝位,保有对天地神灵的奉祀。
猜你喜欢 恒公(元年~十八年)·公羊高 安分篇 第六 凡十八条·范立本 闻人与达人·孔子 卷三·叶酉 卷五十九·山井鼎 卷十二·朱朝瑛 书义断法卷一·陈悦道 昭公·昭公二十五年·左丘明 卷十一 教学·张伯行 修行观阴第十五·佚名 大悲经商主品第二·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九·佚名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佚名 贤劫经卷第三·佚名 劝发菩提心文原文·省庵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