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刘秀之传

刘秀之字道宝,东莞莒县人,是司徒刘穆之的堂兄的儿子。他家先辈一直住在京口。他祖父刘爽,官至尚书都官郎,山陽县令。父亲刘仲道,高祖在京城时,让他补任建武参军,和孟昶共同留守京都,事定之后,被用为余姚县令,死于任上。

刘秀之父亲早死,家庭贫困,他却非常有志气有道德。十多岁时,和一群孩子在江边小洲游戏,忽然有大蛇游来,势头很吓人,小孩们无不仓惶惊叫,刘秀之独自镇定不动,别人很惊异他的胆量。东海人何承天一贯器重他,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刘秀之的哥哥刘钦之当朱龄石的右军参军,跟随朱龄石一起战死。刘秀之非常悲痛,不参加宴会有十多年。景平二年(424)被调任驸马都尉,奉朝请,因家庭贫困,请求当广陵郡丞,结果被任为江夏王刘义恭的平北将军、彭城王刘义康的行参军,再出外当无锡陽羡乌程县令,都获得了能干的称誉。

元嘉十六年(439),他迁建康县令,被调尚书中兵郎,再当建康县令。刘秀之性格谨细严密。善于探明微小的罪行或企图。很有干练的名声。吏部尚书沈演之多次在文帝面前称道他。孝武帝镇守襄陽,让他当抚军录事参军、襄陽令。襄陽有六门堰,过去有良田几千顷。六门堰长久失修,败坏得很厉害,公家私人却没有什么收入。世祖派刘秀之修复六门堰,雍州此后常常大丰收。他改任广平太守。元嘉二十五年(448),被调为督梁、南北秦三州诸军事,宁远将军,西戎校尉,梁南秦州刺史。当时汉川发生饥荒,人民没有收入,境内騷乱得很。刘秀之善于管理,过节俭的生活,作人民的榜样。过去汉川人全都用绢布作为货币,秀之限令用铜金银作钱用。百姓到现在还蒙受他的恩惠。

元嘉二十七年(450),宋国大规模北伐。朝廷派辅国将军杨文德,巴西、梓潼二郡守刘弘宗接受刘秀之指挥騷扰..陇地区。刘秀之派建武将军锡千秋带二千人向子午后南谷口开进,本府司马竺宗之带三千人向骆谷南口前进,威远将军梁寻带一千人向斜谷南口前进。氐人杨高叛乱,刘秀之讨伐他们,将杨高兄弟斩首。

刘邵杀文帝自称皇帝。刘秀之闻讯,当天便起兵,请求率领部队前赴襄陽,司空南谯王刘义宣不许。事平之后,迁官使持节,督益宁二州诸军事,宁朔将军,益州刺史。他分下俸禄二百八十万,留付梁州镇守的军队。此外,一丝不取。梁、益二州境内很富饶。前后到任的刺史,无不经营聚敛。多的达到万两黄金收入。他们所带的宾客都是京城的贫寒士人,出外当郡县长官,都以搜括钱财为主要目的。刘秀之管理政务严明而廉洁,以身作则,远近人民无不安宁,都非常敬爱他。

南谯王刘义宣占据荆州造反,他派参军王曜从刘秀之那里征调兵员,刘秀之当天便杀王曜,整装待发。刘秀之派中兵参军韦山松带一万多人袭击江陵。韦山松只一个回合,便砍下了席天生的脑袋。前进到江陵,被鲁秀击败。韦山松被杀,当年,刘秀之晋号征虏将军,改督任为监任,持节,刺史照旧。因为起义兵的功劳,被封康乐县侯,食邑六百户。第二年,迁官监郢州诸军事,郢州刺史,将军照旧。他没有上任。

大明元年(457),刘秀之被调为右卫将军。第二年迁官丹陽尹。从前,刘秀之堂叔刘穆之当丹陽尹时,和他的兄弟子侄们在厅堂上宴会,刘秀之也参加了。厅堂大柱上有一个窟窿,刘穆之对他的子侄兄弟和刘秀之说:“你们试试用板栗远远地瞄准这个柱子,如果有哪个能掷进这个窟窿,将来必定当此郡长官。”穆之的几个儿子都没有掷中,只有刘秀之一个人击中那个窟窿。此时,官府经常买百姓的东西,但不给钱,百姓满口怨言。刘秀之认为这是应该改正的行为,向皇帝陈述得很恳切。孝武虽然当场接受了。但他的话,并未实行。广陵王刘诞造反,刘秀之进入皇城的东城主动防守。当年迁官尚书右仆射。大明四年(460),朝廷修改法令,在百姓杀官长这一条上意见不一,一些人认为如果遇到大赦应该冲军远方,刘秀之认为:法令虽然没有明确人民杀害长官的条款,遇到大赦就只冲军,这便等于和轻易杀人无麻烦没有区别,人民尊重官员,把他们看成父母,亲自害死长官,纵然遇到大赦,仍应永远关在尚方营或判处他的死刑。他的家人被充为军队仆人。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第二年(461)兼官太子右卫帅,大明五年(461),雍州刺史武陵王刘休茂造反,被当地百姓杀死,朝廷派刘秀之以现任官慰劳雍州人民,对这个事件中的好人坏人进行甄别,他顺利完成任务,回到京城,再出外当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的竟、陵随二郡军事,安北将军,宁蛮校慰,雍州刺史。孝武帝坐车到新亭送别刘秀之赴任,想调他当左仆射,这事还未实行,八年(464),他便去世了,享年六十八岁。孝武帝非常痛惜他的逝世,下诏书哀悼说:“刘秀之见识深远,器局忠正,才能超群,忠诚素著,无论在朝在外,都政绩斐然,当年叛军造制祸乱,他在万里之外便率先抵抗,到了在朝为官,赞助国家,计谋如泉涌、威望服人,被朝中民间人士共同钦佩,汉南地区法令繁杂,人民痛苦,迫切希望有好的官员莅临,后来朝廷暂时放他赴西方任职,出外不长时间,西边地区人民便深深地爱戴他,我仔细回想古代的贤能之士的行为,以及回忆他的前前后后,可说他心地善良、忠义感人,没有多少人能达到这境界的。目前朝廷正需要他的补裨,国家需要他的辅助,却突然逝世,我深感悲痛,他活着时没有享受到最崇高的荣誉,死后应该受到大力地褒扬,况且他一贯生活俭朴,克己复礼,封赏不重。想到这些,我感到深深地悲哀,也更增加我的遗憾。可以追认他为侍中、司徒、持节、都督、刺史,校尉照旧。并且增加封邑一千户,谥号为忠诚公。”刘秀之为人坦率,风格平易,不注重风度,但忠诚而坚韧,干练而卓越,孝武因为他当官时廉洁,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赐给他家二十万钱,布三百匹。

他的儿子景远继承他。官职做到前军将军,景远死后,他儿子刘俊继承,齐国建立,他的封国被取消。

刘秀之的弟弟刘粹之,官职做到晋陵太守。

猜你喜欢
  卷一一四 晉紀三十六·司马光
  卷九十三 天禧三年(己未,1019)·李焘
  跋·徐鼒
  读礼通考卷六十六·徐乾学
  卷之八十四·佚名
  卷之六十四·佚名
  卷九·萧常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纪昀
  八三 两淮盐政李质颖奏专差赍送第四批书籍折·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三十八·阿桂
  四五 关于穿衣服·周作人
  王秀之传·萧子显
  江秉谦传·张廷玉
  李敏传·张廷玉
  礼三七·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师·唐圭璋

      师字从善,燕王德昭七世孙。生于绍兴十八年(1148)。淳熙二年(1175)举进士。累迁司农卿,知临安府,进兵部尚书。嘉定十年(1217)卒于家,年七十。谥宣敏。自号无著居士,又号东墙。   减字木兰花   江南春早。春到南枝花更好。

  • 前汉孝宣皇帝纪卷第十九·荀悦

      神雀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赐天下勤事吏及民爵。鳏寡孤独高年帛。所赈贷贫民勿收。行所过无出田租。诏曰。夫江海、百川之大者。今阙无祀。其令祠官以时祠江海及洛水。胶东王

  • 二百二十七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初一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兆页)跪奏:恭请万岁圣安。江南太平无事。旧年十二月内,连朝大雪深二尺余,农民百姓莫不欢欣忭舞,以为祥瑞丰年之兆。米价照常,每石一两至一两一钱不等。节间闾阎里巷,熙熙攘攘,庆乐

  • 卷九·胡一桂

    钦定四库全书史纂通要卷九元 胡一桂 撰蜀汉汉昭烈姓刘名备字玄德涿郡人祖雄父弘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後【胜子正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酧金失侯因家焉】因献帝为曹丕簒逆【庚子十月】蜀中传言献帝已遇害於是发丧制

  • 于玺传·魏徵

    于玺字伯符,父亲于翼,仕北周为上柱国、幽州总管、任国公。 隋高祖为北周丞相后,尉迟迥作乱,派人引诱于翼。 于翼抓了使者,送到长安,高祖很高兴。 高祖受禅后,于翼入朝,皇上为迎接他,从榻上下来,与他握手,非常高兴。 几天后,授他为

  • 卜颜铁木儿传·宋濂

    卜颜铁木儿,字珍卿,唐兀族人,姓吾密氏。性情豪爽,精明,早已入宿卫侍奉武宗、仁宗、英宗三朝。天历初年(1328),由太常署丞历升为监察御史,又升殿中侍御史。后历任大都路达鲁花赤、都转运盐使、肃政廉访使。由行中书省参知政事

  • 魏纪四 烈祖明皇帝中之上太和五年(辛亥、231)·司马光

    魏纪四 魏明帝太和五年(辛亥,公元231年) [1]春,二月,吴主假太常潘浚节,使与吕岱督军五万人讨五溪蛮。浚姨兄蒋琬为诸葛亮长史,武陵太守卫秦浚遗密使与琬相闻,欲有自托之计。吴主曰:“承明不为此也。”即封表以示浚,而召还,免官。

  • 卷一百五十四·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五十四 朱批葛森奏摺 雍正五年六月初七日江安粮道【臣】葛森谨 奏窃【臣】至愚极陋荷蒙 皇上天恩逾格超擢 简任粮道感沐 洪仁夙夜冰兢惟有矢忠矢愼勉竭驽骀仰报圣恩於万一【臣】自本年四

  • ●尊孟辨原序·余允文

    道不眀由无公议也议不公由无真儒也冠圆履方孰不为儒诵诗读书孰不学道必有得焉而后能自信必自信焉而后信于人目或蔽于所见耳或蔽于所闻耳目之蔽心之蔽也公议何有哉易曰问以辩之中庸曰辩之弗眀弗措也道之不眀乆矣辩其可

  • 九经辨字渎蒙卷二·沈炳震

    归安沈炳震撰经无重文【九经通校】周易褫 【讼】终朝三褫之豮 【大畜】豮豕之牙吉掣 【睽】见舆曳其牛掣頄 【夬】壮于頄有凶苋 苋陆夬夬臲卼 【困】困于葛藟于臲卼炳 【革】其文炳也夤 【艮】列其夤汗 【涣

  • 卷十一 古文孝经·钱时

    卷十一 古文孝经先儒谓孔氏之家取先世《孝经》定本与《尚书》、《论语》同藏屋壁,遭秦灭学,天下之书扫地无遗。汉兴,河间颜芝之子出十八章,是为今文。及鲁恭王坏孔子宅而古文始出,凡二十二章。时今文之学已盛,反遭排诋,不得

  • 卷二·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春秋直解卷二【庚午】桓王九年【在位二十有三年子庄王立】桓公名允隐公之弟亦惠公之庶子也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继故不书即位而桓即位何也桓自正其即位之礼盖以罪归寪氏为贼已就讨又以嫡自居本宜立也圣

  • 因明正理門論本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一.是書校歴三週.一譯校.二類校.三刻校。   二.譯校對勘.凡用兩種異本。(一)西藏金鎧等譯集量論釋引文.校註略稱集量金   本。(二)西藏寶持護等譯同釋引文。略稱集量寶本。兩種並擧則稱集量二本。   三.譯校凡有三

  •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九·佚名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奉 诏译如来语密不思议品第八之余尔时世尊。普告一切众会赞言。善哉善哉。乃谓寂慧菩萨摩诃萨言。寂慧当知。所有如来真实之理。如来正法如来所行。一切世间实难信解

  • 十后悔·佚名

    有一学僧问云居禅师道:“弟子每做一事,事后总不胜懊悔,请问老师,为什么我有那么多的懊悔呢?”云居禅师道:“你且先听我的十后悔:一、逢师不学去后悔;二、遇贤不交别后悔;三、事亲不孝丧后悔;四、对

  • 卷第四·佚名

    付法藏因缘传卷第四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阿恕伽王复有一子名曰法增。颜色端政眼甚奇妙。时有一鸟名拘那罗。其目明净状似彼儿。因号此子为拘那罗。长为娉妻字真金鬘。王将子至鸡头末寺。上座耶舍知当失眼。

  • 老学究语·李惺

    《老学究语》包括四言、六言、杂言三部分。它以当时的通俗语言向少年儿童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 医医病书·吴瑭

    医论。清吴瑭撰。二卷。瑭有《温病条辨》已著录。是书系为医流俗之弊并补《温病条辨》一书所不及而撰。成书于道光十一年(1831),展转传抄,,至一九一九年刊行。载论凡七十六则,约万余言。其中医非上智不能、以明理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