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士容论第六 辩土

辩土

原文:

五曰:凡耕之道,必始於垆,为其寡泽而后枯。必厚其靹,为其唯厚而及。饱者{艹纴}之,坚者耕之,泽其靹而后之。上田则被其处,下田则尽其污。无与三盗任地。夫四序参发,大甽小亩,为青鱼胠,苗若直猎,地窃之也。既种而无行,耕而不长,则苗相窃也。弗除则芜,除之则虚,则草窃之也。故去此三盗者,而后粟可多也。所谓今之耕也营而无获者,其蚤者先时,晚者不及时,寒暑不节,稼乃多菑。实其为亩也,高而危则泽夺,陂则埒,见风则亻厥,高培则拔,寒则雕,热则脩,一时而五六死,故不能为来。不俱生而俱死,虚稼先死,众盗乃窃,望之似有馀,就之则虚。农夫知其田之易也,不知其稼之疏而不适也;知其田之际也,不知其稼居地之虚也。不除则芜,除之则虚,此事之伤也。故亩欲广以平,甽欲小以深,下得陰,上得陽,然后咸生。稼欲生於尘而殖於坚者。慎其种,勿使数,亦无使疏。於其施土,无使不足,亦无使有馀。熟有耰也,必务其培,其耰也植,植者其生也必先。其施土也均,均者其生也必坚。是以亩广以平则不丧本。茎生於地者,五分之以地。茎生有行,故速长;弱不相害;故速大。衡行必得,纵行必术。正其行,通其风,夬心中央,帅为泠风。苗,其弱也欲孤,其长也欲相与居,其熟也欲相扶。是故三以为族,乃多粟。凡禾之患,不俱生而俱死。是以先生者美米,后生者为秕。是故其耨也,长其兄而去其弟。树肥无使扶疏,树墝不欲专生而族居。肥而扶疏则多秕,墝而专居则多死。不知稼者,其耨也,去其兄而养其弟,不收其粟而收其秕。上下不安,则禾多死。厚土则孽不通,薄土则蕃轓而不发。垆埴冥色,刚土柔种,免耕杀匿,使农事得。

译文:

耕地的原则是:一定要从垆土开始,因为这种土水分少,干土层厚。一定要把柔润的地放到后面耕,因为这种土即使拖延一下也还来得及耕。水分饱和的土地要缓耕,坚硬的土地要立即耕,柔润的土地要放在一边推迟耕。高处的土地耕后要把地面耙平,低湿的土地首先要把积水排净。不要让“三盗”和自己一起使用土地。四时依次出现,是和农事相参验的。有些人田畦做得太窄,垄沟做得太宽,田畦看上去就象一条条被困在地上的青鱼,上面的禾苗长得象兽颈上的鬃毛,这是地盗,地把苗侵吞了。庄稼种下去却密密麻麻地没有行列,尽力耕耘也难以长大

,这是苗盗,苗与苗相互侵吞了。不除杂草地就要荒芜,清除杂草又会弄活苗根,这是草盗,草把苗侵吞了。所以必须除掉这三盗,然后才能多打粮食。

当今有些人从事农耕,尽力经营却没有收获,这是因为他们行动早的先于农时,行动迟的赶不上农时,四季的劳作不合时节,所以庄稼多遭灾害。他们修治田哇,修得又高又陡,这样水分就容易散失;畦坡过于斜险,畦面就容易倾塌。庄稼种在这样的田畦上,遇风就会倒伏,培土过高就会连根拔出,天气冷一点就会凋零,天气热一点就会枯萎。同时有五六种致死的途径,所以不可能有好收成。庄稼不同时出土,却同时成熟。现在根虚活的提前死掉,于是地盗、苗盗、草盗就会发生。这种庄稼,远望似乎长势很旺,走近一看,原来没有什么籽实。农夫只知道他的田地已经整过,却不知道他的庄稼过于稀疏,密度不够,只知道他的田地已经管过,却不知道他的庄稼在地里扎根不牢。杂草不除,土地就要荒芜;清除杂草,又会弄活苗根。这是农事的大害。

所以,田畦应该又宽又平,垄沟应该又小又深。这样,庄稼下得水分,上得陽光,才能苗全苗壮。庄稼应在细软的土中萌发,而在坚实的土中生长。播种一定要小心,不要使它过密,也不要使它过稀。在覆土盖种方面,不要使土不足,也不要使土过厚。这件事要仔细去做,一定要在盖种的土上多下功夫。盖种的土要打得细碎,细碎了庄稼出苗就一定快}盖种的土要撒得均匀,均匀了庄稼扎根就一定牢。所以,田哇又宽又平,就能使庄稼根部不受损害。禾苗生于畦中,把田畦均分为五分。禾苗出土成行,所以迅速生长;小时互不妨害,所以发育很快。横行一

定要恰当,纵行一定要端直。要使行列端正,和风通畅,一定注意疏通田地的中心,使田中到处吹到和风。禾苗幼小时以独生为宜,长起来以后应靠拢在一起,成熟时应互相依扶。禾苗三四株长成一簇,就能多打粮食。

农作物的难处,在于尽管不同时出苗,时令一到却要同时死去。所以先出土的结粒就好,后出土的就多是秕子。因此,锄草问苗的时候,要安养先生的牡苗,去掉后生的弱苗。在肥沃的土地上种植,不要种得过稀而使庄橡疯长;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不要种得过密而使庄稼挤在一起。土地肥沃庄稼又长势过旺,秕子就会结得多,土地贫瘠庄稼叉挤在一起,禾苗就会死得多。不会种田的人,他们间苗时,去掉先生的壮苗而留下后生的弱苗,结果收不到粮食而只能收些秕子。对禾苗和土地都处理不当,庄稼就会大量死亡。覆土过厚,萌芽就钻不出地面;覆土过薄,种子就会遭到闭锢而不能发芽。

垆土埴土颜色发暗,这些刚硬的土地要使它软熟以后再种,要勤加翻耕以消灭宿草害虫,使农事活动进行得得当。

猜你喜欢
  卷五十四 表记第三十二·郑玄
  卷十下 万章章句下·孙奭
  卷十三 事谱十一(下)·孙星衍
  皇祐新乐图记卷中·胡瑗
  经济文衡续集卷十八·佚名
  卷十五·鄂尔泰
  命禄篇第三·王充
  春秋左传补注卷二·惠栋
  卷十四·魏了翁
  第12章 述而篇第七(1)·孔子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八·玄奘
  与德国乐始尔博士之谈话·太虚
  呈行政院维护佛教寺僧·太虚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卷下·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二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陈师道

    钦定四库全书 后山诗注卷六 宋 陈师道 撰 任 渊 注 寄邓州杜侍郎【紘】 南阳老幼如云屯连日城东候使君【南阳即邓州陆士衡诗胡马如云屯】後者排前旁捷出【退之杨燕奇碑文曰乘机应会捷出神怪】争先见面作殷懃【退

  • 卷131 ·佚名

    黄公度 秋旱祈雨 万顷膏腴欲圻龟,祷祠曾不补毫厘。 朝廷无事政刑简,天地何心岭海饥。 绝徼难逢霖雨手,隐忧先到老农眉。 谁能鞭策卧龙起,乞与滂沱一解颐。 黄公度 秋旱热甚尤苦登陟舆中戏成

  • ●卷一百八·徐梦莘

      炎兴下帙八。   起建炎元年六月八日丙寅,尽二十五日癸未。   八日丙寅内降黜责士大夫手诏。   朕惟祖宗创业守成垂二百年涵养士大夫至矣。靖康变故仕於中都者曾无仗节死难之士而偷生取容何其众也。甚者乘时

  • 第四十六回 入槛车叛藩中计 缚菜厂逆阉伏辜·蔡东藩

      却说安化王寘鐇,系庆靖王朱曾孙,为太祖第十六子,就封宁夏,其第四子秩炵,于永乐十九年间,封安化王,孙寘鐇袭爵。素性狂诞,觊觎非分,尝信用一班术士,为推命造相体格,俱言后当大贵。还有女巫王九儿,教鹦鹉妄言祸福,鹦鹉见了

  • 卷一百九十七·杨士奇

    永乐十六年二月壬午朔○丙戌脩山西大同等卫缘边城堡○丁亥遣官释奠先师孔子 行在礼部会试天下举人奏请考试官 上命行在翰林院侍讲学士曾启侍讲王英考试赐宴于本部○戊子祭 太社 太稷命皇太子行礼 遣官祭 先农○

  • 列传卷第五十 高丽史一百三十七·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辛禑五[*(辛)昌]。○十四年正月郑梦周至辽东不得入而还。 停颁宰相禄。 下三司左使廉兴邦领三司事林坚味赞成事都吉敷右侍中李成林赞成事潘

  • 卷二·佚名

    蒙力克依也速该去对德薛禅说:“也速该想帖木真,好生心疼,教我来取。”德薛禅说:“既是想呵,教去见了便回。”遂引将回去了。那年春间,俺巴孩皇帝的两个夫人斡儿伯、莎合台祭祀祖宗时,诃额仑去得落后了,祭祀的茶饭不曾与。诃额

  • 殷钧传·姚思廉

    殷钧字季和,陈郡长平人。晋朝太常殷融的第八代孙。父亲名睿,擅长辩论,齐朝时很有名气,曾任司徒从事中郎。殷睿娶王奂的女儿为妻。当时王奂担任雍州刺史、镇北将军,于是请求朝廷,任命殷睿为镇北长史、河南太守,后来王奂被杀,殷

  • 元善传·李延寿

    元善是元舒的儿子,又名善住。从小跟随父亲到江南,本性好学,通晓《五经》,尤其精通《春秋左氏传》。侯景之乱时,元善回到北周,周武帝对他很礼遇,任命他为太子宫尹,赐爵位为江阳县公,经常拿着经书教授太子。  隋开皇初年,被任命

  • 王廷相传·张廷玉

    王廷相,字子衡,河南仪封人。从小就有文名。考上弘治十五年(1502)榜进士后,选为庶吉士,授官兵科给事中。因回家守丧去职。正德初年,丧礼完结除丧服去到北京。刘瑾诬他有罪,贬为亳州判官,经考察转任高淳知县。后来征召回京为御

  • 汉纪五十一 孝灵皇帝下中平五年(戊辰、188)·司马光

    汉纪五十一 汉灵帝中平五年(戊辰,公元188年) [1]春,正月,丁酉,赦天下。 [1]春季,正月,丁酉(十五日),大赦天下。 [2]二月,有星孛于紫宫。 [2]二月,有异星出现于紫微星旁。 [3]黄巾余贼郭大等起于河西白波谷,寇太原、河东。 [3]黄巾军

  • 卷八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八十四食货略【四】赋税下乾隆元年诏蠲除天下新淤旧坍沙脊鹻卤及揑报开荒浮粮【按乾隆初年蠲正赋额银前後约计六十余万详见蠲赈门】是时各处关税徧?木榜商贾一目了然惟甘肃辽远并无部颁新例司

  • 卷九·长孙无忌

    <史部,政书类,法令之属,唐律疏义  钦定四库全书唐律疏义卷九唐 长孙无忌等 撰职制上【凡二十三条】疏义曰职制律者起自于晋名为违制律爰至高齐此名不改隋开皇改为职制律言职司法制备在此篇宫卫事了设官为次故在卫

  • 卷二十一(宣元年,尽四年)·孔颖达

    ◎宣公(○陆曰:“宣公名倭,一名接,又作委。文公子,母敬嬴。《谥法》:善问周达曰宣。”)[疏]正义曰:《鲁世家》云,宣公名倭,或作接。文公之子,敬嬴所生,以匡王五年即位。是岁,岁在寿星。谥法:善问周达曰宣。【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 “和”与“同”的根本区别·孔子

    【原文】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 孔子说:“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不和谐相处。” 【读解】 和是互相补充配合但不失去自我;同是完全一样没有自我。用现代哲学的话来说,和是矛盾

  • 卷一百五十六·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五十六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四十四存旧礼记正义卷第五十三【宋板】丧大记第二十二礼记十三郑氏注【古本】礼记卷第十三丧大记第二十二礼记郑氏注【足利本】丧大记第二十二

  • 維摩詰所說經品目·欧阳竟无

      佛國品第一        方便品第二   弟子品第三        菩薩品第四   問疾品第五        不思議品第六   觀衆生品第七       佛道品第八   人不二法門品第九     香積佛品

  • 法月译·佚名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摩竭提国三藏沙门法月重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大城灵鹫山中,与大比丘众满百千人,菩萨摩诃萨七万七千人俱,其名曰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等,以为上首。皆得三昧总持,住不思议解脱。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