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士容论第六 任地

任地

原文:

四曰:后稷曰:子能以窐为突乎?子能藏其恶而揖之以陰乎?子能使吾士靖而甽浴士乎?子能使保湿安地而处乎?子能使雚夷毋婬乎?子能使子之野尽为泠风乎?子能使藁数节而茎坚乎?子能使穗大而坚均乎?子能使粟圜而薄糠乎?子能使米多沃而食之强乎?无之若何?凡耕之大方:力者欲柔,柔者欲力;息者欲劳,劳者欲息;棘者欲肥,肥者欲棘;急者欲缓,缓者欲急;湿者欲燥,燥者欲湿。上田弃亩,下田弃甽。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陰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是以六尺之耜,所以成亩也;其博八寸,所以成甽也;耨柄尺,此其度也;其耨六寸,所以间稼也。地可使肥,又可使棘。人肥必以泽,使苗坚而地隙;人耨必以旱,使地肥而土缓。草諯大月。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於是始耕。孟夏之昔,杀三叶而获大麦。日至,苦菜死而资生,而树麻与菽。此告民地宝尽死。凡草生藏,日中出,犭希首生而麦无叶,而从事於蓄藏。此告民究也。五时见生而树生,见死而获死。天下时,地生财,不与民谋。有年瘗土,无年瘗土。无失民时,无使之治下。知贫富利器,皆时至而作,渴时而止。是以老弱之力可尽起,其用日半,其功可使倍。不知事者,时未至而逆之,时既往而慕之,当时而薄之,使其民而郄之。民既郄,乃以良时慕,此从事之下也。操事则苦。不知高下,民乃逾处。种稑禾不为稑,种重禾不为重,是以粟少而失功。

译文:

后稷说:“你能把洼地改造成高地吗?你能把劣土除掉而代之以湿润的土吗?你能使土地状况合宜并用垄沟排水吗?你能使籽种播得深浅适度并在土里保持湿润吗?你能使田里的杂草不滋长蔓延吗?你能使你的田地吹遍和风吗?你能使谷物节多而茎秆坚挺吗?你能使庄稼穗大而且坚实均匀吗?你能使籽粒饱满麸皮又薄吗?你能使谷米油性大吃着有咬劲吗?

这些应该怎样做到呢?

耕作的大原则是:刚硬的土地要使它柔和些,柔和的土地要使它刚硬些,休闲的土地要频种,频种的土地要休耕,贫瘠的土地要使它肥沃,过肥的土地耍使它贫瘠些,坚实的土地要使它疏松些,疏松的土地要使它坚实些,过湿的土地要使它干燥些,干燥的土地要使它湿润些。高处的田地,不要把庄稼种在田垄上,低洼的田地,不要把庄稼种在垄构里。播种之前耕五次,播种之后锄五次,一定要做得仔细彻底。耕种的深度,以见到湿土为准。这样,田垦就不生杂草,又没有各种害虫。今年种谷子,就收好谷子,明年种麦子,就收好麦子。

耜的长度六尺,是为了用来测定田垄的宽窄,它的刃宽八寸,是为了用来挖出标准的垄沟。锄的柄长一尺,这是作物行距的标准;它的刃宽六寸,这是为了便于间苗。土地,可以使它肥沃,也可以使它贫瘠。耕地一定要趁混润,这样可使土中有空隙,苗根扎得牢固;锄地一定要在旱时,这样可使地表疏松,保持土壤肥力。

草类到十月就要枯萎。冬至以看五十七天,菖蒲开始萌生。菖蒲是百草中最先萌生的。这时开始耕地。四月下旬,荠、葶苈、菥萁枯死,这时就要收获大麦。夏至,苦菜枯死,蒺藜长出,这时就要种植麻和小豆。这是告诉人们种地的宝贵时节已到尽头。秋分,猾首生出,谷子黄熟,这时就要进行收打蓄藏。这是告诉人们一年的农事已毕。百草的生死可作农事活动的依据。一年四季,见到某种草类出生,就要种植应在选时萌生的作物,见到某种草类桔死,就要收获正当这时成熟的作物。

上天降四时,土地生财富,这是自然之道,不同下民商量的。丰收要祭祀土神,欠收也要祭祀土神。不要使百姓丧失农时,不要使他们做蠢事。要使民众懂得致富之道,做到时令一到就行动,时令结束就停止。这样连老弱的力量都可以完垒调动起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不懂农事的人,农时未到就提前行动,农时已过思念不已,而正当农时却叉毫不在意,役使百姓而延误农时。已经把百姓的农时延误了,事后却又因此对大好时光思念不已。这是管理农事最愚笨的方法。这样就会把事情办坏。不知怎样做是高明,怎样做是愚笨,百姓就会苟且偷安。种早庄稼不象个早庄稼,种晚庄稼不象个晓庄稼,因而收的粮食甚少,没有什么成效。

猜你喜欢
  往来·胡宏
  读书不为稻粱谋·孔子
  第十二章 16·辜鸿铭
  提要·程廷祚
  卷十四·王樵
  卷三 士相见礼第三·李如圭
  卷三十二·王天与
  卷六·苏辙
  夏书·五子之歌·佚名
  续吕氏家塾读诗记卷二·戴溪
  本事品第十一·佚名
  阿兰品第十五·马鸣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七·佚名
  父子合集经卷第三·佚名
  诸法最上王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议论碑铭〕·陆机

    大田议  臣闻隆名之主,不改法而下治;陵夷之世,不易术而民怠。夫商人逸而利厚,农人劳而报薄。导农以利,则耕夫勤;节商以法,则游子归。辨亡论(上)  昔汉氏失御,奸臣窃命,祸基京畿,毒徧宇内,皇纲弛紊,王室遂卑。于是群雄蜂骇,义兵四

  • ◆仇教授远(山村遗稿)·顾嗣立

    远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人。宋咸淳中,以诗名,与白珽湛渊并称于吴下,人谓之「仇白」。一时游其门者,若张雨、张翥、莫维贤,皆有名当时。元至元中,部使者强以学职起之,为溧阳州学教授。以杭州知事致仕。自号「近村」,又号「山村民

  • 离骚草木疏卷二·吴仁杰

    (宋)吴仁杰 撰荼故荼荠不同亩兮王逸注荼荠不同亩而俱生以言忠侫亦不同朝而俱用也尔雅荼苦菜邢昺疏菜味苦而可食者也本草苦菜一名荼菜一名选一名游冬生益州凌冬不死桐君録云三月生扶疎六月花从叶出茎真黄八月实黒实落根

  • 卷四·方夔

    <集部,别集类,南宋建炎至德佑,富山遗稿> 钦定四库全书 富山遗稿卷四 宋 方夔 撰 五言古诗 药圃五咏 药中有杞菊甘食比蔬菜维昔陆与苏赋咏穷梗概搜寻入吾圃孤根擢荒秽未能竟俗好堇堇生意在辛荑满袖衽枝叶不一采少需

  • 卷一百五十五·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五十五  明 冯惟讷 撰 别集第十一 辨证 禹碑 徐灵期衡山记云夏禹导水通凟刻石书名山之高刘禹锡寄吕衡州诗云传闻祝融峯上有神禹铭古石琅玕姿秘文龙虎形崔融云於铄大禹显允天德龙画?分

  • 目录·钱子正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三华集目录      总集类绿苔轩集六卷种菊庵集四卷锦树集八卷【臣】等谨案三华集十八卷明无锡钱子正及弟子义侄仲益合刻诗也子正绿苔轩集六卷前有王达善序子义种菊庵集四卷前有洪武

  • 卷九·杨基

    钦定四库全书眉庵集卷九明 杨基 撰七言律罢职初寓句曲山居【在句容县南一舍近三茆峰昔陶隐居所处也】兔逃罝罟鸟投林脱彼官资畅此心便觉夜来清梦出始知人住碧山深诗穷任使金销槖酒乐何妨雪满簪更拟怡云问弘景华阳仙

  • 卷之二百四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三十八·佚名

    光绪二年。丙子。八月。己丑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丁巳皆如之。外记注○命工部左侍郎何廷谦。提督顺天学政。大理寺少卿杨鸿吉。提督安徽学

  • 蔡迁传·张廷玉

    蔡迁,籍贯不详,元末随芝麻李驻守徐州。芝麻李战败后,归附太祖,担任先锋。随大军渡江,攻下采石,攻克太平,占领溧水,攻破蛮子海牙水寨和陈聎先,屡立战功,平定集庆,授予千户。跟从徐达攻取广德、宁国,晋升为万户。进攻常州,俘虏了黄元

  • 纲鉴易知录卷十三·吴楚材

    汉纪世宗孝武皇帝纲 辛丑,世宗孝武皇帝建元元年,冬十月,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以董仲舒为江都相。治申、韩、苏、张之言者,皆罢之。目 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上亲策问之。广川董仲舒对曰:&ldquo;臣谨按春秋之中,视前世

  • 季冬纪第十二·吕不韦

    季冬一曰: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娄中,旦氐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大吕,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雁北乡,鹊始巢,雉雊鸡乳,天子居玄堂右个,乘玄骆,驾铁骊,载玄旗,衣黑衣,服玄玉,食黍与彘,其器宏以弇。命

  • 耻言一·徐祯稷

    徐祯稷篡[祯稷字叔开号余斋江南华亭人明万历辛丑科进士刑部主事历四川按察司副使] 耻言者家居谈说偶识之简者也言之未克行焉庸无耻乎存以备自省亦以示后人犹冀有能释予耻者 或问士之为学奚先余斋曰其忠信乎夫子之教主

  • 经说卷一·熊朋来

    宋 熊朋来 撰易河图洛书河图洛书之名自易大传言之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言河图数也参伍以变言洛书数也言洛书者莫如易大传参伍之说后儒知有洪范而已至于其方位则莫如大戴礼记明堂篇所谓二九四七

  • 卷六·张大亨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通训卷六     宋 张大亨 撰襄公公会单子晋侯云云己未同盟於鷄泽陈侯使袁侨如会戊寅叔孙豹及诸侯之大夫及陈袁侨盟【三】公会晋侯云云於溴梁戊寅大夫盟【十六】叔孙豹会晋赵武云云於宋辛已豹及

  • 外篇&middot;天地第十二·庄子

    [题解]《天地》以篇首二字名篇。本篇与《天道》、《天运》为一组,主旨在发挥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篇幅较长,内容也较庞杂。表述方式有议论、有对话、有寓言故事,丰富多彩,层出不穷,又能大体围绕中心。一般

  • 殊路第二十一·桓宽

    【题解】&ldquo;殊路&rdquo;就是不同道路的意思。这个词又见后《杂论篇》、《史记&middot;礼书》、《汉书&middot;武帝纪》元朔六年及元狩六年诏文等篇,乃当时习用语。此篇就孔子弟子在维护奴隶主贵族政权、反对新兴地

  • 希叟和尚广录卷第七·希叟绍昙

    题为叔向题坐禅虾蟇 (下有白莲)一从识得性分明。懒作春池鼓吹声。闲把六根门锁断。白莲香散水风清。题直夫牛图三三五五戏平芜。踏裂春风百草枯。莫写沩山僧某甲。恐人误作祖师图。题老融猿 (枝上坐。举手扪果)危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