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志与学

濂溪《通书》有《志学》一章,提出志与学两字,实为中西文化基本相异点所在。兹试先言志。西方古希腊,乃一商业社会,货品销售固须投人喜爱,然营商谋利,志为己不为人。即如文学,沿途讲述,兼以歌唱。或舞台演剧,皆求广集群众,多获欢迎。其意图亦多为己,不为人。纵说其不为名不为利,但亦是表现在己之才华智慧,获得一种自我满足,而感愉快。故惟求打动人心,对我有赞叹崇敬之意。最多亦以供人娱乐为手段。其潜在目标,仍为己不为人。

又如哲学,或出在街上,或居家,聚徒讲论,虽说是为探讨一种真理,但务玄远,少涉真实日常人生,似乎亦仍以表达其一己之才华与智慧为主。

故古希腊之文学哲学,实亦如一种商品,求新奇,求销售,求我之所销售能胜过他人。求人喜爱,却不求人真实享用。故其为一文学家或哲学家,乃亦等于一种职业,纵不说其如经商牟利般的仅在物质人生上一职业,但亦可说是一种精神职业,表现了一己之才华智慧,而物质人生亦同告解决,如此则已。要之,其不为大群人生作恳切之打算,则并不与其群所经营之商业有实质之相异。

如论科学,则与工商业更有紧密相关。否则在外面物质上求真理,终与从实际人生上求真理,隔了一层。自另一端言之,同样是为一己才华智慧之表现,与哲学家无异。西方人此一种一己之表现感,直到现代有增无减,为其文化传统一特色。

中国自古为一农业社会,专赖自己勤劳耕耘,即可解决自己的生活。不如商人,出售商品仅乃谋生一手段,因此中国古代人之心理习惯,必看重己力,不看重外力。己力有余,转为他人打算。这就自有一套。如伊尹耕于有莘之野,本是一农民,但自己生事解决了,却来打算到别人。耻其君不为尧舜,一夫不得其所,若挞之于市。故孟子称伊尹为圣之任者,实负有一番责任感。政治本与他无干,他却五就桀五就汤,要使他同时的政治领袖亦能为尧舜,使同时人亦受尧舜之泽,此即伊尹之所志。

责任与职业不同,与自我表现亦相异。乃是为人谋,却非为己谋。此种心理,求一解说,却说是天要我如此,此即所谓天命。人的责任乃是由天所命,只是别人不知,我心自知。别人不觉,我心自觉。故我将以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此是中国人一种人生责任感,在西方商业社会中却不易找。

于是中国人遂有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套观念,皆属其一己之责任。责任所在,理当如此,道当如此。做一孝子,非为求一孝子之名。做一忠臣,非为求一忠臣之名。我之一切,为父为君,此乃我之责任。而此一责任,则由天派定。惟我心先知之,先觉之而已。又哪里是一种功利观,名誉观,或是职业观,要我如此做的呢。

中国社会亦有工商各职业,又有士,则非职业。孔子曰:“士志于道。”孟子曰:“士尚志。”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以天下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其实是此人内心自觉有此大任,而能自立志,来求尽此大任。伊尹在孔子前一千年,可说当时中国已有士。伊尹以前,传说在夏代,兴于版筑之间,亦一士。孔子前百年有管仲,亦一士。孔子即承此文化大传统而来。孔子以下,中国社会始正式有士。孔子曰:“士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既为士,自任以天下之大任,则不能再顾一己之衣食职业,故士必待人养。不出身而仕,则在野为人师。中国古人言:“作之君,作之师。”人群中必当有君与师,此亦天所命。而士则不仅在野为师,又在朝为天子师,为国君师。孔子在后世尊为至圣先师。濂溪曰:“天下善曰师”,盖教人善,又善尽一己之任者,皆为师之责,此师之所以为天下善也。此即谓以斯道觉斯民也。

或谓中国有孔子,有士,有儒家之教,岂不亦如西方之宗教。是又不同。耶稣言,上帝事他管,恺撒事恺撤管。他明把世间事分出不管。而中国儒家,则把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世间事,一切责任,立志负起,此已大不同。抑且死后灵魂上天堂,不啻为生前信仰上帝一大报酬。而中国之士,志于道,则绝不计较私人报酬。佛教来中国,虽曰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而一为僧侣,死后成佛,终亦是一种私人计较。故终为中国士人所看不起。则儒家教义虽亦崇天命,亦究与宗教有别。

既有此一番志,则自需有一番学,以自赴其志。自汉代起,儒学定于一尊,其时则称通经致用。此用主要在人世上,尤要在政治上。宋代胡瑗创立书院教人,分经义治事两斋,亦即通经致用也。同时如范仲淹,稍后如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诸儒继起,皆在政治上有志大用,而王安石司马光志有不同,遂成新旧党争。司马光旧党得势,又分洛蜀朔三派。洛派二程与王安石同当属经学派,故先亦随新党出仕,继而退出。司马光属史学派。苏轼可谓杂学派。同时有周濂溪,认为出仕之前应先有一套修身做人之学,乃可无弊。二程亦受其影响,于是乃于两汉儒林之外,别起宋代之道学。而濂溪则特称学颜渊之所学。

颜渊所学,即学孔子。濂溪《志学》章又曰:“颜渊不迁怒,不贰过,其心三月不违仁。”则濂溪所举颜子之学,统言之,乃心学也。学者当先治其心,使其心一于仁。仁即人道之大纲。能此,始能任伊尹之所任矣。而颜子又以恬退不仕名。故濂溪先之以志伊尹之所志,即继之以学颜子之所学,其中实涵甚深妙义耐人细阐。

汉儒以周公孔子并称,而濂溪以下之宋代理学家,乃以孔子孟子兼举。孟子实亦一种心学也。西方人好言权利,不言责任。既无中国人此等志,自无中国人此等学。故西方人不言修心养性。西方之学,皆为向外求知识,又曰:“知识即权力。”不论哲学宗教,亦莫不以权力为重。哲学先讲逻辑,以免我之立说被人反驳。宗教必组织教会,以便扩大其权势。每一学说,尽如商品,贵能推销。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又曰:“知我者,其天乎。”自尽己责,何待夸耀,亦何待人知。为子惟求孝,为臣惟求忠,惟不以忠孝自夸耀。即文学亦然。诗言志,言之不尽,则歌叹之。孔子曰:“予欲无言。”凡所志,则尽在不言中。故中国人言学必继言习。孔子曰:“学而时习之。”曾子曰:“传不习乎。”习则主于践履,乃一种行为,而行为则一本于心,与专尚知识又不同。

濂溪《志学》章首言:“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即濂溪所言圣希天也。中国又称为四民社会,除士外尚有农工商各业,濂溪皆不言。西方社会无中国之所谓士,亦无士与贤与圣之一种人品观。濂溪此章涵义宏深,而濂溪不详言之。此亦中国传统忠恕之道,为子者决不谓为吾父者之不当孝,为臣者决不谓为吾君者之不当忠,为师者决不谓为吾门人弟子者之不能为后知而后觉。后生可畏,有为者亦若是,则何待于言之尽。故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学不同,教亦不同。举一隅,可以三隅反。比较中西文化,濂溪此一章已够启发。而濂溪乃为有宋理学开山,亦即此一章而有余矣。是则在学者之善求之。

猜你喜欢
  松阳讲义卷十一·陆陇其
  论语解目録·张栻
  第七篇 箴言 第七十九章 平治·林语堂
  第十三章 20·辜鸿铭
  卷七十二·秦蕙田
  庄公·庄公十六年·左丘明
  卷三百六十二·佚名
  卷七十八(鸠摩罗什译)·佚名
  卷六十(实叉难陀译)·佚名
  大乘起信论卷上(实叉难陀译)·马鸣
  阅“相见别种辨”·太虚
  生活与生死·太虚
  卷第十一·智旭
  菩萨璎珞经卷第四·佚名
  第十三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富·唐圭璋

      字修仲,雒阳人,绍兴七年(1137)生。富弼四世孙,以荫入仕。曾官知县,贰乌程,守一军垒。淳熙十三年(1186)卒,年五十。有富修仲家集,不传。   多丽   寿刘帅   淡云收、晓来春满湘中。柳如烟、花枝如糁,万红千翠织浓。照帘

  • 丁集第五·钱谦益

    谢山人榛一百五十四首(新安潘之恒《亘史记曰:“赵王雅爱茂秦诗,从王客郑若庸得《竹枝词十章,命所幸琵琶妓贾扣度而歌之。万历癸酉冬,茂秦从关中还,过邺,偕若庸见王,王宴之便殿。酒行乐作,王曰:‘止。’命渼

  • 卷四百五十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五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八十七 顾璘 拟古四首 四方多岐路出门难与期游子适万里三岁间音徽不惜离别苦但恐中心乖人情非山岳感物易迁移释我金跳脱缄书寄君侧愿视故人心勿视新

  • 秋夜陪张丞相赵侍御游灉湖一·张说

    尹懋熊轼巴陵地,鹢舟湘水浔。 江山与势远,泉石自幽深。 杳霭入天壑,冥茫见道心。 超然无俗事,清宴有空林。

  • 志第九 礼上·房玄龄

    夫人含天地阴阳之灵,有哀乐喜怒之情。乃圣垂范,以为民极,节其骄淫,以防其暴乱;崇高天地,虔敬鬼神,列尊卑之序,成夫妇之义,然后为国为家,可得而治也。《传》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若乃太一初分,燧人钻火,志有畅于恭俭,情不由

  • ●卷二·劳格

    仁和赵钺 劳格同撰 归安丁宝书参证○碑阴题名◎殿中侍御史兼内供奏(武后中至玄宗末。)崔(见郎官吏外。)○《石刻大唐御史台精舍碑铭》前署中书令崔任殿中侍御史日纂文。(文云:长安初,始自左补阙拜殿中侍御史。) 《旧传》:

  • 卷之一百八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二○九 江苏巡抚萨载奏查办伪妄书籍情形折·佚名

    二○九 江苏巡抚萨载奏查办伪妄书籍情形折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十八日江苏巡抚臣萨载谨奏,为遵旨查办伪妄书籍,先行据实奏覆事。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十六日臣在阜宁途次,准督臣高晋抄寄大学士于敏中字寄内开,乾隆三十九年十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九十五·阿桂

    四月甲辰明亮富徳奏言窃河南北各处前敌以及骆驼沟当噶尔拉两路均为雪阻难以轻进【臣】等悉心斟酌查正地一路若能乗势直捣中间则已溃其腹心而四面交攻贼人必成瓦觧之势该道路情形其由革布什咱之甲鲁至黄草坪即与骆驼沟

  • 论语集编卷八·真德秀

    宋 真德秀 撰卫灵公第十五【凡四十一章】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陈去声○陈谓军师行伍之列俎豆礼器尹氏曰卫灵公无道之君也复有志于战伐之事故答以未学而去之】在陈

  • 卷一·纳兰性德

    钦定四库全书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一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曲礼上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集说程子曰心定者其言安以舒刘氏曰篇首三句如曾子所贵乎道者三毋不敬则动容貌斯远暴慢矣俨若思则正顔色斯近信矣安定辞则出辞气斯远鄙倍

  • 卷十九·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传说卷十九    宋 吕祖谦 撰定公六月季孙意如卒九月阳虎囚季桓子【五年】阳虎自平子疾专政及平子卒囚季桓子以陪臣之微而秉一国之政论季氏是强家大族在平子时亲逐君非不强何故身死未几便为陪臣

  • 序·柯尚迁

    周礼全经释原序先民有言泰和在成周宇宙间至治固不可得而见矣幸存周官灋度六篇其当时为治之迹矣乎因其迹以求其心得其心以推于政故成周之治百世可复作也今全经具存不曰周官而名周礼何哉盖礼也者道之体也灋也者道之用也

  • 四事品第一·佚名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加邻竹园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菩萨不可计。一切大圣神通以达。辩才无碍慧不可量。诸根寂定见一切本。应病与药靡蒙济。为法桥梁度脱三界也。尔时世尊,与无央数百千之众眷属围绕而为说经。时

  • 卷第四十七·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四十七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六 【论】第三十七施心。 【经】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心布施诸来乞者如无悔

  • 五宗原·法藏

      万峰沙门 法藏 着  参学弟子 上履 阅临济宗尝见纶事家图七佛之始。始于威音王佛。惟大作一○圆相之后。则七佛各有言诠。言诠虽异。而诸佛之偈旨。不出圆相也。夫威者。形之外者也。音者。声之外者也。威音

  • 神农本草经赞·叶志诜

    本草著作。3卷。清叶志诜 (东卿) 撰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此书以孙星衍辑《神农本草经》诸药条文为主体,再加赞、注而成。每药均撰四言诗为赞语,古奥艰深。又自引诗赋、本草以注释其出典。今有清《汉阳叶氏丛刻医书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玄义·智旭

    自觉圣智。第一义心。非名相之所诠。奚思议之能入。依染净而分五法。法法本真。由迷悟而辨三性。性性无性。因迷中体用差别。立八种识。识若空华。约悟时显理偏圆。称二无我。我同兔角。是以一切佛语。唯传此心。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