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箴言 第七十九章 平治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语译
既有大的怨恨,纵使把它调解,心中必然还会有余怨,这岂是好的方法?所以圣人治理天下,守柔处下,就好像掌握左契,只顺民而不向人索取,是不会去苛责百姓的。如此,则上下相和,仇怨根本不会产生,还有什么大怨要调解的?
因此,有德的君主,就如同持着左契,只顺着人而不索取于人,人心无怨;无德的君主,就如同执掌赋税,只向人索取而不给人,人多生怨。给而不取,合于天道;天道虽毫无偏私,但没有私亲的天道,却常常在帮助那有德的人!
盟约的无益
《庄子》之《列御寇》
用不公正的态度达到和平,即使和了也不是真和;用虚言来发誓,即使表面上看来诚信,事实上还是伪誓罢了。明智的人常被物所役使,神人却直追真理而行,这两者本已差距很远。而那愚昧的人却仍仗恃着自己的见识,沉迷于无谓的争执,不时劳苦自己的形体,这不是太可悲了吗?
天子
《庄子》之《庚桑楚》
人民紧随不舍的人,叫做天民;天所佑助的人,就叫做天子。
猜你喜欢 感类篇第五十五·王充 坚白论第五·公孙龙 泰鸿第十·鹖冠子 服製第二十六·苏舆 卷四十六 论语二十八·黎靖德 卷十二【起僖公六年尽十四年】·杜预 卷三·杨甲 卷十五·朱鹤龄 揆度第七十八·管仲 卷四百五十六·佚名 卷三十九·佚名 卷三·佚名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五·欧阳竟无 评宋明学说与佛学之真诠·太虚 法镜经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