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思与无思

濂溪《通书》有《思》章,引《洪范》曰:“思曰睿,睿作圣。”继之曰:“无思,本也。”则显与《洪范》义不同。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兼言。季文子三思而行,孔子曰:“再斯可矣”,是孔子又以行思兼言,不专思以为学。孟子曰:“良知良能”,则不待先以思。《中庸》言:“自诚明,自明诚。”濂溪《通书》首言诚,诚亦不待思而得。故曰:“无思,本也。”孟子亦言:“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沛然若决江河。”此一沛然,亦由其内发之诚,不由其思。此乃儒家性天之学。西方哲学则专重思,其学亦学为思而已。此又与中国传统言学一大不同处。

《大学》之道有三纲领,“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德者,足于己,无待于外,故曰德性。其学则可称性天之学。明德者,孟子曰:“有之己之谓信,充实之谓大,充实而有光辉之谓美。”明德即大德美德。光辉及于人,则亲民。或曰,亲当作新。其德及人,所及者亦必追随趋新,是亲民即新民,其义一也。此在中国人即谓之至善,而可止矣。中国之学本于德,成于善,而有止。西方之学重知识,重权力,重功利,其极为个人主义,不相亲而相争,不辨善恶,亦无止境。此为中西之大相异。

《大学》三纲领之下有八条目,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是修身乃齐治平之共同出发点。西方之学重求真理,然求之于物。人身亦仅一物,于是重物理,不重人道。人道可止于当身之所接触,而物理研寻则无底止。西方之言天,亦即一物理之天,而非一人道之天。人道乃追随于物理,不能自为主。

《大学》修身以前尚有四条目,曰:“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欲诚其意,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则修身之学,内本心意。其所谓物,亦非外在之物,乃心意之物。如孝,譬之射,则父母为标的,物乃射者所立之位。不能移其位以求中,必坚定于为子之位,乃有孝德可言。为人谋必忠,与朋友交必信,亦然。故明明德必亲民,格物者即立己善,尽己道,贵于有其不易之位。孔子三十而立,即立其己,立于其己之位,即能格物矣。

是则濂溪之志与学,亦即《大学》明明德之道。程子朱子皆尊《大学》,亦可贯通于濂溪之意。伊尹之志,以天下为终极。而颜子之学,则以心意为基本。以一己之心意,而终极于天下之事事物物,即其至善之所止也。

格亦有感通意。如舜之孝,父母受其感格,斯即其至善之可止。至于尧之举舜,既使摄政,又让位。平天下之大任,可以有其志,未可必有其事。颜子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终其身不改其乐,何必亲履治平之大任,乃为学之终极乎。故董仲舒曰:“明其道不计其功。”西方民主政治,政府元首必经民选,又曰公仆。民众所欲何限,为之仆者,甚难胜任尽职。故又规定年限改选。出而竞选者,亦在自求表现,岂固为民乎。人既各怀其私,则惟有以法律制度为公道。果抱伊尹之志,亦无可舒展。效颜子之学,将断然无意于竞选。此又中西治平之道之大异其趣矣。

故依西方政治,则不需以中国之修身为本,而齐家亦可不计。今日美国盛行男女同居,夫妇之道日趋淡薄,而平天下则更无其意,惟务国与国之相争。风俗形势如此,何复有所谓明明德于天下哉。今国人既倡复兴文化,又心向西方之所谓民主,此诚难题中一更大难题也。

猜你喜欢
  第三十二卦 恒 雷风恒 震上巽下·佚名
  遵道第二十三·桓宽
  論衡校釋卷第二十三·黄晖
  论语意原卷一·郑汝谐
  卷八十八·卫湜
  提要·段昌武
  卷四·郑玉
  提要·范处义
  卷三十九·乾隆
  卷二百二·秦蕙田
  卷八·秦蕙田
  卷十六·李光地
  卷十八·朱熹
  最上成就印相分第二十四·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十·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褚生·唐圭璋

      褚生,德祐时太学生。   百字令   半堤花雨。对芳辰消遣,无奈情绪。春色尚堪描画在,万紫千红尘土。鹃促归期,莺收佞舌,燕作留人语。绕栏红药,韵华留此孤主。   真个恨杀东风,几番过了,不似今番苦。乐事赏心磨灭尽,忽

  • ◆大痴道人黄公望(大痴道人集)·顾嗣立

    公望,字子久,本姓陆,世居平江之常熟。继永嘉黄氏,遂徙富春焉。父年九十,始得之。曰:黄公望子久矣,因以名字焉。性禀敏异,应神童科。至元中,浙西廉访徐琰辟为书吏。一日着道士服,持文书白事,琰怪而诘之,即引去。更名坚,自号「大痴道

  • 第十二出至第二十二出·刘唐卿

    第十二出看瓜 【虞美人】(生上)可惜英雄都丧弃,无烦恼要寻烦恼。遥望卧牛冈上,今晚便知分晓。踏破天涯路,平生不信邪。李洪一夫妻,夜来把冷热酒灌醉,着我到此看瓜。若不来被他笑话。你看四野无人,天色榜晚,趱行前去。 【祝英

  • 卷八百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十三无可无可范阳人姓贾氏岛从弟居天仙寺诗名亦与岛齐集一卷今编为二卷送吕郎中赴沧【一作海】州出守沧州去西风送斾旌路遥经【一作过】几郡地尽到孤城拜庙千山緑登【一作开】楼遍海清【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九·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赌徒骗钱之黑幕·李定夷

    宁波人邵某,系前清着名土棍木老头之子。木死六七年,其子好赌,致家产荡尽。贫至澈骨,无以度日。一日,为其妻临盆产儿之期。赤手空拳,资用无着。邵某乃心生一计,径向其姊告贷,伪称其妻因难产伤命,无钱成殓。其姊误信为真,允借洋三

  • 第四章 河边的眼泪·冯玉祥

    我们的军队,从大沽口撤回保定的第二年,父亲接着遭遇到两次不幸的事变,使我们整个家庭陷入了悲苦的深渊。一天,我正在营中读书,父亲的护兵忽然惊慌失色地跑来,见了我,急忙地说:“快点儿归家,大老爷坠马受伤了!”我一听

  • 苻坚传·魏收

    苻坚,字永固,又字文玉,是苻雄的第二个儿子。苻坚杀了苻生之后,把皇位让给他的哥哥清河王苻法,苻法不肯,坚决推举苻坚为王。于是苻坚免去皇帝的称号,自称天王,定年号为永兴。授任苻法为丞相、东海公,不久因为对他有怀疑猜忌之心

  • 柳敏传·令狐德棻

    柳敏字白泽,河东解县人,是晋朝太常柳纯的七世孙。父亲柳懿,任魏国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汾州刺史。柳敏九岁失去父亲,侍奉母亲,有孝子之名。喜好学习,博览经史,连阴阳占卜之术也没有不学的。不到二十岁,就已出任员外散骑侍郎

  • 礼乐·张载

    “礼反其所自生,乐乐其所自成”。礼别异不忘本,而后能推本为之节文;乐统同,乐吾分而已。礼天生自有分别,人须推原其自然,故言“反其所自生”;乐则得其所乐即是乐也,更何所待!是“乐其所自成&rdq

  • 程材篇第三四·王充

    【题解】本篇主要谈了怎样来衡量儒生与文吏才能的高下,故篇名称之为“程材”。儒生,是指研习五经的读书人;文吏,是指熟习政务的一般官吏。当时的人看见文吏处境顺利,飞黄腾达,儒生沉沦,不得志,就诋毁儒生才能

  • 禁使第二十四·商鞅

    题记:本篇讲述君主权力和行使权力的方法,即君臣相互间的利益冲突导致相互制约,是君主行使权力时应加以利用的主要方面。国君役使和限制臣下的东西是赏赐和刑罚。赏赐依据功劳,刑罚根据罪行。所以论定功劳,调查罪行不能不审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九·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攝勝決擇品第十一之三   如是已說界事決擇.於雜染事勝決擇中煩惱雜染勝決擇今當先說.頌曰.   意相應四惑 遍行而俱起. 無記最後滅. 隨所生彼性。   論曰.當知[

  • 鼻奈耶卷第九·佚名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波斯匿大臣伊沙多富兰那[打-丁+翕]跋提见谛人。将诸比丘往看军马。诸比丘亦有亲里。在军中留。比丘住三日。诸长者见自相谓言。此沙门释子出家为道。必当传彼此语。

  • 卷第六十八·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六十八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四世磬山修禅师法嗣杭州府南涧理安箬庵问禅师生缘吴江。世居荆溪。父羡长俞处士。晚忧无子。建

  • 費隱禪師語錄卷第十三·费隐通容

    嗣法門人隆琦等編頌古世尊初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顧四方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剛剛突出娘生面,便向人前謾指蹤,怪道雲門要打殺,丈夫誰不鎮寰中。世尊未離兜率已降王宮,未出母胎度人已畢。活脫當陽第一機,騰今耀

  • 明季三朝野史·顾炎武

    四卷,原为抄本,世无刊本。余借钞同郡友王石农家,藏之箧笱逾四十年,原稿已毁於火。旧题昆山顾炎武辑。因其详细书记福王、唐王及桂王之事,而又称清曰虏,在清代当为禁书。清季文网渐弛,遂有印本行世。< 本书末录入汪光复撰「航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述赞·窥基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述赞,唐 窥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