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左氏传说卷十九    宋 吕祖谦 撰定公

六月季孙意如卒九月阳虎囚季桓子【五年】

阳虎自平子疾专政及平子卒囚季桓子以陪臣之微而秉一国之政论季氏是强家大族在平子时亲逐君非不强何故身死未几便为陪臣据其家如此之速固是说道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又降而自大夫出又降而自陪臣出僭乱之萌既开彼此相仿天下之大势都如此须又自就着实处看鲁之权所以在大夫者何故正缘有庆父襄仲之难所杀者三君季友与季文子有定君之功自此专权因成弑君之乱此权所以在大夫季氏之权所以在陪臣何故盖季平子所以能逐君外则诸侯从之内则国人服之岂平子一手一足所能自至皆是家臣强悍勇知之人为之爪牙搏击於外乃可如阳虎者实宣力焉於是假借长养他惟恐他恶不强但知崇奨他而不知其利在前其毒在後及昭公死定公立季氏长养容纵家臣之祸方出来蒲囿之乱几亡其所以不亡者仅於一发天下事利於一时之便其後未有不反为所害者譬如要得放纵肆欲之人服丹药相似後来血气既衰未有不为痈为疽反以丧其躯者当时虽得他不义後来为其不义所败古之君子言必虑其所终行必稽其所敝盖为此也

宋乐祁言诸侯惟我事晋【六年】

宋乐祁言於景公曰诸侯惟我事晋今使不往晋其憾矣乐祁告其宰陈寅寅曰必使子往子立後而行料得晋政多门必过其祸乐祁用其言见溷而行及祁到晋果如陈寅之言为范献子所执终不得归看这一段事当时陈寅之谋也自精密因此可论天下大势考左氏所载本末可以观春秋天下大?若是桓文以前诸侯多见於左氏所载凡见於征伐盟会之间皆诸侯自相为谋盖当时之政自诸侯出故也自鸡泽溴梁之会大夫专盟全不见诸侯言语宋之一会多是赵武等说话大夫之事多见於传盖当时之政自大夫出故也及春秋末後一节陪臣执政如阳虎如仲梁怀如公山不狃如北宫氏之宰如乐祁之陈寅是时家臣事迹言语多见於传盖当时之政自陪臣出故也以三者观天下大?可见政在诸侯纵天子失权然犹自可政在大夫纵诸侯失权尚可整顿到得陪臣名字见於书传当时大?亦自可知

范献子执羔赵简子中行文子皆执鴈鲁於是始尚羔【八年】

公会晋师于瓦范献子执羔赵简子中行文子皆执鴈鲁於是始尚羔在春秋时号为周礼尽在鲁然而卿大夫羔鴈之制尚且不知因见晋师卿与大夫执羔执鴈尊卑之别方始知尚羔以此见当时先王之礼散在诸国不能备鲁最秉周礼尚不知羔鴈之别必待见晋卿大夫执之方且一一修整举此一条其他礼不备处多又以这一段推之当时春秋之末先王之礼散在天下无所统纪正合当收拾时节所以孔子出来删诗定书系周易作春秋盖这时节正是道德仁义典章文物欲散而未尽使当时无孔子都散尽了当时所谓典章文物之备无如鲁鲁尚不知先王之制其他可知孔子所以问官名於郯子问礼於老聃皆收拾天下之遗文逸典以示後世法然而鲁之礼当时是周公之所传想见无所不备而卿大夫所执正是帝王巡狩之礼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羔鴈正是卿大夫所执在虞则有五载一巡狩所修在周则有十二年巡狩所修尊卑上下之分全在玉帛采章以别等差鲁所以不辨羔鴈亦是周之东迁巡狩之礼久不讲故也

季寤公鉏极公山不狃皆不得志於季氏叔孙辄无宠於叔孙氏叔仲志不得志於鲁故五人因阳虎阳虎欲去三家而代位【八年】

阳虎之乱当时国人皆听命所以三家皆在其掌握然而当时欲灭三家垂成而败非是威力不足亦非知谋不及看得本源他所以欲去三家其本心非是欲张公室不过要得贪其禄位以乱易乱以此见季寤公鉏极公山不狃皆不得志於季氏叔孙辄无宠於叔孙氏叔仲志不得志於鲁当时五人不过欲因阳虎去三桓而代其位而已当时使阳虎之事成公室未必张徒以乱易乱而已然阳虎所以不成亦是当时家臣势钧力敌自足以相制所以当时享季氏於蒲圃孟氏家臣公敛处父告孟孙先备阳虎阳虎虽出奔三家虽脱阳虎之祸然而陪臣得志其权卒未能收论来阳虎既出奔其权自当复归於三家然而卒不能收者盖所以去阳虎非是三家之功乃是资陪臣之力陪臣展转窃位据权是去一阳虎又生一阳虎凡事皆如此小人窃位据权亦未有不败时然其败出於君子君子得志则公论便正出於小人小人自相攻击虽去一小人公室之权无缘得振正如阳虎之乱相似若去形迹上看阳虎阳虎飞扬跋扈及一旦去之却是公歛处父之谋陪臣之祸於此方生且如汉宏恭石显欲擅帝室之权萧望之刘向之徒或死或逐或不得志天下所忧成帝之时恭显之去论汉室之威权自合复振其所以不振者何故盖其所以去恭显又不过一王凤而已宦官既去外戚又擅权此汉室所以不免於亡学者尚论其?须看去小人者是谁去小人

阳虎奔齐请师伐鲁【九年】

阳虎既败於鲁自鲁奔齐请师以伐鲁曰三加必取之齐侯将许之鲍文子谏曰夫阳虎有?於季氏而将杀季孙以不利於鲁国而求容焉亲富不亲仁君焉用之君富於季氏而大於鲁国兹阳虎所欲倾覆也鲁免其疾而君又收之无乃害乎齐侯执阳虎不用其策观这一段事以此知小人所以能入其君奋其诈谋皆国无人故乘间伺隙所以得入当是时齐虽衰尚有鲍文子年九十余为老成人在譬如人元气未尽外邪客气尚担当得去以此观之重臣宿德於国家平居无事未见得力到得邪说将兴小人将进变乱之际是时得一重臣宿德如砥柱之在中流优游谋画变乱为治若使齐无鲍文子又被阳虎专政复蹈鲁之覆辙幸有鲍文子在阳虎虽有诈谋要入不得所谓老成尚有典刑正为此及其奔晋晋无人所以有晋阳之危亦是用小人之过何故去齐入不得去晋入得当时齐有人晋无人故也

晋赵简子盟卫侯将歃涉佗捘卫侯之手及捥【八年】

晋车千乘在中牟卫侯将如五氏曰敌矣【九年】

晋侯使涉佗成何辱卫侯当时为他深辱朝国人欲让国慨然发愤以卫之小晋不能抗当时晋车千乘在中牟卫侯将如五氏卜过之龟焦卫侯曰可也卫车当其半寡人当其半敌矣乃过中牟人欲伐之卫褚师圃亡在中牟曰卫虽小其君在焉未可胜也以衆寡强弱论之晋车千乘卫车五百乘晋之师倍卫之师卫侯不度衆弱以一朝之忿招危取败何故晋人望而避之不能与敌缘他当时慨然发愤立志得坚虽晋甲兵之多亦不能当以此观之人不可不立志以卫之小慨然发愤立志得坚虽三军之衆尚自望而避之更不敢与校卫侯既有此志故卿大夫有此志士民亦有此志人皆有此志则人人皆是必死之人十自可以击百百自可以击千何况卫车有晋车之半晋人虽多安能当必死之人所以望而避之事?如此以此知天下事近而用兵大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志在先所谓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当时卫本是会齐齐克夷仪进军千乘在中牟及卫侯过中牟晋人不敢伐禇师圃且言齐师克城而骄其帅又贱遇必败之不如从齐乃伐齐师果败此有志无志之辨初不在强弱之间当时晋欲服卫缘卫侯立志之坚屡加兵而不能服到这里反卑辞问卫所以叛之故卫人皆曰涉佗成何之辱晋人遂执涉佗以求成於卫卫人不许赵简子遂杀涉佗以谢卫论当时所以辱卫侯非他本心乃是赵简子之意使非赵子使他谁敢辱卫侯涉佗成何承顺简子之意至於捘卫侯之手其意谓简子秉政当权奉迎简子以取敌而已到得卫既叛屡加兵不服是时秉政亦是赵简子反执涉佗杀之以谢罪於卫不知当时二子所以无礼已实使之就简子自身上论自古奸雄卖人以自脱都如此自不足论奸雄一时使人为不义後来便卖人以自脱如司马昭之於成济朱温之於蒋元晖赵简子之於涉佗成何皆是学者当深戒然涉佗成何以匹夫之微而辱国君正是靠赵简子如山岳不知一旦事?之变他人以义来责已道理去不得为涉佗者终不免於戮当此时虽赵简子亦末如之何矣以此知徒倚权臣为事不顾义理之所安者未有不反为所害

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叔孙堕郈季氏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帅费人以袭鲁【十二年】

孔子为政於鲁堕三家都邑考当时本末自有次序所谓三家兼鲁国而有之已四五君矣仲尼骤得政若骤堕三家都邑自常人论之必疑变不可知然考当时事端初不发於仲尼乃仲由为季氏宰发此议又是三家自有此议後来论此却言仲尼不自为谋恐三家万一不从伤威损重不可复令鲁国若使仲由为之从则公室之权自此振不从则不过不从家臣之言仲尼之体貌未损鲁国之威权未沮为此论者亦未免为利害所夺亦未知圣人为政夫子之得?家所谓立之斯立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圣人作而万物覩仲尼在上同此心者孰不怀同此气者孰不感况仲由是勇锐兼人之资感於气最先者所以为堕都之议而叔孙氏季氏皆从堕郈与费此二人亦非仲由所能令盖圣人在上他自有所感动仲由特发之耳然两都既堕独公歛处父负固而不服何故此闭固难感者所以虽用兵未克如三苖逆命一般若仲尼终为政於鲁则闭固者亦须服又将此事反覆论当时仲尼为政公室之权虽未尽收已不见公室与三家之异昭公时三家与公室相为仇雠到此能与三子入宫登台当仓卒变乱之时敢如季氏之宫分明见得季氏与国同体了此见圣人感化之功如此

晋赵鞅谓邯郸午曰归我卫贡五百家於晋阳午不从赵孟怒杀午【十三年】

秋范氏中行氏伐赵氏之宫赵鞅奔晋阳【同上】十二月赵鞅入于绦【同上】

晋范氏中行氏与赵氏相攻观始者作乱之由与後来范中行氏之所以败赵鞅之所以再入看此曲折断之一言不过私之一字为致乱之由当时赵鞅欲邯郸午归卫贡五百家於晋阳午不从赵孟怒杀午缘此作乱范氏助他所以致乱之由只缘赵氏丰植其私欲私邑强大到得范中行氏所以援邯郸午亦非有公心正缘午是荀寅之甥荀寅又是范吉射之姻亲党更相助到得赵鞅奔晋阳後来韩简子之徒言於公欲逐荀寅范吉射之徒亦非是正国家之刑其端亦私意乃欲以私爱立梁婴父为卿故欲逐范氏代其位韩简子亦与中行文子相恶欲乘闲逐之范氏助私党韩氏报私怒外面若欲振纲纪其实是私以此知晋室之乱举六卿虽或胜或负或存或亡通是一个私意为国尽皆私意无一人为公晋安得不亡

子贡见邾子执玉高公受玉卑皆有死亡焉【十五年】

子贡见邾隐公执玉高公受玉卑皆知其死亡既而果然仲尼曰赐不幸言而中是使赐多言者也左氏虽近然未入圣人之门庭观其所载多是变移了意不得其真与论语所载大段不同惟此一段独得其真仲尼此言乃是深警省子贡处前此初入圣门专恃智辨只去人上做工夫如方人如看二君死亡皆是亿则屡中皆是志满意得之时到此若非圣人有以警省他子贡点检已分工夫都无专去人上做工夫了正当骄大矜扬之际却与他万钧之石压倒了许多意见所以後来说纣之不善其忠厚意思与前日方逆料二君死分明是两个人何故正如病作而投与药

 

左氏传说卷十九

猜你喜欢
  十一、释山·佚名
  卷六 禹贡第一·孔颖达
  慎隙第三十三·佚名
  卷十四 大学一·黎靖德
  孟子纂防卷四·赵顺孙
  第九章 论教育——《礼记·学记》第十八·林语堂
  卷九 大射仪第七之一·李如圭
  却乱第十四·王诩
  褒贤第十九·桓宽
  西余端禅师·惠洪
  附錄教誡弟子品釋〈原出大乘廣百論釋論卷第十護法菩薩造唐玄奘法師譯〉·欧阳竟无
  敕修百丈清规卷第二·德辉
  文殊师利发愿经·佚名
  宝藏天女陀罗尼法·佚名
  大方广曼殊室利童真菩萨华严本教赞阎曼德迦忿怒王真言阿毗遮噜迦仪轨品第三十一(六足本尊品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曾允元·唐圭璋

      允远号鸥江,西昌(今江西泰和县西)人。词综卷二十八云:字舜卿。未知何据。   水龙吟   春梦   日高深院无人,杨花扑帐春云暖。回文未就,停针不语,绣床倚遍。翠被笼香,绿鬟坠腻,伤春成怨。尽云山烟水,柔情一缕,又暗逐、

  • 卷二·范梈

      五言古诗  韩山曲  韩山白云下,遥见翠竹祠。其祠何代人?云是宋君时。里中有周氏,子孝母深慈。所以乐慈母,不吝千金资。为母筑别馆,勾带好园池。母曰我暇日,临眺良欢怡。夹山为寿藏,死汝葬于斯。及死如母言,攀恨无穷期

  • 四集目录七·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目録七卷四十五戊戌元旦元旦试笔白玉如意题张宏岁朝图重华宫即事新正加恩去岁山东河南甘肃三省偏灾州县诗以纪事戊戌春帖子题宋宣和八卦十二辰砚祈谷斋居题易传灯诣斋宫作戊戌上辛祈谷礼成述事

  • 燕台花史(清)蜃桥逸客、兜率宫侍者、寄斋寄生 着·张次溪

    ●目录 《燕台花史》序 《燕台花史》题词 羣芳目録 燕台花史  菊仙春容  芷侬风华  蓬仙骀宕  琼仙潇洒  幼芙温婉  梅五秾艳  桐仙新颕  兰卿俊逸  秋霞韶秀  兰仙轻盈  天寿  磬芳  蓬仙  玉磬  幼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五·佚名

    万历十九年四月丙申朔上亲享 太庙○是日大学士申时行等题辽东副总兵李平胡等报称虏紏众入犯即先期出边捣剿斩获二百余级仰见 圣武布昭将士用命谨将塘报先行进呈○御史樊玉衡条陈屯马数款一豫派劄先行各州县将原徵马

  • 卷之一百四·佚名

    光绪五年。己卯。十一月。乙酉。谕内阁、岑毓英奏。访拏哥老会匪首要各犯。讯明正法一摺。已革总兵杨海泰。即杨开泰等。胆敢在贵州省城。歃血结盟。谋为不轨。于本年十月闲。纠集多人。约期举事。经岑毓英与司道府

  • 李芾传·脱脱

    李芾字叔章,他的祖先是广平人,中间迁居汴京。高祖父李升进士起家,任官吏享有廉洁的声名。靖康年中,金人攻破汴京,用刀逼迫他的父亲,李升前去保护父亲,与父亲都死去。曾祖父李椿把家迁到衡州,于是成为衡州人。李芾生下来就聪明

  • 卷二 夏本纪第二·司马迁

    夏禹,【集解】:谥法曰:“受禅成功曰禹。”【正义】:夏者,帝禹封国号也。帝王纪云:“禹受封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名曰文命。索隐尚书云“文命敷于四海”,孔安国云“外

  • 卷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十八户部三州县图志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府一十三      州一县六十八东抵浙江界    东南抵福建界南抵广东界    西南抵湖广界西抵湖广界    西北抵湖广界北抵南直隶界   东

  • 卷二·陈深

    钦定四库全书读春秋编卷二      宋 陈深 撰桓公【名轨惠公之子隐公之弟母仲子史记亦名允弑兄自立諡法辟土服远曰桓】元年【庚午】春王正月公即位【圣笔直书此九字其意盖曰天道之春王之正月而令弑逆者即位读之

  • 提要·李光地

    【臣】等谨案注解正蒙二卷国朝李光地撰正蒙一书张子以精思而成故义博词奥注者多不得其涯涘又章句既繁不免偶有出入或与程朱之説相抵牾注者亦莫知所从不敢置议光地是书疏通证明多阐张子未发之意又于先儒互异之处如太虚

  • 舍邪皈正无祸有功·印光

    现今邪魔外道不胜其多,彼皆自谓最为第一,诸位莫被此种魔子所惑。若前已经入过其门,则当舍之净尽,切勿谓入时已发咒,恐舍之或致遭祸。须知舍邪皈正,何得有祸?不但无祸,尚有功德。(复冯偏西郑圆莹居士书)

  •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一卷·一行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一卷沙门一行阿阇梨记悉地出现品第六尔时世尊复观诸大众会。为欲满足一切愿故。复说三世无量门决定智圆满法句者。观察大众非无因缘。先以佛心。而观察彼众生种相体性。堪受何法应何种

  • 第七卷·慧沼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 第七卷金胜陀罗尼品第八金胜陀罗尼品三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解妨。言来意者上明梦闻金鼓说忏悔音灭除业障修净地行。皆□亲近供养诸佛发胜祈愿。善根所成此等既由佛得。□□教常见佛。

  • 卷第三十二·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三十二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六祖下第七世之四(清源下第六世之二) 福州长庆慧棱禅师。(嗣雪峰)与保福游山。福问。古人道。妙峰山顶莫即遮

  • 瑜伽论手记·

      唐 法成述.福慧记瑜伽论第三十一手记谈述 福慧言谓依缘性等者。谓因前名缘性后□□□缘起 言而起胜解者。谓能了知内外诸缘生法唯有因性及与缘性□有我人等□ 言广说如别者。谓无明有十九种。行有三种等。如前

  • 满洲源流考·阿桂

    又称《钦定满洲源流考》。区域志。清阿桂(1717—1797)等修,麟喜等纂。二十卷。桂字广廷、文成,号云岩,初为满洲正蓝旗人。后改隶正白旗,姓章佳氏。 乾隆举人。官武英殿大学士、副都统、礼部尚书。曾领修《盛京通志》

  • 中极大戒·佚名

    中极大戒:中极戒是元始天王授给太上高圣道君,以传太微天帝及太极高仙。此戒共三百条,称“中极三百大戒”。中极戒的内容非常详细,从言行举止到传授戒箓,无所不包,可谓道教最为详细的戒律之一。但中极戒中有的内容已不适应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