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生活与生死

  今在思想较聪慧之佛徒,以本于锡兰岛南方巴利语所谓原始佛教,及西洋人用其比较的科学的进化史眼光,谓大乘佛教及佛的宇宙哲理(阿昆达磨)为后起,纯由佛教流行中与他土宗教哲学交涉后种种时代演进之所成。且三界有情及三十七觉分等,皆为释迦时代印度人一般的流行思想。佛之特点:(一)为否定有“我即梵梵即我”的我体;(二)为由不贪欲乐不着苦行之非乐天非厌世的中道解脱:故唯“解决生死问题”的小乘解脱,为佛陀的根本精神。其论据则(一)徵释迦出家修道的动机,在感老病死;(二)徵释迦修道成佛的心境,在观十二缘起,故其后转法轮说为四谛,涅盘时演为三十七觉分,结为戒定慧及解脱;又结为当以“法及律”为师,于是原始佛教乃结法为“经藏”,结律为“律藏”(见吕澄印度佛教史略)。故原始佛教的真相,惟在“解脱生死的小乘”,而一切有情皆可成佛的大乘,与小乘大乘同源佛说的源泉,遂为窒塞而无踪迹之可寻。一般洋学者,遂否认佛学为非人生的,为惟是出世的,反身退归于消灭的。佛徒之影响于其说者,乃不行不别求“解决生活问题”于他处,而惟以佛道为“解决生死问题”之一法,违害佛徒正法,莫此为甚。吾既直印正等觉于佛心,出为人天眼目,于此盖不能不为前佛后佛三世诸佛一雪其诬也。

  言有层次:今请先以“释尊出家动机”及“成正等觉时心境”徵之。释尊出家动机有二:一如前说;其二则佛本行经云:【太子出游,观诸耕人赤体辛勤,被日灸背,尘土坠身,喘呷汗流。牛麽犁端,时时捶掣,犁  研领,鞅绳勒咽,血出下流,伤破肉。犁场土壤之下,皆有虫出,犁过后诸鸟雀竞飞,吞啄取食。太子见巳,生大忧愁,思念诸生活等有如是事。语诸左右:“悉各远离,我欲私行”。即行到一阁浮树下,于青草上跏趺而坐,谛心思惟,便入禅定】。应知释迦出家修道,此为第一动机。夫宇宙生生不巳,而不与圣人同忧患者,为其盲目的生生而不顾生生相残,且各以残他生而生自,亦以残他生而苟全自之生活也,如何可以“不相残杀死害而咸得各全其生活”?此非生活之大问题耶?为解决此生活问题而修道,即为大乘以大悲心为动机而修道。后此以更见“老病死一而决心舍家修道者,夫亦曰不残他生而生自以自生活,使其生活若能藉残害他生而永久健康繁荣,犹可言也。今诸有生者,藉残他生而苟延旦夕,旋不免于老病而死,则其为可悲痛更何如耶?于是乃毅然决然,而暂舍家国等以残他为生活的生活,期求得一可以不残害他生而生活之道,再来为之救济。故释迦出家修道之二种动机,乃纯为解决生生相残以生的生活,如何可转为不相残以生的生活之大乘大悲心所激发,而求无上遍正觉以为之解决也。换言之,即但有无际无尽的浩浩生活问题之须解决,而别无生死问题之须解决,然生死问题亦随之而解决,不过为解决生活问题上之历程而巳。

  再徵之释尊成正等觉时之心境。试为观十二缘起所观因缘及果,则为苦集,然所观不离能观,若一究其能观方面,则其历程及所终极,则为依修道动机的大悲心(同情心)为出发,经历心受身法的观察,止恶行善的正勤定慧及信等之努力,经历长时间精进,转变增盛(因位)。达其终极,乃在所观边一切扰害黑业的苦灭,而为本来寂静究竟安稳之涅盘。在能观边,即为一切光明美善之菩提,及充实一切有情的大悲愿,与无量数的巧妙功用(果位)。涅盘曰断德,悲用曰恩德,总曰法身,亦曰法界、如来藏等。智短者闻其语所观之苦集,自求解脱,智深者,亦闻其语能观智所由致及其终极之成就。随智浓浅,各录其所闻,于是有阿含等所记、及华严等所记。夫同一太阳也,或观为如方尺盂之一光轮,绕地而行;或观为地球等八大行星所环绕之恒星。同一十二缘起论亦然,或录为所谓原始佛教之小乘经;或录为重重因行果证之华严等大乘经。以世尊正等觉时,观十二缘起,故谓大乘经非原始佛教,然则亦以为太阳故,非地球等所环绕之恒星耶?

  由此可知释尊成等正觉之所解决者,为生活问题而非生死问题。盖生老病死等本不成问题,生活问题解决,则死等问题自解决也。何者?老病死等之成问题,由于未悟宇宙人生之真相,残害他生而得生活,极大艰苦而终莫保,凭此私意,乃成为问题而须解决。今见宇宙人生真相,本来寂静,究竟安稳,遂灭除此“杀他生自”的私意,而成无始无终无边无中的光明美善的生活,相利益而不相损害,浩浩无际,悠悠无尽。故生活问题之解决,即更无老病死之问题也。换言之,即俗间之所谓解决生活问题,不过藉残害他生而苟求自身或同族同类之暂时生活。而在佛法,则本未兼尽,既有全宇宙生类不相残害,而当相益资益之圆满解决;复为在未达圆满解决之境地者,各于同情心所能及之不残害他生范围内,开出种种正命生活之方法,俾可渐由进化而至圆满,故但应以俗法为生活问题不彻底之解决,佛法为生活问题彻底之解决,不应以俗法为解决生活问题,佛法为解决生死问题也。

  佛法为解决生活问题之法,且为全宇宙生活问题彻底之解决法,故释尊于成等正觉之后,还到以争杀各求其生的人间生活中,教以随宜改良,革新进化,以趋圆满的种种生活方法,汲汲为利众的生活,勤勇精进,终不休息。集其一生的行事与言训曰法与律,暂于能及范围内之种种正命生活方式,即道德之律也。渐由进化而达圆满之生活方法,即经论之法也。由此可知佛陀及佛陀之真正修学者,皆为人生的、进化的、体现人生真相的;而其解决宇宙人生大生活问题之公式,则为既无自而非他,即生他而活自,除损他之两害,行尽他之两利,于是有人生之安乐,于是成宇宙之美善。使佛陀不为人生宇宙之生活安善问题而但为个人生死之解脱,则其成等正觉而得涅盘,应同死灭而无生活,何以乃在生活界中,有和合众的美善生活彰彰在人世耶?由此应知佛法以大乘为主,小乘为从属。佛法之解决问题,亦以生活为主;生死为从属。大乘佛法无他,要言之,则“大悲大智以护众生”而已。宇宙之生生不已,而相残以为生者,以蔽于各私其生之私意,而不见缘起无自性的生活真相也。若能以照见缘起无自性的生生真相之慧剑,挥去各私其生以相残之私意,乃达护生之目的而获安全之生活;故曰:“护生须是杀,杀尽乃安生”生安则常活无死,故老病死亦解决矣。

  (见海刊九卷三期)


猜你喜欢
  大乘教义序·太虚
  吹万禅师语录卷十八·吹万广真
  世法与佛法·太虚
  佛说十善业道经·佚名
  卷四·佚名
  三宜盂禪師語錄卷五·明盂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二·欧阳竟无
  修行胜道住分第四·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二十四卷·佚名
  卷第六·宗密
  僧 制 今 论·太虚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卷第六·佚名
  缘引·朱时恩
  卷第八十·佚名
  佛说文殊师利般涅槃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一齣~第三十六齣·沈璟

    第三十一齣 解梦【破齐阵】〔老旦上〕别馆萧疎冬夜。孤灯牢落羁魂。郑圃残蕉。邯郸一枕。醒后偏萦方寸。〔旦〕绮岁流光如弹指。客梦天涯频怆神。〔福介合〕谁怜孤与贫。〔减字木兰花〕〔老旦〕他鄕岁暮。神游故国归

  • 元艺圃集卷二·李蓘

    明 李蓘 编赵孟頫溪上溪上春风吹栁花溪头春水净无沙白鸥自信无机事鸟犹知有岁华锦防牙樯非昨梦鳯笙龙管是谁家令人苦忆东陵子拟向田园学种过岳王墓岳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

  • 六点钟在下午·林徽因

    用什么来点缀六点钟在下午?陪伴着你在暮色里闲坐,褪败的夕阳,窗外等光走了,影子变换,用什么来陪伴点缀在你生命中,六点钟在下午?六点钟在下午六点钟在下午仅有仿佛的灯光,一支烟,为小雨点一张落叶在旋转! 继续着,无所盼望!

  • 东汉会要卷二十九·徐天麟

    民政中赐酺明帝永平十五年令天下大酺五日章帝元和二年令天下大酺五日赐洛阳人当酺者布户一疋城外三人共一疋和帝永元三年正月甲子帝加元服大酺五日庚辰赐京师酺【并纪】臣天麟按周礼族师有春秋祭酺之文先儒谓族长无饮

  • 卷六十四水师二·冯煦

    长江水师营制长江水师提标中营、裕溪、芜湖、大通暨湖口镇标安庆、华阳六营,共计官弁二百五员名。已详上官制。兵丁书吏二千七百九十二名,内额兵二千五百八十六名、书吏二百五名。战船、坐船、飞划六百有六号,内大小舢板

  • 卷十·郑玄

    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土地之图,若今司空郡国舆地图。)[疏]“大师”至“邦国”○释曰:司徒既欲佐王安扰邦国,故先须知土地之图人民之数。○注“土地”至“地图”○释曰:案:汉萧何收秦图籍

  • 难四第三十九·韩非

    卫孙文子聘于鲁,公登亦登。叔孙穆子趋进曰: ‘诸侯之会,寡君未尝后卫君也。今子不后寡君一等,寡君未知所过也,子其少安。’孙子无辞,亦无悛容。穆子退而告人曰:‘孙子必亡。亡臣而不后君,过而不悛,亡之本也。’或曰:天子失道,诸

  • 卷二·陆陇其

    <经部,四书类,四书讲义困勉录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讲义困勉録卷二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中庸中庸章句序允执其中云峰谓精一便是执之工夫最是盖文法与物格而后知至一例伊川云惟精惟一所以至之允执厥中所以行之朱子取其言

  • 序·赵鹏飞

    春秋经筌序蜀在天一方士当盛时安於山林唯穷经是务皓首不辍故其着述往往深得经意然不轻于自衒而人莫之知书之藏于家者又以国难而毁良可嘅叹麟经在蜀尤有传授盖濂溪先生仕于合伊川先生谪于涪金堂谢持正先生亲受教于伊川

  • 卷七·叶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究遗卷七左庶子叶酉撰僖公下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夏师救齐五月戊寅宋师及齐师战于甗齐师败绩狄救齐宋襄之伐齐纳孝公也传称桓公与管仲属孝公于宋襄公以为太子管仲非从君于昏者其立孝

  • 卷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十一檀弓下卫司徒敬子死子夏吊焉主人未小敛絰而往子游吊焉主人既小敛子游出絰反哭子夏曰闻之也与曰闻诸夫子主人未改服则不絰此言吊者从主人改服之礼也司徒以官为氏卫司徒敬子死子夏吊焉则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中·佚名

        无著菩萨造    隋南天竺三藏法师达摩岌多译  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须陀洹。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佛言。须菩提于

  • 事师法五十颂(马鸣菩萨集)·马鸣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依诸经律秘密教  略出承事师仪轨  闻已爱乐发净心  当获如来金刚智  若于灌顶师  三时伸礼奉  则为已供养  十方诸如来 

  • 附录·真歇清了

    华藏无尽灯记(出禅门诸祖偈集)东平打破镜。已三百余年。龙潭吹灭灯。复四百余岁。后代子孙迷於正眼。以谓镜破灯灭。而不知行住坐卧放大光明。灯未尝灭也。见闻觉知虚临万像。镜未尝破也。灯虽无影。能照生死长夜。镜

  • 安徒生童话·安徒生

    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创作的童话合集而成。作品发表于1835~1873年。安徒生一生创作了168篇童话故事,最著名名的有《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小意达的花》、《打火匣》等等。童

  • 奥兰多·伍尔芙

    《奥兰多》是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于192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是一部最具夸张特色并带有浪漫自传色彩的小说,记录了主人公奥兰多从16世纪的男性到20世纪的女性的转变过程,完整的双重人格促成了其人生价值的实现。故事始

  • 瓢泉吟稿·朱晞颜

    元代诗文别集。5卷。朱晞颜撰。据明人焦竑《国史经籍志》,朱晞颜有《瓢泉集》4卷,但原书久佚无存。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朱晞颜诗文若干篇,重新编次为《瓢泉吟稿》5卷。卷首有元成宗大德四

  • 富克锦舆地略·祁寯藻

    边疆地理著作。清祁巂藻纂。一卷。巂藻字春圃,号实甫,山西寿阳人。嘉庆进士,授编修,官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以礼部尚书致仕, 著《䜱䜪亭集》。其父为清代著名地理历史学家祁韵士,故巂藻于舆地之学亦有著述,此志即其一。记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