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松阳讲义卷十一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

孟子

伯夷非其君章

这一章见君子不为一偏之学就是一部中庸的注脚盖天下道理只有一个中庸君子只在这条路上走稍有偏焉虽百世之师如夷恵者非君子所愿学也以伯夷之生平言之严于恶恶而不轻与人羣其一种不屑就之意真可谓清之至矣使其当清而清清而不隘则清即中矣然其清也却不能无隘处虽曰不念旧恶求仁得仁固有清而得中之时矣然毕竟不中处常多以栁下恵之生平言之寛以处众而不轻与人絶其一种不屑去之意真可谓和之至矣使其当和而和和而非不恭则和即中矣然其和也却不能无不恭处虽曰中伦中虑不以三公易其介固有和而得中之时矣然毕竟不中处常多所以孟子既详叙其清和而复一言以断之曰伯夷隘栁下恵不恭这不是言夷恵之清和不好是言其清和有恰好处亦有过当处其恰好处便是中其过当处便是隘不恭如一不屑就也理不当就而不就便是中了亦有可以就之时彼亦不就则是隘而已矣一不屑去也理不当去而不去便是中了亦有可以去之时彼亦不去是则不恭而已矣隘非刻薄亦是万物一体之怀惟恐开人为不善之门而欲以正直之道转移之但时或失之过则谓之隘不恭非轻薄亦是万物一体之怀惟恐絶人为善之路而欲以忠厚之道渐化之但时或失之过则谓之不恭这个隘的病不要看小了虽只是一防偏然后世有一种疾恶太严至于上下危疑激成事变者皆従这个隘起且未论至激变才有隘处也便不是至中之道了这个不恭的病不要看小了虽只是一防偏然后世有一种包容太过至于贤否混淆酿成祸败者皆従这不恭起且未论到酿祸才有不恭处也便不是至中之道了君子以中庸为学者也虽当举世顽钝之时得一隘者亦可以维持天下之亷耻如凉药之可以治热疾是亦厉世磨钝之助也百世之师也然不敢以是为学也虽当举世残忍之时得一不恭者亦足以消融天下之惨刻如热药之可以治寒疾亦是革薄従忠之借也百世之师也然不敢以是为学也学夫清之得中者犹恐其失之隘况以隘为学耶以隘为学将有不止于隘者矣学夫和之得中者犹恐其失之不恭况以不恭为学耶以不恭为学将有不止于不恭者矣故由其清之中者不由其清之隘者则善学夷者也由其和之中者不由其和之不恭者则善学恵者也此孔子之所以为时中而孟子之所以愿学孔子子思所以提出中庸二字垂教万世皆是这个意思新安陈氏谓孟子欲人法夷恵之得又恐人不知夷恵之失其忧学者至矣这个忧字最说得好孟子不是空空评论二子全是要学者归到中道上然须先将中之界限辨得明白方才能得中不然则自以为中而不免于偏者多矣在夷与恵何常不要中皆是不知不觉做成隘不恭学者诚有意化夷恵之偏而学君子之中其必始于致知格物之功欤孟子所以又曰犹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今日学者病痛又不但在隘不恭只知自私自利看得天下之是非邪正漠不相闗有时激而为忿戾为恣睢也是従己私起见何尝是伯夷之隘有时流而为诡随为模棱也是従己私起见何尝是栁下之不恭故必先立一必为圣人之志在正路上走了然后再辨其隘不隘恭不恭上二节间架丘月林摘训分得最好谓不羞不卑与不事不友相照不隠贤四句与不立五句相照尔为尔与乡人相照援止与不受相照俱是一节深一节又谓栁下节通是说他和之极处不隠二句只是起不怨不悯意耳不自失亦是带说俱不重只重和上防引却重介处了又援止照上诸侯来不泛说皆说得极分明但须知所谓一节深一节只是说其清和尚未说到隘不恭明季讲家多误看

夷恵只是偏若杨墨于陵则僻矣百世之师章取其偏以救世此章指其偏以明道大全朱子明谓孟子直说他隘不恭不曾说末流如此今时文犹有主末流説者非又有云隘不恭特以迹言之然心与迹一也又有云所遇之时不同不得已也然不得已何不如孔子乎此皆欲囘防二子不知正不必囘防也防引谓由其清不由其隘存疑非之盖以由其清不由其隘则清和乃君子所由矣何以又云愿学孔子也不知防引自云由其清之得处不由其清之隘处固无病浅说亦主防引君子暗指孔子亦指学孔子者与论语逸民章及孟子养气章皆相表里

防亭陈氏曰时中之圣恶恶未尝不严故其恶也乃矜悯之伯夷则直恶之而已若将凂焉恻怛微而洁己胜也不磷不淄明示入羣不乱之意亦与焉能凂我相似顾其入也乃欲従而变化之栁下则夷犹玩忽之而已不必孳孳于成物盖皆于万物一体有未至处是故清和二圣殊病同根愚谓防亭此条不是若于万物一体有未至处安得谓圣二子与孔子一様只是分寸上稍偏

不恭最难体认明季讲家谓其外虽偕其心则谓世为混浊不可责以礼法分明有玩弄一世意愚谓不然如此则看恵作东方朔一流人矣朔是学恵而弊者与恵不同恵之不恭只是欲渐以化之放得太寛不谨严耳虽大全朱子亦谓其心玩世视人如无也然恵之玩世不比东方朔之玩世

猜你喜欢
  榕村语録卷七·李光地
  卷二·黄道周
  卷四十八·程公说
  读诗私记卷三·李先芳
  第七篇 箴言 第七十六章 强弱·林语堂
  诗序·胡广
  卷三十六·鄂尔泰
  卷一百二十一·秦蕙田
  卷三十七·张廷玉
  第二讲 性命·钱穆
  《仪 礼》·佚名
  卷五百四十六·佚名
  卷八·佚名
  信功德品第十二·佚名
  太虚法师在欧洲·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太学士人·唐圭璋

      临江仙   莫怪钱神容易致,钱神尽是愚夫。为何此鬼却相于。只因频展义,长是泣穷途。   韩氏有文曾饯汝,临行慎莫踌躇。青灯双点照平湖。蕉船从此逝,相共送陶朱。

  • 樗庵类槀卷二·郑潜

    (明)郑潜撰○五律三十四首与鲍仲安伯原汪子翼泛舟竹溪寺访友不遇诗乗舟泝清溪来访古招提树影涵波静桃花隔岸迷林深疑隠豹潭黒欲燃犀胜赏无终极留连日又西陪夏广文先生饮夜归偶成梅所一尊酒归来池馆幽含风凉饮雪对月醉梳

  • 奇迹·闻一多

    我要的本不是火齐的红,或半夜里桃花潭水的黑,也不是琵琶的幽怨,蔷薇的香;我不曾真心爱过文豹的矜严,我要的婉娈也不是任何白鸽所有的。我要的本不是这些,而是这些的结晶,比这一切更神奇得万倍的一个奇迹!可是,这灵魂是真饿得慌

  • 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二·赵尔巽

      黄翼升丁义方 王吉 吴家榜 李成谋 李朝斌江福山 刘培元   黄翼升,字昌岐,湖南长沙人。少孤,育于邓氏,冒其姓,入长沙协标充队长。咸丰初,从征广西,曾国藩创水师,调为哨长。四年,从杨岳斌下岳州,叙千总。战于城陵矶,贼以十馀

  • 卷之二百九十五·佚名

    光绪十七年。辛卯。三月。乙丑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癸巳皆如之。外记  ○谕内阁。怀塔布奏。查勘福陵明楼等处应修各工。请择吉兴修一摺。着钦天监选择吉期。知照盛京将军会

  • 光绪八年·佚名

    给事中邓承修奏朝鲜乱党已平请乘机完结球案折(八月初二日)军机处密寄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等上谕(八月初三日)翰林院侍读张佩纶奏请密定东征之策以靖藩服折(八月十六日)军机处密寄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上谕(八月十六日)北洋通商大

  • 五四、魏文灭中山考·钱穆

    魏文灭中山,《年表》在十七年,实周威烈王十八年。据《纪年》,是年乃魏文侯三十九年。魏文二十二年始称侯,以二十三年称元年,则是年正魏文称侯始元后之十七年也。中山之伐,当在其时。知者,中山事迹附见于《赵世家》。《史记》

  • 唐纪八十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下之上天复三年(癸亥、903)·司马光

    唐纪八十 唐昭宗天复三年(癸亥,公元903年) [1]二月,壬申朔,诏:“比在凤翔府所除官,一切停。” [1]二月壬申朔(初一),昭宗颁布诏令:“近来在凤翔府任命的官员,全部解除职务。” 时宦官尽死,惟河东监军张承业、幽州监军张居翰、清海

  • 卷三十六·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三十六宋 徐天麟 撰职官六特进王谭位特进领城门兵【外戚传按汉杂事诸侯功德优盛朝廷所敬异者赐位特进位莽三公上 秩】王商位特进领城门兵置幕府得举吏如将军傅喜位特进奉朝请薛宣加?特进位

  • 十三年·佚名

    (乙亥)十三年大明崇祯七年春正月1月2日○癸丑,大司諫李埈上疏曰:今於議禮,殿下爲至情所蔽,雖以勳舊大臣之言,而拒之以威怒,則三司之連被貶斥,而猶且爭之者,惟恐君父之以失禮,見譏於後世,而實無一毫利益於其身也。伏願回震霆之怒,如

  • 春秋辨义卷二十四·卓尔康

    明 卓尔康 撰昭公二辛未○景王十五年十有二年○晋昭二齐景十八卫灵五蔡灭郑简三十六卒曹武二十五陈灭杞平六宋元二秦哀七楚灵十一呉夷昧十四春齐髙偃帅师纳北燕伯于阳阳即唐燕别邑中山有唐县苏子繇曰三年燕伯奔齐六

  • 外篇·在宥第十一·庄子

    [题解]《在宥》以篇首句中二字名篇。本篇较长,内容也较杂。大体说来,全篇的基本宗旨是发挥无为而治的思想。开头提出“闻在看天下,不闻治天下也”,是全篇的总纲,以下各段大体围绕这个纲领展开。第一段为议

  • 《藏要》第二輯敘·欧阳竟无

    八經六律十三論總 一、《佛母寶德藏經》 二、《能斷金剛經》 三、《華嚴?十回向品》 四、《涅 ?師子吼品》 五、《無盡意經》 六、《維摩詰經》 七、《長阿含經?第一分》 八、《法句經》 九、《四分戒本》 十、《五

  • 佛说北斗七星延命经·佚名

    婆罗门僧将到此经唐朝受持 甲子生人。向此星下生。禄食黍。有厄宜供养此经及带本星符。大吉 乙丑生亥生人。同向此星下生。禄食粟。有厄宜供养此经及带本星符。大吉 丙寅生戌生人。同向此星下生。禄食粳米。有厄宜

  • 白羽黑翮灵飞玉符·佚名

    《白羽黑翮灵飞玉符》,原名《白羽黑翮飞行羽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南朝。《真诰》卷五称:「仙道有白羽黑翮以翔八方」;《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白羽黑翮飞行羽经一卷」,皆指此书。《正统道藏》本一卷,收

  • 最近官场秘密史·陆士谔

    天公著,慧珠校,三十二卷。宣统二年 (1910) 上海新新小说社铅印本,标“社会小说”,有《古沪顾德明在新序》,序文中称著者为“天略先生”。据考证,“天公”即陆士谔,“慧珠女士”则为陆士谔夫人李友琴。此编受李伯元《官

  • 夜猎记·孙了红

    孙了红著。悬疑推理类小说。有许多朋友,常常捉住了我,要我说故事。在我遇见那个红领带的朋友时,我便捉住了他,要他为我说些故事,以便转述给我的朋友们听。他是一个奇异的人物,生平最多奇异的经历。他常常把他的奇异的经历告

  • 四品学法经·佚名

    全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又称四品学法、四品觉法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叙说受持戒学之上、中、下、外等四品学法之义。(一)戒行备具,多知经法且能化度他人,称为真学,即上品。(二)纯行五戒,称为承法,即中品。(三)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