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料敌第二

料敌,即判断敌情。全篇六节,主要是分析六国形势,治军、选士以及判断敌情和因敌致胜的方法。第9、10、11节,本是武侯与吴起一次谈话的内容。为便于阅读,仍按《汇解》分段注译。

9、武侯谓吴起曰:“今泰胁吾西,楚带吾南,赵衝否北,齐临吾东,燕绝吾后,韩据吾前,六同之兵四守,势甚不便,忧此奈何?”

起对曰:“夫安国家之道,先戒为宝。今君已戒,祸其远矣。臣请论六国之俗,夫齐陈重而不坚,秦陈散而自斗,楚陈整而不久,燕陈守而不走,三晋陈治而不用。”

[译文]

武侯对吴起说:“今秦国威胁着我西部,楚国围绕着我南部,赵国面对着我北部,齐国紧逼着我东部,燕国阻绝着我的后面,韩国据守在我的前面,六国军队四面包围着我们,形势非常不利,我对此很忧虑,该怎么办呢?”

吴起答:“保障国家安全的方法,先有戒备是最重要的。现在您已经有了戒备,离祸患就远了。请允许我分析一下六国军阵的情况,齐国阵势庞大但不坚固,泰国阵势分散但能各自为战,楚国阵势严整但不能持久,燕国阵势长于防守但不善于机动,韩、赵阵势整齐但不顶用。”

l0、“夫齐性刚,其国富,君臣骄奢而简于细民,其政宽而禄不均,一陈两心,前重后轻,故重而不坚。击此之道,必三分之,猎其左右,胁而从之,其陈可坏。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击此之道,必先示之以利而引去之,士贪于得而离将,乘乖猎散,设伏投机,其将可取。楚性弱,其地广,其政騷,其民疲,故整而不久。击此之道,袭乱其屯,先夺气,轻进速退,弊而劳之,勿与战争,其军可败。燕性愨其民慎,好勇义,寡诈谋,故守而不走。击此之道触而迫之,陵而远之,驰而后之,则上疑而下惧,谨我军骑必避之路其将可虏。三晋者,中国也,其性和,其政平,其民疲于战,习于兵,轻其将,薄其禄,士无死志,故治而不用。击此之道,阻陈而压之,众来则拒之,去则追之,倦其师。此其势也。”

[译文]

“齐国人性情刚强,国家富足,君臣骄奢,忽视民众利益,政令松驰而待遇不均,一阵之中人心不齐,兵力布署前重后轻,所以阵势庞大但不坚固。打它的方法,必须把我军区分为三部,各以一部侧击其左右两翼,另以一部乘势从正面进攻,它的阵势就可以攻破了。泰人性情强悍,地形险要,政令严格,赏罚严明,士卒临阵争先恐后,斗志旺盛,所以能在分散的阵势中各自为战。打它的方法首先以利诱它,当其士卒因争利而脱离其将领掌握时,就来其混乱打击其零散的部队,并设置伏兵,饲机取胜,它的将领就可以擒获。楚国人性情柔弱,领土广大,政令紊乱,民力疲困,所以阵势虽然严整但不能持久,打它的方法,要袭扰它的驻地,先挫折它的士气,然后突然进击,突然撤退,使其疲于应付,不要和它决战,这样就可打败它的军队。燕国人性情诚实,行动谨慎,好男尚义,缺少诈谍,所以善于固守而不善于机动。打它的方法,是一接触就压迫它,打一下就撤走,并奔袭它的后方,这样,就会使它上下疑惧,再将我车骑埋伏在敌人撤退必经的道路上,它的将领就可被我俘虏。韩赵是中原的国家“,其民性温顺,其政令平和,其民众疲于残祸,久经战争,轻视其将帅,不满其待遇,士无死忠,所以,阵势虽然整齐但不中用,打它的方法,用坚强的阵势迫近它,敌众来攻就阻击它,敌人退却就追击它,这样来疲惫它的军队。这是六国的大概形势。”

11、“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搴旗斩将,必有能者。若此之等,选而别之,爱而贵之,是谓军命。其有工用五兵、材力健疾,志在吞敌者,必加其爵列,可以决胜。厚其父母妻子,劝赏畏罚,此坚陈之士,可与持久,能审料此,可以击倍。”

武侯曰:“善!”

[译文]

“既然这样,那么我全军之中,就必定有“虎贲”之士,其力气之大可以轻易举鼎,行动轻捷能够追及战马。在战斗中,夺取敌旗,斩杀敌将,必须这样有能力的人。这样的人才,必须选拔出来,爱护并重用他们,他们就是军队的精华。凡有善于使用各种兵器、身强力壮、动作敏捷、志在杀敌的,一定要加官晋爵,这样就可以用他们来决战决肚。优待其父母妻子,用奖赏鼓励他们,用惩罚警诫他们,使他们成为加强阵势的骨干,用以进行持久战斗。若能清楚地了解这些问题,就可以打败成倍的敌人了。”

武候说:“很好。”

12、吴子曰:“凡料敌有不卜而与之战者八。一曰,疾风大寒,早兴寤迁,刊木济水,不惮艰难;二曰,盛夏炎热,晏兴无间,行驱饥渴,务于取远。三曰,师既淹久,粮食无有,百姓怨怒,妖祥数起,上不能止。四曰,军资既竭薪既寡,天多陰雨,砍掠无所。五日,徒众不多,水地不列,人马疾疫,四邻不至。六曰,道远日暮,士众劳惧,倦而未食,解甲而息。七曰,将薄吏轻,士卒不固,三军数惊,师徒无助。八口,陈而未定,舍而未毕,行阪涉险,半隐半出。诸如此者,击之勿疑。

“有不占而避之者六。—曰,土地广大,人民富众。二曰,上爱其下,惠施流布。三曰,赏信刑察,发必得时;四曰,陈功居列,任贤使能。五曰,师徒之众,兵甲之精。六曰,四邻之助,大国之援。凡此不如敌人,避之勿疑。所谓见可而进,知难而退也”

[译文]

吴起说:“判断敌情,不必占卜就可与其交战的,有八种情况。一是在大风严寒中,昼夜行军,伐木渡河,不顾部队艰难的。二是在盛夏炎热,出发很迟,途中不休息,行军急速,又饥又渴,只顾赶往远地的。三是出兵已久,粮食用尽,百姓怨怒,谣言屡起,将冲不能制止的。四是军资耗尽,柴草不多,陰雨连绵,无处可掠夺的。五是兵力不多,水土不服,人马多病,四邻援军未到的。六是路运日暮,部队疲劳恐惧,困倦未食,解甲休息的。七是将吏无威信,军心不稳定。三军屡次惊慌,而又孤主无援的。八是部署未定,宿营未毕,翻山越险只过了一半的。遇到这类情况,都应迟速进击,不要迟妄乏。

“不必占卜而应避免和敌人作战的情况有六种。一是土地广大,人口众多而且留足的。二是上爱其下,恩惠普及的。三是赏罚严明,行动及时的。四是论功叙位,任用贤能的。五是军队众多,装备精良的。六是有四邻帮助,大国支援的。凡是这些条件都不如敌人时,就应避免和它作战而不必迟疑,这就是所谓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13、武侯问曰:“吾欲观敌之外以知其内,察其进以知其止,以定胜负,可得闻乎?”

起对曰:“敌人之来,荡荡无虑,施旗烦乱,人马顾,一可击十必使无措。诸侯未会,君臣未和,沟垒未成,禁令未施,三军匈匈,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击倍,百战不殆。”

[译文]

武候问:“我想通过观察敌人的外部表现来了解它的内部情况,从观察敌人的行动来了解它的真实意图,从而判定胜负,你可以[把这个要领]说给我听听吗?”

吴起答:“敌人来时行动散漫而无顾虑,旗帜纷乱不整,人马东张西望,这样以一击十,就可使敌人惊慌失措。故人各路军队尚未会师,君臣意见不和,工事未完成,禁令未实施,三军吵吵嚷嚷,想前进不能前进,想后退不能后退,在这种情况下以半击倍,可以百战不败。”

14、武侯问敌必可击之道。

起对曰:“用兵必须审敌虚实而趋其危。敌人远来新至,行列未定,可击。既食未设备,可击。奔走,可击。勤劳,可击。未得地利,可击。失时不从,可击。旌旗乱动,可击。涉长道,后行未息可击。涉水半渡,可击。险道狭路,可击。陈数移动,可击。将离土卒,可击。心怖,可击。凡若此者,选锐冲之,分兵继之,急击勿疑。”

[译文]

武侯问敌人在什么情况下,我军可以打击它呢?

吴起答:“用兵必须查明敌人的虚实而冲击它的弱点。敌人远来新到,部署未定,可打。刚吃完饭,还未戒备,可打慌乱奔走的,可打。疲劳的,可打没有占据有利地形的,可打。天候季节对敌不利的,可打。部队混乱的,可打。经长途行军,其后队尚未得到休息的,可打。涉水半渡的,可打。通过险道隘路的,可打。阵势频繁移动的,可打。将帅脱离部队的,可打。军心恐怖的,可打。凡是遇着上述情况,就应先派精锐的部队冲向敌人,并继续派遣兵力接应它,必须要迅速进击,不可迟疑。”

猜你喜欢
  易经·系辞上传·第十一章·佚名
  卷八下 离娄章句下·孙奭
  卷十四 大学一·黎靖德
  卷一·陈继儒
  大学发微·黎立武
  卷二十四·朱熹
  第九章 27·辜鸿铭
  分塞令第十五·尉缭
  武议第八·尉缭
  卷五十一(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无常品第一(二十有一章)·佚名
  摩訶僧祇律大比丘戒本·欧阳竟无
  十九、平常是道·慧开
  在仰光大学演讲会答某大学生问·太虚
  卷二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十·吴景旭

      乙集中之下  楚辞  九阳  困学纪闻云吕氏春秋禹南至九阳之山羽人祼民之处不死之乡此屈子逺游所谓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朝濯发于旸谷兮夕晞余身于九阳  吴旦生曰王伯厚引此以证不死之乡则可盖九阳谓

  • 卷二百八十五·列传第四十四·脱脱

        陈执中 刘沆 冯拯 贾昌朝 梁适   陈执中,字昭誉,以父恕任,为秘书省正字,累迁卫尉寺丞、知梧州。上《复古要道》三篇,真宗异而召之。帝属疾,春秋高,大臣莫敢言建储者,执中进《演要》三篇,以蚤定天下根本为说。

  • 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八十·赵尔巽

      李星沅 周天爵 劳崇光   李星沅,字石梧,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五年,督广东学政。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诇治之,士风以肃。任满,授陕西汉中知府,历河南粮道,陕西、四川、江苏按察

  • 卷四·程俱

    官联 宋集贤院大学士一人,以宰相充。学士无定员,以给谏卿监以上充;直学士不常置。掌同昭文。判院事一人,以两省五品以上充,或差二人。 三馆通为崇文院,别置官吏。有:检讨,无定员,以京朝官充;校勘,无定员,以京朝幕府州县官充。掌聚

  • 第三回 祭天坛雄主告七恨 战辽阳庸帅覆全军·蔡东藩

      却说纳林布禄从寨后逃走,直驰至数十里,不见满洲军,方教停住。少顷,喘息已定,各部兵亦逐渐趋集,约略检点,三停里少了一停,自己部下,且丧失一半;正在垂头丧气,忽见一人踉跄奔入,正是科尔沁部统领明安,尚未行礼,即大哭道:“全部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纪昀

    逆臣传宋○宋 (臣)等谨案张邦昌刘预苗傅宋史并入叛臣金史复系邦昌刘豫于列传考靖康之变邦昌豫并僭大号逆迹显然苗傅等劫君废立 罪无可逭今并编为宋逆臣其金史张刘二传则并从删削云张邦昌 刘豫 苗傅【刘正彦】张邦昌

  • 五九九 军机大臣缮呈满汉三品以上大臣兼与未兼全书馆人员名单·佚名

    五九九 军机大臣缮呈满汉三品以上大臣兼与未兼全书馆人员名单乾隆四十四年二月十二日满汉三品以上大臣现充四库全书馆总裁、总阅名单总裁:大学士 公阿桂差,大学士于敏中,协办大学士英廉、程景伊。尚书 公福隆安。尚书梁

  • 养吉斋丛录卷之二·吴振棫

    赐进士出身云贵总督翰林院编修臣吴振棫纂詹事府詹事、庶子、洗马、中允、赞善等官向沿明制,兼翰林院读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等衔。乾隆五十四年停止。又国初有兼掌詹事府者,如居易录所载礼部尚书张公英

  • 卷六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六十五学校考【三】太学【一】【臣】等谨按太学之制详於礼经尚已王制太学天子曰辟痈又曰成均郑康成释辟为明痈为和所以明和天下也宋陈祥道谓明之以法和之以道曰辟痈成其亏均其过不及曰成均盖

  • 卷三十一·陈祥道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三十一宋 陳祥道 撰千乘之國大司馬凡令賦以地與民制之司馬法甸方八里出長轂一乘又成方十里出長轂一乘古者或以甸為乘或以乘為甸以甸為乘稍人掌丘

  • 礼记析疑卷二十四·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祭法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禘非圜丘之祀朱子既据大以绌之而郊与眀堂先儒之说犹樊然散乱窃意尝禘郊社尊无二上圜丘祀天惟以稷配眀堂享帝惟以文王配四郊迎气各祭其帝与其官惟大旅乃合祭五帝

  • 卷八·佚名

    △念品第六念喜生忧,念喜生畏。无所念喜,何忧何畏。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外道梵志素少子息唯有一子卒便命终昼夜追忆不能饮食脱衣露形在冢啼哭恒忆亡儿行来进止处所。是时梵志出舍卫城到祇洹精舍。至世尊所共

  • 卷十·佚名

    △初分赞胜德品第五尔时具寿舍利子,具寿大目连。具寿大饮光。具寿善现等。众望所识诸大刍。及刍尼。并诸菩萨摩诃萨众。邬波索迦。邬波斯迦。皆从座起恭敬合掌。俱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所有般若波罗蜜多。是大波罗蜜多

  • 第四十章 诸小岛中佛教发生情况与南方等地再度弘传时期·多罗那他

    此外僧伽罗洲、耶婆洲、赤铜洲、金洲、檀那室利洲、拜具等一些岛屿中,佛教早已盛行,直到现在佛教还很兴盛。僧伽罗洲也有若干大乘人,大部分是声闻。现在在号称&ldquo;室利婆杜迦&rdquo;的本师足迹的节宴上还有比丘约一万

  • 日损斋笔记·黄溍

    一卷,元黄溍撰。《日损斋笔记》是元代儒学名臣黄溍的一部带有考据色彩的读书笔记,涉及校勘文字、辨析名物、补正讹误、考证制度、疑古辨伪诸方面内容。此书主要考证经、史、子、集等百家之书异同得失,兼及遗闻轶事。

  • 医界镜·儒林医隐

    社会小说, 四卷二十二回。儒林医隐著,瓶山居士校阅。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一月同源祥书庄出版,次月发行。标“卫生小说”。小说以名医贝仲英和其子贝祖荫为线索,描述了众庸医骗人误人的发迹史,揭露了他们不学无术、

  • 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佚名

    一百四十四卷。清巴泰等修。巴泰,清光禄大夫,内阁大臣,吏部尚书,中和殿大学士。该书原题为《大清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实录》,康熙六年(1667)正式设立实录馆,命大学士巴泰、图海等人纂

  • 胜军不动明王四十八使者秘密成就仪轨·佚名

    全一卷。唐代遍智、不空编集。又称胜军不动秘密仪轨、胜军不动仪轨、胜军仪轨。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胜军不动明王系大日如来之心所生,为守护行者,遂显四十八使者之身。本仪轨内容包括:功德、咒诅法、画像法、道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