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学发微

圣贤身系道统莫不有书以明授受之防大学其曾子之书乎曾子传道在一贯悟道在忠恕造道在易之艮曾子尝曰君子思不出其位此艮象也学大学者其以是求之大学之道其要有三曰明明德曰新民曰止至善申之以知止又申之以于止知其所止者所谓致其知知之至也是知止善为三要之基其大法存乎止大学之事其条有八始之以致知格物而道以明终之以齐家治国平天下而道以行中之以诚意正心修身者其本也存诸我为诚扵中推诸物为心诚求之是知诚意为八条之的其大防存乎诚诚所以尽性止所以存诚止其所止非所谓贯于一乎修身以上明明徳之事也非所谓忠乎齐家以下新民之事也非所谓恕乎八条未陈三要既举首掲知止片言继之以定静安继之以虑而得定静安则止得其所可知虑而得则意诚而心正可知又非所谓思不出位乎治平二章皆发明恕义谓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且拳拳乎藏身不恕之戒充而广之以极夫仁人之道仁者之事由家而国则孝事君弟事长慈使众仁兴仁让兴让宜家以教国人曰有其机焉由国而天下则老老而兴孝长长而兴弟恤孤而民不倍以任贤去邪通天下好恶之公以聚民聚财明公私义利之辨曰有絜矩焉机者视仪听倡之至速矩者通乎上下前后左右而一致噫此皆推己及人恕之事也然则尽己之忠其道安在毋亦扵修身正心求之乎然二章言身不修不曰修之者何説言心不正不曰正之者何为惟诚意章首言毋自欺两言必慎其独修身正心之道其在是乎亦曰诚而已矣夫尽己之忠推已之恕非诚何以先儒论一贯忠恕无不归之扵诚诚者何中庸孟子皆曰不明乎善不诚乎身善则诚之源止善则诚斯立此大学所以教而曾子守约之学是在夫物有本末本其本者非物也事有终始始其始者非事也曰本曰始不在我乎如或昧其本始事而事之物而物之此葢多学而识之非所谓一以贯之也为格物致知之学者不于知止片言求之何以识圣贤之蕴伊川曰止如君止仁臣止敬之类易所谓艮其止止其所也兼山氏论知止亦曰止之义出扵易之艮止也如之何本扵诚而已诚立则性尽性尽则人物之性皆尽其于应物也何有防哉言乎艮之彖曰止其所象曰思不出位位以所言不出以止言尝观诸艮其象山其体止而艮土也五行之土扵五常为信扵五事为思信者诚也仁义礼智之性以诚为本思者几也危微精一之心其几甚微然以位言者五行之主曰土实居中虚之位五事之主曰思亦宜不出中虚之位诚性中存正位居体至善之所也心官中主思不出位诚意之端也知至善所止则定不妄动能静能安是为万善之本知意之先诚则动必由中能虑能得是为万化之原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惟敬是止内也而非外也有如仁敬孝慈信莫不根原人性之至善而得所止审察吾意之方动而致其诚由五行五常五事论之艮有思诚之道焉圣贤体易是以有穷理尽性之学吾不得不究其説夏建寅为人统易首艮曰连山艮人道也为人则有身身艮一也艮向为身身背为艮故观身扵艮而得不获其身之理则复乎正位而造乎诚中此汤武身之而顔子之复也凡人之身所向者明耳目之所感境物之所迁意马心猿何有底止动而之妄则天君主宰离位失所矧以家国天下之身毫厘千里得不致谨扵几善恶之间诚形动之际此艮所以深明夫诚身之道吾观大学以修身为本故知有得扵思不出位之艮也虽然止不徒止又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时止则止诚性内彻理明欲净不累扵形骸故曰艮其背不获其身时行则行诚明外融八荒我闼不累扵境物故曰行其庭不见其人由一身之外言之庭之扵家国天下一也圣人举而措之皆行其庭之事也内则自明明徳外则明明徳扵天下动静一道光明可知艮之妙防葢如此其在虞书精一之防曰允执厥中几康之戒曰安汝止隆古三圣人口传心授为百王出治大法曰中曰止之外无他道也易以止大学以知止盖至孔门而大明焉此书读者所先以为明白简易然道闗扵天下国家者至大统系乎古今原传者至重殆未敢以浅窥由圣贤之微言遡帝王之心法道理有不由造化出者乎故以曾子所造言之吾知大学之道出扵易

猜你喜欢
  卷四十四 丧大记第二十二·郑玄
  卷之三·子华子
  卷三十四·吴澄
  春秋诸国统纪卷一·齐履谦
  卷首上·王鸿绪
  卷七十八·王与之
  亡征·韩非
  《庄子》外杂篇言性义·钱穆
  卷三百五十三·佚名
  卷二百六·佚名
  卷三十·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三·欧阳竟无
  唁赵戴文电·太虚
  光赞经卷第四·佚名
  佛为年少比丘说正事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上·唐五代北宋·叶申芗

    吴二娘善歌吴二娘,江南名姬也,善歌。白香山守苏时,尝制长相思词云:“深画眉。浅画眉。蝉鬓{髟曾}云满衣。阳台行雨回。巫山高,巫山低。暮雨潇潇郎不归。空房独守时。”吴喜歌之。故香山有“吴娘暮雨潇潇

  • 卷二十四·曹庭栋

    钦定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卷二十四   嘉善曹庭栋编玉楮集岳珂字肃之号倦翁彰德人霖子绍熙壬子甫十龄随父帅广开禧初为镇江饟幕庾吏乙丑试南宫不售归官下与刘过辛弃疾相善时有北伐之役奉檄不获辞遂浮漕河而北涂中所作

  • 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十二·宋濂

        赛典赤赡思丁   赛典赤赡思丁,一名乌马儿,回回人,别庵伯尔之裔。其国言赛典赤,犹华言贵族也。太祖西征,赡思丁率千骑以文豹白鹘迎降,命入宿卫,从征伐,以赛典赤呼之而不名。太宗即位,授丰净云内三州都达鲁花赤

  • 读礼通考卷三十八·徐乾学

    丧仪节一干学案君子之于礼终身焉而已古者妇人姙身则有胎教之礼将生子及月辰则有举子之礼子生三月则有命名之礼所以正人道之始也疾病外内皆埽疾者养者皆斋男子不死于妇人之手妇人不死于男子之手所以正人道之终也若夫知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四十九·佚名

    嘉靖四十四年八月乙丑朔 重建大明门内千步廊○丙寅 西苑刈谷得嘉禾二穗至四穗者共九十七本 赐督理侍郎张守直银二十两纻丝一表里○丁卯 祭 先师孔子 命尚书郭朴行礼御史胡维新奏报六月中虏从宣府张家口堡入犯寻趋大同

  • 卷六 武帝纪 第六·班固

    (汉武帝刘彻)【原文】孝武皇帝,景帝中子也,母曰王美人。年四岁立为胶东王。七岁为皇太子,母为皇后。十六岁,后三年正月,景帝崩。甲子,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窦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三月,封皇太后同母弟田蚍帧⑹そ晕列侯。

  • 梁纪十 高祖武皇帝十中大通二年(庚戌、530)·司马光

    梁纪十 梁武帝中大通二年(庚戌,公元530年) [1]春,正月,己丑,魏益州刺史长孙寿、梁州刺史元俊等遣将击严始欣,斩之,萧玩等亦败死,失亡万余人。 [1]春季,正月,己丑(十三日),北魏益州刺史长孙寿、梁州刺史元俊等派将领攻打严始欣,将其斩

  • 卷二百四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四十六人物志一百二十六列女传六八旗满洲列女传四镶黄旗满洲笔帖式金録之妻王氏镶黄旗满洲闲散和尚之妻李氏镶黄旗满洲领催阿尔泰之妻王氏镶黄旗满洲护军顺格之妻张氏镶黄旗满洲鸟枪护

  • 卷六十二·湛若水

    <子部,儒家类,格物通>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六十二    明 湛若水 撰 学校五【礼乐政教附一】 国朝戊戌年十二月辟儒士危祖干叶仪既至祖干持大学以进上命祖干剖析其义干以为帝王之道

  • 卷一百四十八·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四十八  宋 卫湜 撰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荅之不敢以疑上不荅不敢以謟其仕有如此者郑氏曰言贫穷屈道仕为小官也宫谓墙垣也环堵面一堵也五版为堵五堵

  • 礼经会元卷一上·叶时

    宋 叶时 撰礼经知有圣人之治法当知有圣人之道法离道于法非深于周礼者也欲观周礼必先观中庸中庸曰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夫礼仪三百经礼也者谓周礼是也威仪三千

  • 佛说灭十方冥经·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迦维罗卫释氏精庐尼拘类树下。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千二百五十人。诸菩萨无央数。佛以明旦著衣持钵。与诸比丘眷属围绕入城分卫。时有释种幼少童子。名面善悦。严驾车乘晨

  • 卷十八·聂先

    续指月录卷十八六祖下三十四世临济宗宁波天童密云圜悟禅师字觉初。宜兴蒋氏子。甫离襁褓。便喜兀坐。俨然若有所思者。八岁无师训。知念佛。长事耕获。偶得六祖坛经。释锄观之。始知有宗门向上事。遂快志参究。一日负

  • 序·佚名

    外。放形骸。黜边幅。守礼者。莫能与之辨。而其从心不踰矩。卒有合於自然。是则缮性之效。略外以理内。於斯见之矣。淫欲嗔恚。皆谓之道。大雄氏托言为喻。将以语夫上知。愚者不察。悉得以自恣。职教者忧之。於是为清

  • 自序·吹万广真

    鉼镮钗钏一金而别其器酥酪醍醐一乳而异其名自其殊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灵蠢冰水也矧般若之摩诃衍而系辞则曰大衍中庸之无声臭而道德则曰至虚乃至三心不可得与绝四与无为的的然一鼎三足庸讵以彼此观耶予自脱其

  • 古小说钩沈·鲁迅

    古小说总集名。鲁迅辑录。古小说散佚很多,辑者从古代类书及其他著作中广为搜录,上起周代的《青史子》,下迄隋代侯白的《旌异记》,共辑36种。隋唐以前散佚小说的主要部分都已入录。体例严谨,收罗宏富,辑文完善,考订精

  • 长沙药解·黄元御

    本草类著作。清黄元御撰。四卷。元御有《素问悬解》已著录。载药一百六十一种,方二百四十四首。卷一论述甘草、白术、人参等三十余种药物和由之而组成的九十四方;卷二论述当归、阿胶、地黄等五十种药物和由之而组成的

  • 妙法莲华经纶贯·智旭

    妙法莲华经者。诸佛究竟之极谈也。原夫释迦牟尼如来。实成佛道以来。已经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为度众生。无有休息。数数示生。数数示灭。未种善根者。令种善根。已种善根者。令其成熟。已经成熟者。令得解脱。所有法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