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礼记析疑卷二十四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

祭法

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禘非圜丘之祀朱子既据大以绌之而郊与眀堂先儒之说犹樊然散乱窃意尝禘郊社尊无二上圜丘祀天惟以稷配眀堂享帝惟以文王配四郊迎气各祭其帝与其官惟大旅乃合祭五帝与五官盖嵗事之常则天地四时宜分有故而旅则上下四方之神祗不容不合也圜丘祀天则天神从祀焉方泽祭地则地示从祭焉而四郊与眀堂则无天神从祀盖皇天后土式临则百神皆宜备降而四时功各有持明堂精意以享不宜泛及羣神且嵗事之常天神地示各以其时其事其地专事之故圜丘方泽而外无为别有从祀也祖文王而宗武王谓二世室不祧与眀堂无渉旧说郊祭一帝眀堂祭五帝小徳配寡大徳配众又谓眀堂兼祀武王宋以后诸儒又谓歴世皆以父配不惟于古无徴亦非心理之同

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其万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此五代之所不变也

鸟兽虫鱼多死于斩割虽植物亦必刈伐故曰折人则全而归之故曰鬼董子曰人受命于天超然异于羣生眀于天性然后知自贵于物观此亦可见矣独言五代者唐虞之后义类始大明上古浑朴人物之死尚未辨其名也

七代之所更立者禘郊祖宗其余不变也

七代宜作四代本记自有虞氏始国语亦然旧语俱不可通

设庙祧坛墠而祭之乃为亲疏多少之数

亲疏多少之数即下亲者祭多疏者祭少之谓也庙祧坛墠之多少义亦得兼但记曰设庙祧坛墠而祭之则宜主祭之多少方氏以有昭有穆有祖有考为亲疏之数而属之亲亲之杀以或七或五或三或二为多少之数而属之尊贤之等似未安

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庙皆月祭之逺庙为祧有二祧享尝乃止

五庙月祭后儒傅会之说也礼之严重者莫如祭自天子以及公卿百执事皆散齐七日致齐三日祭之眀日又绎而宾尸倘月举之民治将为之不详矣记所据盖周语日祭月祀之文不知所谓日祭者在防朝夕上食也畿内诸侯即公卿大夫朝夕上食与执事焉故曰甸服者祭所谓月祀者朔望防奠也侯服以时至者则与执事焉故曰侯服者祀此记误会国语而韦昭注周语日祭祖考月祀髙曾又因此记而误也必欲曲为之说岂月朔朝庙亦有奠馈而非若正祭之备礼与长乐陈氏谓月祭为荐新荐新有时不闻每月而一举也 张子谓兄弟数人代立止当一世虽亲庙不害为数十庙非也特祭七庙五庙尚苦献酬难遍况数十庙乎以义权之兄弟数人共为一世则共一庙亦如祫祭合享也朱子曰宗之数虽无定恐亦止始为宗者特立一庙后皆祔焉盖庙有定址若以时增则每立一宗以下亲庙皆当更造先王制礼不若是之烦扰也

猜你喜欢
  卷十(庄二十三年,尽三十二年)·孔颖达
  说林上第二十二·韩非
  卷第十六·朱熹
  第二章 12·辜鸿铭
  钦定书经传説汇纂卷十八·王顼龄
  叙例·冯复京
  卷二·易祓
  圆通讷禅师·惠洪
  卷五百三十六·佚名
  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第十六·佚名
  祝印度佛教的复兴·太虚
  人生佛教(注一)·太虚
  救世觉人之佛法·太虚
  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佚名
  坐禅三昧经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二回 中状元喜报蓬荜门·佚名

    诗曰:日出东来还转东劝君行善莫行凶行善自有天保佑行恶到底天不容俚言叙过,书接上回:却说梦月听得张虎之妻刘氏之言,咬牙切齿,剑起头落。行李搭在马上,将兰英的马拉着,一直望清河镇而来。不多一时,来至大街之前,访问兰英的下落

  • 卷二十·唐圭璋

    洞玄金玉集卷之十○二郎神慢应仙举。便下手、先除色慾。好玉洁冰清大丈夫。更休任、泥拖水漉。一失人身难再复。莫等闲、把前程失误。今略诉。长生久视,五件堪为凭据。听取。第一要、涤除念虑。第二要

  • 郎士元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天宝进士,官郢州刺史。“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钱起齐名。诗多酬赠之作。有《郎士元集》。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 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 画出西南四五峰。 郎士

  • 第四十二场·田汉

    蒲鲁喝 (率残部狼狈上)来此什么所在?粘罕 来此府河口要道。蒲鲁喝 (仰天大笑)哈哈哈!粘罕 元帅为何发笑?蒲鲁喝 本帅只笑中国人不会用兵,若在此处埋伏一支精兵,我等岂有性命回国?粘罕 元帅高见![鼓声,蒲大惊。何鲁 (在内)贼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佚名

    景泰五年夏四月壬午朔日食○ 太上皇帝居南宫○ 帝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灶之神○神机营总兵官都督同知杨能奏本营原拨香河草场计二百四十八顷蓟州草场计四百五顷每岁采秋青草饲养官马及趁时牧放近被军民人等在内耕种又

  • 卷之一百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练川三老”传·张廷玉

    “练川三老”即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唐时升,字叔达,嘉定人。父亲唐钦训,与归有光友善,故时升得以早拜友光为师。时升不到三十岁就抛弃科举,一心一意致力于古学。王世贞在南京做官时,把时升请到他的邸舍,与他讨论学术。时升

  • 卷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四明 俞汝楫 编圣训英宗睿皇帝祀礼之训宣德十年六月勅行在太常寺官曰朕惟祀神国之大事庙宇坛墠惟修惟洁犠牲粢盛惟丰惟备珪币香祝荐献之具乐舞之设咸用整饬惟尔之职凡典守坛庙及诸执事尔恒戒

  • 卷三十七【起襄公二十六年尽二十六年】·杜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三十七【起襄公二十六年尽二十六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頴达疏经二十有六年春王二月辛卯卫甯喜弑其君剽【音义】【剽匹妙反】卫孙林父入于戚以叛注衎虽未居位

  • 卷三十二·程川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三十二钱塘程川撰易三十二系辞上传五问理与数曰有是理便有是气有是气便有是数盖数乃是分界限处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是自然如

  • 凡夫勿妄效过量圣人所行·印光

    般舟三昧非今人所能行。汝作此说,其好高务胜耶?抑真为生死耶?如真为生死,当依凡夫通行之法。若博地凡夫妄拟效过量圣人所行之法,则必至著魔退道。且请息此念,庶可得益耳。(复恒惭法师书二)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

  • 卷第二·佚名

    鞞婆沙论卷第二阿罗汉尸陀槃尼撰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译三不善根处第二三不善根者。贪不善根恚不善根痴不善根。三不善根有何性。答曰。贪不善根者。欲界爱五种六识身。恚不善根者。恚有五种六识身。痴不善根者。欲界

  • 翻译名义集卷第五·法云

    仙趣篇第十六楞严云。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梵语茂泥。此云仙。释名云。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故制字人傍山也。庄子云。千岁厌世。去而上仙。抱朴子

  • 費隱禪師語錄目次·费隐通容

    卷一上堂卷二上堂卷三上堂卷四上堂卷五上堂卷六上堂卷七上堂卷八上堂卷九上堂卷十小參入室卷十一法語偈書問卷十二問答機緣拈古卷十三頌古判古贊卷十四雜著小佛事卷十五紀年錄

  • 大悲妙云禅师传·佚名

    大悲妙云禅师传苕程司训鸳水逸民同门弟真性罗开驎撰古来法门宗匠唯是真参实悟以本分接人不动声色而化被群方斯足尚焉若吾大悲法兄禅师具人矣师讳真雄字妙云原藉浙之金华徐姓父仲芳任登州都阃以官为家遂为山左人师自

  • 葛仙翁太极冲玄至道心传·朱本中

    任脉起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贯中升上,从空入脑而住,脉至龈交而止(即下齿缝中),属阴脉之海也。督脉起下极之腧,从脊里,上升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气至此贯中,从空入喉而降,脉至龈交而止(即上齿缝中),属阳脉之海也。

  • 扫迷帚·壮者

    长篇小说。清末壮者撰。二十四回。创作主旨在反对各种迷信,作者以为迷信是“阻碍中国进化的大害”,欲救中国必自改革习俗、破除迷信入手。叙述了江南一带迷信风俗的诸种表现。可谓洋洋大观。卷首开宗明义。指出迷信是

  • 华严经问答·法藏

    凡二卷。唐代法藏撰。又称华严问答。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内容系以问答体之方式,叙述华严经之概要。诸先德皆依用本书。然华严五教章指事记及华严五教章通路记,咸认为本书系伪作,此恐因本书所述因转果转之义与法藏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