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治兵第三

治兵,即治理军队的意思。全篇共八节,主要讲的是进军、作战、训练、编组、指挥等问题。

15、武侯问曰:“进兵之道何先?”

起对曰:“先明四轻、二重、一信。”

曰:“何谓也?”

对曰:“使地轻马、马轻车、车轻人、人轻战。险易,则地轻马。秣以时,则马轻车。膏锏有余,车轻人。锋锐甲坚,则人轻战,进有重赏,退有重刑。以信。审能达此,胜之主也。”

[译文]

武侯问:“进兵的方法什么是首要的?”

吴起答:“首先要懂得四轻、二重、一信。”

武侯又问:“这话怎么讲呢?”

吴起说:“[四轻]就是地形便于驰马,马便于驾车,车便于载人,人便于战斗。了解地形的险易,[善于利用]地形,就便于驰马。饲养适时,马就便于驾车。车轴经常保持润滑,车就便于载人。武器锋利,皑甲坚固,人就便于战斗。[二重]就是近战有重贫,后退有重刑。[一信]就是赏罚必信。确能做到这些,就掌握了胜利的主要条件。

16、武侯问曰:“兵何以为胜?”

起对曰:“以治为胜。”

又问曰:“不在众寡?”

对曰:“若法令不陰,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所谓治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当,退不可追,前却有节,左右应摩,虽绝成陈,虽散成行。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

[译文]

武侯问:“军队靠什么打胜仗?”

吴起答:“治理好军队就能打胜仗。”

又问:“不在于兵力多少吗?”

吴起答:“如果法令不严明,赏罚无信用,鸣金不停止,擂鼓不前进,虽有百万之众,又有什么用处?所谓治理好,就是平时守礼法,战时有威势,前进时锐不可挡,后退时速不可追,前进后退有节制,左右移动听指挥,虽被隔断仍能保持各自的阵形,虽被冲散仍能恢复行列。上下之间同安乐、共患难,这种军队,能团结一致而不会离散,能连续作战而不会疲惫,无论用它指向哪里,谁也不能阻挡。这叫父子兵。”

l7、吴于曰:“凡行军之道,无犯进止之节,无失饮食之适,无绝人马之力。此三者,所以任其上令。任其上令,则治之所由生也。若进止不度,饮食不适,马疲人倦而不解舍,所以不任其上令,上令既废,以居则乱,以战则败。”

[译文]

吴子说:“一般用兵作战的原则,不要打乱前进和停止的节奏不要耽误适时供给饮食;不要耗尽人马的体力。这三项是为了使军队保持充分的体力,能胜任上级付予的使命。使军队能胜任其上级付予的使命,就是治军的基础。如果前进和停止没有节奏;饮食不能适时供给,人马疲惫不得休息,军队就不能胜任其上级所付予的使命,上级的命令就不能实施,驻守必然混乱,作战必定失败。”

18、吴子曰:“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受敌可也。故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

[译文]

吴子说:“凡两军交战的场所,都是流血牺牲的地方。抱必死决心就会闯出生路,侥幸偷生就会遭到灭亡。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要使部队就象坐在漏船上,伏在烧屋之下那样;急迫地采取行动。[因为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即使机智的人,也来不及去周密谋划,勇敢的人也来不及去振奋军威,只能当机立断,奋力拼搏,[才可保全自己,打败敌人。]因此说,用兵的害处,犹豫最大,全军失利,多半产生于迟疑。”

19、吴子曰:“夫人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故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入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圆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后之,分而合之,结而解之。每变皆习,乃授其兵。是为将事。”

[译文]

吴子说:“士卒在战斗中往往死于没有技能,败于不熟悉战法。所以用兵的方法。首先是训练。一人学会战斗本领了,可以教会十人。十人学会,可以教会百人。百人学会,可以教会千人。千人学会,可以教会万人。万人学会,可以教会全军。[在战法上,]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在阵法上,]圆阵变方阵,坐降变立阵,前进变停止,向左变向右,向前变向后,分散变集结,集始变分散。各种变化都熟悉了,才授以兵器。这些都是将领应该他的事情。”

20、吴子曰:“教战之令,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强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养,智者为谋主。乡里相比,什伍相保。一鼓整兵,二鼓习陈,三鼓趋食,四鼓严办,五鼓就行。闻鼓声合,然后举旗。”

[译文]

吴子说:“教战的法则,身体矮的拿矛栽,身体高的用弓努,强壮的杜大旗,勇敢的操金鼓,体弱的担任饲养,聪明的出谋划策同乡同里的编在一起,同什同伍的互相联保。[军队行动的信号:]打一通鼓,整理兵器。打两通鼓,练习列阵。打三通鼓,迅速就餐。打四通鼓,整装待发。打五通鼓,站队整列。鼓声齐鸣,然后举旗[指挥军队行动]。”

21、武侯问曰:“三军进止,岂有道乎?”

起对曰:“无当天灶,无当龙头。天灶者。大谷之口。龙头者,大山之端。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摇在上,从事于下。将战之时,审候风所从来。风顺致呼而从之,风逆坚陈以待之。”

[译文]

武侯问道:“军队前进、停止,有一定的原则吗?”

吴起答:“不要在‘天灶’扎营,不要在‘龙头’上驻兵。所谓天灶,就是大山谷的口子。所谓龙头,就是大山的顶端。军队指挥,必须左军用青龙旗,右军用白虎旗,前军用朱雀旗,后军用玄武旗,中军用招摇旗在高处指挥,军队在其指挥下行动。临战时,还要观察风向,顺风时就呼噪乘势进击,逆风时就坚阵固守,等待变化。”

22、武侯问曰:“凡畜卒骑,岂有方乎?”

起对曰:“夫马,必安其处所,适其水草,节其饥饱。冬则温厩夏则凉斗争斗争庑。刻剔毛鬣,谨落四下,戢其耳目,无令惊骇。习其弛逐,闲其进止,人马相亲,然后可使。车骑之具,鞍、勒、衔、辔、必令完坚。凡马不伤于末,必伤于始。不伤于饥,必伤于饱。日暮道远,必数上下。宁劳于人,滇无劳马。常令有余,备敌覆我。能明此者,横行天下。”

[译文]

武侯问:“驯养军马,有什么方法呢?”

吴起答:“军马,饲养处所要安适,水草要喂得适当,饥饱要有节制。冬天要保持马厩的温暖,夏天要注意马棚的凉爽。经常剪刷鬃毛。细心铲蹄钉掌,让它熟悉各种声音和颜色,使其不致惊骇。练习奔驰追逐,熟悉前进、停止的动作,做到人马相亲,然后才能使用。挽马和乘马的装具,如马鞍、笼头、嚼子、缰‘绳等物,必使其完整坚固。凡马匹不是伤于使用完了时,就是伤于使用开始时。不伤于过饥,就伤于过饱。当天色已晚路程遥远时,就须使乘马与步行交替进行。宁可人疲劳些,不要使马太劳累。要经常保持马有余力,以防敌之袭击。能够懂得这些道理的,就能天下无敌。”

猜你喜欢
  卷六 览冥训·刘安
  提要·陈祥道
  卷一百八十五·秦蕙田
  卷五十七·秦蕙田
  卷四下·王应电
  典妇功/夏采·佚名
  明网菩萨光品第一·佚名
  卷三·佚名
  菩提資糧論卷第六·欧阳竟无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五·唐慧琳
  光赞经卷第五·佚名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三·佚名
  佛本行经度宝称品第十八·佚名
  渐备一切智德经卷第二·佚名
  佛说巨力长者所问大乘经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罗贯中

    (苗光裔儒扮上,楚昭辅戎装随上,苗云)某苗光裔是也。自从前者相得赵大公子有天子之分,不想被朝廷礼聘,见授都点检之职。某一向就在军门听用,近日闻得北汉兵入寇,朝廷命点检出师北伐,某等亦须收拾军装则个。呀、呀,好怪也!你看日下

  • 五集卷十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十一古今体三十四首【乙巳一】乙巳元旦奋轧偏欣已盛连对时惟益励乾乾一堂幸值五代庆两世继开千叟筵独觉蒙庥逾今古敢忘保泰凛冰渊自惟犹日孜孜者此志持之待十年元

  • 卷六十五·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六十五明 高棅 编五言律诗十接武【中之一】皇甫冉巫山高巫山见巴东迢迢出半空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高仲武云终篇奇丽】秋夜宿严维宅昔闻度宅门

  • 卷五十三·谷应泰

      ○诛岑猛   世宗嘉靖五年夏四月,姚镆督师讨田州指挥岑猛。按:广西诸土族,岑氏为大,自称汉岑彭后。明初,元安抚总管岑伯颜以田州归附。高帝嘉其诚,设田州府,令伯颜为知府。子   孙世袭,三传为岑溥。溥二子:长犭虎,次即猛

  • 卷之十一·佚名

      顺治元年。甲申。十一月。乙酉朔。真定巡按卫周允、疏荐故明工部尚书刘遵宪兵部尚书王在晋等十二人。下吏部知之  ○大学士冯铨等奏言、翰林院、明初原定为正三品衙门。后因詹事府有翰林三品四品官、遂改为五

  • 卷之四百四·佚名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夏四月。庚申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外记注  ○诣颐和园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翌日如之。外记注  ○谕军机大臣等、任道镕、刘树堂奏、兰仪县境内黄河坐

  • 卷十三·王当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臣传卷十三     宋 王当 撰宣公三 晋知武子 知武子晋卿也名罃字子羽荀首之子邲之战楚获罃而囚之成公三年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以求罃楚人许之王送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

  • 孝昭帝纪·李延寿

    孝昭皇帝名演字延安,神武皇帝的第六个儿子,文宣皇帝同母的弟弟。他自幼英俊过人,很早就有成大器的器量,武明皇太后早就非常喜爱和看重他。魏元象元年(538),被封为常山郡公。当文襄帝执政时,派中书侍郎李同轨到王府中给几个

  • 卷五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五十五諡略【八】追諡明代忠节【二】通諡节愍八百三十六人游击窦永澄赞理通判董尔砺守备江万春抚顺千总王命印都司陈尚仁王崇信徐国全分守辽海道左参政顾颐开元兵备签事崔儒秀自在州知州段展渖

  • 蔡廷干·周诒春

    蔡廷干 字耀堂。年五十六岁。生于广东香山。已婚。子一。女四。初学于上海出洋总局。同治十二年。以官费游美。入哈佛中学校。及新英国高等学校。光緖七年。回国。肄业大沽水雷学堂。光緖十年。任水雷艇管带。光緖十

  • 景公猎休坐地晏子席而谏第九·晏婴

    景公猎休,坐地而食,晏子后至,左右灭葭而席。公不说,曰:“寡人不席而坐地,二三子莫席,而子独搴草而坐之,何也?”晏子对曰:“臣闻介胄坐阵不席,狱讼不席,尸坐堂上不席,三者皆忧也。故不敢以忧侍坐:”公曰:“诺。”令人下席曰:“大夫皆席

  • 卷三十一·陈祥道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三十一宋 陳祥道 撰千乘之國大司馬凡令賦以地與民制之司馬法甸方八里出長轂一乘又成方十里出長轂一乘古者或以甸為乘或以乘為甸以甸為乘稍人掌丘

  • 礼记析疑卷二十二·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杂记下如三年之丧则既顈其练祥皆行练祥行者补祭非除服也既顈行眀未顈不得行也三年之丧行明余丧不得行也余丧有主者则彼自及时而举练祥即此人为主既顈后亦不得追举知然者上除服兼诸父昆弟此独举三年

  • 卷八 治体·张伯行

    此卷论治本。盖明乎出处之义,则得时行道,务在提纲挈领,端阙治原,庶使天下知儒术之非迂疏而寡效也。朱子曰:古先圣王所以立师傅之官,设宾友之位,置谏诤之职,凡以先后从臾,左右维持,惟恐此心顷刻之间,或失其正而已。朱子曰:惟圣尽伦

  • 卷四十七·道世

    △惩过灾第四十六(此有二部)▲述意部第一夫形骸多患,理须严诫;根识昏沈,宜恒警策。故经曰:“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但有身则为患本,无身则患灭。故礼无不敬,慠不可长。若纵慠高,弥增惰慢,徒施攻击,无奈患忧。口是刀

  • 卷五十一·彭绍升

    居士传五十一蔡刘三黄传蔡维立名懋德。苏州崑山人。祖母沈氏修净业。一日徧谢诸亲邻。无疾而逝。临终念佛声不绝也。父允忠。为人慈善。有节概。持佛戒。维立母徐氏。长斋六十年。年七十余忽识字。日诵金刚经。维立少

  •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十五·净挺

    弟子智巽智兑编愚庵先老和尚行实老人讳明盂字三宜结室西湖号愚庵适与古会因称焉本钱塘丁氏子生而鲁钝八岁不能句读独娴梵呗即与群儿戏喃喃佛事过塔庙必前作礼年十四断肉味志离俗诣云栖礼莲大师为说优婆塞戒归持佛号四

  • 一个女剧员的生活·沈从文

    现代长篇小说。沈从文著。上海大东书局1931年8月初版。女剧员萝既是本书主角,又是舞台上的主角。她出生中产阶级家庭,美貌多情,能言善辩,有极好的表演才能和社交能力,无数男子拜倒在她裙下。小说着重描述她与4个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