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德洪序言白话译文

德洪说:《大学问》一文,是我们老师这一学派的重要教科书。学者刚进门的时候,必会首先以这一理论对他进行教育,使他听了以后就能明白,我这颗心的灵知觉性,出不了人们的伦理道德和事物的客观规律这一范围,扩充知识、实践理则的功夫,也就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内容上。学者如果真能脚踏实地地去实行,那么他听过一次就感到一次的亲切体贴。老师常说:“我的这种观点,如果有人能马上接受,他只按照这种道理去做,就会直接达到圣人的境界。拿它跟古代的经典去作比较,也没有不相吻合的地方,因此不必再去博学多闻中寻求。”学生中有人请老师把它写成文字,老师回答说:“这种意思必须诸位口耳相传,如果用笔写下来,使人当作文章去读,那是没有任何利益的。”嘉靖丁亥年(1527)八月,老师受朝廷委任去平定广西思恩和田州的叛乱,在出发前,弟子再次要求写成文字,这次老师允许了。写成以后,老师把文章托付给德洪说:“《大学或问》这几段内容,我并不是不愿意让共同学习的士人都能听到这种义理,可是我怕给敌人帮了忙、给强盗送去粮食,所以不愿意轻易写出来。”因为当时还有持异端邪说而把异说看作正确理论的人,所以老师有这种说法。现在老师已经去世了,他的音容笑貌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我们这些弟子们各以自己的见解著书立说。学者稍微见到一点本体,就沾沾自喜去作径超顿悟的玄虚之谈,而再也不作内心反省、克己成圣的功夫了。他们说:“一旦见到本体,一抬脚跟就能超越圣人。”他们鄙视老师讲的“诚意、格物、为善、去恶”,把这些内容看作是第二等的意思。他们把该做的事都简单省略化了,言谈举止也变得肆无忌惮,更严重的是把礼教都给破坏殆尽,却还自以为得到了圣门中最上乘的旨趣。天啊!这太过份了吧。自作主张随便去走捷径,而不知道已经陷进佛教的寂灭理论中,可是自己还麻木不仁、全然不觉呢。古代的圣人著书立说,只不过是为学者指出:下学(克己修身的实践)的功夫,同时也是上达(努力进取达到圣人境界)的机宜,等到人们自己悟到而在现实中有所收获时,那语言的说教和知识的理解,就相形见绌、望尘莫及了。《大学》的教育,自从孟子以后,差不多上千年没有得到传承了。多亏老师对“良知”的发掘、光大,使《大学》的光辉得以在今天重新大放光明,这真是千载难逢的一天。然而学生还没有往下传一代,就异说纷呈、错杂混乱成这个样子,那么对于后世又能寄予什么厚望呢?《大学问》一文,邹谦之先生曾经附刻于《大学》古本之后,而我把它收录在老师文集续编的篇首,使学者打开书就能读到,由此而想到老师的教导是平凡容易而又切合实际的,既然圣人的智慧及出神入化的深刻义理都跃然纸上,那就没有必要再去追求别的说教了,若是舍师言而求异说的话,不仅徒然迷惑别人,而且也会误了自己,那是没有任何利益可言的。

猜你喜欢
  易经·系辞下传·第七章·佚名
  宣公(元年~十八年)·谷梁赤
  第二篇 改过之法·袁黄
  思辨録辑要卷五·陆世仪
  原序·蔡清
  春秋大全卷十·胡广
  卷四十八·胡广
  卷十·张尔岐
  卷二十·乾隆
  第3章 畅想曲·胡适
  卷五百二十三·佚名
  卷四十五·佚名
  阿兰品第十五·马鸣
  佛说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佚名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三十九·彭定求

        卷239_1 【同程九早入中书(一作钱珝诗)】钱起   汉家贤相重英奇,蟠木何材也见知。不意云霄能自致,   空惊鹓鹭忽相随。腊雪初明柏子殿,春光欲上万年枝。   独惭皇鉴明如日,未厌春光向玉墀。   卷239_2 【

  • 孙洙·唐圭璋

      洙字巨源,广陵(今江苏扬州)人。生于天圣九年(1031)。年十九举进士,补秀州法,曹。复举制科,迁集贤校理、太常礼官。治平中,兼史馆检讨、同知谏院、出知海州。元丰中,官翰林学士。元丰二年(1079)卒年四十九。有孙贤良集,不传。

  • 卷十三·陈廷敬

    目  录 三十调六十三体,起五十八字至六十一字小重山四体又名小冲山、小重山令、柳色新 踏莎行三体又名喜朝天、柳长春、踏雪行、转调踏莎行 宜男草二体 花上月令一体 倚西楼一体 扫地舞一体又名

  • 元艺圃集卷二·李蓘

    明 李蓘 编赵孟頫溪上溪上春风吹栁花溪头春水净无沙白鸥自信无机事鸟犹知有岁华锦防牙樯非昨梦鳯笙龙管是谁家令人苦忆东陵子拟向田园学种过岳王墓岳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

  • 卷二十五·黄希

    钦定四库全书补注杜诗卷二十五   宋 黄希 原本黄鹤 补注送梓州李使君之任【鲁曰故陈拾遗射洪人也篇末有云 宝应元年作】补注【鹤曰按公广德元年有陪李使君泛江陪李梓州四使君登惠义又秋有章梓州橘亭水亭等诗及

  • 第八回 归夫家慧娘立业 中奸计仇禄充军·蒲松龄

    却说二相公进了场,来了家,也不上他丈人家去。范公子不知其故。他师傅一一的说了一遍,把公子几乎气死! [耍孩儿]叫畜生快跪下,做的事太大差!你枉长了这么大!妹夫比你强十倍,给他提鞋卷了牙!看你说的甚么话!我把你畜生打死,这

  • 第三节 郑成功之初生及其幼年·陈匪石

    遍历中原,无赵氏一片干净土;南望崖山,烟波浩淼,犹彷佛宋遗臣陆秀夫挟宋帝殉国处。呜呼!古来孤臣孽子不得行于中国,则遁于海,或并其儿年呱呱之声,仅一触于能为人臣妾音之耳膜,而浼焉且以为大污。海山重重,别有天地,生于斯,育于斯,族

  • 附录·昭梿

    (九思堂刻本多出来的条目和大段文字)◎泰定登极诏旨《元史》诏令雅驯可观,惟泰定登极谕旨乃由蒙古语纟番译,鄙俚非常,为刘侗、赵翼辈所姗笑。按:帝登位时,英宗初弑,逆毁方张,铁失、也先帖木儿辈皆罔识文义,若辞意渊深,恐伊辈不解

  • 第三十一册 天命六年十二月·佚名

    第三十一册 天命六年十二月十八日,汗降书谕爱塔副将曰:“尔之奏书皆览之。汗沿旧制明徵各项官赋,勿增勿减之照旧徵收。辽东周围与诸申人杂居地方之人等草已用尽,粮不及时。倘不取诸申人未到地方之粮草添补之,以何喂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二十二·阿桂

    八月丁丑阿桂丰升额海兰察额森特奏言【臣】等于十五日十六日由托古鲁山腿赶挐木栅而下该处距贼寨甚近而科布曲山腿鎗礮及转经楼等处鸟鎗均可相及贼又伏于各寨内不时出扰我兵迎住截杀殱戮颇多但托古鲁山腿迤将尽处有

  • 宋之问传·刘昫

    宋之问,虢州弘农人。父亲宋令文,勇武有力,又工于书法,善于写文章。高宗时,任左骁卫郎将、东台详正学士。宋之问二十岁时便知名,尤其善长于写五言诗,当时没有人比得上他。最初征召他与杨炯分别执掌内教,不久授官洛州参军,后转任

  • 卷一百十一·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十一雍正九年十月上谕十道初三日奉上谕九月二十九日皇后崩逝朕心震悼比时即欲亲临含殓大臣等以朕躬初愈本日已经临视不宜再劳恳词力阻朕勉从其请暂停前往今该部具奏祭奠礼仪日期

  • 第九卦 小畜 风天小畜 巽上乾下·佚名

    小畜:亨。 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彖曰:小畜; 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 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 密云不雨,尚往也。 自我西郊,施未行也。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九二:牵复,吉

  •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太虚

    顾亭林尝以魏晋清谈为亡天下,其所谓天下,盖指人类社会,其所谓亡天下,盖指道德消亡,风俗浇伪,将致社会于崩溃,同陷溺为禽兽之相食也。又谓“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今求民

  • 第五十五卷·佚名

    观天品之三十四(夜摩天之二十)又刹利王。复有一法。是第二十二。应勤修习。成就相应。现在未来二世利益。二十二者。善友坚固。友坚固王。善思惟作。久时为王。远离诸过。他不能坏。如树多根。长而深入。坚牢善住。不

  • 佛说天公经·佚名

    镉铜灌作柱。象□作屋椽。虎珀作屋[木*脊]。真珠作罗网。星宿作鹊头。日月作缭牕。可得万万九千年。上有一小劫。下有一由旬。此经虽小大有威神。亦等法华。亦等涅槃。亦朦杂经。譬如东海。喻如太山。入海取宝。随其

  • 日用俗字·蒲松龄

    清代蒲松龄撰。该书把日常生活用字联成七字一句,便于背诵。其中饮食章、菜蔬章、果实章为饮食内容,间有述及食品腌制、烹调术语等,对研究清代饮食生活有史料价值。《日用俗字》是蒲氏撰写的一部歌谣体日用字汇编,《日

  •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佚名

    凡四卷。失译。乃属于杂部密教之密部经典之一。 又作七佛神咒经、七佛八菩萨大陀罗尼神咒经、七佛十一菩萨陀罗尼经、七佛所说神咒经、广济众生神咒。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可视为后世纯密教之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