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

后汉临淮沙门严佛调译

  佛言欲学菩萨道者。当从此始。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佛言一数。为檀波罗蜜。数息者神得上天。为布施身中神。自致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得作佛。是为内檀波罗蜜。为布施得度。

  佛言二相随。为尸波罗蜜。意与心相随俱出入。不邪念意不转为不犯道禁。是为内尸波罗蜜。为不犯道禁得度。佛言三止为羼提波罗蜜。意欲淫怒嗔恚。能忍不为。口欲甘肥美味。身欲得细滑。自制意能忍不受。是为内羼提波罗蜜。为忍辱得度。佛言四明观为惟逮波罗蜜。内观三身体外观万物。皆当坏败无有常存。不复贪心向道念无为常分别不懈怠。是为内惟逮波罗蜜。为精进得度。

  佛言五还为禅波罗蜜。断六入还五阴。何谓六入。色入眼为衰。声入耳为衰。香入鼻为衰。味入口为衰。细滑入身为衰。多念令心衰。是为六入。亦为六衰。亦为五阴。何谓五阴。色阴痛痒阴思想阴生殊阴识阴。是为五阴。还身守净断求念空。是为内禅波罗蜜。而守一得度。

  佛言六净为般若波罗蜜。知人万物皆当消灭。意不净向生死爱欲断。心净洁智慧成就。是为内摩诃般若波罗蜜从黠慧得度。问曰。何等为檀何等为尸何等为羼何等为惟逮何等为禅何等为般若何等为波罗蜜。佛言檀为布施尸为持戒羼为忍辱惟逮为精进禅为弃恶般若为黠慧。波罗为从生死得度。蜜为无极。是为六波罗蜜。

  问曰何以故。正有六波罗蜜。

  佛言用人有淫怒嗔恚愚痴故。行布施为除恶贪。持戒为除淫怒。忍辱为除嗔恚。精进为除懈怠。一心为除乱意。智慧为除愚痴。用欲去六事故。作是六波罗蜜。

  佛言人有六匿贼盗断恶故。作檀波罗蜜主制身。尸波罗蜜主制眼。羼提波罗蜜主制耳。惟逮波罗蜜主制鼻。禅波罗蜜主制口。般若波罗蜜主制意。

  问曰何以故。身应檀波罗蜜。

  佛言人索头与头索眼与眼索肉与肉投身饿虎。是为布施故。属檀波罗蜜。

  问曰何以故。眼应尸波罗蜜。

  佛言眼不随色意不乱念。是为持戒故属尸波罗蜜。

  问曰何以故。耳应羼提波罗蜜。

  佛言耳闻恶声不嗔恚是为忍辱故。属羼提波罗蜜。

  问曰何以故。鼻应惟逮波罗蜜。

  佛言鼻知息出入。常守不离。是为精进故。属惟逮波罗蜜。

  问曰何以故。口应禅波罗蜜。

  佛言口不骂詈不两舌不妄言不绮语。是为寂然故。属禅波罗蜜。

  问曰何以故。意应般若波罗蜜。

  佛语阿难。汝曹为道。常当晓了知定诸垢浊秽清净自然不起不灭悉断诸根。诸根断已。不得复生。为道者。当发平等广度一切。施立法桥。当令一切得入法门。广作唱导。无端无底无形无声无边无际无上无下立教当施。本无之中持法。当使如来求道。当在于心。心意不正道亦不生立行。当于本无之中垢浊以除。内外清净。从净见明。以致自然已现是空之净。净而复净空而复空。空无所有是乃为道。道之本无。无所倚著。上无所攀。下无所据。左无所牵。右无所持。自然而立清净为本。空空之空故曰泥洹。于有而无所有故为有。于无而不无是为无。于得而无所得是为得也。

  第一发意菩萨  第二持地菩萨

  第三应行菩萨  第四生贵菩萨

  第五修成菩萨  第六行登菩萨

  第七不退转菩萨  第八童真菩萨

  第九了生菩萨  第十补处菩萨

    佛说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

猜你喜欢
  佛说九横经·佚名
  卷四十二·性音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六·佚名
  第四十四章 六王章·佚名
  佛说妙吉祥最胜根本大教经卷上·佚名
  维摩经玄疏卷第五·智顗
  法句譬喻经爱身品第二十·佚名
  卷第四·佚名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八·明雪
  摩诃般若钞经卷第四·佚名
  第三 见相应·佚名
  卷第三·佚名
  佛说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佚名
  法华玄论卷第四·吉藏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七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论俳谐第二十七·王骥德

      俳谐之曲,东方滑稽之流也,非绝颖之姿,绝俊之笔,又运以绝圆之机,不得易作。着不得一个太文字,又着不得一句张打油语。须以俗为雅,而一语之出,辄令人绝倒,乃妙。元人《嘲秃指甲》词:“十指如枯笋,和袖棒金尊。搊杀银筝字不真。

  • 辛卯至癸巳十八首·许南英

    辛卯至癸巳(光绪十七年、一八九一~十九年、一八九三)林佑轩同年索画,时在台将有续弦之喜可怜独客天涯住,着意看花已二年。闻道南枝好消息,从今不冷落逋仙。邱仙根工部以诗索画梅,用其原韵应之。时仙根掌教崇文书院,而余辞蓬壶

  • 卷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广平别集宋白字太素一字素臣大名人建隆二年进士甲科为翰林学士歴刑部尚书集贤学士判院事以兵部尚书致仕卒赠左仆射諡文安有广平集一百卷宫词一百首【并序 

  • 卷四百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六驴类【附骡】七言古雪中骑驴访某道人于观追忆曩日栖霞之约【眀】徐 渭昨日雪深驴没蹄今日雪深驴可骑此时去访杨道士青天犹压杨花垂太平门外虽多景莫妙梅花水清冷栖霞有约不得

  • 卷四百五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五十七白居易寄献北都留守裵令公【并序 今本以序为题此从英华本增】司徒令公分守东洛移镇北都一心勤王三月成政形容盛德实在歌诗况辱知音敢不先唱辄奉五言四十韵寄献以抒下情天上中台正

  • 列传第二十三 宗元饶 司马申 毛喜 蔡徵·姚思廉

    宗元饶,南郡江陵人也。少好学,以孝敬闻。仕梁世,解褐本州主簿,迁征南府行参军,仍转外兵参军。及司徒王僧辩幕府初建,元饶与沛国刘师知同为主簿。高祖受禅,除晋陵令。入为尚书功论郎。使齐还,为廷尉正。迁太仆卿,领本邑大中正,中

  • ●明□宗□皇帝实录卷之〔三〕·佚名

    十一月甲子朔,巡抚宣府右□都御史秦士文报:插汉儿即虎墩兔憨争哈喇慎所分部落,谋犯塞;宜豫为备。时虎墩兔憨倾朝而来,以旧辽阳让□杀哈喇兔,直抵杀胡堡,克归化城、夺银佛寺、收习令色等。户部主事刘鼎卿劾大学士黄立极;报闻。

  • 温子传·李延寿

    温子癉字鹏举,自称是太原人,晋大将军温峤的后代。世代居住在江东。祖父温恭之,任宋彭城王刘义康的户曹,逃难来到北魏,在济阴冤句安下家,因而就成为济阴冤句县人。父亲温晖,任兖州左将军长史,兼行济阴郡事。  温子癉开始时拜

  • 皮景和传·李延寿

    皮景和,琅邪下邳人。他的父亲皮庆宾任北魏淮南王的开府中兵参军。孝明帝正光年间,因出使遇到变乱,便定居在广宁的石门县。  景和从小聪明敏捷,善于骑马射箭,一开始就成为高欢的亲信。后来跟随高欢征讨北魏长广王步落稽,高

  • 卷二百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二经籍考【二】经【易】周易清解【无卷数】江见龙撰见龙字夀水杭州人康熙中诸生【臣】等谨按是编列系辞说卦杂卦序卦於上下经之前分为二卷名曰孔子读易传见龙之意殆欲以是尊孔子而不

  • 卷二百七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七十六封爵表七异姓封爵三【男一】男一<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七十六><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七十六><史

  • 易经·说卦传·第十一章·佚名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震为雷、为龙、为玄

  • 孟子纂笺卷十·詹道传

    元 詹道传 撰万章下凡九章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聴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濵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亷

  • 卷第二十·佚名

    阿毗昙八犍度论卷第二十迦旃延子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四大揵度中见谛跋渠第三见谛成就世尊弟子。欲爱未尽。诸色界系身口戒律。成就彼色何四大造。生欲界有漏入初禅。有漏入第二第三第四禅。彼诸身口戒律

  • 梦泽集·王廷陈

    明代诗文别集。王廷陈(字稚钦)著。旧刻于家塾,嘉靖四十一年(1562)其弟王廷瞻刻于淮阳,嘉靖四十四年(1565)其侄王同道又刻于吴中,均为17卷。诗赋11卷,文6卷。万历十八年(1590)王追伊重新翻刻,万历三十年(1602)王追淳又

  • 大丹问答·佚名

    大丹问答。撰人不详,约出朴唐代。内客与《太清玉砖子》大祇一相同。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众街类。由《太清玉碑子》之篇首葛洪与郑思远问答和太清真人歌、石壁古文三部分组成。强调一金一石为丹,述火候、

  • 玄风庆会录·耶律楚材

    玄风庆会录,原题「移剌楚才奉敕编录」。移剌楚才即元初著名宰相耶律楚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卷首有元太宗壬辰年(1232)编者自序,内称:国师长春真人(丘处机)昔承宣召,前往西域朝见太祖成吉思汗。其往回事迹,已

  • 太极图说·周敦颐

    古代哲学著作。北宋周敦颐著。用图式表达了古人对天地万物生长的理解和认识,即:无形无象的“无极”为原始、绝对的实体“太极”,由太极而化生出有象有形的二气五行和天地万物。南宋朱熹曾对该书进行注解和整理。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