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篇 改过之法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於厚者常获福,过於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於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孟子曰:耻之於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第二,要发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吾何可以不惧?不惟此也。闲居之地,指视昭然;吾虽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终难自欺;被人觑破,不值一文矣,乌得不懔懔?不惟是也。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但尘世无常,肉身易殒,一息不属,欲改无由矣。明则千百年担负恶名,虽孝子慈孙,不能洗涤;幽则千百劫沈沦狱报,虽圣贤佛菩萨,不能援引。乌得不畏?

第三,须发勇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

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

如前日杀生,今戒不杀;前日怒詈,今戒不怒;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强制於外,其难百倍,且病根终在,东灭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

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如过在杀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恋命,杀彼养己,岂能自安?且彼之杀也,既受屠割,复入鼎镬,种种痛苦,彻入骨髓;己之养也,珍膏罗列,食过即空,疏食菜羹,尽可充腹,何必戕彼之生,损己之福哉?又思血气之属,皆含灵知,既有灵知,皆我一体;纵不能躬修至德,使之尊我亲我,岂可日戕物命,使之仇我憾我於无穷也?一思及此,将有对食痛心,不能下咽者矣。

如前日好怒,必思曰: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於我何与?本无可怒者。又思天下无自是之豪杰,亦无尤人之学问;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则谤毁之来,皆磨炼玉成之地;我将欢然受赐,何怒之有?又闻而不怒,虽谗焰薰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其馀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

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於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大抵最上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顾发愿改过,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一心忏悔,昼夜不懈,经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验。

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镇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皆过消灭之象也。然不得执此自高,画而不进。

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吾辈身为凡流,过恶猬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心粗而眼翳也。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相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猜你喜欢
  卷十七 多方第二十·孔颖达
  元气第七凡十二章·湛若水
  概论·洪应明
  卷六十三·湛若水
  卷三十·江永
  春秋左传补注卷三·惠栋
  卷四·毛应龙
  天瑞第一·列子
  卷三百七十二·佚名
  卷二百五十四·佚名
  大智度論卷第十二·欧阳竟无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一·玄奘
  佛教寺僧的经济建设·太虚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三·佚名
  卷第五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石君宝

    (正旦引梅香上,云)想俺这虔婆好是不中,见元和有些钞物,都坑了他的,赶将出去。如今暮冬天道,纷纷扬扬下着这般大雪,元和,知他在那里忍冷也呵!(唱) 【中吕】【粉蝶儿】月馆风亭,则为这虔婆上梁不正,这些时消疏了燕燕莺莺。风月

  • 第四折·郑光祖

    (外扮殿头官同仲虺、汝方领卒子上)(殿头官云)燮理阴阳赞圣威,经纶天地就中奇。身近丹墀传敕命,调和鼎鼐理盐梅。小官殿头官是也。因为履癸不道,暴虐生民,诸侯多叛,天下哀怨,起无名之师,拒有道之国。方今有方伯,原是契之世孙,商

  • 白云樵唱集卷一·王恭

    (明)王恭 撰○五言古诗舟经彭蠡杨帆过彭蠡逺见匡庐色瀑布天上来芙蓉望中碧东林钟磬逺沽酒浔阳夕枫树忽鸣猿凄然念郷国题诸葛孔明像炎祚忽云季诸侯骋雄图栖栖刘豫州三顾何勤劬汉贼不两立一心抱区区临崩寄大事忠愤常郁纡

  • 卷十二·唐圭璋

    【刘敏中:词作149首】○木兰花慢晓过卢沟上卢沟一望,正红日、破霜寒。尽渺渺飞烟,葱葱佳气,东海西山。依稀玉楼飞动,道五云深处是天关。柳外弓戈万骑,花边剑履千官。寒窗萤雪一生酸。富贵几曾看。问今日谁

  • 卷七十七·志第二十七下·祭祀六·宋濂

        ◎祭祀六   ○至正亲祀南郊   至正三年十月十七日,亲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太祖皇帝配享,如旧行仪制。右丞相脱脱为亚献官,太尉、枢密知院阿鲁秃为终献官,御史大夫伯撒里为摄司徒,枢密知院汪家奴为大礼使,

  • 卷六十八 夏录三·崔鸿

    赫连定 赫连定小字直獖勃勃之第五子也凶暴无赖凤翔元年封平原公雍州牧镇长安既而率众赴安定进爵为王迁大将军领司徒昌为魏所败定遂收其余众数万还据平凉遂僣即皇帝位大赦境内殊死已下改承光四

  • 卷二百二十一·杨士奇

    永乐十八年闰正月庚午朔○癸酉○赐和宁王阿鲁台等使臣都督恰木丁都指挥曲列歹指挥脱可麻丁哈密卫回回正使格失等宴○甲戌○建州毛怜二卫指挥李显忠孟哥帖木儿等奏各卫千百户请升除指挥等职 上以无功不许仍赐敕戒谕而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四·佚名

    万历二十二年六月戊申朔吏部尚书陈有年通查待罪司属列名请裁 上乂责其渎奏于是大学士赵志皋等申救言 皇上所以罪诸臣者为往日推举斥黜之官非为今日会推阁臣之故因为司官黄缙章嘉桢王同休黄中色等求量罚 上意稍解令

  • 贺娄子干传·魏徵

    贺娄子干字万寿,本是代地人。 随西魏南迁,世代居住必右。 祖父贺娄道成,任西魏侍中、太子太傅。 父亲贺娄景贤,任右卫大将军。 子干小时以骁勇出名。 周武帝时,他开始作官,任司水上士,被称为强干有才。 累次升迁,到任小司水。

  • 陆粲传·张廷玉

    陆粲,字子馀,长洲人。小时候谒见同里王鏊,王鏊惊异地说:“这个孩子一定以文名扬天下。”嘉靖五年(1526)成为进士,选庶吉士。七次考试都是第一。张璁、桂萼将庶吉士全部调出任部曹、县令,陆粲因为才华独得工科给事中。他劲挺

  • 学庸集説启蒙序·景星

    星防承父命嗣儒业而苦无常师年十六始得出就伯父黄先生学【先生本姓景继黄氏讳元吉字子文】先生曰汝欲为学必先熟读四书以为之本而后他经可读矣星于是昼诵夜思不敢少惰居四年得粗通大义后欲明经习举子业先生又引星进郡

  • 卷十二·沈棐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比事卷十二    宋 沈棐 撰盟尝读周官司盟掌盟诅之法凡邦国有疑会同则掌其盟约之载初有疑於周官夫当周全盛之时圣王在上方国诸侯同心协力以藩屏王室朝觐会同各以时至九伐之法虽设而不施也安得有

  • 卷一百四十八·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四十八  宋 卫湜 撰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荅之不敢以疑上不荅不敢以謟其仕有如此者郑氏曰言贫穷屈道仕为小官也宫谓墙垣也环堵面一堵也五版为堵五堵

  • 祁奚举贤(攘公三年)·佚名

    ——不偏不党的滋味 【原文】 祁奚请老(1),晋侯问嗣焉(2)。称解狐(3)——其仇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4)。”于是羊舌职死矣(5),晋侯曰:“孰可以代之(6)?”对曰:“赤也可(7)。”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8),羊舌赤

  • 佛说老母女六英经·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佛为世尊功德巍巍。愍念众生为之伤悲。时与弟子大士相追。止处乐音广有所开。有一母人贫老伛偻。长跪问佛。五阴六衰会合我身悉为是谁。来何所从去何所归。惟愿世尊。为我思惟。佛言善哉。

  • 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第十四卷·蕴闻

    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第十四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黄德用请普说。师云。邵武高士黄端夫。信向佛乘知有此事。捐家财起庵一所。以圜悟揭名。屡有书来乞。分杨岐一枝佛法去。彼为众生作大利益

  • 吕氏春秋白话文译文·吕不韦

    也叫《吕览》。先秦诸子散文著作。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共二十六卷,分八览、六论、十二纪。其著述目的是为秦统一天下进行思想与理论准备。书中内容兼容儒、道、名、法、墨、农及阴阳各家思想。《汉书·艺文

  • 佛大僧大经·佚名

    刘宋居士沮渠京声译,王舍国有富者,名为厉,求生二子,一名佛大,二名僧大,僧大出家,佛大贪其弟妇,弟妇不从。佛大遣贼往杀僧大,僧大临死,截四肢,得四果,弟妇哭死,得生天,佛大遂堕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