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水旱第三十六

【题解】

本篇从上面“授时”问题伴随而来的对农业生产严重威胁的水旱灾害问题,进行辩论,并联系到盐、铁官营问题。大夫认为“水旱,天之所为”,“非唯有司之罪”。贤良则称周公之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周公载纪而天下太平”,从而推论到欲“除饥寒之患”,在于“罢盐、铁”,“分土地”。并借此列举盐、铁官营的弊端,再次攻击盐、铁官营政策。

大夫曰:禹、汤圣主,后稷、伊尹贤相也,而有水旱之灾。水旱,天之所为,饥穰,阴阳之运也,非人力。故太岁之数,在阳为旱,在阴为水。六岁一饥,十二岁一荒。天道然,殆非独有司之罪也。

【注释】

饥:歉收。穰(rang):丰收。

太岁,我国古代天文学家虚构的一颗星,把它的运行和岁星(木星)的轨道相同而方向相反,并把它运行一周的轨道分为十二个区域,配合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以便纪年。太岁之数:太岁在当年运行所至的区域。在阳、在阴,是古代根据太岁当年的干支并配合其它星象推算出来的阴阳属性。这种推算方法是不科学的。

《淮南子天文篇》:“三岁而改节,六岁而易常。故三岁而一饥,六岁而一衰,十二岁而荒。”《史记货殖列传》:“计然曰:‘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

【译文】

大夫说:夏禹、商汤是圣主,后稷、伊尹是贤相,但那时还是有水旱灾害。水涝和旱灾是自然造成的,歉收和丰收,是阴阳变化的结果,不是人的力量。所以太岁之数在阳时就旱,在阴时就涝。六年一次歉收,十二年一次灾荒。这是自然现象,大概不仅仅是官吏们的罪过吧。

贤良曰:古者,政有德,则阴阳调,星辰理,风雨时。故行修行于内,声闻于外,为善于下,福应于天。周公载纪而天下太平,国无夭伤,岁无荒年。当此之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旬而一雨,雨必以夜。无丘陵高下皆熟。《诗》曰:“有■萋萋,兴雨祁祁。”今不省其所以然,而曰“阴阳之运也”,非所闻也。《孟子》曰:“野有饿殍,不知收也;狗豕食人食,不知检也;为民父母,民饥而死,则曰,非我也,岁也,何异乎以刃杀之,则曰,非我也,兵也?”方今之务,在除饥寒之患,罢盐、铁,退权利,分土地,趣本业,养桑麻,尽地力也。寡功节用,则民自富。如是,则水旱不能忧,凶年不能累也。

【注释】

王先谦曰:“《治要》‘德’作‘得’,无‘有’字。”

行修,原作循行,今据王先谦说校改。

“载纪”与“载已”通,即修己的意思,是说周公修己以行化,其身正,不令而行,不禁而止。

《西京杂记下》:“董仲舒曰:‘太平之世,则风不鸣条,开甲散萌而已;雨不破块,润叶津茎而已。’”雨不破块:形容雨下得均匀细小,打不破土块。鸣:响。条:树枝。这是《诗经小雅,大田》文。■(yan):云雾翻卷的样子。萋萋:形容阴云密布。祁祁:形容雨下得缓慢、细密。

“以”字原无,今据《治要》补。

文本《孟子梁惠王上》。引文与原文略有不同,大意相同。饿殍(piao):饿死的人的尸首。兵:兵器。

趣:致力于。本业:农业。

【译文】

贤良说,古时候,实行德政,于是阴阳调和,星辰有位,风调雨顺。所以,自己在内修养仁德,就会扬名在外,人间做好事,上天就会降福。周公修己,天下太平,国家没有灾难,年年没有灾荒。那时候,雨冲不破土块,风吹不响树枝,十天下一次雨,每次下雨都在夜里。不论是丘陵还是高地低洼地,所有庄稼都能成熟。正如《诗经》上说的:“云雾翻卷,时雨绵绵。”如今不去仔细考察过去为什么会这样,反而说什么“阴阳的变化的结果”,没有听说过这种说法。《孟子》上说:“田野有饿死的尸首而不去收殓;官吏养的猪、狗吃了百姓的粮食也不去检查制止;作为百姓的父母,在百姓饿死时却说不是我的过错,而是年景不好的缘故,这同用刀子杀了人而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两样呢?”当务之急,在于消除饥寒的病根,取消盐、铁官营,解除山海禁忌,实行井田制,致力于农业,养蚕种麻,充分发挥地力。少搞土木建筑,节省费用,百姓就会富足。如果能这样,就是遇上水旱灾害也不会忧愁,荒年也不会受苦啊。

大夫曰:议者贵其辞约而指明,可于众人之听,不至繁文稠辞,多言害有司化俗之计,而家人语。陶朱为生,本末异径,一家数事,而治生之道乃备。今县官铸农器,使民务本,不营于末,则无饿寒之累。盐、铁何害而罢?

【注释】

不至:不必。

家人,见《禁耕篇》注释。家人语:与国家大事无关的话,犹俗言家常话。陶朱,见《力耕篇》注释。

【译文】

大夫说:讨论问题贵在言辞简约而旨意明确,让众人能听明白,不必玩弄烦琐的文字、多余的词藻,话太多妨碍官吏移风易俗的计划,这是家常话。陶朱公的谋生道路,农工商分工明确,一家人干很多事,这样一来,谋生的办法就有了。现在朝廷统一铸铁制造农具,使百姓务农,不去经营工商业,就没有受饥挨冻的灾难了。盐、铁官营有什么害处而非罢不可呢?

贤良曰: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用不具,则田畴荒,谷不殖,用力鲜,功自半。器便与不便,其功相什而倍也。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务应员程,不给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剧,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

【注释】

鲜:尽。

相什而倍:即相差十倍的意思。“什”同“十”

员程:规定的数量和期限。

不痛:不伤,指不能割草。

作剧:劳动繁重。

【译文】

贤良说:农业,是天下的大事;铁器,是老百姓用于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工具使用便利,则花费力气小而收获大,农夫也就乐于耕种。工具使用不方便,田地就会荒废,谷物生长不好,用尽力气而事倍功半。工具使用便利和不便利,其效果相差十倍。朝廷铸造的铁器,大都是大件的器具,只顾赶时间凑数量,生产出来的农具,不适合老百姓的需要。老百姓使用的尽是一些不锋利的、破损的工具,割草都割不动。因此,农夫劳动繁重,收获也很少,老百姓很苦恼。

大夫曰:卒徒工匠,以县官日作公事,财用饶,器用备。家人合会,褊于日而勤于用,铁力不销炼,坚柔不和。故有司请总盐、铁,一其用,平其贾,以便百姓公私。虽虞、夏之为治,不易于此。吏明其教,工致其事,则刚柔和,器用便。此则百姓何苦?而农夫何疾?

【注释】

褊(bian):本指衣服狭小,这里指时间不多。勤:通“堇”,少的意思。销炼:销熔,精炼。

贾:同“价”。

公私:公家和百姓。这里主要指公家。

虞:虞舜。夏:夏禹。

易:改变。

【译文】

大夫说:役夫、囚徒和工匠,根据官府的要求每天替公家干活,资金充足,工具齐全。若是几家集中在一起炼铁,不仅时间紧张而且资金缺乏,铁不好熔炼,容易刚柔不均。因此官吏提出官营盐、铁业,统一使用,价格公平,以便利百姓和公家。即使虞舜、夏禹治理国家,也不能改变它。主管官吏讲明铸造铁器的方法,工匠努力做活,就会使熔炼的铁刚柔合适,制造出的铁器便于使用。这样,百姓还有什么痛苦,农夫又有什么憎恨呢?

贤良曰:卒徒工匠(1)!故民得占租鼓铸、煮盐之时(2),盐与五谷同贾(3),器和利而中用。今县官作铁器,多苦恶,用费不省,卒徒烦而力作不尽。家一相一(4),父子戮力(5),各务为善器。器不善者不集(6)。农事急,挽运衍之阡陌之间(7)。民相与市买,得以财货五谷新弊易货;或时贳民(8),不弃作业。置田器,各得所欲,更繇省约(9)。县官以徒复作(10),缮治道桥诸发(11),民便之。今总其原,壹其贾(12),器多坚■(13),善恶无所择。吏数不在,器难得。家人不能多储,多储则镇生(14)。弃膏腴之日(15),远市田器,则后良时。盐、铁贾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16),土耰淡食(17)。铁官卖器不售,或颇赋与民(18)。卒徒作不中呈(19),时命助之。发征无限,更繇以均剧,故百姓疾苦之。古者,千室之邑,百乘之家,陶冶工商,四民之求,足以相更(20)。故农民不离畦亩,而足乎田器,工人不斩伐而足乎材木(21),陶冶不耕田而足乎粟米(22)。百姓各得其便,而上无事焉。是以王者务本不作未,去炫耀,除雕琢,湛民以礼(23),示民以朴,是以百姓务本而不营于末。

【注释】

(1)卒徒工匠,犹后《杂论篇》之“彼哉!彼哉!”姚鼐以为衍文,非是。

(2)占租:卖酒者依法向政府交纳租税。这里指卖酒等私营事业。

(3)贾(g():买卖。

(4)相一:集中在一起的意思。

(5)戮力:同心合力。

(6)杨沂孙曰:“‘集’当是‘售’。”

(7)衍,延伸,引申为散布。

(8)贳(sh@):赊欠。

(9)更繇(yao):定期更换的徭役。繇,同“徭”。

(10)复作:汉制弛刑徒名。有赦令诏书除去其钳(颈上戴的铁钳子)、钛(d@,套在脚上的铁夹子)和赭(zh7)衣(犯人穿的红褐色的衣服),得与普通人同样待遇,但仍须为官劳作,满其本罪月日。见《汉书宣帝纪》孟康注。

(11)发:兴办。

(12)贾:同“价”。

(13)坚■(k5ng):坚硬,形容铁器质量不好。

(14)镇,卢文弨疑当作“鏥”,张敦仁云当作“鉎”。皆指铁器生锈而言。

(15)膏腴:原意为肥沃的土地。这里形容良好的农时。

(16)耨(no)):锄草。

(17)土耰(y#u):古代弄碎土块使土地平坦的简易农具。

(18)颇:不公平。赋与民:配售给人民。

(19)不中呈:没有完成预定指标。

(20)更:更易,交换。

(21)张敦仁曰:“此下有脱文。”郭沫若补“材木”二字,今据订补。

(22)卢文弨以“陶冶”二字上属为句,云:“脱商人二字”。郭沫若以“陶冶”属下为句,今从之。

(23)湛,同“沉”,沉浸。湛民以礼:使人民沉浸于礼义之中的意思。

【译文】

贤良说:那个啊!那个啊!过去百姓可以私卖酒、冶铁、煮盐的时候,盐和五谷同样可以买卖,铁器质量好,便宜又好用。现在公家制造的铁器,多数质量低劣,成本也不少,役夫和囚徒情绪不安,不尽力工作,完不成任务。几家集中在一起,父子同心合力,各自都想制做好的铁器,质量不好就不拿到集市上出售。农忙季节,用车子运输,散布到田间小路上出售。人们一起跑来购买,可以用钱财、粮食买,也可以用破损的旧铁器换新的,有时还可以赊欠,不耽误所从事的生产。每个人选购的农具都是自己所需要的,徭役也可以节省时间。官府可以让囚徒做其他的事情,筑路修桥等都可以搞起来,老百姓也方便。现在盐、铁官营,统一价格,铁器多是次品,质量好坏没法选择。主管专卖的官吏经常不在柜台上,农具不易买到。家里又不能多储备,多储备就要生锈。百姓不得不放弃大好的农忙时光,跑到很远的地方去购买农具,结果耽误了良好的农时。官营的盐、铁价格很贵,对百姓不利。穷苦的百姓有的只好用木制的农具耕地,用手来除草,人们使用简陋的农具,吃淡食。铁官的农具卖不出去时,有的就不公平地配售给百姓。役夫和囚徒做铁器不能完成预定的指标,铁官经常发布命令,征派百姓去帮助完成。征派百姓从事无偿劳动没有限制,徭役更加繁重,因此百姓十分痛苦。古时候,千户人家的封地,百乘兵车的诸侯国,烧制陶器的、鼓铸铜铁器的、从事工商业的,四种人的需要可以互相交换。所以农民不离开农田,就可以农具充足,工匠不去伐木而木材足够使用,饶制陶器、鼓铸铜铁的人不耕田而粮食足够吃。百姓自给自足,君主不须操心。所以君主要抓农业而不抓工商业,丢弃迷惑人的珍宝异兽,取消无用的雕镂刻画,使百姓沉浸于礼义之中,以朴实诱导百姓,这样,百姓就会从事农业不经营工商业。

猜你喜欢
  祭意篇第七十七·王充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
  卷十三·汪克宽
  第四章 7·辜鸿铭
  卷二十四·黄伦
  卷二十九·鄂尔泰
  玉不琢不成器①·戴圣
  卷二十六·张廷玉
  卷二十六下·魏了翁
  重刑令第十三·尉缭
  卷一·僧伽斯那
  卷一百一十六(梁三藏曼陀罗仙译)·佚名
  梵志计水净经全文·佚名
  跋语·智旭
  略评外道唐焕章·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佚名

    (李肃戎装上,诗云)太山顶上刀磨缺,北海波中马饮枯。男儿三十不遂意,枉做堂堂大丈夫。某乃白袍李肃是也。王允将貂蝉许了俺太师做夫人,谁想吕布这畜生窥见美色,公然敢来调戏。他被俺太师撞破,他倒打上一拳,逃走去了。没些尊卑

  • 四集卷九十二·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二古今体九十七首【壬寅八】出丽正门乘马沿堤閲稼之作山庄驻踰月屡出率肩舆是或隣乎逸寜不心负初今朝欲閲稼风日良清舒吉骢试躬御沿堤按辔徐暴涨倏流过万家安阎闾既观河左右多稼助长如翼

  • 附録·佚名

    薛涛成都妓也以诗名当时虽失身卑下而有林下风致故词翰一出则人争传以为玩作字无女子气笔力峻激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学亦卫夫人之流也毎喜冩已所作诗语亦工思致俊逸法书警句因而得名非若公孙大娘舞剑器黄四娘

  • 卷一百八十·列传第六十八·张廷玉

        张宁 王徽 毛弘 邱弘 李森 魏元 强珍王瑞 李俊 汪奎 汤鼐姜绾 姜洪 曹璘 彭程 庞泮 叶绅胡献 张弘至 屈伸 王献臣   张宁,字靖之,海盐人。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七年夏,帝从唐瑜等奏,考核南京大

  • 第四十六回 议北伐蔡谟抗谏 篡西蜀李寿改元·蔡东藩

      却说石虎还至中途,遇着燕兵追来。燕将叫作慕容恪,乃是慕容廆的第四子。恪为皝妾高氏所生,高氏无宠,恪亦失爱。及恪年十五,容貌雄毅,谋虑精详,皝始目为奇童,授以孙吴兵法,至是统兵追虎,部下不过二千骑,却击败赵兵十余万人。

  • 卷之一千四百六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三十一章 后汉的盛衰·吕思勉

    后汉自公元25年光武帝即位起,至公元220年为魏所篡止,共计192年;若算到公元189年董卓行废立,东方起兵讨卓,实际分裂之时为止,则共得175年;其运祚略与前汉相等,然其国力的充实,则远不如前汉了。这是因为后汉移都洛阳,对于西北两

  • 卷四十一·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四十一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樊郦滕灌傅靳周传第十一 樊哙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师古曰时人食狗亦与羊豕同故哙专屠以卖】後与高祖俱

  • 十国春秋卷四十四·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前蜀十列传侯翮 王保晦 卢延让庾传昌杨义方王仁 李珣 尹鹗张蠙 牛峤牛希济赵防郑艺侯翮成都人也风仪端秀善文辞尤工奏记表章唐光啓中以防萃出身为邠宁从事僖宗幸蜀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已而归隠导江卧

  • 眭夸传·魏收

    眭夸,又名昶,赵郡高邑人。祖父眭迈,是晋代东海王越的军谋掾,后沦落于石勒政权,任徐州刺史。父亲眭邃,字怀道,官任慕容宝的中书令。眭夸少年时气度很大,不拘小节,沉溺于阅览书传,从不经心于世俗事务。喜欢饮酒,超脱于世事之外,有正

  • 王腅传·刘昫

    王亻丕是杭州人。开始任翰林侍书待诏,多次升迁后任正议大夫、殿中丞、皇太子侍书。唐顺宗即位后,升任左散骑常侍,仍任翰林待诏。王亻丕人品差,比不上王叔文,只知收取贿赂,没有大志,相貌丑陋,语多吴音,常被太子戏弄;而王叔文较任

  • 卷第一百二十七·佚名

    典礼十二明堂四四月月令政和八年四月朔。皇帝御明堂左个。以是月天运政治布告于天下曰。孟夏之月。朔日癸丑。日在胃。昬张中。晓斗中。辛酉、立夏。斗建巳。日在昴。昬翼中。晓斗中。得孟夏之节。蝼蝈鸣。律中仲吕之

  • 第九章·管子内政治之条目·梁启超

    管子之内政,以理财、治兵、教育为三大纲领。其余条目,千端万绪,纤悉周备,不能缕举。书中有“问”一篇,言治国者所应问之事,即所谓调查也,统计也。夫为政者,非熟知其国之现状,则其政策必不能悉当。而国之现状,随时变迁

  • 卷五十【起昭公二十一年尽二十三年】·杜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五十【起昭公二十一年尽二十三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逹疏经二十有一年春王三月葬蔡平公夏晋侯使士鞅来聘注晋顷公即位通嗣君【音义】【顷音倾】宋华亥向

  • 内储说上七术·韩非

    主之所用也七术,所察也六微。七术: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信赏尽能,四曰一听责下,五曰疑诏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此七者,主之所用也。△经一参观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门户则臣壅塞。其说在侏儒之梦见灶,哀公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四·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四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四复次云何识蕴差别。此亦五种应知。一由安住故。二由杂染故。三由所依故。四由住故。五由异相故云何安住。谓一习一 欲者欲界诸识执外色尘。名色

  • 西川青羊宫碑铭·乐朋龟

    寺观志。唐乐朋龟撰。一卷。朋龟曾官兵部侍郎。中和四年(884)成稿,凡九千余字。记道观西川青羊宫的地理位置及四周自然景观、动物、植物、矿物、居民、政区隶属沿革等,虽以道家说教,行文迷离,然有关地理记述较多。所

  • 匡谬正俗·颜师古

    训诂书。亦称《刊谬正俗》或《纠谬正俗》,唐·颜师古著。为纠正古书和俗语的谬误而作,其所匡正,包括字义、字音、字形诸方面,范围较广,考证也多精确。高宗永徽二年(651),颜氏子颜扬庭表上该书于朝,称“草稿才半,部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