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折

(李肃戎装上,诗云)太山顶上刀磨缺,北海波中马饮枯。男儿三十不遂意,枉做堂堂大丈夫。某乃白袍李肃是也。王允将貂蝉许了俺太师做夫人,谁想吕布这畜生窥见美色,公然敢来调戏。他被俺太师撞破,他倒打上一拳,逃走去了。没些尊卑,端的情理难容。如今太师着我披袍贯甲,插箭弯弓,务要擒拿吕布,以雪其恨,不免沿路尾着他马迹追赶去来。(下)(正末上,云)老夫王允,设此连环之计,未知如何也呵。(唱)

【双调】【新水令】空着我两头三面用心机,则为这汉江山有人希觊。偏生的铜壶传漏永,皓月上窗迟。彻夜徘徊,睡不到眼儿内。

(云)这早晚夜半也,可怎生无个信息来?(唱)

【驻马听】董太师燕约莺期,欢喜杀肉重千斤新女婿。吕温侯鸾孤凤只,烦恼杀情分两处旧矫妻。貂蝉女泪珠儿滴满了凤凰杯,吕温侯怒风儿吹散了鸳鸯会。因此上自惊疑,则怕那一枝泄漏春消息。

(吕布上,云)俺吕布一拳打倒那老贼,他必然差人来拿我。俺且躲在王司徒府中,与他商议,务要杀了那老贼,夺回貂蝉,才称我平生之愿。这是司徒府门首,待我唤咱。开门来!开门来!(正末云))这唤门的好似吕布的声音,这厮敢中计也。(唱)

【步步娇】猛听的门外人声自惭愧,若不是中了咱家计,怎这等厮琅琅连扣击?(再做听科,唱)现如今夜静更阑是阿谁?忙出去问真实。(云)我开开这门,看是谁咱。(吕布云)老宰辅,是您孩儿吕布。(正末唱)则见他气丕丕的斜倚着门儿立。

(云)温侯,请入家里来说话。这早晚为何事到此?(吕布云)老宰辅,因为那老贼不仁,被吕布一拳打倒了也,特来和老宰辅说知。似这等奸臣贼子,要他何用?不若商量一个计策,使我吕布得报此仇。(正末唱)

【胡十八】据着我王允的心,怎不替你个奉先气,枉了你厮帮助,厮扶持,普天下不似那个老无知。行这般所为,驴马的见识,这便是出气力、出气力落来的。

(吕布做愤怒科,云)我如今一不做二不休,这老贼必死于吕布之手。(正末云)奉先,且不要发恼,再慢慢的商议波。(李肃上,云)某李肃奉太师的将令,着我擒拿吕布,一路尾着他追来。这是王允的私宅,想是他躲在这里。我试唤门咱。司徒,开门来,开门来。(吕布云)老宰辅,兀的不是李肃唤门哩,必然那老贼着他来拿我。怎生是了?(正末云)不妨事,你且躲在壁衣后面,待我开门去。(做出见科)(李肃云)王司徒是何道理,你的女孩儿送与太师,便则与太师;若与吕布,便则与吕布。怎么不明不白,着他父子每胡厮闹了一夜,被吕布一拳将太师打倒在地,半晌爬不起来。如今奉太师的命,着我领兵擒拿吕布。一路赶着,见他进你这宅子里来了。你快快献出来,休要庇护他。莫说太师了不得着恼,便是我李肃也不道的饶了你这老头儿哩。(正末云)将军息怒,我想你祖公公李通,也曾在云台门聚二十八将,渐台上诛了王莽,扶立起后汉一十二帝。到今二百余年天下,多亏了你那祖公公李通将军。你本是忠臣之后,怎生在那贼臣手下?久后担着万代臭骂,可不连你那祖公公李通忠孝之名,都沾污了?想貂蝉原是吕布之妻,董卓见他生得有些颜色,强要纳他为妾。将军,若是你的妻子董卓也强夺了,你可意下如何?(李肃云)老司徒,你若不说,我怎得知道?原来是这老贼无耻。倒是吕布兄弟还容忍得过,若我白袍李肃呵,杀了那老贼多时也。如今吕布兄弟在那里?待我助他一臂之力,同杀那老贼去。(正末云)温侯,你此时还不出来,待要怎的?(吕布做出见拜科,云)哥哥,你兄弟险气杀了也。(李肃做扶起科,云)兄弟,原来是这老贼无礼。我助你一臂之力,同杀那老贼去。(正末云)将军既有此心,可随我同见圣人去来。(同下)

(杨彪领卒子上,云)老夫杨彪是也。只为董卓专权,谋迁汉室,着老夫昼夜踌躇,无计所出。这几日连王司徒也不见来,好是烦恼人也。(正末同吕布、李肃上,云)此间是杨太尉门首。令人,报复去,道有王司徒要见。(卒子做报,入见科)(杨彪云)司徒,这等慌慌促促而来,却是为何?(正末云)今有吕布、李肃,共肯出力擒拿董卓。老夫特来和老太尉计议。二位将军现在门外。(杨彪云)既如此,何不请进?(吕布、李肃做入见科)(杨彪云)难得二位将军有如此忠义之心。若肯扶助汉家,擒拿董卓,小官即当奏知圣人,自有加官重赏。(李肃云)告老太尉得知,俺吕布兄弟将董卓打上一拳,已做骑虎之势,不两立了,但是董卓威权太盛,满朝中那一个不是他爪牙心腹?此举若非万全,反取其祸。老太尉当与司徒作速定计,如迅雷一发不及掩耳,方能成事。我两个无过是一勇之夫,但有出力去处,自当效命,生死不辞。(杨彪云)将军说的极是,吾与司徒已有密计了。请先到银台门下藏伏,只等宣出诏书,二位将军便一齐向前,诛讨汉贼。则莫大之功成,不朽之名立矣。(李肃同吕布先下)(杨彪云)喜得吕布与董卓有隙,岂非天败?只是银台门授禅的事,须要着人去迎请董卓入朝,还该着那一个官儿去才好?(正末云)必须蔡邕学士去,此贼才不生疑。(杨彪云)是。令人,快请蔡邕学士来者。(卒子云)蔡学士有请。(蔡邕上,诗云)自小生来好抚琴,高山流水号知音。当时不见螳螂事,错怪东君有杀心。小官蔡邕是也。杨太尉着人相请,须索走一遭去。(卒子做报科)(蔡邕见,云)二位大人召小官来,有何事也?(杨彪云)今日特奉密诏,着学士迎请董卓入朝授禅。若得赚入朝门,擒拿了董卓,学士之功,非同小可。(蔡邕云)大人放心。小官凭三寸不烂之舌,说董卓入朝,必无他阻。只要二位大人小心着意,共立大功便了。(正末云)且喜蔡学士肯去迎请董卓。吾等即当奏知圣人,颁下诏书,不可迟也。(同杨彪下)(蔡邕做行科,云)蓦过长街,转过短陌。此间是太师府门首,我索唤门咱。门里有人么?(董卓引李儒、祗候上,云)李儒,是谁唤门哩?(李儒做听科云)是学士蔡邕唤门。(董卓云)是蔡邕唤门,李儒开了这角门儿,着他入来。(李儒云)我开开这门,学士请进。(做见科)(董卓云)蔡邕,此一来为何?(蔡邕做跪科,云)禀上太师,今日是黄道吉日,满朝众公卿都在银台门,敦请太师入朝授禅。(董卓做笑科,云)好、好、好,我也有这一日。学士,你是第一功。令人,将朝服来。(李儒做看朝服科,云)今日不可入朝。这朝服都被虫鼠咬坏了也。若入朝,必然不利。(董卓云)蔡邕,我不入朝去了。我这朝服遍身都着虫鼠咬坏,恐不中么?(蔡邕云)太师,此乃是鼎新革故,欲换衮龙袍耳。(董卓云)蔡邕,你是我心腹之人,言者当也。我到银台门内,便当换了衮龙袍,要那旧朝服何用?蔡邕说的是,李儒说的不是。令人,开了中门者。(李儒做看科,云)太师,今日不可出门,被蜘蛛罗网罩定府门内外。此一去恐遭罗网之灾。(董卓云)蔡邕,我不去了。这其间必然有甚么诈伪,故见此不吉之兆。(蔡邕云)太师,这也唤做鼎新革故。若到的银台门登了宝位,便当遮罗天下,这一座私宅也不要他了。(董卓云)学士说的是,李儒说的不是。令人,与我辆起车来。(李儒做看,云)呀,怎么驷马车折其一轮?此事大不利。太师,今日不可登车,这一去敢有去的路,无有来的路也。(蔡邕云)太师到的银台门,众公卿接着,便乘五辂之车,何止驷马?这个也唤做鼎新革故。(董卓云)学士说的是,李儒说的不是。若敢再言,必当斩首。(李儒云)罢、罢、罢,我百般的阻当,不肯听从。你此一去必遭丧身灭族之祸,那其间休说李儒不曾谏你。(做叹科,云)你的事败,我也要这性命做甚么?就今日辞别了太师,不如撞车而死,免遭贼人之手。(做撞死科)(下)(祗侯报,云)报的太师得知,有李儒撞车而死也。(董卓云)嗨,李儒撞车死了。李儒孩儿也,你好没福,你好没福。(做行科,云)蔡邕,来到朝门之外,怎么不见百官接驾?(蔡邕云)文武百官都在银台门里接待哩。(董卓云)这等,我下了车,步行进银台门去。(蔡邕云)蔡邕先去报知,领大小官员出来迎接也。(董卓云)你说的是,你说的是。(蔡邕云)我入的这门来。令人,关上门者。(下)(董卓云)可怎生蔡邕进去,将门倒关上了。此事有变,我且回去。(正末同杨彪、蔡邕领卒子上)(正末云)兀那贼臣董卓,你那里去?你知罪么?(董卓云)兀那王允,我有何罪?(正末云)蔡邕,你高高的读那诏书,贼臣听者。(蔡邕读诏书科,云)皇帝诏曰:“朕以凉德,忝嗣丕基,常陨坠是惧。往者大将军何进谋除阉宦,妄召贼臣,遂拥兵入朝,窃弄威柄。朕实悔悼于厥心。幸赖祖宗之灵,天殛其恶。可着焚尸通衢,以警中外。其余徒党,咸赦勿问。故兹诏示。”(董卓云)这事不中。只索逃命,走、走、走。(李肃领卒子上,云)兀那老贼,走那里去?吃我一枪。(董卓云)好李肃,好李肃,你怎敢刺我?吾儿吕布安在?(吕布冲上,云)老贼休走,吃我一戟!(吕布做刺董卓跌倒科,云)呸,好悔气,遇这等两个孝顺儿子。一发连夫人貂蝉也着他拿绳子来捆缚了我罢。(李肃、吕布做绑董卓科)(杨彪云)今日诛了董卓,保安了汉室江山,多亏了老司徒的妙计也。(正末唱)

【雁儿落】他下的你下的,你有义他无义。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

(杨彪云)那董卓自谓威权在手,觑得汉家天下,旦夕可图。岂知有这今日?(正末唱)

【得胜令】方信道天网自恢恢,业重祸相随。他认做威福长堪假,怎知道江山不可移?今日个燃脐,也是他自做下舀天罪。我和你扬眉,不枉了舍残生救主危。

(杨彪云)今日此举,若非司徒定计,岂能成功?小官即当奏知圣人,重加封赏。(正末云)托赖天子洪福,王允何功之有?(唱)

【挂玉钩】这都是天地神灵暗护持,因此上感动的英雄辈。(杨彪云)我想董卓倚恃吕布,结为养子,怎么就肯归顺朝廷,共讨此贼,却是为何?(正末唱)谁承望义女貂蝉正是吕布妻,他不合相调戏。(杨彪云)这事我已尽知了。但吕布一个便要报仇,那李肃也是董卓的养子,为何都肯顺俺?(正末云)那董卓为貂蝉之故,差李肃擒拿吕布,到我府中,被我把几句忠义的说话激发他,连李肃也不忿其事。因此拔刀相助,得成大功,皆二人之力也。(唱)吕布有盖世威,李肃有冲天气。若非他归顺厂皇朝,谁与咱剿灭这奸贼?

(杨彪云)既如此,小官便当奏知圣人,叙功行赏者。(下)(蔡邕云)当日蔡邕曾说来,道这董卓必死于吕布之手。若要离间他父子,必用美女连环之计。不知老司徒可还记得否?(正末云)果然如学士所料。(唱)

【水仙子】元来那风道人掷布本仙机,蔡学士你为谋早预知。董太师果断送在连环计,吕温侯有胆力,如今个杨太尉奏上丹墀。(杨彪上,云)你众官望阙跪者,听圣人的命。(正末同众跪科)(杨彪云)卓本关西一武骑,自恃雄豪足盖世。亲提健卒入朝来,眼底全无汉皇帝。揽权擅威行不道,纳用子妻如狗彘。

腹心牙爪尽崩离,已知此虏为天弃。即今斩首银台门,焚尸长安正厥罪。蔡邕学士多智谋,往来其间用游说。特加礼部侍郎衔,兼掌中书知诰制。吕布订贼建首功,封王出镇幽燕地。其妻貂蝉亦国君,随夫之爵身荣贵。李肃曾是卓家奴,晚能自拔来归义。可以骠骑大将军,仍领羽林作环卫。老臣王允怀主忧,当筵巧使连环计。是用报卿左丞相,与国同休永无替。(众谢恩科)(王允云)臣允老矣,恐不能久在朝端,扶助主上。(唱)愿圣主千年寿,保皇家万代基,容王允可便拂袖而归。(众下)

题目 银台门诈传授禅文

正名 锦云堂暗定连环计

猜你喜欢
  卷六十三·彭定求
  倪翼周·唐圭璋
  卷六·魏元旷
  第五十一回 才喜良驹归故主 又闻密友作高官·萧晶玉
  ●莊嶽委談下·胡应麟
  二集卷七十五·乾隆
  卷502 ·佚名
  卷284 ·佚名
  栲栳山人诗集卷上·岑安卿
  卷二百八十五·陈思
  卷三十二·佚名
  卷三百八十四·曹学佺
  卷八百一·佚名
  权德舆诗鉴赏·佚名
  第三十六场·田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刘君锡

    (正末引老旦卜儿、正旦灵兆、俫凤毛、行钱上)(诗云)断绝贪嗔痴妄想,坚持戒定慧圆明。自从灭了无明火,炼得身轻似鹤形。你子母每近前来,听我说佛法也。佛说大地众生,皆有佛性,则为这贪财好贿,所以不能成佛作祖。佛说贪财好

  • 卷191 ·佚名

    刘克庄 送陈霆之官连州 郡接湖南境,孤城若个边。 茆寮愁问宿,峡石善惊船。 官小无迎吏,诗工有续编。 古人高妙处,不过览山川。 刘克庄 送大渊宰安溪七言三首 御堦人看放班回,谁记乾淳旧事哉。

  • 卷五十六·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五十六明 高棅 编五言律诗一正始【上】太宗皇帝秋日爽气澄兰沼秋香动桂林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日吐高低影云垂防缀隂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娱心虞世南侍宴赋韵得前字应制芬芳禁林晚容与桂舟前横空

  • 卷八十六·列传第二十四·脱脱

        李石(子献可) 完颜福寿 独吉义 乌延蒲离黑 乌延蒲辖奴 乌延查剌 李师雄 尼庞古钞兀 孛术鲁定方 夹谷胡剌 蒲察斡论 夹谷查剌   李石,字子坚,辽阳人,贞懿皇后弟也。先世仕辽,为宰相。高祖仙寿,尝脱辽主之

  • 卷三十八 前秦録七·崔鸿

    苻坚下 建元十八年春正月飨群臣于前殿奏乐赋诗秦州别驾天水姜平子诗有丁字直而不曲坚问其故平子曰臣丁至刚不可以屈且曲下者不正之物未足献也坚曰名不虚得因擢为上第三月大司农东海公阳王猛子

  • 卷第一百四十六·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梁纪二〔起旃蒙作噩(乙酉),尽强圉大渊献(丁亥),凡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二十七·阿桂

    四月戊子上谕军机大臣曰顷令丰升额往阿桂处恊同攻伊系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尚书奏事列名应在阿桂前但阿桂歴练军务丰升额甫经学习行走仍着阿桂列名在前丰升额列名在后丰升额不可稍存意见致有掣肘阿桂亦不得推诿务须

  • 世家卷第四十四 高丽史四十四·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恭愍王七。○(癸丑)二十二年春正月癸卯朔太白昼见。甲辰王诣太后殿上寿。壬子幸魂殿饭僧三百。癸亥以濒海诸郡不能抚字分遣安集别监。

  • 崔宏传·李延寿

    崔宏,字玄伯,清河东武城人,是魏国司空崔林的六世孙。祖父崔悦,在石季龙手下任职,为司徒右长史。父亲崔潜,是慕容日韦的官员,任黄门侍郎。他们都以有才学而著称。  崔宏从小就才智过人,被称为冀州神童。苻融任冀州牧时,虚心向

  • 卷二上·沈枢

    <史部,史钞类,通监总类>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二上     宋 沈枢 撰正统门 司马公辨历代正统相传 魏黄初二年蜀中传言汉帝已遇害於是汉中王发丧制服諡曰孝愍皇帝羣下竞言符瑞劝汉中王称尊号汉中王即皇帝位

  • 孙元忠刘元父语·吴师道

    孙元忠刘元父语 此书舛误特多率一岁再三读略以意属之而已比刘原父云吾老当得定本正之否耶【以上皆依姚本】右战国策隋经籍志三十四卷刘向录高诱注止二十一卷汉京兆尹延笃论一卷唐艺文志刘向所录已阙二卷高诱注乃增十

  • 春秋大全卷三十六·胡广

    明 胡广等 撰哀公上公名蒋定公子母定姒四岁即位在位二十七年其十四年春春秋絶笔諡法折仁短恭曰哀周 敬王四十一年孔子卒鲁哀公十九年敬王崩子元王立此据左传载敬王崩故也按诸本敬王崩皆不同或作哀十七年十八年或作

  • 卷八·严粲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缉卷八 宋 严粲 撰 郑    国风 【谱曰初宣王封母弟友於宗周畿内咸林之地是为郑桓公今京兆郑县是其都也为幽王大司徒甚得周衆与东土之人问於史伯曰王室多故余惧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史伯曰其济洛

  • 佛教之新认识·太虚

    ──二十七年六月在成都文殊院讲──佛法大海,信为能入,疑为能障。学佛者若对于佛法全体怀疑,实为由闻生信解之障,为断疑生信故,略为剖析之。一般人之疑,约有依法、依师、依己三种。甲、依法之疑,更分析之,最普遍者,又有四种:第

  • 下二·元照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下二释四药篇四药者摄尽一切所食之物。对治新故二种之病。通名为药。受兼手口俱该四药。但时药手口互塞。余三并通。净谓说净。唯局七日。若论护净作净则通四药。受净二字从法为名。叙意中上二句叙

  • 卷第十一·佚名

    宋括山一庵释 本觉 编集明真如居士 毕廷瓒 较订唐武宗庚申(开成五年)正月六日。终南山圭峯宗密禅师趺坐示寂。荼毗得舍利。明白润大。寿六十二。持服四众哀泣喧野。宣宗追諡定慧禅师。初於圆觉经有所悟。为遂州道

  • 南齐文纪·梅鼎祚

    十卷。明梅鼎祚编。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 《文纪》,此为其一。此编于酬答之文,参错附录,及误载前代册诰,与诸编略同,而体例尤为琐碎。如:永明五年九月诏,乃《齐书》撮叙其事,而以为诏词;高祖与周盘

  • 彻悟禅师语录·彻悟

    一卷。清代释际醒撰。彻悟,号梦东。生于1741年,卒于1810年。为清代弘扬净土宗代表人物之一。彻悟初从北京广通寺粹如参禅,后继主法席,为道俗所归仰。嘉庆五年 (1800),居京郊怀柔红螺山资福寺,倡导念佛,依从者众多,遂成为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