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无著品第五

佛告颰陀和。是菩萨三昧当云何譬。如佛今於若前说经。菩萨当作是念。诸佛悉在前立。当具足念诸佛端正。悉欲逮见一一想。当想识无有能见诸佛顶上者,悉具足作是想见诸佛。当作是念我身亦当逮得如是,亦当逮得身想如是,亦当逮得持戒三昧如是,当作是念。我当从心得从身得。复更作念。佛亦不用心得。亦不用身得。亦不用心得佛。亦不用色得佛。何以故?心者佛无心。色者佛无色。不用是心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佛色以尽。佛痛痒思想。生死识了尽。佛所说尽者,愚痴不见不知。智者晓了之。作是念。当持何等念得佛。当持身得佛。当持智慧得佛。复作是念。亦不用身得佛。亦不用智慧得佛。何以故?智慧索不能得。自复索我了不可得。亦无所得。亦无所见。一切法本无所有念有因著。无有反言有亦著。是两者亦不念。亦不复適得其中。但用是故。亦不在边。亦不在中。亦不有亦不无。何以故?诸法空。是如泥洹。亦不坏亦不腐亦不坚。亦不在是间。亦不在彼边。无有想。不动摇。何等为不动摇。智者不计。是故不动摇。如是颰陀和。菩萨见佛。以菩萨心念无所著。何以故?说无所有。经说无所有。中不著。坏本绝本。是为无所著。如是颰陀和。是菩萨守是三昧。当作是见佛。不当著佛。何以故?设有所著为自烧。譬如大铁著火中烧正赤。有智者不当以手持。何以故?烧人手。如是颰陀和。菩萨见佛不当著。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当著。何以故?著者为烧身。见佛但当念其功德。当索摩诃衍。佛告颰陀和。是菩萨於三昧中不当有所著。不著者疾得是三昧。佛尔时颂偈言:

如新磨镜盛油器,女人庄饰自照形。於中起生淫欲心,放逸恣态甚迷荒。追不至诚虚捐法,为色走使烧其身。女人患害从是起,用不解法非常空。

有想菩萨亦如是,我当成佛逮甘露。度脱人民忧恼患,有人想故为不解。求索人本不可得,亦无生死及泥洹。法不可拥如水月,观察佛道无归趣。

黠慧菩萨当了是,解知世间悉本无。於诸人物无所著,疾速於世得佛道。诸佛从心解得道,心者清净明无垢。五道鲜洁不受色,有解是者成大道。

一切诸法无色漏,离想者空无想空。绝去淫欲则脱心,有解此者得三昧。精进奉行求佛道,常听诸法本清净。无得行求无不求,於是三昧不难得。

观察所有如虚空,道意寂然审第一。无想无作亦无闻,是为解了尊佛道。见一切色不想念,眼无所著无往来。常观诸佛等如空,已度世间诸所求。

其人清净眼无垢,奉行精进常寂然。无量经法悉受持,思惟分别是三昧。行是三昧无所著,除一切冥得定意。不见世雄无贤圣,诸外异道闻此惑。

超度思想当志求,心以清净得见佛。睹诸佛已不复见,尔乃解是尊三昧。於地水火莫能碍,风种虚空亦不蔽。行是精进见十方,坐遥听受所化法。

如我於是讲说经,乐道法者面见佛。作行勤力而不著,唯从世尊所说法。行者如是无所念,专听道义兴法施。常念解了是三昧,普谛受诵佛所讲。

过去诸佛皆论法,当来世尊亦复然。赞说宣布分别义,皆共叹讲是三昧。我亦如是为人尊,在世无上众生父。皆悉解知此道眼,故解说示寂三昧。

其有讲受是三昧,身常安隐意不荒。是为诸佛无量德,致尊佛道获不难。广采众经不可议,欲达一切诸佛化。速疾去欲诸垢尘,精进行是净三昧。

现世欲见无数佛,乐从诸尊听受法。速疾去色除所著,行是清净寂三昧。於是无贪及瞋恚,舍离愚痴捐憎爱。

弃远无黠除狐疑,如是得解空三昧。

猜你喜欢
  卷第八·佚名
  卷之十一·佚名
  卷之二十六·别庵性统
  卷第十二·佚名
  佛说七女观经·佚名
  大乘义章 第十九卷·慧远
  起世因本经卷第二·佚名
  本师天然是和尚行状·函昰
  卷第三十·佚名
  卷第十三·元来
  嘱福善书(二通)·太虚
  御制拣魔辨异录卷二·雍正
  佛说斋经科注·智旭
  第十五 莫伽罗阇学童所问之义释·佚名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郑雪岩·唐圭璋

      水调歌头   甲辰皖山寄治中秋招客   甫营亭子小,花柳斩新栽。衰翁馀暇,何妨领客少徘徊。堪叹人生离合,恰似燕莺来往,光景暗中催。芦荻晚风起,明日满沙堆。   去年秋,如此夜,有谁陪。欲挽天河无路,满眼总尘埃。未了

  • 第三十三章 罗袜争奇·屠隆

    〔丑扮老人上〕杨家玉环专宠时。六宫凄凉无粉黛。芳魂已化彩云飞。空留罗袜余香在。小人乃御前一个小军。原是翰林供奉李太白老爷苍头。李爷辞官去国。小人流落长安。充了御前一名禁军。随太上皇爷西幸。

  • 第四折·石子章

    (小姑上,云)小姐还俗去了也,撇得我独自一个,在此孤孤另另,如何度日?不如也寻个小和尚去。(老道姑上,云)我梁公弼的夫人。自从送郑小姐出家,不意害了个心疼的病,整整卧了三年,今日方才痊可。那郑小姐这等薄情,他便不来看我也罢了

  • 原序·郑潜

    余闻之方回先生曰言之精者为文文之精者为诗然则诗之作难言也茍求其精非能言而文者不足以与此也三百篇之作非皆出于能文者而语无不精先王之教也后世作诗率求其精而终不能逮古世降为之也今之论诗者専以时代先后为优劣自

  • 卷三十四·徐世昌

    王炘王炘,字济似,号晓岩,雄县人。有《茨庵集》。和丁大声登皆山楼之作依韵山色侵楼重,竹阴傍涧清。绿峰群寂寂,黄鸟独声声。雾聚松枝合,樵稀石面生。云收余峭壁,日影北林更。七月十二日入山收稻有怀纪仲霁两

  • 卷一百六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六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梅谿诗集【八】铜陵阻风江入铜陵县舟藏芦苇间邮亭危压浦佛屋陋依山月出乌将绕风高鴈欲还江山不贫处一览见尘寰【山有富览亭】离宣城天色阴晦望羣山

  • 卷八十七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司马迁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1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

  • 读礼通考卷三十一·徐乾学

    丧服二衰 裳仪礼丧服记凡衰外削幅裳内削幅幅三袧【注削犹杀也大古冠布衣布先知为上外杀其幅以便体也后知为下内杀其幅稍有节也后世圣人易之以此为丧服袧者谓辟两侧空中央也凡裳前三幅后四幅也 疏自此已下尽袪尺二寸

  • 卷之五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一百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尚史卷三十七·李锴

    列传十五齐诸臣传陈完【敬仲】 夷孟思 闵孟克 陈湏无【文子】 陈无宇【桓子】  陈开【武子】 陈书陈完者陈厉公子敬仲也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坤下防上】之否【坤下干上】曰是

  • 契丹传·魏徵

    契丹的祖先与库莫奚是一个民族的两个部落。 这两个部落都被慕容氏打败,都逃窜到松江、漠河一带。 后来稍稍强盛起来,居住在黄龙山北边数百里的地方。 他们的风俗习惯与革末革曷族很相似:喜欢劫掠;因父母死了而悲哀哭泣的

  • 卷十·高诱

    [子部,杂家类,杂学之属,淮南鸿烈解钦定四库全书淮南鸿烈解卷十汉 高诱 注缪称训【缪异之论称物假类同之神明以知所贵故曰缪称】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平乎凖直乎绳员乎规方乎矩包裹宇宙而无表里洞同覆载而无所碍【碍挂

  • 卷二十一·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十一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二十一祈谷蕙田案祈谷之礼见于月令春秋传郊祀上帝与冬至圜丘礼同一是正祭一是祈祭但圜丘用日至不卜日而祈谷则用辛郊特牲家语及春秋所

  • 卷一·王应电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翼传卷一明王应电 撰冬官司空补义空之为言空也相天下之大势择其空缺之处而脩治补助之故天文室壁之末有土司空一星土公二星主知水土殃咎周官之职曰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记曰司空度地居民使地邑居民

  • 答黄忏华问(七则)·太虚

    问一:“凝然真如不作万法”一语,见何论著?  问二:关于“三法印”之解释,以何书为最详?  问三:“明心见性”一语,为宗门所常用,心与性有何分别?  问四:恳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语,加以极简单之解释!  问五:恳以极简单之解

  • 佛学的人生观·太虚

    ──十九年新春在集美中学演讲──余于前数年中,早已知有厦门集美学校,而来厦两次,总未遑一造参观!此次承贵校校长及诸同学之邀,得来参观贵校,及获与诸君谈话的机会,私心如何欣快!今天与诸君所谈的,是佛学的人生观。在谈此题之

  • 咏史诗·胡曾

    二卷。唐胡曾 (约877前后在世)撰。胡曾字不详,长沙人《全唐诗》作邵阳人。生卒年不详。曾诗有云:“故园寥落在长沙”,故从)其天分高爽,意度不凡。初累举不第,咸通中,始中进士,尝为汉南节度从事。高骈镇蜀,辟为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