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本师天然是和尚行状

本师天然是和尚行状

嗣法门人今辩述

师讳函是。字丽中。别号天然。嗣长庆空隐独和尚法。博山无异和尚长孙也。俗姓曾。名起莘。字宅。师番禺望族。父字本净。母林字智。母俱出世。年八旬以念佛终。师初生堕地。破紫衣胞而出。六岁出。就外傅。一日觉身若陨虚。来无所从。大哭还家。熟睡乃已。如是者两度。年十三拟注周易。质太极之说于塾师。塾师依文解释。师曰。此名言耳。毕竟太极为何物。且两仪未生。太极从何来。两仪既生。太极还存否。塾师不能答。其精研至理发自龆龄。性好施。有僧欺之再四。遂不喜见僧。十七补博士弟子员。即以斯民为己任。偶与同学荐亡友入寺。见一老宿。语及持咒能致功名。师漫应之。出语陈全人曰。吾辈功名岂假咒力耶。曰。随人志愿耳。求功名得功名。求慧性得慧性。师然之。晨夕持诵苦念。虑不静于心性中。始生疑异。久不自安。一夕静坐。忽觉向所扰者当下冰释。读圆觉经。与己见合。就十二菩萨法门各作一颂示诸同学。无不推服。及阅传灯录。不解其旨。并失却从前所得。疑情大发。恳亲学出世法。亲曰。汝欲出世。待名成。偿所学未晚。师遂研精世典。克成通儒。年二十六登崇祯癸酉贤书。明年公车。还至吉州。卧病金牛寺。医不下药。师起坐。祷十方佛曰。倘得不死。即一心学道。自为为人。于诸声利无所图也。是夜感异梦。汗透重襟而病顿愈。还家后断欲长斋。参究弥切。衣不解带者两月。大悟玄旨。向所谓传灯语不解者如数黑白。时粤中谈性宗惟东官张孝廉。二果相得甚欢。丙子冬。北上同见空和尚于匡山之黄岩。往返叩击。针芥相投。示以偈曰。风幡一颂解投机。千里同风事亦奇。三至黄岩问端的。实知野老不相欺。还粤。熊制府心开延请问道。待以师礼。时值发南汉王冢。株连甚众。有厚馈求转恳免罪者。师婉辞不纳。闻者服其清高。己卯有 诏行保举之法。师为大司马方伯特荐。当授郡守。师掉头不顾。盖所贵不在此。世无知者。是年冬辞亲北上。祝曰。此行当官帽荣归。师曰。帽子到有一顶。只恐不是乌纱。比舟泊南康。诣空和尚。求剃落于归宗。有三十年影不出山之愿。辛巳随空和尚住罗浮之华首。首众立僧耆宿为之敬惮。壬午省亲穗城。陈宗伯秋涛率诸绅士请开法诃林。空和尚授以传法偈。有诃林重竖风幡论。却幸吾宗代有人之句。道声远播。缁素参寻。户履常满。师苦于送迎诸绅士。曰。吾辈交方外。所少非送迎者。由是虽住城中。足迹不出户外。甲申国变。意切远遁。以二亲在。无可代养。就城东结宇。颜曰小持船。以便往省。迨乱日。棘徙白云西樵及雷峰间。丙戌 清兵入粤。明诸王孙多见疑被戮。尸横于野。师遍拾骸骨。别建冢以瘗之。不封不树。后有议闻行在者。师止之曰。吾尽吾心耳。复何图哉。戊子再住诃林。古迹多所兴复。庚寅还雷峰。辟小院而成名刹。平南尚王折柬相招。屡以病辞。不允勉出。以宾主见礼。意殷隆。次日不辞而返。师之倔僵大率如此。癸巳重入匡山。爱栖贤山水幽胜。居颓垣败瓦之下。穷苦异常。晏如也。戊戌因粤人恋慕。请归雷峰。历坐华首海幢芥庵丹霞诸大刹。备极庄严。竟不易匡山初愿。辛亥受归宗请。诸刹弟子稔知高遁情深。不敢坚留。未几移隐紫霄峰之净成。缘郡守以世法绳诸山。飘焉入岭。养痾雷峰。有床头休问菊花期之示。及秋终于丈室。亲书偈别众曰。生也如是。死也如是。是如是。不是亦如是。是不是亦如是。星宿经天。霜风匝地。汝诸人到者里大须仔细。七十八年老道翁。翻转面来。不知是我是你。信手拈来犹较些子。师生于明万历戊申岁十月十四日亥时。示寂于清康熙乙丑岁八月二十七日酉时。世寿七十有八。僧腊四十有七。明年丙寅夏四月六日塔全身于丹霞对岸佛日山。师之著述有各刹语录。楞伽楞严金刚三疏。禅醉焚笔。似诗诸书行于世。得度弟子多不胜纪。英灵铁汉。死心相依。一时称盛。承记莂者海幢阿字无。栖贤石鉴覞。丹霞澹归释。雷峰西堂仞千壁皆先师而逝。余则或隐或显。今高隐鹤鸣峰诃衍摩即师之罗睺罗也。师生平古道自持。壁立千仞。提唱纲宗。眼空今古。婆心为物。至老不衰。于门庭设施悉任外缘。意合则住。不合则行。未尝一字一语仰于豪贵。吾粤向来罕信宗乘。自师提持向上。缙绅缝掖。执弟子礼问道不下数千人。尤喜与诸英迈畅谈。穷其隐曲。以发其正智。于生死去就多有受其法施之益。即一阐提与自负奇才而不可一世者。见之无不心折。且师阖家出世。在盛平时生我同生所生。以至妻媳舍世缘如弃敝屣。不让古庞公。故父子兄弟相率剃染。粤中为多云。师暮年为法求人心焉益切。每谈及先宗泪即沾襟。期诸后起如地藏之遇清凉。圆悟之得妙喜。庶几无憾。故法道隆替。虽系乎时逆。撑洞流志。无少屈足。见护念佛祖慧命亘万古而不磨也。今辩才短笔拙。仅能述其大概。若道眼圆明。行德高古。详诸录中。世所共知。无俟烦言尔。

猜你喜欢
  卷五百四十九·佚名
  卷第一百一十六·佚名
  佛说灭除五逆罪大陀罗尼经·佚名
  刻金刚般若经赞述序·窥基
  隱元禪師語錄卷第十五·隐元
  卷第四十九·佚名
  集文字禅序·蕰上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卷上·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念常
  佛说碱水喻经·佚名
  菩萨戒本一卷(出地持戒品中)·佚名
  卷二十四·道世
  释净土群疑论卷第七·怀感
  卷第十五·佚名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之三庙祀--上·梁章钜

    庙中楹联,宋元时绝无传句,大约起于明代,至本朝而始盛。文昌殿、关帝庙两处,撰者尤多,几于雅、郑混杂。惟文庙则未之闻。良由著笔甚难,故无人不知藏拙。忆在京师,曾游国学,得恭阅圣制大成殿联,云:“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

  • 第二折·高文秀

    (酒保上,云)曲律竿头悬草稕,绿杨影里拨琵琶。高阳公子休空过,不比寻常卖酒家。自家是个卖酒的,在这汴京城外草桥店,开着个酒店。时遇冬天,纷纷扬扬下着大雪,天气好生寒冷。今日清早晨,开开这酒店,且挑起这望竿,烧的镟锅热热的,看有

  • 卷四百九十二 紹聖四年(丁丑,1997)·李焘

      起哲宗紹聖四年十月盡其月   冬十月辛巳朔,三省言賢妃劉氏乞罷冊命,從之。   壬午,三省言:「吏部狀,元祐中,創撥軍大將員闕三百處【一】,赴本部差人,盡係久來敗壞綱運,致所差使臣拋失差替,以此無願就者。乞復元豐舊額,歸

  • 卷第一百五十七·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梁纪十三〔起旃蒙单阏(乙卯),尽强圉大荒落(丁巳

  • 读礼通考卷九十·徐乾学

    葬考九山陵三唐献祖建初陵唐书开元十一年八月追号宣皇帝曰献祖元和郡县志宣皇帝建初陵髙四丈周回八十丈懿祖啓运陵唐书开元十一年八月追号光皇帝曰懿祖元和郡县志光皇帝啓运陵髙四丈周回六十步建初啓运二陵共茔周一百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之一百三十四·佚名

    光绪七年。辛巳。八月。庚申朔。秋分。夕月于西郊。遣庄亲王载勋恭代行礼。记注  ○上诣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己丑皆如之。记注  ○谕内阁、御史李肇锡奏、州县宜多用正途。请饬妥议章程

  • 提要·汪藻

    【臣】等谨案靖康要録十二卷不着撰人名氏陈振孙书录解题曰靖康要録五卷不知作者记钦宗在储时及靖康一年之事按日编次凡政事制度及诏诰之类皆详载焉其与金国和战诸事编载尤详云云是振孙之时已莫知出谁手矣今观其书记事

  • 学史卷三·邵宝

    (明)邵宝 撰○辰【凡三十章】郑人立子良辞曰以贤则去疾不足以顺则公子坚长乃立襄公襄公将去穆氏而舍子良子良不可曰穆氏宜存则固愿也若将亡之则亦皆亡去疾何为乃舍之皆为大夫【左传宣公四年】日格子曰己留而族亡子良何

  • 刘悛传·李延寿

    刘悛,字士操,曾跟随父亲到广陵征讨竟陵王刘诞,因军功任命为驸马都尉。后来做桂陽王的征北中兵参军,与齐武帝一同在殿内值勤,并受宋明帝亲切对待,由此与齐武帝十分友好。刘悛本名刘忱,宋明帝多忌讳,把“刘忱”反念为“临仇”,便

  • 吕思诚传·宋濂

    吕思诚字仲实,平定州人。六世祖名吕宗礼,是金时的进士,辽州司户。宗礼生仲堪,也是进士。仲堪生时敏,时敏生钊,为千夫长,死于国事。钊生德成,德成生允,任平定知州,辞官退隐后逝世,吕允就是思诚的父亲。思诚出世后,目有神光,凡见到他

  • 一二一、屈原于怀王十六年前被谗见绌十八年使齐非即放逐辨·钱穆

    《史记 屈原传》:“上官大夫欲夺屈平宪令稿,屈平不与。因谗之,王怒而疏屈平。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乃令张仪事楚。及楚败蓝田之明年,张仪复如楚。怀王听郑袖释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

  • 六○、魏武侯元年乃周安王六年非十六年辨·钱穆

    《史记 魏世家 索隐》引《纪年》:“魏文侯五十年,魏武侯二十六年”,则武侯元年,应在周安王六年。《年表》误后十年,已详《考辨》第三十七。今按:《年表》记武侯年,显有可疑者。一,武侯之元,去楚悼王之死仅五年。吴起

  • 兵术第四十·佚名

    太古淳朴,民心无欲。世薄时浇,则争起而战萌生焉。神农氏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其后蚩尤强暴,好习攻战,销金为刃,割革为甲,而兵遂兴矣。黄帝战于涿鹿,颛顼争于不周,尧战丹水,舜征有苗,夏讨有扈,殷攻葛伯,周伐崇侯。夫

  • 大学朱子序·胡炳文

    钦定四库全书大学朱子序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语录大学是修身治人防规模又曰如一部行程厯相似皆有节次○通曰经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序曰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见得自古以来凡治与教只是此大学之道】葢自天

  • 佛学与国术·太虚

    ──二十年佛诞日在中央国术馆讲──久仰贵馆以提倡国术发扬国光为责志,今蒙张馆长、李处长之介绍,得来此参观,深觉庆幸。今讲佛学与国术,然我于佛学虽稍有研究,于国术则全系门外汉,故此讲题仅能得其半面,此则须先请在坐诸君

  • 六度集经卷第三·佚名

    吴康居国沙门康僧会译  布施度无极经(此有十一章)  (一五)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昔者有国王号和默。王行仁平。爱民若子。正法治国。民无怨心。其国广大郡县甚多。境界炽盛。五谷丰

  • 韩非子白话文·韩非

    诸子散文名著。战国韩非撰。五十五篇。法家重要代表著作。宣扬“法治”,主张“法”、“术”、“势”三者并用,强化中央集权,反映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要求。文章锋芒锐利,严峭峻刻,逻辑严密,说服力强,善于运用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