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辈品第六

颰陀和菩萨白佛。难及天中天说三昧者,若有菩萨。弃爱欲作比丘。闻是三昧已,当云何学。云何持。云何行。佛言:若有菩萨。弃爱欲作比丘。意欲学是三昧者,诵是三昧者,持是三昧者,当清净持戒。不得缺戒大如毛发。何等为菩萨不缺戒。一切悉护禁法。出入行法。悉当护不得犯戒大如毛发。常当怖畏远离於谀谄。悉当护禁。作是护者是为清净持戒。何等为菩萨缺戒者,是菩萨求色。何等为求色。其人意念。持是功德。使我後世生若作天。若作遮迦越王。佛言:用是比此菩萨为缺戒。其人久持是行持是戒。持是自守福欲所生处。乐於爱欲中。是为毁戒。佛告颰陀和。是菩萨比丘。欲学是三昧者,清净持戒。完具持戒不谀谄。持戒当为智者所称誉。为罗汉所称誉。於经中当布施。当精进所念强。当多信劝乐。常承事於和上。当承事於善师。所从闻是三昧者,所可闻是三昧处。当视其人。如佛。佛告颰陀和。是菩萨视师如视佛者,得三昧疾。设不恭敬於善师。轻易於善师。欺调於善师。正使久学是三昧。久持久行。设不恭敬师者疾亡之。佛告颰陀和。是菩萨。若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所。得闻是三昧当视如佛。所闻三昧处当尊敬。佛告颰陀和。菩萨所闻是三昧处。不当持谄意。向是菩萨不得谄意。常当乐独处止。不惜身命。不得悕望人有所索。常行乞食。不受请。不嫉妒。自守节度。如法住。所有趣足而已,经行不得懈。不得卧出。如是颰陀和。如是经中教其弃爱欲作比丘学是三昧者,当如是守。如是颰陀和菩萨白佛难及天中天所说法。若有後世懈怠菩萨。闻是三昧已不肯精进。其人自念。我当於後当来佛所索是三昧。耳。云何言我曹身羸极有病瘦恐不能求。闻是经已懈怠不精进。若复有菩萨精进者,欲学是经。当教之随是经中法教。用是经故。不惜躯命。不望人有所得者,有人称誉者不用喜。不大贪钵震越。无所爱慕。常无所欲。闻是经不懈怠。常精进。其人不念。我当於後当来佛所乃求索。自念使我筋骨髓肉皆使枯腐。学是三昧终不懈怠。自念我终不懈怠死也闻是经已无不欢乐。时佛言:善哉善哉颰陀和。所说者无有异。我助其欢喜。过去当来今现在佛悉助欢喜。佛尔时颂偈言:

如我今所说法,悉受学独处止。行功德自守节,是三昧不难得。常乞食不受请,悉弃舍诸欲乐。所从闻是三昧,敬法师如世尊,

有诵行是三昧,常精进莫懈怠。不得惜於经法,不求供乃与经。其有受是三昧,尔乃为是佛子。学奉行如是者,得三昧终不久。

常勤力不懈怠,除睡眠心开解。当远离恶知识,然後从是法行。去放逸不休息,常舍离众聚会。比丘求斯三昧,随佛教当如是,

颰陀和菩萨白佛。比丘尼求菩萨道。欲学是三昧。欲守是三昧。当持何等法。住学守是三昧。佛告颰陀和。比丘尼求摩诃衍三拔致。是三昧学守者,当谦敬。不当嫉妒。不得瞋恚。去自贡高。去自贵大。卻於懈怠。当精进弃於睡眠不得卧出。悉卻财利。悉当净洁护。不得惜躯命。常当乐於经。当求多学。当弃淫恚痴。出魔罗网去。当弃所好服饰珠环。不得恶口。不得贪爱好钵震越。当为人所称誉不得有谀谄。学是三昧时。当敬善师视如佛。当承是经中教守是三昧。佛尔时颂偈言:

比丘尼行恭敬,不妒嫉离瞋恚。除憍慢去自大,行是者得三昧。当精进卻睡卧,捐所欲不贪寿。一心慈於是法,求三昧当如是,

无得听贪淫心,弃瞋恚及愚痴。莫得堕魔罗网,求三昧当如是,设有学是三昧,无调戏舍贪身。一切捐众狐疑,当至诚不虚饰。

舍小慈常大慈,敬善师无己已,当去离於众恶,求三昧当如是,行求法欲得者,不贪著钵震越。从人闻尔三昧,视如佛等无异。

颰陀和菩萨白佛。若有白衣菩萨。居家修道。闻是三昧已欲学者,欲守者,当云何於法中立。学守是三昧。佛告颰陀和。白衣菩萨。闻是三昧已欲学守者,当持五戒坚净洁住。酒不得饮。亦不得饮他人。不得与女人交通。不得自为。亦不得教他人为。不得有恩爱於妻子。不得念男女。不得念财产。常念欲弃妻子。行作沙门。常持八关斋。斋时常当於佛寺斋。常当念布施不念我。当自得其福。当用万民故施。常当大慈於善师。见持戒比丘不得轻易说其恶。作是行已,当学当守是三昧。

佛尔时颂偈言:有居家菩萨,欲得是三昧。常当学究竟,心无所贪慕。诵是三昧时,思乐作沙门。

不得贪妻子,舍离於财色。常奉持五戒,一月八关斋。斋时於佛寺,学三昧通利。不得说人恶,无形轻慢行。

心无所荣冀,当行是三昧。奉敬诸经法,常当乐於道。心无有谄伪,弃舍慳妒意。有学是三昧,常当行恭敬。

舍自大放逸,奉事比丘僧。

颰陀和菩萨白佛。若有优婆夷。求摩诃衍三拔致。闻是三昧已欲学守者,当行何等法学守是三昧。佛告颰陀和。若优婆夷。求摩诃衍三拔致。闻是三昧已欲学守者,当持五戒自归於三。何等为三自归於佛归命於法。归命於比丘僧。不得事馀道。不得拜於天。不得示吉良日。不得调戏。不得慢恣。不得有贪心。优婆夷常当念布施。欢乐欲闻经。力多学问优婆夷常当敬重於善师。心常不倦不懈。若比丘比丘尼过者,常以坐席宾主饮食待之。佛尔时颂偈言:

若有优婆夷,诵是三昧者,当从佛法教,奉五戒完具。守是三昧时,当尊敬於佛。及法比丘众,恭敬其善师。

不得事馀道,勿祠祀於天。行是三昧者,见人立迎逆。除去杀盗淫,至诚不两舌。无得向酒家,当行是三昧。

心不得怀贪,常当念施与。除去谀谄意,无得说人短。常当恭敬事,比丘比丘尼。

闻法语悉受,学三昧如是,

猜你喜欢
  石关禅师语录·佚名
  卷第十一·佚名
  释摩诃衍论 第七卷·龙树
  卷第二十一·道宣
  复罗阁英居士书·太虚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七卷·佚名
  卷第十六·李遵勖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卷第三·佚名
  五种成败章第五·佚名
  净土圣贤录目次·彭希涑
  卷第二·晦翁悟明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唐慧琳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二十二卷·蕴闻
  与王觉先生书·太虚
  石霜爾瞻尊禪師語錄目次·尔瞻达尊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龙泉泰(所安遗集)·顾嗣立

    泰字志同,长沙茶陵人。延佑初,与欧阳玄同举于乡,以《天马赋》得荐。考官评曰:「气骨苍古,音节悠然。天门洞开,天马可以自见矣!」官龙泉簿,以吟咏自怡。别号所安,有《所安遗集》一卷。其曾孙明乡贡进士朴所编。后华亭教谕章刻之

  • 贪鄙第二十六·吴兢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

  • 卷八·李心传

     杂事  宇文肃愍死事建炎初宇文枢密虚中应诏使北北人留之后以为枢密使绍兴中虚中阴结中原忠义欲虏酋郊天日举事而使朝廷应之先以蜡书来上秦会之用事遽缴其书遗北人高宗不之知也会虚中事亦自泄致族其家株连死者甚

  • 附录·赵慎畛

    ○武陵赵文恪公事略公讳慎轸,字遵路,号笛楼,湖南武陵人。乾隆已酉拔贡,学使钱南园先生器之曰“人英也”。嘉庆元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庚申、辛酉两校顺天乡试。改御史,奏川、楚善后事宜,上伟之。十年,分校会试。

  • 卷之八百五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十六 郑语·左丘明

    史伯为桓公论兴衰〔原文〕桓公为司徒①,甚得周众与东土之人②,问于史伯曰③:“王室多故,余惧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史伯对曰:“王室将卑,戎、狄必昌,不可偪也。当成周者④,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

  • 翟溥福传·张廷玉

    翟溥福,字本德,东莞人。永乐二年(1404)进士,授任青阳知县。九华山有虎为患,溥福令山神消除了虎患。以后,调任新淦知县、刑部主事,晋升为员外郎,为刑部尚书魏源所器重。正统元年(1436)七月,朝廷诏令举荐廷臣为州郡太守,溥福由于

  • 卷五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五十九庆祝五【贡献六】是月致仕在籍诸臣先後进献诗册古玩书籍土宜等物庆祝万寿上收受诗册及书籍土物有差余皆却之是时致仕在籍诸臣诣京庆祝者江湖

  • (一)·钱穆

    朱子曰:“外有以极其规模之大,而内有以尽其节目之详。故为学要先识其外面规模如此之大,而内用工夫以实之。”今按:程朱表章四书,其义在此。如《大学》一篇,明明德亲民以止于至善,此即其规模之大也。然尽在外面。至于舍此而仅

  • 卷二十·佚名

    尔时复有无数百千夜叉之众。雨诸莲华而伸供养。又复吹击和风触者安乐复有无数诸佛刹中。彼彼如来。为供养世尊释迦牟尼佛及正法故。各从眉间放大光明。其光具有青黄赤白红颇胝迦及翡翠等种种之色及种种相。种种光明右

  • 那伽室遮眼偶评·太虚

    连日秋雨淅沥,山雾倾蒙,阻攀跻峰峦之兴,失探浴林泉之趣。伏处那伽室,乃随摭楼藏新故书籍,聊以遮眼;间亦偶录一二语,藉破昼睡。蒋维乔著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叙公羊派及会通儒释的彭、汪、罗与译述西哲的严、王,爽朗可喜,颇有卓见

  • 第四卷·佚名

    生死品之二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彼比丘受阴地分。略如六天之所知见又复云何得第五地。又彼比丘。已谛见受彼六天众既作业已。观想阴相分别思量。何者地中。我共彼想行于白法。正思惟已。一分中行。

  • 摩诃止观卷第三下·智顗

    摩诃止观卷第三下次圆教但明一实谛。大经云。实是一谛方便说三。今亦例此。实是一谛方便说三。法华云。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耳。是为圆教二谛三谛一谛离合之相也。次明四谛离合者。前三谛二谛一谛皆竖辩。四谛则横

  • 卷第一·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唐 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一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毗奈耶序稽首大悲尊  能哀愍一切面满如初日  目净若青莲佛生调伏家  弟子众调伏调伏除众过  敬礼法中尊佛说三藏教  毗奈耶

  • 僧宝正续传卷第七·祖琇

    隆兴府沙门 祖琇 撰德山木上座师出於木氏。因以名之。其远祖曰重。是为少昊之叔也(重见左传)。绝有德于民。帝嘉之。以为勾芒。使居于穷桑。爵青阳侯。自是子孙蕃衍。凡日月霜露。所至必与焉。唯穷发之北。与大瀛之

  • 康熙锦州府志·刘源溥

    地方志。刘源溥等纂。清康熙十八年(1679)始修,二十二年 (1683) 成书,为纂修康熙《盛京通志》而作。有刘、孙等人序、跋,附图五幅。无刊本,《盛京通志》著录。康熙二十一年(1682)抄本。此志始由刘源溥邀请范勋纂修,范

  •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章太炎

    章炳麟著。作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仍以君主立宪的改良主义政治观点,抵制和反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1902年发表的《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仿行立宪不能行革命书

  • 圣多罗菩萨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贤译。佛在香醉山为五髻干闼婆王说多罗菩萨之咒,及颂持者得生于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