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譬喻品第四

佛告颰陀和。菩萨慈求三昧者,得是三昧已,不精进行者,譬如颰陀和。有人载满舡珍宝。欲持度大海。未至舡中道坏。阎浮利人皆大悲念。亡我尔所珍宝。如是颰陀和。是菩萨闻是三昧已,不书不学不诵不持如中法。一切诸天人民。皆为大悲忧言:乃亡我尔所经宝。用失是深三昧故。佛言:是三昧经者,是佛所嘱。佛所称誉。闻是深三昧经者,不书不学不诵。不守不持如法者,反复愚痴自用以为高耶。不受是经意欲高才。反不肯学是三昧。譬如颰陀和。愚痴之子。有人与满手栴檀香。不肯受之。反谓与之不净栴檀香。其货主语其人言:此栴檀香。卿莫谓不净乎。且取嗅之知香不。试视之知净不。痴人闭目不视不肯嗅。佛言:其闻是三昧者,如是不肯受之反弃舍去。是为不持戒人。反舍是珍宝经。是为愚痴无智。自用得禅具足为度。反呼世间为有。不入空。不知无。其人闻是三昧已,不乐不信。不入中。反作轻戏语。佛亦有深经乎。亦有威神乎。反形言:世间亦有比丘如阿难乎。佛言:其人从持是三昧者,所去两两三三。相与语云:是语是何等说乎。是何从所得是语乎。是为自合会作是语耳。是经非佛所说,佛告颰陀和。譬如贾客持摩尼珠。示田家痴子。其人问贾客。评此几钱。贾客答言:夜半时於冥处。持是摩尼珠著冥中。其明所照至直满其中宝。佛言:其人殊不晓其价。反形是摩尼珠言:其价能与一头牛等不。宁可贸一头牛想。是不复过此。与我者善。不肯者已,如是颰陀和。其人闻是三昧不信者,反形是经如是,佛言:如菩萨持是三昧。受信者便随行。四面皆拥护无所畏。持禁戒完具为得高明。黠慧深入为他人说之。菩萨当持是三昧分布语人。展转相传当令是三昧久在。佛言:痴人自於前世佛所。不供养。不作功德。反自贡高。多行诽谤嫉妒用财利故。但欲求名。但欲哗说。不得善师。亦不明经。闻是三昧已不信不乐不入中。反诽谤人言:是彼不知愧为自作是经耳。是经非佛所说,佛告颰陀和今我具语汝如是,颰陀和。求菩萨道者,若善男子善女人。持是三千国土。满其中珍宝。施与佛。设有是功德。不如闻是三昧。若有菩萨闻是三昧信乐者,其福转倍多。时佛叹曰:是三千国土。满其中珍宝施於佛。持用求佛。复有异人。持是三昧者,是佛所称誉。闻信者其福倍多。佛言:是迷惑自贡高人。不信者及与恶知识从事。闻此经不信不乐。是为於我经中怨家无异。是不持戒人。在自大中。其馀人展转闻其言信随之。此为坏佛法。其人相告言:是经为非佛所说,直作是诽谤。佛言:有信是三昧者,其人宿命曾见过去佛。已用是故我为是信者说是三昧耳。是辈之人。常护佛法。闻是经信乐者,当作是知离佛不远。若持戒坚者,常正心恭敬於经。我用是故为是人说耳。

佛告跋陀和。我所说无有异。尔故说是语耳。今见我说是三昧者,其人卻後世时。闻是三昧终不疑。不形笑。不言不信。除在恶师边。正使在善师边。其功德薄少。如是辈人。复转与恶师从事。是辈人者,闻是三昧不信不乐不入中。何以故?其人未久学。所更佛少所信。智慧少故不信耳。佛告颰陀和。其有菩萨。闻是三昧。不形笑。不诽谤者,欢喜不中疑。不言乍信乍不信。乐书乐学乐诵乐持。佛言:我悉豫知豫见。已其人不独於一佛。所作功德不於二若三若十。悉於百佛所闻是三昧。卻後世时闻是三昧者,书学诵持经卷。最後守一日一夜。其福不可计。自致阿惟越致。所愿者得。佛告颰陀和。听我说譬喻。譬如颰陀和有人。取一佛刹。悉破碎如尘。其人取此一尘。悉复破尽如一佛刹尘。都卢悉取一一尘。皆复尘碎尽如一佛刹尘。云何颰陀和。是尘其数宁多不。颰陀和言:甚多甚多。天中天。佛告颰陀和。我为汝曹引此譬喻。若有一菩萨。尽取是一尘置一佛刹。其数尔所佛刹。满其中珍宝悉持供养诸佛。不如闻是三昧。若复有一菩萨闻是三昧已,书学诵持为他人说。须臾间。是菩萨功德不可复计。佛言:持是三昧者,书学诵持为他人说。其福乃尔。何况守是三昧悉具足者,佛尔时颂偈曰:

三千大千之国土,满中珍宝用布施。设使不闻是像经,其功德福为薄少。若有菩萨求众德,当讲奉行是三昧。疾悉讽诵此经法,其功德福无有量。

如一佛国尘世界,皆破坏碎以为尘。彼诸佛土过是数,满中珍宝用布施。其有受持是世尊,四句之义为人说。是三昧者诸佛慧,得闻功德叵比喻。

何况有人自讲说,受持讽诵念须臾。转加增进奉行者,其功德福无有量。假使一切皆为佛,圣智清净慧第一。皆於亿劫过其数,讲说一偈之功德。

至於泥洹赞咏福,无数亿劫悉叹诵。不能尽究其功德,於是三昧一偈事。一切佛国所有地,四方四隅及上下。满中珍宝以布施,用供养佛天中天。

若有闻是三昧者,得其福祐过於彼。安谛讽诵讲说者,引譬功德不可喻。其人贡高终不起,亦无有趋恶道时。解了深法不疑结,行斯三昧德如是,

学士为以见奉吾,德重精进普不著。增益信明为菩萨,力学三昧佛所赞。属累汝等常劝教,力行精进无放逸。自勖勇猛勤修行,令得大道不复反。

其有诵受是三昧,已为面见百千佛。假使最後大恐惧,持此三昧无所畏。行是比丘以见我,常为随佛不远离。菩萨闻习三昧者,义当受持为人说。

菩萨得是三昧者,尔乃名曰博达慧。为逮总持佛称誉,疾成佛道智如海。常恒诵说是三昧,当从佛法世尊教。

闻其种姓得等觉,如佛所说无有异。

猜你喜欢
  成唯识论 第九卷·护法
  卷三十·佚名
  卷第三十二·普瑞
  卷之四·即非如一
  卷第四十二·佚名
  卷第六十八·佚名
  佛说摩邓女经·佚名
  佛说乳光佛经·佚名
  卷第一·佚名
  序·介庵悟进
  般若品第二·释法海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五卷·佚名
  卷下之下·佚名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九卷·湛然
  随真知识品第五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茶山集卷七·曾几

    宋 曾几 撰五言絶句题东臯市声俱不闻野色良可喜聴公北宅住还我东臯子西崦一重仍一掩少有外人知杖屦归来处斜阳隐半规南埭薫风追晩凉爱日引朝歩瘦策与青鞋应知来往路北垞不谓蕞尔邦有此岿然宅江山自比邻风月相主客松

  • 卷之五·佚名

    全唐诗补逸卷之五员半千员半千字荣期,晋州临汾人。卒玄宗开元间 【(《旧唐书》谓卒开元二年,《新唐书》则谓卒开元九年)】 ,年九十四。补诗一首。酒名帝乡从事隙,薄暮中山开。地域荆南记,人事豫北□。兰英(身虎)虹上。竹叶

  • 卷七百五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五十四徐铉赠泰州椽令狐克已【文公曾孙】念子才多命且奇乱中抛掷少年时深藏七泽衣如雪却见中朝鬓似丝旧德在人终远大扁舟为吏莫推辞孤芳自爱凌霜处咏取文公白菊诗送荻栽与秀才朱观羡子清

  • 卷七十二·志第二十三·祭祀一·宋濂

        ◎祭祀一   礼之有祭祀,其来远矣。天子者,天地宗庙社稷之主,于郊社禘尝有事守焉,以其义存乎报本,非有所为而为之。故其礼贵诚而尚质,务在反本循古,不忘其初而已。汉承秦弊,郊庙之制,置《周礼》不用,谋议巡守封

  • 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十一·赵尔巽

      方观承 富明安 周元理李湖 李瀚 李世杰 袁守侗郑大进刘峨 陆翟 管干贞蒋兆奎 胡季堂   方观承,字遐穀,安徽桐城人。祖登峄,官工部主事。父式济,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官内阁中书。侨居江宁,坐戴名世南山集狱,并戍黑龙江

  • 卷之三十六·佚名

    宣统二年。庚戌。五月。癸卯朔。黑龙江巡抚周树模奏、江省筹办仓谷。拟于省城设常平仓购谷十万石。责成龙江府管理。于呼兰、绥化、海伦三府、肇州、大通、青冈、拜泉各厅、设社仓。按村镇之大小。户口之多寡。量为

  • 卷三百三十一·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三十一明 杨士奇等 撰御边宋?宗元佑元年三月守庆州范纯粹乞以弃地易被虏之人疏曰臣自元丰元年在陕西路备员监司适当军兴之时至七年乃得还朝

  • 卷一百七十七·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七十七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五十学礼续汉书礼仪志永平二年三月上始帅羣臣养三老五更于辟雍先吉日司徒上太?若讲师故三公人名用其德行年耆高者一人为老次一人为更皆服都纻大袍单衣皁缘领袖

  • 卷五十二·佚名

    △初分辩大乘品第十五之二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健行三摩地。宝印三摩地。师子游戏三摩地。妙月三摩地。月幢相三摩地。一切法涌三摩地。观顶三摩地。法界决定三摩地。决定幢相三摩地。金刚喻三摩地。入法印三

  • 自作境界品第四·佚名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复告螺髻梵,天主应当知。八种九种心,常与无明转。能生诸世间,皆心心法现。由彼流转故,诸识与诸根。无明所变异,本心坚不动。世间及根境,皆从十二支。能生及所生,刹那而灭坏。梵世至非想,亦从於因缘。唯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五·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二分無闕品第七十九之二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如實了知一切法性皆不可取.所謂般若   波羅蜜多乃至布施波羅蜜多皆不可取.色乃至識亦不可取.眼處乃至意處亦不可

  • 跋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释义·太虚

    亲教太虚大师为佛教新运动之领袖,二十年来倡办僧教育不遗余力,若武昌、闽南等佛学院,皆大师一手造成。大师并以文字般若会通科哲诸学,发为刊物,作宣传佛化之工具,海内外学佛徒众,因此皈心佛乘者不可以算数计。今竖大法幢,宏化

  • 卷第八·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此华藏庄严世界海,是毗卢遮那如来往昔于世界海微尘数劫修菩萨行时,一一劫中亲近世界海微尘数佛,一一佛所净修世界海微尘数大愿之所严净。诸佛子!此华藏庄严世界海,有须

  • 卷第四十四·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四十四宋咸淳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法运通塞志十七之十一真宗(太宗第三子。母元德皇后李氏。十二月二日为承天节永定陵)咸平元年。御制三藏圣教序。赐明教大师法贤等。令置先帝圣教序后。沙门可升注序进上○

  • 岭南逸史·黄岩

    此为涉及岭南少数民族的一部白话长篇小说, 《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归之于“英雄儿女”类。二十八回,黄耐庵撰。耐庵名岩,号花溪逸士,参见附录小传。书叙明万历年间,嘉应州秀才黄逢玉,才貌双绝,于赴从化探望姑母途中,或因救

  • 新传奇品·高奕

    戏曲论著。清代高奕撰。高奕(生卒年不详),字晋音,一字太初,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所作戏曲有《春秋笔》等14种。《新传奇品》继吕天成《曲品》而作,体例与《曲品》类似。作者在自序中说:“偶检笥中所藏传奇数百种,自明

  • 樊山政书·樊增祥

    清樊增祥著,樊的门生夏午诒辑刊,共20卷。作者樊增祥号樊山,清末光绪宣统两朝历任陕西渭南知县,陕西按察使,江宁布政使著职。此书收辑了作者自光绪二十七年至宣统二年间,有关公牍、批判著文稿,其中包括较多的地方司法

  • 成唯识论演秘·智周

    凡七卷,或十四卷。唐代智周撰。略称唯识演秘、演秘。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三册。乃注解成唯识论及成唯识论述记之书。系唯识三疏之一。撰者为我国法相宗第三祖,书中宣扬法相深义,发挥论、述记之幽旨,字句易解,为初学者所不可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