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道行经嘱累品第三十

佛以手抚阿难肩三反。佛语阿难。我嘱累汝是般若波罗蜜。谛持谛念。阿难。是般若波罗蜜以相累。常持谛了了取字。谛了了念书。作字莫使缺减。谛视书莫左右望。一切恐是有难。谛是经中莫令字少。我累汝阿难。是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经。阿难。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过去当来今现在无有尽经藏。是经镇诸法。悉从是经中出诸所有。阿难。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过去当来今现在所为。人民说经所出不可计经卷。种种异慧。若干种经卷。所见人民。若干种所喜。各各随所行。人民道经所入慧所说,过去当来今现在所说,是一切皆从是般若波罗蜜藏中出诸所有经法。阿难。若干种所见相。种种所行。若干种根。若干种黠。若干种痴。若干种慧。人民辈所求荆所求慧。怛萨阿竭。悉都卢。阿难。悉从般若波罗蜜中出。悉知晓如是,阿难。般若波罗蜜是怛萨阿竭呵罗诃三耶三佛母。是诸慧明。是我身。皆从是中出。从是中生。佛语阿难。汝敬我所语敬我法。若敬爱承事我。汝自敬身於佛。汝有慈於佛。汝有孝於佛。一切恭敬於佛所。汝持是慈孝恭敬於般若波罗蜜中。如是阿难。汝恭敬於是中。悉为供养诸佛已,持是累汝。阿难。汝所当作者悉为已,汝身亦有慈。口亦有慈。心亦有慈。汝有孝於佛。不言无有孝。汝常得佛时。不言不得时。汝常如法不言不如法。汝心常净洁无瑕秽。汝见佛不言不见佛。汝如是悉为报佛恩已,我语汝。阿难。是般若波罗蜜从中亡一字。汝舍汝拟不书。汝虚以无有慈孝於佛所。汝以不复见我。阿难。汝以不复恭敬於佛。阿难。汝以不复随佛教。阿难。汝以不复承事用。佛言阿难。汝所恭敬於佛以来。为了无复有供养佛。设从是般若波罗蜜中。亡一句一言若拟置以为背佛恩。佛语阿难。是般若波罗蜜汝谛受谛念。用慈孝於佛故。承用教故。都卢是过去当来今现在佛天中天所施教用是供养。若於萨和萨为极大慈具诸菩萨当视如见佛。当恭敬诸佛法。汝以亲近持。

佛藏。作是谛念。於是般若波罗蜜。当谛取莫得失一字。佛般泥洹後汝当护是经莫令减少。当持授与菩萨摩诃萨是诸佛经藏。阿难。我手付汝。汝当持授与菩萨摩诃萨。持是。阿难。菩萨所作功德。勤苦死生牢狱悉破坏。诸无知者为系著悉得救解。诸魔官属无不降伏。诸所欲法悉除去。正上佛坐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以成佛道。诸人民无目者愚痴者悉当开解。佛语阿难。正第一大道无有两正。是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慧。是为般若波罗蜜决。佛语阿难。我般泥洹後都卢三千大千国界。其中人民汝悉教入经法中。悉令成就得阿罗汉道。日日教乃尔所人。如是一劫若百劫。悉为说经令般泥洌虽尔汝常不具足承事我。汝不如持是般若波罗蜜中一句教菩萨学。如是为具足承事佛已,为具足供养。佛言:我今於是称誉汝嘱累般若波罗蜜。至一劫百劫不能竟。我今粗演说耳。佛语阿难。我今问汝汝当说。佛从袈裟中出金色臂。举右手著阿难头上。摩阿难头。持手著阿难肩上。语阿难言:云何阿难。汝慈於佛不。阿难言:佛天中天。自当知。如是至三。佛复问阿难。云何阿难。汝孝於佛不。如是复三。阿难言佛天中天。自当知。佛言:如是阿难。汝有慈於佛。所以为报佛恩。阿难。汝极尊般若波罗蜜致重敬。慈於是句。心所念句。当令了了分明心所念。馀悉弃之。一切心於是中书。具经正字头角所持时学时。当谛授与菩萨摩诃萨。与好长素卷。善书令经上下句相得。书时当得好笔书好素上。当自归承事作礼供养。好香成捣杂香泽香缯采华盖旗幡。悉如天上所有香。著油麻中。所净洁油麻好灯炷。自归头面著地。卻然灯炷。加敬作礼承事。佛说是般若波罗蜜时。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在众弟子央坐。

佛年三十得佛。十二月十五日过食後说经。佛说经已,诸弟子诸菩萨。诸天诸阿须伦诸龙鬼神诸人民。皆大欢欣为佛作礼而去。

猜你喜欢
  杂毒海卷七·性音
  阿毗达磨俱舍论略释记·圆晖
  四分律卷第十九(初分之十九)·佚名
  僧伽吒经卷第三·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四·唐慧琳
  入定不定印经·佚名
  石霜爾瞻尊禪師塔銘·尔瞻达尊
  卷第六十·佚名
  唯識二十論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五(本)·窥基
  事须适宜·印光
  致李铁民先生书·太虚
  起世经卷第二·佚名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九·佚名
  出国宏化临别之演辞·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全史宫词卷九 晋·史梦兰

    晋,世祖武皇帝姓司马名炎,温人,魏太傅懿孙,晋王昭世子。正始十年,懿杀大将军曹爽,始专魏政。子师、昭继之。咸熙二年九月,昭卒,炎嗣立。十二月受魏禅,都洛阳。太康元年,平吴,天下始一统。在位二十六年崩,葬峻阳陵,改元四(泰始、咸宁

  • 卷一百九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九十三韦应物咏玉乾坤有精物至宝无文章雕琢为世器真性一朝伤咏露珠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咏水精映物随顔色含空无表里持来向明月的皪愁成水咏珊瑚绦树无花叶非石亦非

  • 心泉学诗稿巻三·蒲寿宬

    宋 蒲夀宬 撰七言古诗神骏歌送赵委顺就漕神骏不受羁岂知日千里小试秋风前烁烁电光起何须金络脑不用瑚鞭徐看血汗沫透出青连钱飞去度赤水横行抹燕山持归献天子髙列十二闲渴饮水底月饥餐草头珠轻揺玉麈尾侧碾青氍毹

  • 卷七先监遗事纪略·刘若愚

    先监陈公讳矩,字万化,号麟冈,北直安肃县人。生于嘉靖己亥六月二十九日,至丁未冬选入,派秉笔高太监忠名下任司礼监,万历十一年籍没冯太监保时已任典簿,后升监官,至十九年春代藩奉国将军延堂有罪革爵禁锢凤阳高墙。先监奉敕押发

  • 卷八十一·国朝·蒋一葵

    【文皇帝】 〔初封燕,及即位,诏以北平布政司为北京,每巡幸,称行在,设行部官,开科曰北京行部乡试。正统辛酉,始定为京师,革行在之称。〕 文庙在燕邸大宴,时天寒甚,文皇出一对曰:“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

  • 卷之七十五·佚名

    洪武五年秋七月丙午朔○戊申 上谕都督府臣曰近营中都闻军士多以疫死盖盛暑重劳饮食失节董其役者又督之大急使病无所餋死无所归朕甚痛之尔其速遣官具医药往视之病甚者官给舟车送还其家仍沿途给医治疗且敕董事者毋驱迫

  • 戴重事录·佚名

    章学诚戴重,字敬夫,和州人;父淳。重儿时,即嬉戏为兵械,习行阵。年十五,为弟子员。丧父,哀毁;事祖母与母,以孝闻。师江浦郑朝聘,讲良知之学,慨然志于古人。穷经余暇,抵掌谈兵。朝聘疾,趋侍汤药;及卒,为位哭制。心丧筑室,为木主,祀朝聘;与

  • 149.女皇帝武则天·林汉达

    唐太宗是个精明能干的皇帝,但是他的儿子高宗却是个庸碌无能的人。唐高宗即位以后,自己不会处理朝政大事,一切靠他的舅父、宰相长孙无忌拿主意。后来,他立了皇后武则天,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武则天本来是唐太宗宫里的一个才人

  • 郡阁雅言·潘若冲

    杜牧杜牧舍人罢任浙西郡,道中有诗曰:「镜中丝鬓悲来惯,衣上尘痕拂渐难。惆怅江湖钓鱼手,却遮西日向长安。」与杜甫齐名,时号大、小杜。李远李远体物缘情,皆谓臻妙,尝有《赠筝妓伍卿》诗云:「轻轻没后更无筝,玉腕红纱到伍卿。坐

  • 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孟子

    一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

  • 四书留书卷四·章世纯

    明 章世纯 撰论语下先进于礼乐 章言质则予以卑名而取之言文则予以美称而违之质而卑为名文而美为称所以服天下之心名美有不足慕名卑有不足恶所以甚取予之説也回也非助我者也节圣人所为过乎众者惟其心之无已能与道而

  • 卷十·易祓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总义卷十     宋 易祓 撰旅师掌聚野之耡粟屋粟闲粟而用之闲粟即甸地闲田所出之粟以质剂致民平颁其兴积施其惠散其利而均其政令行之以王命则谓之施惠行之以有司之常法则谓之散利无多寡不均之患

  • 卷四·佚名

    普智菩萨。复问普贤。何谓身业。何谓为体。何谓言辞。何谓口净。何谓善清净。何谓所护而善摄。何谓菩萨所修章训常劝乐众生界。何谓菩萨等心。何谓发意。何谓心遍。何谓诸根。何谓志性。何谓性和。何谓应时。何谓应信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一·唐慧琳

       翻经沙门玄应撰  只音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八十卷  第一卷  嘉瑞(贾遐反下时惴反尔疋云嘉善也美也苍颉篇瑞应也信也言有善美之德即应之此信瑞也)。  阿氏多(常尔反此云无胜旧言阿耆多或作阿逸多皆讹也是弥

  • 卷八十三·佚名

    释方便品第六十九之下【经】“世尊,是门,利根菩萨摩诃萨能入。”佛言:“钝根菩萨亦可入是门,中根菩萨、散心菩萨亦可入是门;是门无碍,若菩萨摩诃萨一心学者皆入是门。懈怠、少精进、妄忆念、乱心者所

  • 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佚名

    道家气功著作。一作《幼真先生服内元气诀》,简称《服内元气诀》。作者及写作年代不详,一卷。《通志·艺文略》道家吐纳类著录五代时烟萝子《服内元气诀》一卷,不知是否本书。书首序文与《嵩山太无先生气经》之《序》大体

  • 仪礼·佚名

    简称《礼》、《士礼》或《礼经》。文集。十七篇,一说周公作,一说孔子删定。近人根据书中丧葬制度参照考古资料,认为成书当在战国时期。此书为西周,春秋时代部分礼制汇编,主要记载古代贵族冠、婚、丧、祭、饮、射、朝、聘等

  • 平书订·李塨

    介绍清王源经济思想的著作。十四卷。清李塨撰。成书约在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撰者事迹参见“《颜李丛书》”条)《平书订》是李塨对王源的《平书》的订正。《平书》意为“平天下之书”。原稿分三卷,列为分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