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七十五

洪武五年秋七月丙午朔

○戊申  上谕都督府臣曰近营中都闻军士多以疫死盖盛暑重劳饮食失节董其役者又督之大急使病无所餋死无所归朕甚痛之尔其速遣官具医药往视之病甚者官给舟车送还其家仍沿途给医治疗且敕董事者毋驱迫之

○辛亥太原府阳曲县地震

○壬子五色云见自己酉至于是日

○贵州卫指挥同知纪雄等以兵克平伐芦山山木等寨其酋长皆来降请岁输租赋

○癸丑命中书省凡狭西北平山西甘肃极边苦寒之地守边将士已赐衣装者再以鞋给之

○甲寅建中都观星台于独山

○乙卯享太庙赐乐舞生钱

○夜有星初出青赤色有尾起自东北薄云中垒壁阵旁东北行一丈余发光大如杯至近浊没

○丙辰中山侯汤和等兵至断头山遇虏兵与战不利平阳左卫指挥同知章存道死之存道处之龙泉人御史中丞溢之子也初集义兵保乡邑己亥冬率所部归总制官孙炎炎令领兵守上游会陈友定兵来侵存道击却之自是屡有战功壬寅授处州翼元帅副使甲辰参军胡深战死  上命存道代领其众洪武元年漕运至京  上嘉其才略命从右副将军冯宗异征北以功升处州卫指挥副使三年从征秦陇取兴元留存道守之时明昇将吴友仁来侵存道击败其众授平阳卫指挥同知四年转平阳左卫至是从和征北守哈墩不剌营遂力战死

○己未左副将军李文忠以所获故元官属子孙及军士家属一千八百四十余人送至京师  上谓都督府臣曰故元官属子孙不宜与军士为伍俾参随指挥周龙有可用者量才用之军士则令旧校李伯颜不花领之以隶羽林卫

○辛酉苏州府崇明县通州海门县大雨潮涌漂民庐舍

○壬戌命工部运文绮及绵战袄诣大同以俟给赐大将军徐达征北军士

○夜京师风雨地震

○癸亥  皇后千秋节祭奉先殿

○丁卯北平永清卫军器库火

○戊辰华妫川宜兴兴云四州徙其民于北平附近州县屯田

○兴化府仙游县大火

○己巳诏户部经理功臣田土

○庚午高丽王王颛遣其礼部尚书吴季南民部尚书张子温等奉表贡马及方物表言耽罗国恃其险远不奉朝贡及多有蒙古人留居其国宜徙之兰秀山逋逃所聚亦恐为寇患乞发兵讨之  上乃赐颛玺书曰朕闻近悦远来赦罪宥欲此古昔王者之道治大国如烹小鲜乃老聃之言宽而不急斯为羙矣使者至赍王表陈耽罗事宜朕甚惑焉因小隙而构成大祸者智士君子之所慎夫耽罗居海之东密迩高丽朕即位之初遣使止通王国未达耽罗且耽罗已属高丽其中生杀王已专之今王以耽罗蕞尔之众兰秀山逋逃之徒用朕之诏示以威福一呼即至削去孳生之利移胡人于异方恐其不可盖人皆乐土积有年矣元运既终耽罗虽有胡人部落已听命于高丽又别无相诱之国何疑忌之深也若传纸上之言或致激变深为边民患人情无大小急则事生况众多乎朕若效前代帝王并吞边夷务行势术则耽罗之变起于朝夕岂非因小隙而构大祸者乎王宜熟虑烹鲜之道审而行之不但靖安王之境土而耽罗亦蒙其德矣如其不然王尚与文武议之遣使再来行之未晚王其察焉兹因使还赍此以示

○辛未以安庆武昌二府湖池鱼课岁米赐吴楚靖江三王各三千八百石

○遣使赍玺书谕故元国公白琐住曰朕惟天道好还无往不复古语云胡虏无百年之运尔读书者安得不知自五季乱华以来胡人虽欲窃据中国未尝有过百年之数者今元运既及百年其数已尽古语可谓验矣曩者妖人起于汝頴蕲黄之间元兵莫能讨捕遂至群雄并起海内分裂此果天道致然欤抑人事致然欤春秋传曰毋首乱首乱者必不能享其福若前日杜遵道刘福通韩山童徐真一之徒皆首乱者也今此数人果安在哉盖首乱殃民荼毒太甚故不能享富贵以善终耳朕本淮右布衣遭时抢攘不能宁居遂仗剑而起壮士从之者虽千万人于是渡保江左以观天下之变睹群雄无治世之才苍生有云霓之望乃命将出师数年之间刬削群雄遂平元都中原底定四海为一岂非天意厌乱人心思治太平之期在今日乎尔昔为元臣初从察罕继辅扩廓声名久出部下今又佯死伏匿乡里志本求安然人心不同事难逆睹尔独不见隋唐间高君雅刘黑闼之事耶一旦恐无赖者假尔为名以祸生民若不从则必如君雅受当时之祸若从之又不免有黑闼后来之悔为尔之计当出诣有司慷慨归朝则全家保生共享昇平岂不快哉然量尔之心迟疑不敢出者为益都屠城之故有所畏忌果如是尔所见者小朕不如是也昔汉高祖尝为季布所窘辱尚且赦之况朕于尔初无纤芥之憾尔何疑焉书至当省朕所言与朕一见庶无后悔

○日中有黑子

○是月开封府大水徐州大同府并蝗

○凤翔平凉二府自五月至是月雨雹伤豆麦诏免其税

○苏州府崇明县水诏有司毋徵其税恐所报或有未尽令尽报免之

○八月乙亥朔以孙正通为金吾右卫亲军指挥使正通陈友定之禆将既降又招集闽中旧卒甚众故有是命

○赐沙门岛运粮将士五千余人文绮钱帛

○丙子礼部尚书陶凯等奏考之历代天子祭祀不载太子陪祭之文宋真宗天禧三年郊祀皇太子于正阳门习仪立于御座之西奏告太庙于屏外下马步进至郊坛即遥望壝外下马又南郊卤簿使王曙言皇太子从至郊宜用东宫仪仗诏不允其亲王陪祀则与宰相分班行礼今拟凡遇  上亲祀皇太子留宫中居守亲王戎服侍从皇太子亲王虽不陪祀宜一体斋戒请著为令从之

○丁丑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

○戊寅祭大社大稷

○己卯贵州宣慰使霭翠上言部落有陇居者连结犵狫负险阻兵以拒官府乞讨除之  上以陇居反侧不从命由于霭翠所激谓大都督府臣曰蛮夷多诈不足信也中国之兵岂外夷报怨之具耶宜遣使谕蛮中守将慎守边境霭翠所请不从将启边衅宜预防之

○庚辰遣使赐成都守御将士文绮帛各千匹白金十万九千余两

○赐仪真千户所军士三百余人钱八十五万四千有奇

○通州海门县水灾诏免其租

○命罢天下进贺  圣节冬至表笺  上谓侍臣曰正旦为岁之首天运维新人君法天运以施政治进表称贺礼固宜然若生辰冬至亦皆表贺于文繁矣且生辰父母劬劳之日朕  皇考皇妣蚤逝每于是日不胜悲悼况忍受天下贺乎宜皆罢之群臣对曰臣子敬君之心无时不有惟不可烦渎故因  圣寿及时序致祀颂之诚请如旧礼行之  上不许

○甲申诏浙江福建濒海九卫造海舟六百六十艘以御倭寇  上谕中书省臣曰自兵兴以来百姓供给颇烦今复有兴作乃重劳之然所以为此者为百姓去残害保父母妻子也朕恐有司因此重科吾民反致怨讟尔中书其榜谕之违者罪不赦省臣对曰  陛下爱民而预防其患所费少而所利大臣尝闻倭寇所至人民一空较之造船之费何翅千百若船成备御有具濒海之民可以乐业所谓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又何怨但有司之禁不得不严先是濒海州县屡被倭害官军逐捕往往乏舟不能追击故有是命

○乙酉太原府徐沟县西北空中有声如雷地震自癸未至是日

○绍兴府嵊县金华府义乌县杭州府余杭县大风山谷水涌漂流庐舍人民孳畜溺死者众

○丙戌申明戒谕书成颁示天下

○河南民献白兔命放之野

○戊子  上召诸勋臣谕之曰难成者功难得者爵卿等捐驱以从朕百战以有功岂非成之难乎然因功以定爵高出等伦岂非得之难乎知成之难则思所以保之知得之难则思所以守之保守之道惟敬谨而已不以功大而有骄心不以爵隆而有怠心故能享有荣盛延及后世大祇敬谨为受福之本骄怠为招祸之原惟知道者可以语此

○庚寅诏赐蜀中军士食盐有妻子者月给三斤无者半之

○夕月仪与朝日同祝文曰惟神钟阴之精配阳之德历代相成祭以秋夕今兹时已秋分特备牲醴祭奠伏惟神鉴

○壬辰命中书省凡指挥千户镇抚以罪谪在军伍或降为巡检者悉令赴京仍录用之其见犯者令从征立功赎罪无功则通罪之

○癸巳  上以北平山西馈运艰难命以银易米供给军卫计山西大同易米白金二十万两北平易米白金十万两绵布十万匹又辽东军卫乏马发山东绵布万匹易马给之

○甲午祭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月捋城隍旗纛诸神

○丙申征南副将军江阴侯吴良等平五开潭溪古州诸蛮凡二百二十三洞籍其民一万五千收集逃散士卒四千五百四十人获马牛四百余头

○倭夷寇福州之福宁县前后杀掠居民三百五十余人焚烧庐舍千余家劫取官粮二百五十石

○平阳卫指挥佥事张祥追胡兵至崞县战于古洞山被执

○戊戌太原府阳曲县地震

○置台州卫指挥使司罢守御千户所

○己亥五色云见

○庚子诏建开平王常遇春祠于北平命有司岁时致祭

○壬寅明州卫指挥佥事张亿率兵讨倭寇中流矢卒  上闻而悼之遣使致祭其文曰尔以英勇之姿来自潼关委身事朕遂擢佐武卫俾守鄞城克尽其职近因倭寇侵犯海隅尔身先士卒偶为流矢所中医治莫痊竟殒其身深可痛惜然丈夫身能奉职死能尽忠名垂竹帛复何憾焉仍诏恤其家

○癸卯太仓卫奏高丽使者洪师范郑梦周等度海洋遭飓风舟坏师范等三十九人溺死梦周等一百十三人漂至嘉兴界百户丁明以舟救之获免  上令梦周等还京师

○上谓中书省臣曰近濠梁怀远二卫火军士房屋赀财焚毁殆尽皇陵卫有土木之役长淮卫有漕运之劳艰苦可知今时将寒可令吏部尚书吕本户部郎中万镛往会行大都督府官以绵袄七万给之

○甲辰胡兵侵云内突入州城同知黄里与其弟得亨率兵民与战里死之得亨亦被重伤会应州同知王长贤率众来援胡兵遂角羊去

猜你喜欢
  卷五十九·表第一·宗室表·脱脱
  东都事略卷四十六·王称
  卷二十七·连横
  ●蜀记·顾山贞
  卷十七·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五·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二·佚名
  卷之十五·佚名
  卷三十二·郝经
  通志卷二·郑樵
  黄世清传·张廷玉
  四七、鲁缪公元乃周威烈王十一年非十九年亦非十七年辨·钱穆
  卷四十四·徐天麟
  卷三十二、西南诸囯之宾服·黄鸿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跋·王致远

      公生于绍兴甲戌十二月一日,年二十二游太学,越三年中□宫选,登进士第,淳熙辛丑黄由榜也。与水云陈公同年。淇老自总角时,受先君遗训,云公幼读书,朝请公每夜燂汤于炉,黎明,公靧面盥手而习诵,勤书如此,宜乎成名。筮仕,时为南康军

  • 第十九回 三国志乱纷纷五十余载·黄士衡

    诗曰:剩水残山古又今,逢时人物此登临。诗吟杜牧孤鸿句,泪落雍门一操琴。老去深藏经济手,病来灰却战争心。残篇检到兴亡处,闲闷闲愁海样深。却说曹操字孟德,父嵩,为中常侍曹腾养子,实夏侯氏子也。操少机警,有权数,任侠放荡,不治本

  • 卷之一百二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第一二七禀光绪九年七月十六日一一三一二-二一·佚名

    一皂头役王佐,对新竹知县禀报:已将粮丁纪禄押令登舟内渡台下一皂头役王佐叩首跪叩禀,为遵饬押回,据情禀复察夺事。案查革役杨祥上控徐祥:串通权丁纪禄等纳贿复充等情一案,经蒙本府宪提讯断结,饬令将该丁

  • 卷六十一·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六十一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伯夷列传第一 【索隐列传者谓叙列人臣事迹令可传於後世

  • ·赏加布政使衔谢恩摺·丁曰健

    奏为恭谢天恩,并陈感激下忱,仰祈圣监事。   窃臣于本年五月二十日接奉军机大臣字寄,同月十一日内阁奉上谕:前因丁曰健奏剿灭彰化贼匪,全台一律安定;当经谕令丁曰健、曾元福督防各军,将余匪严加搜捕。兹据丁

  • 姚[王寿]传·刘昫

    姚王寿,字令璋,是散骑常侍姚思廉的孙子。少年时就没有父母,自己抚养弟妹,以友爱被世人称扬。他广博学习经史,有才辩。永徽年中,考明经科中举,授太子宫门郎之职,他与司议郎孟利贞等奉令撰写《瑶山玉彩》一书,书成,升迁秘书郎。调

  • 汉纪五十八 孝献皇帝辛建安十四年(已丑、209)·司马光

    汉纪五十八 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己丑,公元209年) [1]春,三月,曹操军至谯。 [1]春季,三月,曹操大军到达谯县。 [2]孙权围合肥,久不下。权率轻骑欲身往突敌,长史张谏曰:“夫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今麾下恃盛壮之气,忽强暴之虏,三军之

  • 刘寰伟·周诒春

    刘寰伟 年二十六岁。生于美国旧金山。兄琳。业商。未婚。初学于广州广仁小学堂。及岭南学校。毕业。充岭南学校训导员。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康奈尔大学。习政治经济学。民国二年。习土木工程。民国三年。得学士

  • 二十四年·佚名

    (甲申)二十四年清道光四年春正月1月1日○乙丑朔,詣顯思宮,行朔祭。○頒賜老人別歲饌,仍命存問,年例也。1月2日○丙寅,應資老人下批百歲者五十八人。○以申絢爲江華府留守。1月6日○庚午,平安道淸北暗行御史金鏴書啓,論江界前府

  • 九年·佚名

    (癸卯)九年清道光二十三年春正月1月3日○丙午,以李翊會爲漢城府判尹,趙鶴年爲江原道觀察使。1月5日○戊申,上御春塘臺,行歲首犒饋。1月8日○辛亥,以金道喜爲吏曹判書,金左根爲兵曹判書。1月9日○壬子,以金蘭淳爲司憲府大司憲,南

  • 武王践阼第五十九·戴德

    武王践阼三日,召士大夫而问焉,曰:“恶有藏之约、行之行,万世可以为子孙常者乎?”诸大夫对曰:“未得闻也!”然后召师尚父而问焉,曰:“昔黄帝颛顼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见与?”师尚父曰:“在丹书,王欲闻之,则齐矣!”王齐三日,端冕,师尚父

  • 圣谕广训序·康熙

    书曰毎嵗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记曰司徒脩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兴民德此皆以敦本崇实之道为牖民觉世之模法莫良焉意莫厚焉我圣祖仁皇帝久道化成德洋恩普仁育万物义正万民六十年来宵衣旰食祗期薄海内外兴仁讲让革薄从忠

  • 卷一百三十四·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三十四刑部尚书秦蕙田?嘉礼七朝礼宋史礼志常朝之仪唐以宣政为前殿谓之正衙即古之内朝也以紫宸为便殿谓之入閤即古之燕朝也外又有含元殿含元非正至大朝防不御正衙则日见羣臣百官皆在谓之常?

  • 无衣·佚名

    --雄纠纠的英雄气概【原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1),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2)。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3)。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注释】①王。指国

  • 第四品 弥醯品·佚名

    一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奢利伽之奢利伽山。尔时,尊者弥醯为世尊侍者。尊者弥醯诣世尊处,礼敬世尊,立于一隅。立于一隅之尊者弥醯如是白世尊言:“大德!我欲入阇斗村托钵。”世尊曰:“弥醯!今正思善时,汝可为之

  • 大业拾遗记·颜师古

    一名《南部烟花录》、《隋遗录》。传奇小说。旧题唐颜师古作,后人多疑其伪。上下两卷。叙隋炀帝大业十二年(616)巡幸江都之逸事。上卷记隋炀帝巡幸途中花天酒地,唯事女色,下卷记他至江都后侈靡无度的行宫生活。鲁迅《

  • 华积楼阁陀罗尼经·佚名

    佛说华积楼阁陀罗尼经,一卷,赵宋施护译。与上经同本新译。佛在阿耨达龙王宫,师子游戏菩萨问佛功德,及供养佛功德?佛为分别,并说咒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