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戴重事录

章学诚

戴重,字敬夫,和州人;父淳。重儿时,即嬉戏为兵械,习行阵。年十五,为弟子员。丧父,哀毁;事祖母与母,以孝闻。师江浦郑朝聘,讲良知之学,慨然志于古人。穷经余暇,抵掌谈兵。朝聘疾,趋侍汤药;及卒,为位哭制。心丧筑室,为木主,祀朝聘;与同志四、五人,庐处其中。知和州将乱,移家南京。崇祯八年,流寇屠和州。后稍辑流亡,重归省乡井,伤学校荒芜,作「哀頖宫赋」。闻中原寇盗纵横,每仰天击剑,弯弓作霹雳声,悲歌泣下。壬午乡试,被放;欲上书请庄烈帝迁都陕西,不得达。

重通术数,时怪异迭臻,鸡骨塘水久凅,居人忽望见白浪涨天,就视无有。重愀然曰:是所谓阳焰也。沿江饿殍相藉,重挈家流离,卜居横望山;横经讲肄,弟子自远而至。会盗起,移家太平;后又营居州西北鹰阿山。

甲申顺治元年三月,明亡。五月,大清定鼎京师,福王南都建国,应天巡抚程世昌聘重入幕,应之,用选贡,召试武英殿。是时,故明诸臣如史可法、姜日广者,颇以忠义自奋。而马士英引用奸党阮大铖,日以鬻官报怨为事;闻者解体。重既入试,论中指斥奸党,主司擢为第一。士英见其文,怒甚,将中以祸。会有解者,得授湖州府推官,既而士英闻重有盛名,欲招致之;知重有澄泥砚,使其客厚币结重,索砚为贽。重谢曰:明公黄金白璧高山斗,穷书生拥一破砚,无劳深虑也。拂衣径去。以书抵故都御史刘宗周,宗周伟其议。宗周寻罢,相与涕泣而别,重归石臼湖。 

乙酉,宁南侯左良玉将称兵东下,列士英八大罪,檄远近以清君侧为名,走使聘重;重不应。与韩绎祖等十二人结不可忘社,会哭庄烈帝。时,巡按山东御史凌駉驰书,因史可法招重,期以戮力中原,为南都响应;将赴之。俄而,凌駉死难,重北望遥哭;自诧曰:天不使我偕凌公死,岂尚有待耶!即赴南京谒选吏部,注廉州。时,南都人争哗日现五釆,重独见日中黑晕罩都城,有气如墨。因叹曰:黑云压城,城欲摧,势不旋踵矣、复归石臼湖,集乡人教射,为正社盟,从者数十人。

已而,程世昌得罪,不得代,将挈家如湖州,邀重偕行;重从之。行次卫渎,乱兵阻其舟;重用计,斩其魁。扬帆入太湖,风涛甚厉;望东西两洞庭山,出没浮沤,船如箭激。将抵夹浦,见湖中弃甲毁盾,并流而下,知南都已破;遂由大全港抵后林村。村中人故都御史潘谹子国瓒,为重治戴山别业馆之。有乌程书生严启隆语重曰:程公深受国恩,夙有名望;或者天未弃周,人犹思汉。今日巡抚敕印尚在,不以此时戮力,亦奚以为!诚假列祖之灵,号召天下豪杰,东收吴会、西连闽越,相机而进,天下事未可知也。不务出此,而匿身避祸、顾影求全,日后按籍诛求,即欲逍遥苕、霅之间,岂可得乎!重因以激厉世昌。世昌畏葸不决,重遂谢去。会大清兵下湖州,苏、湖间遗民故臣多建胜国义旗,谋抗王师,数来聘重。重俱不赴,独与潘国瓒、严启隆计曰:丈夫举事,成败利钝,非所逆睹。因人成事,志士不为也。今欲与诸君同大义,聚乡党豪俊自为一军,以待四方响应何如?启隆、国瓒皆诺。重因属世昌故将赵麟趾;而国瓒荐其客王元震者,谓其短小精悍、胆力绝人,可任重大,相与盟于后林。

当是时,招集义军二千余人,敛湖舸五百艘;世家巨室望风输金助军实、瓒亦罄家资犒军。简陈器械、部勒行伍,遂缟素誓师于象口。自长兴达洞庭山,故明将吏若黄蜚、钱棅、吴易、卢象观之徒皆聚众太湖,悉以其师来会;而洞庭富室蔡允心者,敛家资数十万金,来给重军。韩绎祖亦统长兴之众千余人,皆推楚藩所谓通城王者(明史年表及诸王传俱未载,其事无考),以作号令。重建议曰:韩绎祖以长兴兵,由广德复太平,据采石之险;黄蜚以太湖兵,走京口,径袭南京;己率后林兵,疾趋钱唐,以合江东之师:则江南可恢复也。部署既定,值中秋月夜,酹酒大会于洞庭山,悲欢而散。越五日,逆我大清兵于苍溪。前军王元震以鸟鎗数百头出没奋击,纵火焚大舟,夹岸伏弩齐发;我师颇有伤者,大军稍却。重方集众昆山,劳苦将士;忽大风雷,中军豹纛吹折,帆樯旗帜皆裂。比明,检校残军,无复行列;乃仰天大恸,谓元震曰:自与公等举义,马革裹尸,夙所愿也。今三军未交,天意如此,人事复何望乎!因慷慨赋诗,有「更遣包胥何处哭、谁为荆轲复同谋」之句;闻者悲之。还泊后林,将收舟入洞庭山,集师再举。会大清兵进剿后林,重亟出;大军遥望射之,发三矢,皆格落不得近。而元震方掉舟急流,殊死力战,大呼驰突;重急与启隆率众继进。我军有小校隐垝垣,由左出不意,射之;重中矢,洞腹饮羽。重拔出其镞,按创疾走,颜色不少动。遇启隆,亦被刀创;于是,导重从歧途遁去。

方重将举事,以家寄东林;至是,转侧归东林山中。大军将进剿之,以赵麟趾归降乞保,东林得无恙。大军由苍溪返湖州,以所擒元震鞫主谋姓氏;元震至死,不出一语。重卧东林,金创溃裂,下血数斗;自拟必死,作「死问篇」。后创渐平,乃为僧行遁;归和州,遂栖马鞍寺。闻四方以顽民举义者日就俘戮,自悲惋,决意绝食。初犹饮水,其子潜进以参,不得死。凡十日,迎归于家,更进汤液;辄挥去。遗诫数百言:毋作浮屠经谶事,书墓石「明和州河村戴重墓」,棺止四寸,踰月而葬。又九日,端坐正衣冠,卒;年四十五。是为顺治三年,距被创周一岁矣。

子四人,本孝、移孝最知名。

论曰:我朝敕修明史,凡前明抗节诸臣悉予褒录,无忌讳;恢宏之度,旷古未闻,盖所以扶植纲常也。戴重以亡国一诸生,不自量力,号召义旅,缟素出师,其志可哀矣;而不得与复社诸生江天一等并载明史!若蔡允心者毁家助饷,予考之具区志太湖备考,佚其姓字,其详盖不得闻矣。

章实斋修和州志,为重作传。而今再修和州志,削去之;余乃芟章传之烦而存此。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四 陆法和 王琳·李百药
  ●崇禎長編卷之三十八·汪楫
  卷七·佚名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二、华夷之间、人兽之间的本·雍正
  第五回 夏后氏四百年一十七世·黄士衡
  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三·杨士奇
  卷三十四·叶盛
  一五○二 军机大臣奏查《御批通鉴辑览》内「邪」系「牙」之误应请一体改缮片·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六十六·阿桂
  张曜传·李延寿
  卷四十二·佚名
  卷九十二·佚名
  卷八十八·佚名
  筹办夷务始末选辑补编二·佚名
  钦定南巡盛典卷十二·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哑女·唐圭璋

      哑女,与周锷同时。锷,元丰二年进士。   醉落魄   赠周锷应举   风波未息。虚名浮利终无益。不如早去备蓑笠。高卧烟霞,千古企难及。   君今既已装行色。定应雁塔题名籍。他年若到南雄驿。玉石休分,徒累卞和泣

  • 七、古剧之结构·王国维

    宋金以前杂剧院本,今无一存。又自其目观之,其结构与后世戏剧迥异,故谓之古剧。古剧者,非尽纯正之剧,而兼有竞技游戏在其中,既如前二章所述矣。盖古人杂剧,非瓦舍所演,则于宴集用之。瓦舍所演者,技艺甚多,不止杂剧一种;而宴集时所

  • 花草蒙拾·王士祯

    往读花间、草堂,偶有所触,辄以丹铅书之,积数十条。程屯阝强刻此集卷首,仆不能禁,题曰花草蒙拾。盖未及广为扬榷,且自鬼童蒙云尔。○温韦非变体州谓苏、黄、稼轩为词之变体,是也。谓温、韦为词之变体,非也。夫温、韦视晏、

  • 卷二十二·贯休

    钦定四库全书 禅月集卷二十二 唐 释贯休 撰 七言律诗 中秋十五夜月 噀雪喷霜满碧虚王孙公子翫相呼从来天匠为轮足自是人心此夜余静入万家危露滴清埋衆象叫鸿孤坐来惟觉情无极何况三湘与五湖 鹭鸶有怀【前东阳王慥

  • 列传第三十三·魏徵

    ○宇文恺 宇文恺,字安乐,杞国公忻之弟也。在周,以功臣子,年三岁,赐爵双泉伯,七岁,进封安平郡公,邑二千户。恺少有器局。家世武将,诸兄并以弓马自达,恺独好学,博览书记,解属文,多伎艺,号为名父公子。初为千牛,累迁御正中大夫、仪同三

  • 东观奏记序·裴庭裕

      圣文睿德光武弘孝皇帝自寿邸即位,二年,监修国史、丞相、晋国公杜让能以宣宗、懿宗、僖宗三朝实录未修,岁月渐远,虑圣绩湮坠,乃奏上,选中朝鸿儒硕学之士十五人,分修三圣实录。以吏部侍郎柳玭、右补阙裴庭裕、左拾遗孙泰、

  • 卷之二百二十七·佚名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冬十月乙酉朔享太庙遣兵部尚书马尔汉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暂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颁康熙四十六年时宪历。  ○吏部尚书敦拜、以老乞休。上

  • 六朝通鉴博议卷二·李焘

    (宋)李焘 撰命陆逊讨平山越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建安二十二年冬十月定威校尉吴郡陆逊言于孙权曰方今克敌临难非众不济而山冦旧恶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定难以图逺可大部伍取其精锐权从之以为帐下右部督会丹阳贼帅费

  • 唐废帝本纪·欧阳修

    废帝,镇州平山人。本姓王,家世贫贱,母亲魏氏,年轻守寡,明宗当骑将时路过平山县抢到她。魏氏子阿三已十多岁,明宗收为养子取名从珂。长大后状貌雄伟,谨慎老实,说话少,骁勇善战,明宗很喜欢他。自从晋与梁在河上交战,从珂常立战功,庄

  • 完者都传·宋濂

    完者都,钦察人。父哈剌火者,随宪宗征讨有功。完者都额头宽广,髯长过腹,禀性骁勇,乐善好施,听读史书时,闻忠良则喜,遇奸邪则怒。宪宗六年(1256)从军。八年,参加攻打鄂州。中统三年(1262),随诸王合必赤讨伐济南李王..的反叛,两战皆

  • 刺权第九·桓宽

    大夫曰:“今夫越之具区,楚之云梦,宋之钜野,齐之孟诸,有国之富而霸王之资也。人君统而守之则强,不禁则亡。齐以其肠胃予人,家强而不制,枝大而折干,以专巨海之富而擅鱼盐之利也。势足以使众,恩足以恤下,是以齐国内倍而外附。权移于

  • 卷五·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五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紘【鄭氏曰屈組為紘垂為飾】纓【二組屬於笄順頤而下結之謂之

  • 卷二十八·佚名

    △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二尔时师子吼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先所说菴罗果喻四种人等。有人行细心不正有人心细行不正实。有人心细行亦正实。有人心不细行不正实。是初二种云何可知。如佛说,虽依是二不可得知。佛言:善哉

  • 卷第七·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七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东土九祖纪第三之二(本纪失此目今补出)五祖章安尊者灌顶(其师。以此子非凡。故以地住极位。为立名字。将以进之也)姓吴氏。临海章安人。始生三月(陈文帝天嘉二年生)能随母称三

  • 百家姓·佚名

    《百家姓》是流传极广的一种蒙学教材。成书于北宋,作者姓名已不可考。全篇将400个毫无关系的汉族姓氏编在一起,无任何内在联系,但由于编排巧妙,4字一句,押韵上口,听来悦耳,易学易记。旧时学童多以此作为识字启蒙课本

  • 重订广温热论·戴天章

    4卷,附方1卷。清·戴天章约撰于1722年。戴氏取《温疫论》予以增订、删改,辨明温疫与伤寒之异,特别是早期症状的鉴别。所附《佛崖验方》1卷,共收载治疗温热病方84首。本书后经乾隆年间郑奠一改名《瘟疫明辨》,内容并无

  • 燕书·宋濂

    寓言集。明宋濂著。40则。系作者于元末隐居之时所作。抨击元代政治社会的黑暗、讥刺一般的人情世态。笔锋犀利,寄意深刻。形式上,“起有引,末有记” (傅旭元《小序》)特为讽刺流弊而设。

  • 诸宫调风月紫云庭·石君宝

    杂剧作品。简称《紫云庭》。石君宝作。今仅存曲辞和简单的科白,并有残缺,故细节已难详考,剧情大致叙述官家子弟完颜灵春与说唱诸宫调的女艺人韩楚兰相爱,被其父及韩母拆散。韩守志不移,后两人相约私逃,流落外乡,卖艺为生。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