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郡阁雅言

杜牧

杜牧舍人罢任浙西郡,道中有诗曰:「镜中丝鬓悲来惯,衣上尘痕拂渐难。惆怅江湖钓鱼手,却遮西日向长安。」与杜甫齐名,时号大、小杜。

李远

李远体物缘情,皆谓臻妙,尝有《赠筝妓伍卿》诗云:「轻轻没后更无筝,玉腕红纱到伍卿。坐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咏鸳鸯》云:「鸳鸯离别伤,人意似鸳鸯。试取鸳鸯看,多应共寸肠。」又卢尚书哭李诗云:「昨日舟还浙水湄,今朝丹旐欲何为。才收北浦一竿钓,未了西斋半局棋。洛下已传平子赋,临川争写谢公诗。不堪旧里经行处,风木萧萧邻笛悲。」

王易简

王易简,萧希甫下及第,名居榜位。不看榜,归华山,寻就山释褐,授华州幕官。后拜左拾遗,及辞官归隐,留诗曰:「汨没朝过愧不才,谁能低折向尘埃。青山得去且归去,官职有来且自来。」再入升朝官,位谏垣台阁三十年,官至八座,乞致仕,归华山,十年而终。

裴皞

裴皞,官至礼部尚书,放三榜,四人拜相:桑维翰、窦正固、张砺、马裔孙。清泰二年,马裔孙知贡举,才放榜,谢恩,引诸生诣座主宅谒拜,裴公以诗示云:「宦途最重是文衡,天与愚夫著盛名。三主礼闱年八十,门生门下见门生。」未开宴,裔孙登庸。

崔公佐

崔公佐牧名郡,日宴宾僚。有一客,巾屦不完,衣破肘见,突筵而入。崔喜其来,令下牙筹,引满数觥,神色自若。饮妓骇其蓝缕,因大噱。客献诗曰:「破额幞头衫也穿,使君犹许对华筵。今朝幸倚文章守,遮莫青蛾笑揭天。」崔令掩口,无咍贤士。

张祜

张祜素藉诗名,知己者皆当世英儒。故杜牧之云:「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祜有《华清宫》诗,为世所称,云:「龙虎旌旗雨露飘,凤池歌断玉山遥。明皇上马太真去,红杏满园香自销。」

王定保

王定保,唐光化三年李渥侍郎下及第。吴子华侍郎脔为婿。子华即世,定保南游湖湘,无北归意。吴假缁服,自长安来,明日访其良人,白于马武穆王,令引见定保于定保寺。吴隔帘诮之曰:「先侍郎重先辈以名行,俾妾侍箕帚。侍郎没,虑先辈以妾改适,是以不远千里,来明侍郎之志。」定保不胜惭赧,致书武穆乞为婿。吴确乎不拔,定保为盟毕世不婚矣。吴归吴中外家。沈彬有诗赠定保云:「仙桂曾攀第一枝,薄游湘水阻佳期。皋桥已失齐眉愿,萧寺行逢落发师。废苑露寒兰寂寞,丹山雪断凤参差。闻公已有平生约,谢绝女萝依兔丝。」定保后为马不礼,奔五羊,依刘氏,官至卿。

王著

王著,洛阳人也。七岁能属文,十四进士及第。初依师宛勾县张嘏,东京应举,久不知消息,赁居相国寺东。因出通衢,忽遇张嘏,遂邀茶肆叙阔至,乃赋《蝴蝶诗》最嘉云:「今夜君栖芳草里,为传消息到王孙。」嘏无言,忽然不见,但惊问乡人云:卒已半年。著自及第,便历华省,至翰林学士,只及中年而终。(以上八条,均取自《说郛三种》一百二十卷本卷第十七)

王贞白

王贞白,唐末大播诗名,《御沟》为卷首,云:「一派御沟水,绿槐相荫清。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鸟道来虽险,龙池到自平。朝宗心本切,愿向急流倾。」自为冠绝无瑕,呈僧贯休,休公曰:「此甚好,只是剩一字。」贞白扬袂而去。休公云:「此公思敏。」取笔书「中」字掌中,逡巡贞白回,忻然曰:「已得一字,云『此中涵帝泽』。」休公将掌中字示之。(此据《苕溪渔隐丛话》前八;《总龟》十一则标为《青琐后集》条目)

齐己

僧齐己往袁州谒郑谷,献诗曰:「高名喧省闼,雅颂出吾唐。叠巘供秋望,飞云到夕阳。自封修药院,别下著僧床。几许中朝事,久离鸳鹭行。」谷览之云:「请改一字,方得相见。」经数日,再谒,称已改得,诗云:「别扫著僧床。」谷嘉赏,结为诗友。(此据《诗话总龟》前十一)

猜你喜欢
  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陈寿
  卷八十一·列传第十一·脱脱
  序·袁宏
  路史卷三十三·罗泌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三十八·佚名
  序·缪荃孙
  一八八 江西巡抚海成奏从前校核书籍无诋毁字句及现在查办情形折·佚名
  读例存疑卷七·薛允升
  温廷筠传·欧阳修
  月赤察儿传·宋濂
  卷之三·朱克敬
  世宗宪皇帝上谕旗务议覆卷五·允禄
  249.吴三桂借清兵·林汉达
  139.隋炀帝游江都·林汉达
  卷03·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四十八·彭定求

        卷248_1 【题刘相公三湘图】郎士元   昔别醉衡霍,迩来忆南州。今朝平津邸,兼得潇湘游。   稍辨郢门树,依然芳杜洲。微明三巴峡,咫尺万里流。   飞鸟不知倦,远帆生暮愁。涔阳指天末,北渚空悠悠。   枕上见

  • 歴代诗话卷七十一·吴景旭

      壬后集下之下  元诗  柯敬仲  倪元镇题柯敬仲竹云检韵萧萧人品系篆籀浑浑书法俱奎章博士生冣晚耽诗爱画同所趍  吴旦生曰徐克昭稗史集传云柯九思字敬仲遇文宗于潜邸及即位置奎章阁特授学士院鉴书博士凡内

  • 卷二十六·王十朋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东坡诗集注>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二十六 宋 王十朋 撰 泉石 虎跑泉【师川杭州图经性定禅师尝居大慈无水或有神人吉之曰明日当有水矣是夜二虎跑地作穴泉水涌出因号虎跑泉又

  • 卷二十六·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二十六目録山水类杂画【明孙伟】题画摇笔成诗【明李梦阳】题杂画【明边贡四首】题画【明左国玑】题画【明方豪】题画【明陆钺】题画【明廖道南】题画【明文徵明三十三首】题画【明谢承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六·佚名

    正德九年九月庚申朔户部会议巡抚官所上事宜一各处兑粮稽缓宜令司府州县掌印管粮官十月内开仓徵完十二月内运送交兑仍敕监兑官于十一月内至水次督并兑完赴京复命次年正月终未完者监兑官劾治之一旧例过江脚米一斗三升近

  • 卷首·宇文懋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首 大金初兴本末 金国本名珠噜凖番语舌音讹为女真或曰鲁尔锦避契丹兴宗名又曰女直渤海之别族也或曰三韩辰之後姓那氏唐贞观中靺鞨来中国始闻女真之名世居混同江之东长白山下其山乃鸭

  • 三国志补注卷五·杭世骏

    编修杭世骏撰蜀书刘二牧传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盛宏之荆州记曰郑卿乡郑灭地方也冈南有刘长沙墓益州牧焉之父后以师祝公丧去官臣松之案祝公司徒祝恬也后汉书桓帝纪曰延熹二年八月光禄大夫中山祝恬为司徒三年六月司徒

  • 陆子隆传·姚思廉

    陆子隆字兴世,吴郡吴县人。祖父陆敞之,梁嘉兴县令。父陆悛,封氏县令。子隆少时性格豪爽,有志于功名。初官东宫直后。侯景之乱发,他在乡里聚合徒众。当时张彪为吴郡太守,荐引他为将帅。张彪移镇会稽,子隆随他而去。及至世祖讨

  • 齐纪五 高宗明皇帝上建武元年(甲戌、494)·司马光

    齐纪五 齐明帝建武元年(甲戌,公元494) [1]春,正月,丁未,改元隆昌;大赦。 [1]春季,正月丁未(初一),郁林王萧昭业改年号为隆昌,大赦天下。 [2]雍州刺史晋安王子懋,以主幼时艰,密为自全之计,令作部造仗;征南大将军陈显达屯襄阳,子懋欲胁取

  • 春秋管窥卷三·徐庭垣

    新昌县县丞徐廷垣撰庄公元年春王正月不书即位者以继弑君不忍言即位也左传谓文姜出故非也葢夫人孙齐在三月其先必偕桓之防归鲁矣若在齐未归何迟至三月而又言夫人孙耶孙在三月则正月在鲁何妨即位而指以爲姜出故耶左氏释

  • 卷十四·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十四     宋 卫湜 撰凡祭有其废之莫敢举也有其举之莫敢废也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郑氏曰为其渎神也废举谓若殷废农祀弃後不可复废弃祀农也

  • 卷一·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埤传卷一呉江朱鹤龄撰虞书尧典按典谟五篇皆以曰若稽古发端盖出于一人之手恐难独分尧典为虞史所作尧典篇末言举舜事伏生本又以舜典合为一篇宜后人称虞书也唐虞夏虽曰异代实相去不逺而典谟载尧舜禹臯陶

  • 在加尔各打孟加拉佛教会欢迎会讲·太虚

    ──二十九年一月讲──今天承孟加拉佛教会招集锡兰、暹罗、西藏等佛教徒,开会欢迎,觉得孟加拉佛教会做了各国佛教中心。我们来印度之前,虽然知道佛教思想,仍弥漫在全印度人的心坎中;但以为现时的印度,只有荒凉的佛迹,供人凭

  • 释摩诃衍论 第三卷·龙树

    释摩诃衍论 第三卷龙树菩萨造姚秦三藏筏提摩多奉 诏译已说总识摄生圆满门。次说总相剖分散说门本曰。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相。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

  • 思潮·庐隐

    本书收录了庐隐的作品:《思潮》《前尘》《月下的回忆》《蓬莱风景线》《愁情一缕付征鸿》《雷峰塔下》《夜的奇迹》《春的警钟》《秋声》《生命的光荣》《东京小品》《异国秋思》《夏的歌颂》《我愿秋常驻人间》《星夜

  • 抱朴子神仙金汋经·佚名

    亦收入《四部备要》。中、下二卷全录《抱朴子内篇·金丹》。 上卷有注。孙诒让认为本经为晋宋间人伪托。余以为,上卷为 《金汋经》佚文,后两卷为后人滥补。孟乃昌《中国炼丹术原著评 介》认为卷上正文应在东晋中、末年

  • 巧团圆·李渔

    一名《梦中楼》。戏曲。清李渔撰。三十三出。渔有《笠翁传奇十种》已著录。此乃十种之一,约于康熙七年(1668)成书。故事与作者所著小说《十二楼》中《生我楼》相同。写锦衣卫千户尹厚之子幼年被拐卖与汉阳布商姚家为

  • 云南买马记·佚名

    行记。北宋杨佐撰。佐,峨眉(今属四川)人,熙宁七年(1074)以进士应募赴大理国议买战马,此文即记其率队从四川出发,道经虚恨、束密诸少数民族地区,到达大理国议定而返的经过。所记途中少数民族及大理国社会经济,生活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