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菩萨行品第七十二

於是须菩提白佛言:唯世尊,菩萨行菩萨行者为何事。佛告须菩提,菩萨行者道行也。是故名为菩萨行。须菩提言世尊,菩萨行者为在何处行。佛言:於五阴行空。於内外法於六波罗蜜行。於内外空及有无空作四禅行。於四无形禅行於四等行。於三十七品行。於三三昧行。於佛十力行。於四无所畏行。於四无碍行。於十八法行。净佛国土行。教化众生行。入於文字行。不入文字行。於陀邻尼行。於有为无为性行。作行不令道有二。是则为道行。是则为菩萨摩诃萨空行。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为佛。佛言:以道觉故言佛。又须菩提,逮审谛法。法觉故言佛。超越审谛法故。故名为佛。又须菩提,真觉诸法故名为佛。须菩提言:世尊觉者为何谓。佛言以空法觉以如觉以法觉。但以字为名。须菩提,觉之义是不可断义。如及尔一住无有变易。是故名为觉。又须菩提,但以名相故名为佛。诸佛如来之道故。是故名觉。诸佛世尊皆共觉故。故名为觉。须菩提言:世尊,菩萨行道为行六波罗蜜不。为行萨云若不。为成何等善增益何功德。有生有灭有著有断耶。佛言:菩萨行道行六波罗蜜至萨云若者,於诸法亦无所成亦无所败。亦无所增亦无所减。亦无所著亦无所断。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道者,不於诸法有所堕。於诸法亦不有所成败。有增有减。亦不生亦不灭。亦不著亦不断。须菩提言:世尊,若菩萨於诸法无所堕无所观。云何受持六波罗蜜。而自於相行空。云何行四禅。云何行四等四空定。云何行三十七品及三脱门。云何行十种力佛十八法。云何行大慈大悲。云何行菩萨十祝云何过二地。云何过於菩萨位。佛告须菩提,菩萨不以二事行六波罗蜜。亦不以二事行萨云若。须菩提言:世尊,若菩萨不以二事行六波罗蜜。行萨云若者,云何从初发意至後发意。云何得增益功德。佛言:诸有以二行者,是辈无所增益。何以故?二事行者,於凡愚人有所增益。菩萨从初发意至後发意。不以二事增益功德。以是故诸天及人不能坏菩萨令堕二地。其馀众恶不能制菩萨令不行六波罗蜜及萨云若须菩提言世尊,菩萨为功德故行般若波罗蜜耶。佛言:亦不以功德故行。亦不以无功德故行般若波罗蜜。菩萨要当供养诸佛。要当具足诸善功德。要当与真知识相得。尔乃得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世尊云何菩萨供养诸佛具足功德得真知识乃逮萨云若。佛言:菩萨从初发菩萨意常供养诸佛。诸佛所说十二部经常当受持。坚持守念便得陀邻尼起诸无碍。起无碍已在所生处至萨云若。终不忘失所知所持所可供养诸佛功德。终不生恶趣八不闲之处。便受净意。已得净意已净佛土教化众生。以是功德终不离真知识。终不离诸佛诸菩萨诸真人及赞叹佛者,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当供养诸佛当具足诸法受诸功德。当与真知识相随。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二·佚名
  叹会品第二·佚名
  卷第八十八·佚名
  二十五、三座说法·慧开
  金色童子因缘经卷第五·佚名
  卷第四(初诵之四)·佚名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十三·佚名
  论学佛者须止恶行善·太虚
  百論卷上·欧阳竟无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佛说六字咒王经·佚名
  卷下·佚名
  弘覺忞禪師北遊集卷第二·道忞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佚名
  沙弥均提品第五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雷应春·唐圭璋

      应春字春伯,郴人。嘉定十年(1217)进士,分教岳阳,除监行在都进奏院,擢监察御史。归隐九年,又起知临江军。   好事近   梅片作团飞,雨外柳丝金湿。客子短篷无据,倚长风挂席。   回头流水小桥东,烟扫画楼出。楼上有人凝

  • 鲤跳·徐志摩

    那天你走近一道小溪,我说“我抱你过去,”你说“不”;“那我总得搀你,”你又说“不”。“你先过去,”你说,“这水多丽!”“我愿意做一尾鱼,一支草,在风光里

  • 49.韩翃:七言绝句三首·施蜇存

    韩翃,字君平,南阳人,天宝十三载(公元七二五年)进士。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为从事,罢职后闲居十年。以后在永平军节度使李勉幕府中,郁郁不得意。但诗名日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德宗即位后,知制诰缺人,中书省提名两次,德宗都

  • 内篇 书志第八·刘知几

      夫刑法、礼乐、风土、山川,求诸文籍,出于《三礼》。及班、马著史,别裁书志。考其所记,多效《礼经》。且纪传之外,有所不尽,只字片文,于斯备录。语其通博,信作者之渊海也。   原夫司马迁曰书,班固曰志,蔡邕曰意,华峤曰典,张

  • 卷之七·佚名

    宣统元年。己酉。正月。丁酉。谕内阁、前因御史谢远涵奏倢■<?曰融>■<?石木>陈璧虚糜国帑。徇私纳贿各款。当经派令大学士孙家鼐、那桐秉公查办。兹据查明覆奏。陈璧于订借洋款。秘密分润。开设粮行。公行贿赂各节。虽

  • 光绪二十一年下·佚名

    南洋大臣张之洞来电(四月初七日到)福州将军庆裕等来电(四月初七日到)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四月初七日到)都察院代递选用道李光汉等条陈时务呈文折(四月初八月)大学士李鸿章来电(四月初八日到)户部代递主事刘寅浚条陈时务呈文折

  • 卷八十·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八十乾隆二十四年冬十月朔戊寅恩谕缓征陜西歉收各属新旧钱粮上谕大学士曰陜省西安各府属之咸阳等十州县今夏得雨稍迟收成歉薄虽于例并不成灾而民力不无竭蹶所有懐逺清涧米脂呉堡四县

  • 徐有贞传·张廷玉

    徐有贞,字元玉,初名王呈,吴县人。宣德八年(1433),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予编修。他长得短小精悍,富有智谋,喜欢功名。凡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阴阳方术之书,他无不深入研究。当时天下承平既久,边防守备松弛,而西南却用兵不息

  • 发端·梁启超

    梁启超曰:天下之盛德大业,孰有过于爱国者乎!真爱国者,国事以外,举无足以介其心,故舍国事无嗜好,舍国事无希望,舍国事无忧患,舍国事无忿懥,舍国事无争竞,舍国事无欢欣。真爱国者,其视国事无所谓艰,无所谓险,无所谓不可为,无所谓成,无所

  • 商书·盘庚下·佚名

    盘庚既迁,奠厥攸居,乃正厥位,绥爰有众。曰:「无戏怠,懋建大命!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罔罪尔众,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尔谓朕曷震

  • 卷一·郑玄

    ◎天官冢宰第一(○陆德明《音义》曰:“本或作‘冢宰上’,非,馀卷放此。”)[疏]“天官冢宰”。郑《目录》云:“象天所立之官。冢,大也。宰者,官也。天者统理万物,天子立冢宰使掌邦治,亦所以总御众官,使不失职。不言司者,大宰总御众

  • 卷二七·邱濬

    ▲铜楮之币(下) 玄宗开元二十二年秋,仿汉文不禁私铸,敕百僚详议可否,录事参军刘秩议曰:“《管子》谓刀布为下币,先王以守财物、以御人事而平天下,若舍之任人,则上无以御下,下无以事上。夫物贱则伤农,钱贱则

  • 大悲心陀罗尼修行念诵略仪·佚名

    唐北天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  依灌顶道场经。说修陀罗尼法门。求速出离生死大海。疾证无上菩提者。应须先入诸佛如来海会灌顶道场。受灌顶已发欢喜心。从师亲受念诵法则。后于净室山林流水。最为上胜。建立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九·澄观

    四十六叹佛出世。如上大威光童子偈声是告等。初施行者。即法施行。于中三。一见佛兴世。二以大下法施益生。三尔时下结所成益。二中四。初令闻名离惑益。二复更下见身起行益。三复为下赞希增敬益。四复于下展转增长益

  • 新华严经论 第三十四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从此已下七卷。总是善财善知识。自此已下十个善知识是十住门 一示善知识所居方面者。何故令往南方。以明托方隅而表法。以南为正。为离为明。以离中虚。以中虚故。离为明为日。为九天。在身为头为目为

  • 优波毱[jū]提缘品第四十七·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此国有一梵志。字阿巴毱提。聪明广学。探古达今。往至佛所。求作沙门。因复启曰。若我出家。智慧辩才。与舍利弗等者。情则甘乐。若当不如便自归

  • 序·佚名

    禅宗自渡江以来其间之发蒙振▆▆▆▆▆轮穷源探本操最上乘具玄要法以昭▆▆▆▆固不乏入而门外汉假无义味话未尝不描头画角影响讹传虽然爝火之与日月岂可同日语哉青龙德风禅师为临济宗飞锡洙溪之南一瓢一钵晏如也偶从

  •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佚名

    官修。记述清开国初期史事的官修编年体史料长编。四卷。清太宗时期编纂。1932年北平故宫博物院铅印本。该书详述太祖一生中的重大活动,对清朝入关前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民族多有涉及,材料比较真切,是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