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问等学品第六十四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为菩萨摩诃萨之等所应学者,佛告须菩提,内空外空是菩萨摩诃萨之等。五阴自空。乃至于道道亦自空。须菩提,是空为是菩萨摩诃萨之等。於是等空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须菩提言:世尊,菩萨学消五阴为学萨云然。五阴不染为学萨云然。学灭五阴为学萨云然。不生五阴为学萨云然。乃至四无碍学为学萨云然。佛告须菩提,如所言:学消五阴为学萨云然。乃至学无所生为学萨云然。佛言:於须菩提意云何。五阴所有如乃至道如及世尊如。是诸如颇有减尽灭时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菩萨如是学。为学如为学萨云然。如亦不尽亦不减亦不灭。如是学为学如为学萨云然。菩萨如是学为学六波罗蜜。为学三十七品。为学佛十八法。为学萨云然。佛告须菩提,菩萨作如是学为度诸学。表为第一学。如是学者诸天及魔不能坏败。作如是学疾近阿惟越致。如是学者为习尊业为习如来。如是学者为导御众生。如是学者为净佛土。为学大慈大悲。为学教化众生。须菩提,菩萨如是学者,为学三合十二法轮转度脱众生。如是学者为学不断佛种。如是学者为学开甘露法门。作如是学为学示无为法。须菩提。下劣之人不能学是。作是学者为欲拔一切众生生死之根。如是学者为不入三恶趣。不生边地。不生栴陀罗家。如是学者不复聋盲瘖哑跛蹇。如是学者诸根具足终不缺减。无恶音声不犯十恶终不学邪。以自生活不为无反。复不与恶者俱。须菩提,如是学者不生长寿天。用沤和拘舍罗故。何等为沤和拘舍罗。般若波罗蜜所说沤和拘舍罗。四禅四等及四空定不随禅计。如是学者为净一切诸法之力。净罗汉辟支佛力。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诸法之性皆自清净。云何菩萨欲净诸法。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菩萨已净性之本。学般若波罗蜜不厌不懈。是为学般若波罗蜜。是法非是凡夫愚人之所能学所能知见。菩萨为众生故行檀波罗蜜至萨云然。菩萨学如是为学十力。为学无所畏力。如是学者出过众生所为之表。须菩提,譬如地之所出出金银异宝少少处出耳。如是须菩提,少少人学般若波罗蜜。多有发声闻辟支佛意。少少人能行遮迦越罗福者,作粟散小王行者多。少少众生能入萨云然者,多有人入罗汉辟支佛道。须菩提,多所人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者,得成就者少少耳。多住罗汉辟支佛地。须菩提,多有人行菩萨道。学般若波罗蜜者,至阿惟越致地者,亦少少耳。用是故须菩提,若欲坚住在阿惟越致地者,当学深般若波罗蜜。复次须菩提,菩萨学般若波罗蜜时。嫉意不生犯戒意不生。恚意不生乱意不生。懈怠意不生愚痴意不生。三毒意不生疑意不生。五阴意不生乃至道意不生。何以故?须菩提,是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法有所生者,於无生法亦无所得亦无所起。是故菩萨学持深般若波罗蜜。为悉总持诸波罗蜜。何以故?菩萨学深般若波罗蜜时。诸波罗蜜皆悉随从。譬如著吾我之人悉总持六十二见。是故菩萨学般若波罗蜜诸波罗蜜皆悉随从。譬如人欲死时。风先命去诸根悉灭。须菩提,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诸波罗蜜皆悉入中。菩萨欲出过诸波罗蜜表者,当学深般若波罗蜜。学深般若波罗蜜者为学人中最尊上。须菩提,三千大千刹土其中众生宁为多不。须菩提言:世尊,一阎浮提众生尚多。况乃三千大千刹土所有众生。佛言:令此众生尽得入道。悉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有菩萨一一供养衣被饮食众所当得尽其寿命其福宁多不。须菩提言:甚多甚多。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至意念般若波罗蜜也。何以故?是深般若波罗蜜者,是诸菩萨摩诃萨之大益。能使菩萨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须菩提,菩萨欲在众生之上。一切众生为无所归无所依怙。欲受其归。欲为作依怙者,欲为盲人作明导者,欲求作佛者,欲得佛境界者,欲作佛游步者,欲为佛师子音响者,欲撞击佛钟鼓者,欲放大蠡音者,欲为佛会讲说佛法义。决断众人诸狐疑者,悉欲得是者,当学深般若波罗蜜。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所有三界诸善之福德无事不得。须菩提言:世尊,菩萨宁复得罗汉辟支佛之福德耶。佛言:亦得罗汉辟支佛之福德。但不於中作证耳。以智慧观察罗汉辟支佛慧即得过。不於中住自上菩萨位。菩萨作如是学者去萨云然不远。疾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须菩提,菩萨如是学者为诸天阿须伦之福祐。如是行者过诸罗汉辟支佛上。疾近萨云然。须菩提,如是学者不久行般若波罗蜜。不离般若波罗蜜。菩萨如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当知是为不耗减法。不远萨云然疾近三乘慧。菩萨若复反作念言:彼此般若波罗蜜便不逮萨云然。作是念者为不行般若波罗蜜。若复此彼深般若波罗蜜。不知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般若波罗蜜。亦不知般若波罗蜜为谁。亦不知谁当於般若波罗蜜中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复作是念。般若波罗蜜亦非彼亦非此亦无从中出者,法性常住如真际有佛无佛法性常祝菩萨摩诃萨作是学者,为学般若波罗蜜。

猜你喜欢
  卷第二·如玺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十二·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唐慧琳
  显示真实相所开的三重方便门·太虚
  妙法蓮華經卷第五·欧阳竟无
  显扬圣教论 第五卷·无著
  佛说苦阴经·佚名
  卷第二十八·白岩净符
  卷第七·应庵昙华
  卷第三·居顶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七·玄奘
  佛说救疾经一卷·佚名
  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观门大教王经卷第五·佚名
  沙弥尼离戒文(沙弥尼戒经)·佚名
  净土往生传卷上·戒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迈·唐圭璋

      迈字实之,仙游人。生于淳熙十一年(1184)。嘉定十年(1217),以第四人登第,官教授,为郑清之所知。因论事镌秩,历通判外州。清之再相,召入为右司郎官,淳祐八年(1248)卒,年六十四,赠司农少卿。有臞轩集,永乐大典辑出。   水调歌头  

  • 七言巻五十九·洪迈

      七言  穆天子传        唐彦谦  王母清歌玉琯悲瑶台应有再来期穆王不得重相见恐为无端哭盛姬  楚天  楚天遥望每长嚬宋玉襄王尽作尘不会瑶姬朝与暮更为云雨待何人  寄徐山人  一室清羸鹤体孤

  • 卷一百三十一·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三十一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八 范纯仁 北游寄崔象之 尘埃都门路羸马复北首徘徊孤客心厌此行役久秋云结层隂风叶下高柳解鞍止孤馆斜雨入户牖愁怀写长川时

  • 卷一三九 齊紀五·司马光

      閼逢閹茂,一年(甲戌)。   高宗明皇帝建武元年(甲戌,公元四九四年)   春,正月,丁未,改元隆昌;大赦。   雍州刺史晉安王子懋,以主幼時艱,密為自全之計,令作部造仗;征南大將軍陳顯達屯襄陽,子懋欲脅取以為將。顯達密啟西昌侯

  • 卷八·常璩

      大同志   古者国无大小,必有记事之史,表成著败,以明惩劝。稽之前式,州部宜然。自刘氏祚替而金德当阳,天下文明不及曩世,逮以多故。族祖武平府君、汉嘉杜府君并作《蜀后志》,书其大同,及其丧乱。然逮在李氏,未相条贯,又其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四·佚名

    万历十五年三月庚寅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官祭 裕陵○给铸管理湖广等处粮储关防一颗○辛卯降御史高维崧三级赵世卿张鸣岗左之宜各一级俱调外任余夺俸一年崧等上<锍-釒>激聒 上恶其抗旨求胜故有是命○总督两广兵部右

  • 雍正实录卷之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四六六 寄谕江西巡抚郝硕即速确查王锡侯《字贯》一案失查人员·佚名

    四六六 寄谕江西巡抚郝硕即速确查王锡侯《字贯》一案失查人员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初十日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江西巡抚郝<硕>,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初十日奉上谕:据郝硕奏接奉部议,将署布政使周克开、按察使冯

  • 二六、孔鲤颜回卒年考·钱穆

    《世家》:&ldquo;伯鱼年五十,先孔子死。&rdquo;《家语》:&ldquo;孔子二十岁生伯鱼。&rdquo;《家语》未必可信,姑据以为说,则伯鱼之卒,孔子年当六十九也。史不书颜子卒年,今《家语》作三十一。《索隐》及《文选 辨命论 注》引

  • 猩、敞知盗分贓案·佚名

    原文:廿(二十)三年四月,江陵丞文敢讞之:廿(二十)三(二)年九月庚子,令下,劾:「録江陵獄:上造敞、士五(伍)猩智(知)人盗埱冢,分臧(贓)。得。敞當耐鬼薪,猩黥城旦。遝戊午赦,爲庶人。鞫審,讞。」今視故獄:廿(二十)一年五月丁未,獄史窣

  • 论诽第二十四·桓宽

    【题解】本篇是对颜异、狄山的评论。丞相史揭露儒者是&ldquo;道迂而难遵,称往古而皆当世&rdquo;,指出颜异、狄山之死是&ldquo;处其位而非其朝,生乎世而讪其上&rdquo;的必然结果。文学则认为&ldquo;先帝之时,良臣未备,故邪

  • 诣严炽王品第四·佚名

    尔时南方国大萨遮尼乾子。与八十八千万尼乾子俱。游行诸国教化众生。次第到於郁阇延城。复有无量百千诸众。或歌或舞吹唇唱啸。作百千万种种伎乐。前後侍从。大萨遮尼乾子。诣郁阇延城。尔时国主严炽大王。闻大萨遮尼

  •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十六[宋铭]·惟白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对机门庐陵清原山行思禅师第十三世东京惠林宗本圆照禅师法嗣舒州投子证悟禅师讳修颙。姓梁氏。晋州赵城人也。幼同父不拜乡祠。不受书训。俄曰。当为人天师。安慕此耶。寻依本

  • 卷二十·佚名

    △善知识品第二十二之二尔时世尊告尊者须菩提言:如是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若如是行者是为不行色不行受想行识。如是行者普令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所共敬伏。不为彼等而能动乱。如是行者不杂声闻缘觉行

  • 五宗原·法藏

      万峰沙门 法藏 着  参学弟子 上履 阅临济宗尝见纶事家图七佛之始。始于威音王佛。惟大作一○圆相之后。则七佛各有言诠。言诠虽异。而诸佛之偈旨。不出圆相也。夫威者。形之外者也。音者。声之外者也。威音

  • 佛说如来成道经·佚名

    脚踏千福轮行身披□□□□□□□□之瓶。胸前万字了了分明。背上圆光晃照晖盈。师子王颊毛蠡旋生。出广长舌。遍覆幽冥。照曜无极。胜日之明。见佛光者。永不死生如来。槃而不死。涅而不生。搅之不浊。澄之不清。担复

  • 里乘·许奉恩

    近代文言笔记集。又名《兰苕馆外史》。清许奉恩撰。八卷。奉恩字叔平,安徽桐城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秋闱报罢,身历太平军之乱,流离转徙,间关数万里。尝记所闻为《风鹤涂说》,藏稿武林,城陷,因遭散佚。是书仿《聊斋》、《阅

  • 青城竹浪生禅师语录·佚名

    七卷,清彻生说,如鹏等编(依驹本印)卷第一 序 上堂 卷第二 上堂 卷第三 小参 开示 书问 文 卷第四 颂古 分灯 赞 机缘 歌 四威仪 行繇 卷第五 诗偈 卷第六 法语 佛事 卷第七 源流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