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救疾经一卷

尔时佛在娑罗双树□□□□□□□□□阿难及无量诸天□□□□□□□□□□切诸天人皆来集会□□□□□□□□□佛还正坐告阿难言吾□□□□□□□□诸弟子及诸菩萨摩诃□□□□□□□□国界安行人民无诸□□□□□□□□□乱世界和顺善敬三宝□□□□□□□□侵害三宝者佛安行□□□□□□□□□见三人身体疮秽不可□□□□□□□□堕落言语不转衣服染污身负荷□□□□行复似疾人以乞耳为命。

佛问此三人。汝何而来。何国之子□□□□皆默然。佛便殷勤问之。三问不答。佛即以善方便化之。三人答言。我等是幽厄之子。用何苦问。佛问此三人。汝之所疾从何所起。由何所得。三人答言。我之所患不知何由。不觉痛痒疮遂增广。愿世尊说病本缘使我开解。佛即告阿难并集眷属。乃至七佛名字悉来集坐。吾为此人观其宿业即调七佛。第一唯卫佛。第二式佛。第三随叶佛。第四拘楼秦佛。第五拘那含牟尼佛。第六迦叶佛。第七释迦文佛。此七佛悉来集坐。

佛复问七佛言。三人病是谁与之。七佛从西面各各答言。我无与者。佛即入三昧禅定。谛观三病知疾本缘。七佛白言。世尊此疾不从他生。即自招患发之与。是金刚密迹见恶人。以金刚杵打之。唾面生疮。须眉即落。由犯三宝使之然也。佛即问。金刚密迹复何因缘与此三人病也。金刚答言。世尊我愿恒在佛左右。为护三宝故。不令恶人侵害如来善心沉没。我见此三人。一犯如来毁损尊像。二犯正法凌盗经像断灭圣教善法沈塞。三犯圣僧欺害大众。能使四道众僧遂从陵灭。金刚密迹白佛言。设犯余神病不如此。须眉不落。其疮痒脓世有可治。犯三宝者非世谛之师可能治也。面目生光。身中脂出。金刚密迹白佛言。我先愿世尊得道之时。恒在左右。为防三宝。使众魔恶鬼恶人不来侵恼。若有恶人凌辱窃盗三宝者。我金刚杵碎其头。如阿梨树落地七分。金刚密迹白佛言。此三人者。一从父母并及七世罪累相牵受此恶报。或从自身微犯不觉。设有故犯不时忏悔。罪遂增厚。治此恶病。唯有归心诸佛悔心七佛发露金刚至心愿七佛威力可令消灭重罪。

佛告一切众生。凡三宝物有人取者。不问隐显入手几倍。七佛答言。若是佛物入手十倍。十年不还。密迹生愤能使取者恶病。若是经像之物入手七倍。七年不还。能使取者恶病。若是众僧常住之物入手五倍。五年不还。故生欺捍能使取者恶病。阿难白佛言。世尊阎浮提人多生不信。谓无三宝侵犯者众招致恶病罪积无数。阎浮提人杀父母害法仪。及伯仲星历有契者杀之。正身能使恶病。

若有人保任是实者。六斋之日佛前誓者。使人交报。或四天王下。或太子下。或使者下。或三十三天下。或大仙人下。或刹命下。或金刚力士下。当下之日。注人善恶宜行善事不宜作恶。或有人偷劫经像之物。知如故为使人恶病。或举持金银铜铁。或有闇取三宝之物及以钱粟绢帛之物。迳年有如不还。能使人恶病。或人咒誓烧佛形像。推拟佛身。或烧煮圣容。点灭经句。或将内人僧伽蓝内宿。或将内人入佛塔里。共内人言语信要。或共内人共相贪模。或身生往及如此之事。能使人恶病。如此之事久久当病。不至三年。或有人闇取他人斋米供斋之。调知而故取能使人恶病。

若有人取他彩色与他内人。受者知情与者因罪。二人俱病。或有闇取僧尼杂器。知而不还。能使人病。若有人共经像牛驴行不净行。能使人病。虽是畜生拟作经像乃至三年病。或有人将内人入三宝屋行不净法。能使人病。若有人妻掠净行尼。能使人病。

若有人安经像屋里。无木函盛之在下。共内人止宿。能使人病。不出三年一切身招恶病。宜以苦重忏悔。罪从心生。罪从心灭。心如天堂。心如地狱。仰手是天堂。覆手是地狱。欲灭身中重罪。至心忏悔莫生懈退。佛告七佛及金刚密迹诸大菩萨及诸眷属。此三病人云何可济。金刚大士以发本缘。今者可愍。方便方宜救济得免此人病苦。世称如来大慈大悲。七佛各各白言。世尊众生蠢蠢皆有佛性。此人之病易除消灭。今自问之。金刚密迹是吾长兄。阿难是吾小弟。吾之眷属数不可计。阿私陀仙能禁毒气。阿罗罗仙能咒恶鬼。三十三天能下法水。雪山大医能降妙药。甘露法津能润枯涸。阿阇世王身犯重罪。尚有可消。身疮除灭。佛以方便身复如故不消不灭。是病者心中生也。佛即以观心虚实化作大坑。方圆四千步。满中火炭。问阿阇世王。汝能入此大坑除灭汝罪。疮痍平复。阿阇世王言。若能灭我罪。我当即入。阿阇世王即以佛前烧香发愿。踊身入火。入已水挤掖变为浴池。众罪消灭。譬如有人堰长流水。从上如堰在下则止。从诸佛归悔重罪。则灭不信经语轻罪难灭。

佛告诸疾人。吾教汝。但当至心百日之中请大德法师治斋。日日礼七佛名字。日日礼金刚密迹。日日礼无量寿佛。一日之中造成一卷救疾经。百日之中行道忏悔百卷成就作济度经。可免此宿殃患耳。

莫生不信。疮遂增广。佛语不虚。经云非谬。正法之言。甚深甚善。

诸佛语大弟子。此经名救护众生恶疾经。令流布阎浮提人有疾者知闻。

救疾经一卷

猜你喜欢
  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卷上·圆照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二·佚名
  称赞大乘功德经·佚名
  卷二十八·佚名
  卷九十七·佚名
  卷第五十·志磐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六·佚名
  第三十五章 十二王章·佚名
  辩正论卷第二·法琳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第六·法藏
  卷第十一(本末合)(尽第十地)·慧苑
  御制天圣广灯录序·李遵勖
  卷第六·佚名
  大慧普觉禅师书 第二十七卷·蕴闻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十八·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八目録【五十五字】鹧鸪天【下】辛弃疾【三十首】范成大【三首】陈三聘【三首】张孝祥【七首】程垓朱熹【二首】张震赵彦端【四首】姜夔【二首

  • 巻三·元好问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鼓吹卷三元 郝天挺 注陆龟防【字鲁望举进士不第遂放浪山水间号江湖散人又号天随子甫里先生后以高人征不就今有笠泽丛书三卷并诗文十六卷行于世】忆白菊我怜贞白重寒芳前后丛生夹小堂月朶并开无絶艳

  • 唐音巻十一·杨士弘

    元 杨士宏 撰张 震 注唐诗遗响四郎士元塞下曲寳刀塞下儿轻身百战曾百胜壮心竟未嫖姚知白草山头日初没黄沙戍下悲歌发萧条尽夜边风吹独倚营门望秋月【嫖姚见前注】戴防公去妇怨出户不敢啼风悲日凄凄心知恩义絶谁忍

  • 郑孔荀列传第六十·范晔

    郑太 孔融 荀彧郑太字公业,河南开封人,司农众之曾孙也。少有少略。灵帝末,知天下将乱,阴交结豪杰。家富于财,有田四百顷,而食常不足,名闻山东。初,举孝廉,三府辟,公车征,皆不就。及大将军何进辅政,征用名士,以公业为尚书待郎,迁待

  • 列传第三 侯瑱 欧阳頠 子纥 吴明彻 裴子烈·姚思廉

    侯瑱,字伯玉,巴西充国人也。父弘远,世为西蜀酋豪。蜀贼张文萼据白崖山,有众万人,梁益州刺史鄱阳王萧范命弘远讨之。弘远战死,瑱固请复仇,每战必先锋陷阵,遂斩文萼,由是知名。因事范,范委以将帅之任,山谷夷獠不宾附者,并遣瑱征之。

  • 卷三百五十二·列传第一百一十一·脱脱

        唐恪 李邦彦 余深 薛昂 吴敏 王安中 王襄 赵野 曹辅 耿南仲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四岁而孤,闻人言其父,辄悲泣。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

  • ●崇禎長編卷之十·汪楫

      崇禎元年六月   ○崇禎元年六月   崇禎元年六月   庚寅朔廕故巡撫延綏金忠士男金耀為錦衣衞指揮同知世襲   先是插部百騎入新平堡講讋堡人殲之頭目貴英恰死焉至是屯兵宣大邊外以頭目入講賞継擁群眾入

  • 雍正实录卷之六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之三十七·佚名

      顺治五年。戊子。三月。丙申朔。  ○丁酉。遣梅勒章京来祜统领官兵戍守济南。济席哈统领官兵戍守东昌府  ○戊戌升顺天府府尹王一品为吏部侍郎。  ○加陕西兴安总兵官任珍右都督以巢□刀贼胡向宸等功也。

  • 吾也而传·宋濂

    吾也而,姓珊竹氏,身材魁伟。其父图鲁华察,以武勇著称。太祖五年(1210),吾也而与折不那演攻下金朝东京有功。九年,随太师木华黎攻取北京,并为先锋。攻克北京后,授金紫光禄大夫、北京总管都元帅。金将挞鲁据有惠州险要之处渔河

  • 卷十五·严虞惇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十五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豳 郑谱曰豳者后稷之曾孙曰公刘者自邰而出所徙戎狄之地名今属右扶风栒邑公刘以夏后太康时失其官守窜於此地犹修后稷之业勤恤爱民民咸归之而国成焉其封域在禹贡雍州

  • 卷二·李光坡

    <經部,禮類,禮記之屬,禮記述註欽定四庫全書禮記述註卷二安溪 李光坡 撰曲禮下第二凡奉者當心提者當帶疏曰物有宜奉持者有宜提挈者奉者仰手當心提者屈臂當帶帶有二處朝服之屬其帶則高於心深衣之類其帶則下於脇此當帶

  • 卷一 士冠礼第一·李如圭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释卷一    宋 李如圭 撰士冠礼第一郑目録云童子任职居士位年二十而冠主人冠朝服则是仕于诸侯天子之士朝服皮弁素积古者四民世事士之子恒为士冠礼于五礼属嘉礼大小戴及别録此皆第一释曰童子

  • 大悲经持正法品第六·佚名

    尔时世尊复告阿难。汝莫忧悲。我之梵行当广流布。各能增益诸天人众。阿难。我灭後摩偷罗城优楼蔓茶山。有僧伽蓝名那驰迦。於彼当有比丘名毗提奢。有大神通具大威力正智得道多闻无畏。持修多罗。持毗尼。持摩多罗迦。

  • 卷第二十六·雷庵正受

    嘉泰普灯录卷第二十六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拈古 蒋山佛慧泉禅师二则 举。巴陵示众。祖师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既不是风幡。向甚么处着。有人与祖师作主。出来与巴陵相见。雪窦道。风动。幡动

  • 卷第五十五·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五十五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二十世径山端禅师法嗣杭州径山愚庵以中智及禅师苏之吴县顾氏子。自幼出家。穹窿海云院祝发受具。听

  • 金刚般若经集验记·孟献忠

    简称《金刚经集验记》。佛教感应集。唐开元六年(718)孟献忠撰。三卷。是记述因诵持《金刚经》而获灵验的佛教故事书。全书分六篇:(1)救护篇,十九则;(2)延寿篇,十二则;(3)灭罪篇,三则;(4)神力篇,十六则;(5)功德篇,十则

  • 华严镜灯章·续法

    佛教著述。清续法集,如朗校。一卷。以镜、灯为喻讲述华严宗的判教学说和主要教义,故名。书中谓贤首法藏为使学者理解“事事无碍法界”的道理,曾于暗室中供五佛,于每尊佛像前各燃一灯,又取十面镜子安置十方,使其“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