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七

应庵和尚语录卷第七

嗣法门人 (守诠) 等编

法语上

示徽禅人

达磨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妨直截省要。正眼看来已是七错八错了也。事不获已且作死马医。祇者直指底心。便是黄面老子四十九年横说竖说不着处。至精至妙。罕有达此正脉者。此心传授不得。唯自证自悟到无迷悟处。祇是平常着衣吃饭。更无许多玄解义路贯塞胸次。荡荡地闲闲地。祖师道一种平怀泯然自尽。方得大受用。至於临生死之际。湛然凝寂更无毫发走作。祇恁么地如一坐须弥山相似。岂不要哉。近年来参学兄弟虽号行脚恰如冷水浇石一般。到所在挂搭。祇是妄想记忆。诤胜负以当平生。真可怜悯。若是正因行脚人终不恁么地。看佗从上古圣挟复子出丛林入保社。亲近真正善知识十年二十年。退步就己。寒灰枯木密密地究竟根蒂下一些子。要着实处。方可随缘任运。名为了事衲僧。行脚高人。若心地不洞明。如何歇得十二时中起心动念。匝匝地如千波万浪相似。如何消融得去。到这里若无透脱处。祇是一个无所知盗常住饭劫贼。临济和尚谓之秃兵是也。劫来劫去。劫得浑身赤骨聿地。忽然缘谢。所有平生机智聪慧。向眼光落时一点也用不着。设使累生作得恒沙功业。愈无超生死之期。祇得人天福报。报尽依旧无出头处。若要穷虚空劫尽未来际。受用不尽。须是直下心空。既未能彻证此道。当须禀大宿誓。择本分宗师。放下复子尽此一报身穷究此公案。无有不契证者。第恐如存若亡。口头虽说参禅。肚里全不肯做。若此不如归一头存诚看教。作白净业将来不失人身。古德云。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寸是也。且如今列剎相望。呼为善知识传直指底心宗。毕竟此心如何传。是何形状。近来出一等魔。教中谓之恶友。各说异解以为利人或者指示教人休去歇去都莫思量。才起动念。速为除去。或者教人一向无事。香不烧拜不礼。或者一向令人理会古今去。恰如个杜撰座主。或者将从上老宿赤心提持处。谓之建立门庭。或者见学家来室中下得一转语相似。打半日又问一句。学者又进语。合得佗着。便谓此兄弟有个入头处。且道此几等利人。还契得直指心么。灼然是无星子交涉。所以佛鉴和尚道今之善知识多是曲指人心说性成佛此之是也。临济正脉自百丈於马师喝下递代至今。非但契证诸大祖师命根。亦乃彻证不可说不可说百千万亿阿僧祇佛祖命脉。丝发不差。百丈得黄蘗。黄蘗得临济。临济付三圣。乃云谁知吾正法眼藏向这瞎驴边灭却。祇这个说话若见得彻去何更有临济宗耶。德徽上人以道义相从。颇追古风不倦穷究衲衣下事。诚谓之不虚行脚也。若要易会。祇向十二时中起心动念处。但即此动念直下顿豁。了不可得如大虚空。亦无虚空形段。表里一如智境双泯玄解俱亡。三际平等。到此田地谓之绝学无为闲道人也。更须知有五祖道底始得。上人既炷香诚恳。因书以付其行。绍兴十一年八月望日。

示希禅人

古来老知识发心行脚时为生死二字不破。动余万里寻真善知识决择此事。十年二十年废却世间一切闲杂骨董念兹在兹。未尝片时不在里许。尚恐走作不得此事成辨。长庆和尚在雪峰玄沙往来二十年坐破蒲团六七个。岂不是大根器尚不能彻证。盖古人参学不肯小小了却。直是今生参不得便休。终不敢取次承当。嗟呼深不容易也。一日见卷帘豁然漆桶破。命根嚗地断。便说个颂子。也大差也大差。卷起帘来见天下。有人问我解何宗。拈起拂子劈口打。此便是达磨直指底心。更无秋毫许领览悟解。方可为佛种草也。

每见今时兄弟做工夫。不在沉掉处。便在惺惺处坐地。中其沉掉则犹若醉酒之人行於长途也。饮其惺惺则闻见逸於心腑以为究竟法也。但舍二岐而致之一处。常尔提撕。豁然彻去。不是分外事。

近日丛林有一等参学者。不自去真实履践己躬。坚爱宗师说禅病。禅又何尝有病来。祇为胡乱领览。强记为谛实。於本参学中实无得力处。所以宗师家用一些子本分草料。谓之解黏去缚。令学者知非。而反食宗师说病之语。益於胸次以为究竟法。深可怜悯也。如今若要此事易办。但念念无杂。纯一真实久久自然彻法源底也。

示国清初化主

古来道流痛念死生未明。立大志如金石。放复着处所。求真正善知识决择父母未生前一段大事。岂肯容易哉动经二三十年灰却攀缘灭却意想。孜孜冷地里一朝豁然漆桶堕。丧却眼前光影。应是从前祭鬼家具。依草附木神祇一切氷消瓦解。全是自己本地风光。如倚天长剑谁敢正眼觑着。觑着即瞎却。所以临济入门便喝。德山入门便棒。鲁祖见僧面壁。俱胝见僧竖指。至於从上若佛若祖天下有眼底老和尚。全以本分草料觌面提持如断命刀子相似。若是识痛痒汉便知落处。其如皮下无血眼里无珠底。且留待弥勒下生为佗说破。

示湛禅人

明果门下无禅可说无道可传。祇有一口剑。不问佛来祖来圣来凡来拈起便斩。若解向剑刃下翻得身底。一任出一丛林入一保社。把禅床上老汉与一拶。若见口里水漉漉地。腰包便行。岂不快哉。若也未能彻证扶荷。也不得草草。深宜子细。神鼎諲和尚道参须实参悟须实悟阎罗大王不怕多语也。

不负平生行脚初志。尽此报身靠却本色人一二十年间。忽然遭佗毒手。顶门裂眼睛落光影尽伎俩除。活鱍鱍地咤咤呀呀如师子王。去住自由哮吼自在。岂不是大丈夫意气。做大丈夫事业。方谓之出群英特之士也。

白云端和尚道悟了须遇人始得。若不遇人祇是一个无尾巴猢狲才。弄出人便笑。深信此道者万中无一。诚可怜悯。

示清禅人洎出队兄弟

黄面老子未出母胎时。便用一条断贯索穿天下人鼻孔及乎出头也用者索子。四十九年口吧吧地也祇用者索子。又道四十九年未尝道着一字也只用者索子。末后拈花迦叶微笑以正法眼藏分付摩诃大迦叶也祇用者索子。列派已来迄至于今烹佛炼祖也祗用者索子。近日者索子看看无人解拈动。设有解拈动恰如深夜伸手捉物。虽执其物知它是青黄赤白长短大小初不分晓。何故盖为来处不谛当。遂致瞒瞒顸顸。若来处谛当便见三世诸佛说梦六代祖师说梦天下老和尚说梦。梦见黄面老失却断贯索子。既失却了且道汝诸人将什么受用。者些子如缦天铁网相似。透得过者八面通途。透不过者且向诸上人手中乞命。

示崇侍者开元和尚语录

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向衲僧门下恰似掘地活埋人也。事不获已且作死马医。说个佛说个祖说个心说个性。如将蜜果换苦葫芦之说也。若是大丈夫汉一刀两段。退步就己。向一念未生已前豁然觑透本来面目。洞明十虚。廓彻无间。便与释迦老子不别。谓之顶王三昧。谓之烈焰聚。谓之金刚王宝剑。谓之踞地师子。谓之涂毒鼓。谓之种种名。当恁么时谁为生死。谁为去来。谁为善恶。谁为逆顺。谁为是非。谁为天堂地狱。谁为四生六道。尽大地是个解脱门。全体是个无位真人受用物。岂不见临济和尚道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在汝等诸人面门出入。未证据者看看。时有僧出。临济下禅床栏胸擒住云速道速道。僧拟议。济托开云无位真人是什么乾屎橛。此便是达磨源流也。临济得此三昧。如大云雨如百千万雷。变通逸格。其唱愈高。三圣得此三昧。其和愈峻。至於兴化南院首山风穴汾阳慈明杨岐白云东山圜悟。皆得临济正裔。见彻本心。妙其三昧。诚谓教外别传直指之要不辜也。此庵老人始发大志游方。首造蒋山谒圜悟禅师契此三昧。深藏众底二十余年。未有明辨得出者。盖其平生彻证超出过量。履践稳密。未易一言半句急於人知也。绍兴四五年间。此三昧败露。光明烛世。如大日轮升太虚空。有眼者见其光明清净无坏无杂。山河大地依此光明发生万物。日月星辰依此光明炳曜痴昧。地狱天堂依此光明而住善恶。一切群动依此光明头出头没。衲僧依此光明启大炉鞴提弈。世钳锤碎圣凡窠窟断佛祖命根。命根若断。觅其光明来处了不可得。盘山和尚道心月孤圆光吞万像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亡复是何物。云门和尚道尽大地是光唤什么作自己。若识得光去。境亦不可得有什么屎光境。光境既不可得复是何物。学道流向个里如何支准。若是打破漆桶底汉。便知二老落处。既知二老落处。且道在光明里不在光明里。若道在光明里。云门又道有什么屎光境。若道不在光明里。盘山又道光吞万像。所以道打破漆桶后。须是遇人始得。若不遇人到个里失却透关眼。若是打破漆桶。曾经本色宗匠炉鞴中出来。如百炼真金。如猛虎插翼。如金翅吞龙。方谓之真法王种草也。

示通修造

昔大隋和尚参七十余员善知识。具大眼目祇一二而已。其佗皆具正知见。香林见云门十八年作侍者。凡一言半句录於纸衣下。举此两端深知古人为法诚切。到透处烜赫。逈出罗笼机关表里情解之外。所谓师子王不妄哮吼也。近世宗门淡薄病在於何。病在当人不自信处。且此病从何而起。盖从因地不正而起。因地既不正虽致身丛林。视丛林犹驿舍。虽说参禅闻禅。似鸭听雷。举此两端亦见今人与古人相违也。其间设有因邪打正方知佛祖深恩难报。则知二大宗师不诬矣。

示璋供头

本色道流。夙有般若种智。才出头来。其气槩劲直。於最初一步卓然超绝与泛泛者不同。盖末上亲近真正宗匠。至於一言半句。终不妄诞。然此一段事。初非明悟知见可拟。又岂是世智辩聪而能彷佛者哉。是故罗山云。上士脚才跨门。便知宗旨。犹怕绳床上老汉瞌睡。更回头与一探。若是作家。暂挂瓶盂。亦恐绳床上老汉。瞌睡未醒。口里水漉漉地。不是泊船处。便去俗人家寄宿去。看佗透底人。蓦露个消息。直使天下衲僧。无丝头许凑泊。亦不令守住。无凑泊蹊径。所谓驱耕夺食手段。诚间世而出。又安可与时辈和泥合水瞎学者眼耶。

示圆锺头

释迦老子已前。曹溪大鉴之后。诸大老宿已来。的的相承。密密符契。亦不出乎当人。二六时中。一动一静。一语一默之间。果能不昧初志。於此直下顿见本地风光。则与从上佛祖把手共行。同一受用。提持千圣。近傍不得底。万灵景仰。无门处。顶[宁*页]上一着子。不独与一切人。解黏去缚。至於四生九有三途六趣。俾各彻证根本。个个洞明。正知正见。岂不是大丈夫成就大丈夫事。临济道我二十年前。在黄蘗先师处。三度问佛法的的大意。三度被打。如蒿枝拂相似。如今更思一顿吃。谁为下手。时有僧出云。某甲下手。临济拈拄杖度与。其僧拟接。临济便打。看佗显示此个大法。不妨超宗异目。岂似而今依草附木之辈恣纵。无主孤魂。坐在第八识里。团量佗向上人。大机大用。正如萤火烧须弥山之说。归宗年来寂寞太甚。也思得六十棒吃。谁为下手。忽然圆上座出来道法圆下手。祇向伊道待你铸锺了则分付拄杖子。

示章修造

佛眼叔祖初领淮右龙门。残僧破屋而已。不逾年天下英特之士屦满矣。未及数稔一寺鼎新。於是东山之道。大振天下。建炎末。绍兴初。兵火民物。糜灭几尽。独龙门存焉。盖此老人。般若智胜。行愿宏博。而世数岂能动毫芒耶。昔尝示徒云。你为我修造。我为你说禅。我将金弹子。博你泥弹子。好言语。理上也透。事上也透。所谓理事融彻。会尽诸法无生。虽不呵佛骂祖。佛祖安能迹其前。虽不行棒行喝。棒喝安敢措其用。当知佛眼叔祖之道。太虚空不可等量。玄妙泯默。岂可图度哉。是故参学人。若觑得泥弹子透。便知金弹子落处。若觑得金弹子透。便知泥弹子落处。者个临济吹毛剑。若善操持。大功不宰。傥或踌躇。未免自伤己命。

示政化士

岩头和尚道。大凡唱教。须从无欲中。流出三句。祇是理论。咬去咬住。欲去不去。欲住不住。或时一向不去。或时一向不住。诚哉是言也。从上具大眼目宗师。皆得个些子说话。所以掀天动地。孤峻处凑泊佗不得。平实处扪摸佗不着。逆顺中觑佗不见。谓之衲僧巴鼻。圆悟师翁。凡示学者曰。我有一句到你。老僧自着吃棒。若无一句到你。你便自陷地狱。看佗得个些子说话底事分。正如金翅擘海。直取龙吞。无异也。又道。夫为善知识。据曲录床。若无擒虎兕。辨龙蛇眼。未免被觉者吞却。己谓宗门祇如是也。岂不见明招到泉州坦长老处。坦云。夫参学一人所在亦须到。半人所在亦须倒。明招便问。一人所在即不问。如何是半人所在。坦无语。后却令小师问。明招云。你欲识半人所在么也。祇是个弄泥团汉。归宗将谓明招。曾见作家来。必有惊人之句。如何却作野犴鸣。且道节角在什么处。

示茂先二化士

一大藏教。且不是黄面老人说底。直指人心。且不是达磨大师传底。祇者两着。殃害天下衲子。求生不得生。求死不得死。正拟议间。蓦地被人推转。一刀两段。血溅梵天。向归宗门下。犹是掇洗脚水底汉。未曾梦见我先祖意旨在。岂不见临济在黄蘗问佛法的的大意三度被打六十拄杖。兴化久参临济末后见大觉至脱衲衣处忽然大悟。亲见临济在黄蘗吃棒底意旨。欲绍此个门风初无佗术别没聱讹。一味硬却脊梁竖。教透去则尽大地人性命祇把断贯索穿却。更无一个漏网底。岂不是大丈夫汉成大丈夫事也。

示鉴化士

丛林英俊之士气宇不群。凡所至处终不妄通消息设吐露一言半句必有来由。虽有未彻底领略却受人整顿。盖智识精明使其然也。唯是拍盲者。不问是不是。祇信彩撒将去。贵人说伊会祇对。不知正是折本经纪也。仰山在百丈时口吧吧地。丈云汝佗后遇人在。后到沩山山云子在百丈问一答十是否仰云。不敢山云佛法向上道将一句来仰山拟开口被喝出。如是三问三拟答皆遭喝出。仰山低头垂泪云先师向我道佗后遇人。今日便是也。从此发心入山看牛三年。一日沩山入山见在树下坐禅。以拄杖点背一下仰山回首。沩山云寂子道得也未。仰云。虽道不得要且不借别人口。沩山云子会也。所谓动弦别曲叶落知秋。至於临济在黄蘗处三遭痛棒。后来出世示众云我当时在先师处吃棒如蒿枝拂相似。凡养子要如二大老始可起宗也。祇如临济仰山悟去成得什么边事。若检点得出许你入阿字法门。

示感化士

道人之心其直如弦。在在处处若倚天长剑。世间富贵骄奢五欲八风入作无门。名利是非四生九有笼罩不住。得到这田地便是取黄面老子命根时节也。岂祇一生两生坚劲行愿所致。乃是积劫熏炼种智纯熟。至於历诸勤苦。然后乃可引跂大方超然独步者也。古云无一法从懈怠懒惰中生。又云久受勤苦乃可得成。此真实语。不诳语。不妄语也。果一旦透去。千人万人罗笼不住。呼唤不回。它时异日孤峰顶上呵佛骂祖则不忝矣。岂可饱食终日。成群作队。说黄道黑。略无少念回光反照。我今此身四大。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於地。涕唾脓血津液涎沫大小便利皆归於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个里急着精。彩若作地水火风商量。释迦老子尽尘沙劫无出头分。不作地水火风商量。如将鱼目而比明珠。二途不涉。无异画饼充饥。三十棒归宗自吃不干诸方事。

示禧庄主

顶门一机千圣罔措。思而知第二头。不思而知第三首。要在当人直截荷负。卸却从前学解明昧两岐。到净裸裸处。更须转向那边。见佛杀佛。见祖杀祖。向衲僧门下犹是奴儿婢子边事。大丈夫汉。莫向禅床角老和尚口边觅禅觅道觅玄觅妙。[祝/土]向臭皮袋里。为究竟法。不亦谬乎。睦州凡见僧云。见成公案放你三十棒。俱胝见僧竖指。秘魔见僧擎杈。至於玄沙未彻。从上诸宿德无不的的痛处提持。如大火聚孰敢近傍。近傍则燎却面门。又如金翅擘海直取龙吞更无回互。有如是气槩。具如是英特。方可称为大丈夫事。莫祇守老鼠见解弄三寸光。巡门傍户。见人道好从之於好。见人道恶从之於恶。诚可怜悯。麻谷一日持锡至章敬绕禅床一匝振锡一下卓然而立。敬云是是。又持锡至南泉绕禅床一匝振锡一下卓然而立。泉云。不是不是。谷云章敬道是和尚为什么道不是。南泉云章敬是是汝不是此是风力所转终成败坏。参学人到此如何缁素。若善参详好恶自分耳。

示严教授宣教

达磨大师未离西土。已是七错八错。既把不定。遂航海游梁历魏。九年少林露个消息。谓之单传直指。其纳败愈甚。事不获已将错。就错以心契心。初无毫末许得底道理。所证祇证自本法。且如何说个本法。莫是以心契心为本法耶。以无所得心为本法耶。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为本法耶。总恁么为本法耶。总不恁么为本法耶。若如此领略正如刻粪作栴檀形。尽未来际祗作屎臭气。纵饶辩似悬河机如掣电。也是掉棒打月。者些子须是悟底人方知落处。而今说个悟是治颠倒语。从上若佛若祖。观一切众为从无明流入颠倒。从颠倒流入诸趣。路头既错。改头换面造种种业。谓之从迷背悟。若夙植善根。从善知识言下心地开通。觑彻本来面目。便谓之返迷入悟。然而迷时又何尝减一丝头。悟时何尝添一丝头。迷时则迷悟底。悟时则悟迷底。迷悟既彻生死根断。直下如红炉上一点雪相似。佛也祖也凡也圣也逆也顺也好也恶也长也短也。至於得失是非俱着不得。於着不得处事事着得。譬如虚空具含众像。於诸境界无所分别。又如虚空普遍一切於诸国土平等随入。尘尘剎剎全是个大解脱门。佛法世法打成一片。便是从前未举意参禅时身心一般。肚里更无许多恶知恶解。所谓悟了还同未悟时是也。到此境界方谓之不疑之地。亦尝面谕不疑有两种。见彻本法到究竟大安乐处故是不言。尚恐坐着。有一般拍盲不疑。自谓从本无迷今亦无悟。及乎征诘无迷悟处又却去不得。岂不是拍盲不疑。此是焦谷败芽。断佛命根。出佛身血之辈。乌可与语哉。古来老尊宿穷究此一大事。不是容易直是子细。安似今时长老担夯得重。何谓如此。有般底得个见处了便休。更不就人决择。被人拈起一件物顿在面前分踈不下。便浑仑吞却。口头虽说不疑。肚里毕竟有块物不能消化。此便是生死根本也。有一般底得个见处。坐着见处。见地不脱。一向说玄说妙。广陈蹊径谓之为人。此便是丧达磨正宗魔子也。有一般底做工夫到个静处身心稍稍轻安。一向坐在无人之乡。见人说着好事便生烦恼。返言禅道本无所说。所以云门道一切处不明面前有物者是也。此病最苦。有一般底得个见处。荡荡地无佛无祖无诸圣。一向无将去。行盗行淫饮酒食肉。谓之无碍禅。此是地狱种子也。永嘉云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此之是也有一般底见处泯默无闻。一味噇却常住饭了。祇管死葛怛地守却被位。等个悟处。此便是深山大泽中一间破屋下泥团。谓之无转智大王。徒消信施耳。其实本分参学者初无许多栖泊处。渠自有超宗异目生涯。且如严阳尊者问赵州一物不将来时如何赵州云放下着。赵州知佗病正在这里。便与放出毒手去贴肉汗衫。非此手段不可救也。严阳尊者既不领略。又问既是一物不将来放下个什么赵州又对佗道放不下担取去。者一句子更是辛辣。过如吃痛棒。从上古尊宿履践此事。直是透到无秋毫子过患处。方敢据位为人师范。岂似今时衒声利辈。乱瞎人眼也。面谕。为人一着子须是自得之。古云得之於心应之於手。临机初不费丝毫气力。剔将出来活鱍鱍地。左之右之皆在吾网中。不可说这一个公案是为人处。那个公案不是为人处。切忌作此解。殊不知当台明镜妍丑自分耳。罗山老汉道我这里祇有一口剑。剑下有分身之意。亦有出身之路。从上老宿弄将出来。千差万别无不从脚跟下流出。变通逸格杀活自在。岩头道若论战也个个力在转处。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示达化士

德山未遇人时。[祝/土]一肚皮葛藤。流入八万四千毛窍。化为精魅魍魉。各各放无量神通。及见龙潭一点也用不着。然后知非。乃云从今日去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信之此事。初不在聪慧多闻处。亦不在澄澄湛湛处。亦不在长坐不卧处。亦不在寂寂惺惺处。若是其中人动弦别曲叶落知秋。其如未能究竟。当如德山见龙潭一番子。方可入炉鞴受钳锤也。

应庵和尚语录卷第七

猜你喜欢
  四分律卷第四十六(三分之十)·佚名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序·彦悰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三·海明
  省庵法师语录目次·宝贤
  《楞伽师资记》序·胡适
  泐潭真净文禅师·惠洪
  序·佚名
  卷第十二·志磐
  光赞经卷第三·佚名
  僧伽与政治·太虚
  目录·佚名
  在留沪日侨欢送会答词·太虚
  金色童子因缘经卷第八·佚名
  释净土群疑论卷第七·怀感
  解深密经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张继先·唐圭璋

      继先字嘉闻,嗣汉三十代天师。崇宁四年(1105),赐号虚靖先生。北宋末卒。有虚靖词。   点绛唇   祐陵问:所带葫芦如何不开口,对御作   小小葫芦,生来不大身材矮。子儿在内。无口如何怪。   藏得乾坤,此理谁人会。腰

  • 第五卷·佚名

    知 遇   太祖收并门,凯旋日,范杲为县令,叩回銮进讲圣寿诗,有“千里版图来浙右,一声金鼓下河东”之句,上爱之,赐一官。(此则出《玉壶清话》卷二,《诗话总龟》前集卷四引)   金陵胡恢,坐法失官十余年,老倒贫困,赴调

  • 卷一百三十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三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苕溪诗集下方欲相约为孔侯溪上之逰忽辱佳篇复次元韵山色溪烟淡墨成隔溪幽鸟自呼名未妨浊酒陪心赏更借清诗作眼明桃叶不闗今夕恨竹枝犹是古时声扁舟

  • 和靖集补钞·吴之振

    林逋酬昼师西湖春望笛声风暖野梅香,湖上凭阑日渐长。一样楼台围佛寺,十分烟雨簇渔乡。鸥横残葑多成阵,柳映危桥未著行,终约吾师指芳草,静吟闲步岸华阳。咏细眉双耸敌秋毫,荏苒芳园日几遭。清宿露花应自得,暖风和絮欲争高。情

  • 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陈寿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谢承后汉书曰:景字仲乡,少以廉能见称,以明学察孝廉,辟公府。后为豫州刺史,辟汝南陈蕃为别驾,颍川李膺、荀绲、杜密、沛国硃寓为从事,皆天下英俊之士也。稍迁至尚书令,遂登太

  • 卷二百五·列传第九十三·张廷玉

        朱纨 张经 胡宗宪曹邦辅 李遂 唐顺之   朱纨,字子纯,长洲人。正德十六年进士。除景州知州,调开州。嘉靖初,迁南京刑部员外郎。历四川兵备副使。与副总兵何卿共平深沟诸砦番。五迁至广东左布政使。二十五

  • 大明世宗肃皇帝宝训卷之八·张居正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正风俗○嘉靖五年十一月癸未是日御道上有匿名

  • ●卷六。恩叙一·梁章钜

    乾隆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庄亲王允禄等奏:臣等因总理事务,荷蒙天恩,交部议叙。查总理事务差委办事之侍郎纳延泰、班第,学士索柱,并办事官员等,多系从前在办理军机处行走之员,复在总理处效力行走,俱各小心谨慎,黾勉办公,并无过失,应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十一·佚名

    弘治元年二月乙未朔南京监察御史吴泰等言吏部尚书王恕才识问望固宜委任但年过七十恐不宜劳以剧务乞诏入内阁与谋大政 上曰吏部重任朕循 祖宗朝用蹇义王直王翱故事特起用恕以服众心若有谋议亦无不听纳内阁之举姑己之○

  • ●卷三·刘体智

    李文忠以大学士任北洋重镇,虽不入阁办事,而隐持国柄。法越之事,举凡用人、调兵、筹饷、应敌、交邻诸大政,朝廷均谘而后行。武进盛愚斋尚书常云:“是时吾与眉叔,日在傅相之侧。公于签押房外,另辟一室,处吾二人,以应不时之

  • 来俊臣传·欧阳修

    来俊臣,京兆万年人。其父来操,是个赌徒,与同乡蔡本结友。蔡本赌输了几十万,拿不出钱来,来操就以蔡本的妻子抵债。其妻入来操家门时已怀身孕,以后生子即为俊臣,也就改姓为来。来俊臣天性凶险残忍,喜好反覆无常,不事生产。客居和

  • 卷四十四·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四十四经费三俸秩国子监职官祭酒俸支银一百五两司业六十两监丞博士助教四十五两学正学録典簿四十两典籍三十一两笔帖式七品者二十三两八品者三十八两九品者二十一两恩俸各视其正俸之数禄米

  • 胡惟庸党案考·吴晗

    一《明史》所记之胡惟庸胡惟庸事件是明代初叶的一件大事,党狱株连前后十四年,一时功臣宿将诛夷殆尽,前后达四万余人。且因此和日本断绝国交关系,著之《祖训》。另一方面再三颁布《昭示奸党录》《臣戒录》《志戒录》《大诰

  • 99.吕蒙白衣渡江·林汉达

    司马懿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刘备和孙权两家虽然结了盟,但是矛盾很大。鲁肃在世的时候,是主张吴蜀和好,一起对付曹操的。后来鲁肃死了,接替他职务的大将吕蒙,就和鲁肃的主张不同。吕蒙是东吴名将。他从小就练得一身好武艺,年青

  • 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法一品(亦名五字咒法)·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在毗卢遮那大会中。从座而起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我今说本五字陀罗尼。若有善男子

  • 道情诗词杂著·李西月

    李涵虚祖师圆峤内篇第六卷,道情诗词杂著,长乙山人李涵虚著 皖江陈撄宁校订。

  • 五代春秋·尹洙

    北宋尹洙撰。二卷。编年体。宋尹洙(1001—1047)撰。洙字师鲁,北宋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东)人。世称河南先生。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后因故被贬。其人博学多识,精于《春秋》,提倡简古文风。记载五代历朝政权兴亡大事,起

  • 华积楼阁陀罗尼经·佚名

    佛说华积楼阁陀罗尼经,一卷,赵宋施护译。与上经同本新译。佛在阿耨达龙王宫,师子游戏菩萨问佛功德,及供养佛功德?佛为分别,并说咒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