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舍利品第三十八

佛告释提桓因言:拘翼。如佛全身舍利。满一阎浮提持作一分。般若波罗蜜书持经卷复作一分。二分之中欲取何所。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我宁取般若波罗蜜。所以者何。我於舍利不敢有慢意。不敢不恭敬。不为不欲供养。用诸佛身皆从般若波罗蜜出生故。诸佛如来舍利。皆因般若波罗蜜因缘故而得供养。舍利弗语释提桓因言:拘翼。是般若波罗蜜最第一无形。不可护持不可见无碍一相。一相者则无相。云何而欲受持。持是般若波罗蜜。亦不於所生处祝亦不增减处祝亦不希望处祝亦不无希望处祝亦不转处祝亦不於著断处祝亦不持佛法有所与。亦不舍凡人法。亦不持声闻辟支佛戒法有所与。亦不舍凡人法。亦不持无为法有所与。亦不舍有为法。亦不持内外空及有无空有所与。亦不持三十七品佛十八法萨云若法有所与。云何欲受持。释提桓因言:如是如是,舍利弗。有知是般若波罗蜜。於佛法无所与。於凡夫法而无所舍。有作是知者是为行念般若波罗蜜。是为於六波罗蜜而无二入故。於是世尊叹释提桓因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於六波罗蜜无有二入。所以者何。六波罗蜜无有二事故。拘翼。般若波罗蜜及法性亦无有二。六波罗蜜真际不可思议亦无有二。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诸天及世间人。当为般若波罗蜜作礼。所以者何。菩萨摩诃萨。於般若波罗蜜中成阿惟三佛故。世尊,譬如我与诸天子共在快等正殿共会。诸天子来集为我作礼。若我不在坐。诸天子皆为我坐作礼。用受教处故。绕一匝已各各自去。若善男子善女人。有书持是般若波罗蜜。复为他人解说其义。时十方诸天。龙。鬼。神。阿须伦。揵沓和。迦楼罗。甄陀罗。摩睺勒。皆为般若波罗蜜处作礼绕已竟去。所以者何。诸佛如来皆从中生。诸世间人安隐快乐皆从中生。诸佛舍利诸菩萨行。皆来入萨云若中。皆因萨云若皆悉随从受其教令。用是故世尊,二分之中我取般若波罗蜜受持讽诵。我受持般若波罗蜜者,若使法欲尽时。我亦不恐畏。初无是相念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无相无形亦不可得故。六波罗蜜上至萨云若。皆无有相无行无形亦不可见。是般若波罗蜜无相之法。用是故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於无行无得无相法中。成得阿耨多罗三耶三佛。世尊,用般若波罗蜜无相故。为弟子说法亦无相无得无行。得成阿耨多罗三耶三佛。用是故世人及诸天鬼神龙。皆当承事恭敬名花名香缯幡花盖。供养般若波罗蜜。世尊,若有受持般若波罗蜜讽诵习行者,若复持诸经卷香花供养者,是辈之人终不复堕三恶之趣。亦不堕落罗汉辟支佛道。至成阿耨多罗三耶三佛。亦无是难所生常见佛不离诸佛国。从一佛国复至一佛国。香花宝饰供养诸佛世尊,正使三千大千国土全身舍利令满其中。二宝之中我故当取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世尊,是舍利於般若波罗蜜中出生得供养故。善男子善女人。因是供养断三恶趣。得生天上人中之福。於三乘法随其所愿各得度脱。世尊,书般若波罗蜜已,见其经卷如见佛等无有异。何以故?世尊,如来与般若波罗蜜等耳无有二故。如世尊以三事教及十二部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书般若波罗蜜。持其经卷复以教人。与佛所教正等无异何以故?世尊,佛三法教及十二部经。皆从般若波罗蜜中出故。复次世尊及十方诸佛。以三事教十二部经。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经卷教人。其福亦等无异。何以故?十方诸佛十二部经及三事教。皆从般若波罗蜜中出生故。复次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十方如恒边沙诸佛真越。衣服所有名花供养严饰。若复有供养般若波罗蜜者,其功德福与彼无异。何以故?十方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皆从般若波罗蜜中出故。复次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受学般若波罗蜜。讽诵读持习行中事。是人终不堕三恶趣。亦不堕罗汉辟支佛道地。正住阿惟越致地。何以故?世尊,般若波罗蜜者,远离众病故。复次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持般若波罗蜜者,受学讽诵守行中事。加复供养名花捣香缯采花盖幢幡。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已离诸恐怖。世尊,譬如负债之人常怀恐怖。与王相知不复恐怖。何以故?用依尊故。如是世尊,舍利从般若波罗蜜中得成而得供养。世尊,当知是般若波罗蜜如王。如来舍利者如负债人。依般若波罗蜜用得安隐。世尊,当知萨云若之慧皆从般若波罗蜜得成。是故我於二宝之中取般若波罗蜜。何以故?如来身者从般若波罗蜜中出生。大士三十二之相。佛十种力四无所畏佛十八法大慈大悲。皆从般若波罗蜜出生。五波罗蜜者亦从般若波罗蜜出生。各得名字。如来所得萨云若慧。皆从般若波罗蜜中出。世尊,三千大千刹土。所在有受持是般若波罗蜜讽诵学者,供养香花承事礼拜。人若非人终不能得其便。是众生等後皆当得泥洹之法。世尊,是般若波罗蜜大威神也。乃使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皆建佛事。世尊,般若波罗蜜所止处。当知是处已为有佛。譬如世间无价摩尼之宝所在著处。人非人不能得其便。若男子女人为非人所持持摩尼宝往。非人见摩尼宝者,不堪其威即自然去。若男子女人有寒热之玻持摩尼宝示之其病即除。若持摩尼宝著冥中即时明。热时持摩尼宝所著处即时凉。寒时持摩尼宝所著处即时温。摩尼宝所置处诸邪之毒皆悉消除。若男子女人为蛇蚖所中。见摩尼宝者毒即除其处愈。世尊,摩尼宝其德如是,若男子女人若目冥若眼痛若身肿若有疮见摩尼宝者诸疮诸病皆悉除愈。世尊,此摩尼宝其德如是,若著水中水即随作摩尼宝色。世尊,若持杂色若干种缯裹。著水中水续作摩尼宝色。水浊即为清。摩尼宝其德如是,是时阿难语释提桓因言:拘翼所说者为是天上摩尼宝乎。为是世间宝耶。释提桓因报阿难言:我所说者天上之宝。世间亦有摩尼宝。不及天上之宝。其德不具足不如天上宝。其德不可以譬喻为比。我所说宝者,若著函中若著箧中。其光明彻出去。正使举珠去其处续明如故。若有书持受学般若波罗蜜者,其处则无众患之难。其处所尊譬如摩尼珠之处。当知般若波罗蜜如摩尼珠。其德无量五波罗蜜之德及萨云若。内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佛十八法。法性如真际不可思议萨云若慧之德。佛般泥洹後舍利得供养承事。萨云若慧从诸习绪荆常悉守护不忘於法。萨云若者是诸法之器。是故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舍利得尊敬供养。舍利者是般若波罗蜜之宝器。无断无著波罗蜜。无生无灭波罗蜜。亦不著亦非不著波罗蜜。无生无灭波罗蜜亦不应亦非不应波罗蜜。亦不举亦不下波罗蜜。亦不来亦不去亦不住波罗蜜。是故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舍利得供养。舍利者是诸法波罗蜜之器。以诸法波罗蜜合成故。舍利得供养。世尊,置是三千大千刹土如来舍利。如恒边沙刹土舍利满中。我故取般若波罗蜜。所以者何。如来舍利皆出是中故得供养故。若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舍利恭敬承事者,得天上世间之福。得生刹利梵志长者大姓家。得生第一四天王,得第六天上功德之福。殖此福已因诸善本必度众苦。若复持是般若波罗蜜供养承事。便具足五波罗蜜三十七品佛十八法度罗汉辟支佛地住菩萨之德。便得神通从一佛国复至一佛国。随其所应而教化之各令得所。或作遮迦越罗。或作刹利梵志。或作长者大姓。随其习俗而教授之。是故世尊,我不为憍慢不恭敬承事。不为不欲受持舍利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恭敬承事般若波罗蜜者,则为供养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舍利已,世尊,若欲见十方现在无央数诸佛者,当奉行般若波罗蜜。讽诵受持教人习行供养是已,善男子善女人。便得见十方现在无央数诸佛。以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般若波罗蜜故便得诸佛法。世尊,欲得见诸佛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者,是善男子善女人。当受持般若波罗蜜。世尊,复有二法。何等为二。谓有为法之法。无为法之法。何等为有为法之法。谓内外空之智及有无空之智。三十七品四无碍慧四无所畏佛十种力及十八法。恶法善法之智。有漏无漏之智。俗法道法之智。是名曰有为法之法。何等为无为法之法。谓不生不灭之法。亦不住住无有异。亦不著亦不断亦不增亦不减诸法之真。何等诸法之真。无所有者是法之真。是名为无为法之法。佛告释提桓因言:如是如是,过去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皆由般若波罗蜜成阿惟三佛。诸弟子众亦各得其所成。须陀洹至罗汉辟支佛。甫当来今现在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亦当由般若波罗蜜成阿惟三佛。诸弟子众亦各成其所得。须陀洹至罗汉辟支佛。何以故?此三乘法皆从般若波罗蜜中出故。虽出三乘亦无所生亦无相念亦无著亦无断亦无所有亦不应亦不不应亦不动转亦不不动转亦不取亦不舍。但以俗数不以最要。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亦不在此亦不在彼亦不中流亦不近岸亦不偶亦不只亦非相亦非无相亦非道亦非俗亦不有为亦不无为亦不善亦不恶亦不过去当来今现在。何以故?拘翼般若波罗蜜亦不持佛法亦不持声闻辟支佛法亦不舍凡人法。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者大度之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尽知一切众生之意。亦不有众生及知见处。亦不见五阴亦不见六情。亦不有六衰亦不缘起。亦不有三十七品及佛十八法。亦不见道亦不有道法。亦不见佛亦不有佛法。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亦不有所倚祝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无有形不可见。何况当见有所倚者,佛告释提桓因言:如拘翼所说,菩萨摩诃萨长夜行般若波罗蜜尚不见道。何况及菩萨所行法。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但行般若波罗蜜。不行馀波罗蜜。佛告释提桓因言:菩萨尽行六波罗蜜。亦无所倚不有所施。不有受者不有与。不有戒亦不有犯。亦不有忍亦不有恚。亦不有精进亦不有懈担亦不有禅亦不有乱意。亦不有智亦不有愚。般若波罗蜜者是菩萨第一之行。於般若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者,欲具足五波罗蜜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欲观诸法无所倚故。从五阴至萨云若。是为诸法无所倚。譬如阎浮提种种好树。若干种色若干种叶若干种花若干种果其色各异。种种茎节枝叶花实其荫无异无有差别。拘翼。般若波罗蜜含五波罗蜜至萨云若。亦不若干无有差别亦无所倚。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者,於诸功德皆具兄满。世尊,般若波罗蜜者,是无央数无量功德皆悉具足。世尊,般若波罗蜜者,含受一切诸法功德皆悉具足。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者,书其经卷。供养名华捣香缯盖幢幡奉行中事。若复有人书般若波罗蜜以为经卷。复与他人。如是其福何所为多者,佛告释提桓因言:我今问汝随所报我。若善男子善女人供养全身舍利。若复持如芥子者分与他人令供养者,其福何所为多。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如我从佛所闻法中事。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舍利。若复分持如芥子者与他人其福甚多。世尊,如我重察其义。如来住於金刚三昧。自坏其身下末舍利如芥子者而供养之。受无极福断诸苦之际。佛告释提桓因言:如是拘翼。若有人供养般若波罗蜜书持经卷。复与他人者其福德甚多甚多。拘翼。若持般若波罗蜜转复教馀人。解其中慧事事分别。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福德。多於前所供养者上所从闻。是般若波罗蜜者,当知其尊在诸贤圣之上。当视是人如世尊无异。所以者何。得见般若波罗蜜者则为见世尊已,世尊则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则是世尊,何以故?过去当来今现在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皆从般若波罗蜜中出。得成阿惟三佛故。诸贤圣智及诸阿惟越致菩萨。皆从是般若波罗蜜中出。得成阿惟佛。诸声闻者亦从其中皆得罗汉。辟支佛各得其所。发菩萨意者亦从是皆得诸菩萨德。是故拘翼。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得见现在诸佛承事供养者,当供养般若波罗蜜。佛言:我奉持供养般若波罗蜜如是上事。自致成阿惟三佛於中最尊。谁复有尊可承供养从天上至世间过诸三界无复尊者,熟自思念我本从般若波罗蜜自致三耶三佛。般若波罗蜜者则是我之所尊。是故我今当供养般若波罗蜜所应恭敬。是故拘翼。我自供养承事是般若波罗蜜初不远离。我所作者皆因般若波罗蜜而行。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得阿耨多罗三耶三佛者,当供养般若波罗蜜受持奉行。何以故?诸菩萨摩诃萨皆从般若波罗蜜出生故。诸佛世尊皆从菩萨摩诃萨出生故。是故拘翼。若善男子善女人行三乘法者皆当供养般若波罗蜜。书持受学亦当如是。

猜你喜欢
  卷第四十五(第七诵之四)·佚名
  释门归敬仪(卷下)·道宣
  卷第九·契嵩
  卷第六·佚名
  第十卷·知礼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一·湛然
  偈颂品第十·佚名
  十二門論·欧阳竟无
  佛说宿命智陀罗尼经·佚名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三下·道宣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九卷·圆照
  黄龙死心新禅师语录·死心悟新
  佛说放钵经·佚名
  第五十三卷·佚名
  三宝感应要略录卷之中·非浊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七十五回 销金帐琴瑟调和·陈端生

    第七十五回销金帐琴瑟调和诗曰:如鼓琴瑟乐旦晚,销金帐里好清谈。夫夫妇妇从今顺,燕尔新婚兆赐男。话说梁相爷退朝回来,素华小姐道过万福。夫人亦云:相公回来了么?请坐。夫人请。梁相爷,将身坐定叫夫人,妆奁已发吉期临。素华

  • 第四出 应诏·姚茂良

    【菊花新】〔生上〕赏春宴罢醉颜酡。蜀锦征袍喜暂脱。兵甲洗天河。待一统中原方可。勇出万人敌。威风不可当。功因多难立。身为太平闲。昨日分付两个孩儿教场操演人马。想必回矣。【前腔】〔小生扮岳云上〕少年威武

  •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班固

    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父中孺,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者卫少?私通而生去病。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久之,少?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既壮大,乃自知父为霍中孺,未及

  • 名山藏卷之三十一·何乔远

    臣何乔远恭辑坤则记二◆坤则记二周太后纪太后邵太后杜太后李太后○周太后周太后昌平人宪宗生母也庆云侯追赠宁国公周龙女天顺元年册为皇贵妃宪宗即位上尊号皇太后封其弟寿为庆云伯彧为长宁伯一门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二·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范文正公仲淹墓志铭富弼皇佑四年夏五月二十日甲子资政殿学士戸部侍郎范公以疾薨于徐吏走驿马以公丧闻天子感慨一不御垂拱殿朝特赠兵部尚书太常考行谥文正録孤赙物悉用加等中外士大夫骇然相吊以泣至于岩壑

  • 二五 漫画与画谱·周作人

    上文已经将沈八斤的名字提出,现在要继续讲那关于小床的记忆了。八斤那时不知道是几岁,总之比鲁迅要大三四岁吧,衣服既不整齐,夏天时常赤身露体,手里拿着自己做的竹枪,跳进跳出的乱戳,口里不断的说,“戳伊杀,戳伊杀!”这虽然不一

  • 马得臣传·脱脱

    马得臣,南京人。好学,博通古事,尤其擅长做诗。保宁间(969~979),历任政事舍人、翰林学士,常常参与朝议,以正直著称。乾亨初,宋国军队多次侵犯我国边境,皇上命他为南京副留守,又拜为翰林学士承旨。圣宗即位,皇太后临朝称制,马得臣兼

  • 卷一百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宗庙考【一】【臣】等谨按天子宗庙之礼所重亲飨虞夏商周以来历代各皆举行而缘情定制惟我朝为特隆焉唐以太宗贞观之治亲飨庙者二三年正月戊午十七年四月庚寅耳自後合十七宗而亲飨三十

  • 卷一百十四·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四宋 宋敏求 编政事祥瑞诸符瑞申所司诏不许奏祥瑞诏令诸道不得奏祥瑞诏医方【疾病附】诸州置医学博士勅牓示广济方勅颁广利方勅三卫彍骑疾病给食料勅收瘗收瘗隋末丧乱骸骨诏掩暴露骸

  • 伍镜湖·周诒春

    伍镜湖 字澄波。年三十二岁。生于广东新寗。父义学。业医。家中住址。香港文咸街九十号。已婚。女一。光緖二十四年。自费游美。入撒冷学校。及哈门山学校。宣统元年。入伦斯来实业学校。习土木工程。民国二年。得学

  • 君子篇第二十四·荀况

    天子无妻,告人无匹也。四海之内无客礼,告无适也。足能行,待相者然后进;口能言,待官人然后诏。不视而见,不听而聪,不言而信,不虑而知,不动而功,告至备也。天子也者,埶至重,形至佚,心至愈,志无所诎,形无所劳,尊无上矣。诗曰:“普天之下,莫

  • 卷七·张自超

    <经部,春秋类,春秋宗朱辨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宗朱辨义卷七高淳张自超撰宣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修即位之礼以掩覆其弑君之迹桓宣翚遂逆志隠谋先后一辙也】公子遂如齐逆女【即位未歴时逾月而速谋逆女必其请昏纳币

  • 庄子年表·马叙伦

    庄子年表序  庄子生卒,书阙不可考。史记庄子列传云:周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又云: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然梁惠王二十九年,齐宣王始立,又三年,为楚威王元年。威王立十一年卒。(六国表)威王聘周。不知在何年。计其卒

  •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四·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一一七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弥絺罗国庵罗园中。时。有婆四吒婆罗门尼。有六子相续命终。念子发狂。裸形被发。随路而走。至弥絺罗庵罗园中。尔时。世尊无量大众围绕说法。婆四吒婆罗门尼遥见

  • 翻译名义集卷第七·法云

    地狱篇第二十六辅行云。地狱从义立名。谓地下之狱。名为地狱。故婆沙云。赡部洲下。过五百踰缮那。乃有其狱。然此地狱有大有小。如大论云。言八大狱者。一活。二黑绳。三合会。四叫唤。五大叫唤。六热。七大热。八阿

  • 禅苑清规序·宗赜慈觉

    真定府十方洪济禅院住待传法慈觉大师 宗赜 集夫禅门事例虽无两样毗尼。衲子家风别是一般规范。若也途中受用。自然格外清高。如其触向面墙。实谓减人瞻敬。是以佥谋开士遍摭诸方。凡有补於见闻。悉备陈於纲目。噫。

  • 古今伪书考·姚际恒

    考辨伪书的著作。一卷。清姚际恒撰。成书于康熙后期。初刊于清乾隆至道光间歙县鲍廷博刻《知不足斋丛书》第二十三集本。本书著录书籍九十一种,分经、史、子三部。每书如前人已有成说,则加以引证,多取材于《汉书·艺

  • 水浒新传·张恨水

    现代长篇章回小说。张恨水著。初载1940年2月11日至1941年12月27日上海《新闻报》,因上海沦陷未载完。重庆建中出版社1943年7月初版。共计68回。本书根据《水浒》70回本加以续写,涉及历史人物,除《水浒》外还参考了《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