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四

宋 宋敏求 编

政事

祥瑞

诸符瑞申所司诏

不许奏祥瑞诏

令诸道不得奏祥瑞诏

医方【疾病附】

诸州置医学博士勅

牓示广济方勅

颁广利方勅

三卫彍骑疾病给食料勅

收瘗

收瘗隋末丧乱骸骨诏

掩暴露骸骨诏

瘗突厥骸骨诏

剗削京观诏

收葬隋朝征辽军士骸骨诏

埋瘗暴露骸骨勅

收葬阵亡将士及慰问其家口勅

收瘗京城骸骨诏

禁锢

禁锢隋朝弑逆子孙勅

杨素子孙不得任京官制

杂録

隋代公卿不预义军者田宅并勿追收诏不许言中兴勅

改丹水为怀水勅

江王下教

祥瑞

诸符瑞申所司诏

自昔帝王受天明命其有二仪感德百灵锡祉莫不君臣动色歌颂相趋朕恭承大宝情深夕惕每见表奏符瑞慙恧增怀且安危在乎人事吉凶系於政术若时主昏虐灵贶未能成其美如治道休明咎徵不能致其恶以此而言未可为恃今後麟凤龟龙大瑞之类依旧表奏自外诸瑞宜申所司奏者唯显瑞物色目及出见处更不得苟乘虚饰徒致浮词【贞观二年九月】

不许奏祥瑞诏

朕以 寡昧缵承丕业永思至理所宝惟贤至如嘉禾神芝奇禽异兽盖辅化之虚美也所以光武形於诏令春秋不书祥瑞朕诚薄德思及前人自今已後所有祥瑞但令依式申报有司不须闻献其珍禽奇兽亦宜停进宣示天下知朕意焉

令诸道不得奏祥瑞诏

朕以菲德祗膺大宝深求理本将致时雍以慈惠恭俭为休徵以人和年丰为上瑞夙夜思省无以过之至於嘉頴连理之祥飞禽走兽之异出自邦国来献阙庭虚推功德非予所尚岁晏奏陈於清庙元正列荐於上朝探讨古今亦无明据恭惟灵圣岂候荐闻事匪经常允当厘正庶使溥天之下知予务实之心其诸道应有三等祥瑞并不得更有闻奏亦不要申牒所司其腊飨太庙荐献太清宫并元日受朝奏祥瑞仪注宜停

医方【疾病附】

诸州置医学博士勅

勅神农尝草以疗人疾岐伯品药以辅人命朕铨览古方永念黎庶或荣卫内拥或寒暑外攻因而不救良可叹息今远路僻州医术全少下人疾苦将何恃赖宜令天下诸州各置职事医学博士一员阶品同於録事每州写本草及百一集验方经史同贮其诸州於録事各省一员中下州先有一员者省讫仰州补勲散官【开元十一年七月】

牓示广济方勅

朕顷者所撰广济方救人疾患爱民育物惠彼黎元特念僻远之家未能缮写闾阎之内或有不知傥医疗失时因至天横性命之际宁忘恻隐宜命郡县长官就广济方中逐要者於大板上件録当村坊要路牓示仍委采访使勾当无令脱错【天宝五年八月】

颁广利方勅

勅立国之道莫重於爱民育物之心期臻於夀域故安其性命顺其节宜使六气不差百疾不作斯亦救人之要也朕以听政之暇思及黎元母虑温湿不时壅欝为疠或僻远之俗难备於医方或贫匮之家有亏於药石失於救疗遂至伤生言念於兹载深忧轸属春阳在候寒暑方交闾里之间颇闻疾患每因服饵尤感予衷遂閲方书求其简要并以曾经试用累验其功及取单方务於速効当使疾无不差药必易求不假远召医工可以立救人命因加纂集以便讨寻类例相从勒成五卷名曰贞元集要广利方宜付所司即颁下州府闾阎之内咸使闻知

三卫彍骑疾病给食料勅

育物者所贵於从宜养人者必资於遂性况加疾苦岂忘哀矜内外廊三卫彍骑等如闻因当上染患者番满之後既不胜致还乡又不容在职掌思彼进退无据何所依投沟壑是忧岂谋朝夕永言及此深轸於怀自今已後如有此色宜移就三卫厨给食料将养各委左右金吾将军存意检校所须药物仍与太常计会量事供拟并差医人救疗其诸门及街铺职掌人等各委将军以当卫诸色残官等且量事支给其医药宜准内外廊例自余色当番人等有疢疾者并准此处分其有身死者各委所由随事埋瘗当日牒报本贯令家人亲族运致还乡【天宝三年八月】

收瘗

收瘗隋末丧乱骸骨诏

自隋室不纲政刑荒废戍役烦重师旅荐兴元元无辜堕於涂炭转死沟壑暴骨中原室党沦亡邑居散逸坟陇靡托营魂无归朕受命君临为民父母率土之内情均亭毒一物失宜寝兴轸虑念兹道殣义先吊恤虽复令已颁下普遣葬埋犹恐吏不存心收瘗未尽宜令州县官司所在奉行掩骼埋胔必令周悉使邮亭之次先复游魂窀穸之下各安所厝姬文惠化恩及枯骸庶踵於前此焉非类【武德年】

掩暴露骸骨诏

隋运将尽羣凶鼎沸干戈不息饥馑相仍流血成川暴骸满野朕往因军旅周览川原每所临视用伤心虑自祗膺宝命义切哀矜虽道谢姬文而情深掩骼诸色骸骨暴露者宜令所在官司收敛埋瘗称朕意焉【贞观二年四月】

瘗突厥骸骨诏

突厥种落往逢灾疠疾疫饥馑殒丧者多暴骸中野前後相属幽魂靡托醪奠无所本官矜悼有怀恻隐宜令所司於大业长城以南分道巡行但有骸骨之所酒酺致祭速为埋瘗务令周悉以称朕意【贞观四年九月】

剗削京观诏

甲兵之设事不获已义在止戈期於去杀季叶驰竞恃力肆威锋刃之下恣情剪馘血流漂杵方称厥意屍若乱麻自以为武露骸封土多崇京观徒见安忍之心未弘掩骼之礼静言念此悯叹良深但是诸州有京观无问新旧宜悉剗削加土为坟掩蔽枯朽勿令暴露仍以酒酺致奠焉【贞观五年二月】

收葬隋朝征辽军士骸骨勅

诏自隋师渡辽时非天赞从军士卒骸骨相望遍於原野良可哀叹掩骸之义仰惟先典其令并收葬之【贞观十九年四月】

埋瘗暴露骸骨勅

移风易俗主化之大猷掩骼埋胔时令之通典如闻江左百姓之间或家遭疾疫因此致死皆弃之中野无复安葬情礼都阙一至於斯习以为常乃成其弊自今已後宜委郡县长官严加诫约俾其知禁勿使更然其先未葬者即勒本家收葬如或无亲族及行客身亡者仰所在邻封相共埋瘗无令暴露庶叶礼经诸道有此同者亦宜准此【天宝元年三月】

收葬阵亡将士及慰问其家口勅 贾至

勅自寇戎猾夏干戈不戢涉三载矣而忠臣义士死王事者何可胜言兹朕痛悼於厥心若挟疮痏是用枕戈寝胄亲总六师恃神祗之佑凴宗庙之灵亦冀尅清载造京邑近者诸军告捷屡摧贼衆天意人事若将叶符而战士阵亡多委沟壑已令收瘗犹虑或遗抚存哀殁朕之所切宜令节度使与郡县长官计会悉收骸骨埋葬致祭仍勘责姓名续行奏闻将褒赠其官爵优恤其妻子仍伸本道使者郡县勿差科其家庶乎幽明慰怀知王师之不得已也【至德二年】

收葬京城骸骨诏

凡在生灵合登仁夀自逢艰阻多致伤残或寇盗为灾毙於锋镝或岁时不稔道殣相望枯骨转屍多未埋瘗朕为人父母良深悯恻将何以示掩骼之礼希葬骨之仁永念前修岂忘言训其京城内外应有旧骸骨宜令京兆府即勾当收拾埋瘗仍令中使与所申计会致祭【宝应年】

禁锢

禁锢隋朝弑逆子孙诏

宇文化及弟智及司马德戡裴?通孟景元礼杨览唐奉义牛方裕元敏薛良马举元武达李孝本李孝质张恺许弘仁令狐行达席德方李覆等大业季年咸居列职或恩结累世任重一时乃包藏凶慝罔思忠义爰在江都遂行弑逆罪百阎赵衅深枭獍虽事是前代岁月已久而天下之恶古今同弃宜从重典以励臣节其子及孙并宜禁锢勿令齿叙化及既为魁首僭窃名号一门之内凶恶尤甚但其弟士及不预逆谋虽云昆季仅免诛戮委赞皇朝勲庸克着彰善瘅恶伸有旧章士及一房不在此例布告天下咸使闻知【贞观七年正月】

杨素子孙不得任京官勅

隋尚书令杨素昔任前朝早荷殊遇禀凶邪之德怀谄佞之才惑乱君上离间骨肉摇动冢嫡宁唯掘蛊之祸诱扇後主卒成请蹯之衅隋室丧亡盖唯多僻究其萌兆职此之由生为不忠之人死为不义之鬼身虽幸免子竟族诛斯则奸逆之谋是其庭训险薄之行遂成门风刑戮虽加枝胤仍在岂可复随近侍齿列朝行朕接统百王恭临四海上嘉贤佐下恶贼臣常欲从容於万机之余褒贬於千载之外况年代未远耳目所存者乎其杨素及兄弟子孙已下不得令任京官及侍卫【圣历三年五月】

杂録

隋代公卿不预义军者田宅并勿追收诏

隋政不纲行止无度东西驰骋靡岁获宁遂使父子乖离室家分拆亲老絶晨昏之养婴孙无抚育之恩人怀恋本之心家有望乡之叹朕上膺灵命下字黔黎一物失宜情深轸悼思俾惠泽逮於鳏寡其隋代公卿以下爰及民庶身往江都家口在此不预义军者所有田宅并勿追收若困穷粮食交絶具録名簿速加赈赡【武德元年七月】

不许言中兴勅

勅朕承天宰物光宅中区嗣祖宗之丕基承圣善之洪业向明冕扆实奉成规往自永淳至於天授奸臣称乱?运不安则天大圣皇后思顾托之隆审变通之数忘已济物从权御宇四海由其率顺万姓所以咸宁唐周之号暂殊社稷之祚斯永天宝实固所由於兹朕所以抚璇玑握金镜事惟继体义即缵戎岂若文叔之起舂陵少康之因陶正中兴之号理异於兹宜革前非以归事实自今已後更不得言中兴其天下大唐中兴寺观宜改为龙兴寺观诸如此例并即令改【神龙三年二月】

改丹水为怀水勅

勅不息恶木?渴盗泉行道之人避恶名也朕尝览上古记称秦坑赵卒血流丹峪名其水为丹水者方经此路怀古恻然邑号获嘉地称修武前王故事将有所凭宜改丹水为怀水改丹水府为怀仁府其乡里名号亦仰州长官随事改易【开元十三年三月】

江王下教

大行皇帝听断英明临下以法将期致理以靖区宇而奸凶构祸矫宣遗言不询羣臣专断神器寡人义重君臣毒甚手足乃亲率左右护军中尉心腹近臣及诸职事官等并左右神策六军使兼诸军使及将士并飞龙将士等捜擿伏慝大擒诸贼或血刃当辜或赴井而毙其头首刘克明田务澄王嘉宪石定寛等二十八人并正刑书罔有漏逸此皆宗社威灵文武协力岂伊菲薄敢贪天功凡百多士中外藩岳致兹刷愤哀庆当同大行皇帝正柩於太极殿前率依光陵故事有司条上务尽诚敬其冢宰司空平章事裴度当摄立功将士节级各有优赏布告遐迩咸使闻知【宝历年】

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四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 褚渊渊弟澄徐嗣王俭·萧子显
  卷三十六·黄以周
  纲目分注补遗卷二·芮长恤
  卷之三百五十六·佚名
  卷之三百七十一·佚名
  第四四七谕光绪十二年四月初九日一二二二八--四·佚名
  通志卷六十五·郑樵
  一四五七 广东巡抚郭世勋奏本年并无抽换《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六十、重帏弃养·包天笑
  广德·周绍良
  李绘传·李延寿
  尉迟敬德传·刘昫
  晋纪十八 显宗成皇帝中之下咸康四年(戊戌、338)·司马光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二·雍正
  十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试一出 先声·孔尚任

    ◎康熙甲子八月〖蝶恋花〗(副末毡巾、道袍、白须上)古董先生谁似我?非玉非铜,满面包浆裹。剩魄残魂无伴伙,时人指笑何须躲。旧恨填胸一笔抹,遇酒逢歌,随处留皆可。子孝臣忠万事妥,休思更吃人参果。日丽唐虞世,花开甲子年;山中无

  • 第二折·佚名

    (搽旦上,云)妾身是同知相公的小夫人。有大夫人是张氏,他带将一个小的来,是王六斤。我见这小的聪明,我着他近身边伏侍我,俺两个有些不伶俐的勾当。相公歇息了也,我叫六斤来者。(做叫科)(王六斤上,云)下次小的每,前后收拾,夫人叫

  • 第二折·乔吉

    (张千上,云)自家张千是也。从幼在这里伏待王府尹的。砟天相公在官家饮酒去了,着我在后花园中等候,这早晚敢待来也。(正末慌上,云)小生韩飞卿,因在九龙池上玩赏杨家一捻红,陡遇一小姐,眉眼传情,实有硕盼小生之意,又留下五十文金

  • 四集卷四·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四古今体一百四十九首【壬辰四】接要楼有会因成是什山庄静寄景无穷举要接之易简通松石春秋自殊状云烟朝暮已非同崇情常托诠象外妙解不期揽结中设以要言天下理为君

  • 卷一百四十二·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四十二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琴溪诗集李宏字彦恢宣州人博学工文词建炎中吕好问知宣州得士四人詹友端周紫芝王相如与宏也毎宴集必与俱惜其诗多不传宏宣和初以左承值郎署泾县事绍

  • 提要·佚名

    【臣】等谨案南岳倡酬集一巻附録一巻宋朱子与张栻林用中同游南岳倡和之诗也用中字择之号东屏古田人尝从朱子游是集作于乾道二年十一月前有栻序称来往湖湘二纪梦寐衡岳之胜丁亥秋新安朱元晦来访予湘水之上偕为此游而朱

  • 四三九 江苏巡抚杨魁奏续缴应毁书籍折·佚名

    四三九 江苏巡抚杨魁奏续缴应毁书籍折乾隆四十二年十月十九日江苏巡抚臣杨魁谨奏,为续缴应毁书籍,仰祈圣鉴事。窃照伪妄遗书并沈德潜选辑之《国朝诗别裁集》,钦奉谕旨均应查缴销毁,前经臣节次收获违碍书一百种,及各项重复

  • 卷一·朱轼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一大学士朱轼撰名儒传一汉田何田何字子庄齐淄川人自鲁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以授鲁桥庇子庸庇授江东馯臂子弓臂授燕周丑子家丑授东武孙虞子乘虞以授何当秦禁学易以筮卜之书独不禁故传受者不絶汉兴梁

  • 读例存疑卷二·薛允升

    名例律上之二犯罪免发遣军籍有犯犯罪得累减以理去官无官犯罪除名当差流囚家属常赦所不原流犯在道会赦犯罪免发遣:巻首原律目系军官军人犯罪免徒流。雍正三年,以现行例,旗下人犯徒流等罪准折枷号,与军官犯罪免徒流之意相符

  • 朱震传·脱脱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的进士第,到州县做官都以廉洁著称。胡安国一见到他就非常器重,将他推荐给宋高宗,高宗征召他为司勋员外郎,朱震称病不赴召。后值江西制置使赵鼎入朝中参知政事,高宗问以当代的

  • 卷之十七 说林训·高诱

    说林训木丛生曰林。说万物承阜,若林之聚矣,故曰说林,因以题篇也。以一世之度制治天下,譬犹客之乘舟,中流遗其剑,遽契其舟桅,契,刻。桅,船弦板。堕剑於中流,刻下船弦,言其於此下失剑。桅,读如左传襄王出居郑地汜之汜也。暮薄而求之

  • 大学辨业卷一·李塨

    蠡吾李塨稿大学礼记四十九篇之第四十二篇也今录汉儒注所传原文如后汉熹平年蔡邕书石经魏正始年邯郸淳等因之又书石经唐开成年郑覃等因之又书石经今存与此文同大学大字汉唐注疏云旧音泰朱子章句云今读如字音代夫古字通

  • 卷四十四·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四十四   宋 王与之 大史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郑康成曰大史史官之长○林椅曰巫史卜祝冝以鬼神为类彼六典八法八则八枋皆治职事类也顾列于此者谓宗庙之典祏欤【○郑节卿曰太宰命令大史必与

  • 立本第十一·商鞅

    题记:立本就是确立根基。商鞅认为强兵战胜敌人的方法有三:一是用兵之前推行法治,二是用法治形成民众积极从事农战的风气,三是让这种风气成为统一战争的工具。凡是用兵作战,获胜的根本有三:军队还没有出征就推行法治;推行法治

  • 告全国僧寺住持·太虚

      ──二十年九月在北平作──  一、应废止中国佛教会及各省市各县市佛教会,改组为某县市僧寺联合会。由“各县市僧寺联合会”,再联合为“某省僧寺联合会”。由“各省僧寺联合会”,再联合为设于首都之“全国僧寺联合

  • 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卷上·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诸菩萨摩诃萨众而共集会。是时王舍大城有迦叶氏大婆罗门住在彼城。而忽一时于夜

  • 齐乘·于钦

    山东地方志。元于钦(1284—1333)纂修。六卷。钦字思容,益都(今属山东)人。官国子助教,兵部侍郎,益都路总管。山东,古齐地。古称诸侯国史为“乘”,因以名志。钦曾周览齐地山川,考诸经史,遍访乡老而纂是书初稿,后经其子

  • 艾子杂说·苏轼

    古代民间笑话集。传为宋代苏轼作。但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11小说家类中即已指出:“《艾子》一卷,相传为东坡作,未必然也。”考其内容,应为民间所传笑话。全述艾子一人的言行,颇有民间机智人物故事的风格。艾子,史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