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出 应诏

【菊花新】〔生上〕赏春宴罢醉颜酡。蜀锦征袍喜暂脱。兵甲洗天河。待一统中原方可。

勇出万人敌。威风不可当。功因多难立。身为太平闲。昨日分付两个孩儿教场操演人马。想必回矣。

【前腔】〔小生扮岳云上〕少年威武振华夷。敌国闻风胆气摧。〔小外扮张宪上〕聪敏识兵机。韬略胸中无比。

〔小生〕出匣龙泉血未干。平生志气斩楼兰。勤王报国应无惮。掠地攻城岂畏难。〔小外〕旗影动。角弓湾。犀纹射日剑光寒。太平时节无征战。好把兵书仔细看。〔小生〕旗甲不要散了。待我禀过老爷。自有分付。〔众应介见介小生〕孩儿教场回了。众旗甲都在府门首。听候爹爹发放。〔生〕着他们进来。〔众入叩头介生〕今日小将军下操。还未赏你。生受汝等。散去罢。〔众应下介生〕孩儿。今日操演。人马整齐么。

【锁南枝】〔小生〕承军令。到敎场。旌旗影转风荡扬。羽箭似流星。火炮连天响人马壮。弓弩强。纵有武侯八阵图。孩儿也夫相让。

〔生〕小孩儿。人马如何。〔小外〕爹爹听禀。

【前腔】沙场暖。草正芳。纷纷铁骑频来往。笳鼓振声齐。队伍多停当。犀甲胄寳剑光。纵有韩信背水阵。孩儿也未相让。

【前腔】〔生〕听吾道。自忖量。军机岂可成虚诳。号令用严明。赏罚无偏向。有进死心。无退生想。纵有孙子减灶谋。我也未相让。

〔丑上〕有事须通报。无因莫乱传。禀老爷。朝廷诏命到来。〔生〕快排香案迎接。〔丑〕得令。〔末上〕

【出队子】亲承朝命。亲承朝命。便兴师克日成功复。賷捧纶音出禁闱。将军火速帝畿。从此愿风烟永息无虞。

圣旨到。跪听宣读。朕闻多难所以兴邦。殷忧所以启圣。兹迩戎虏猖獗日甚。狼子野心。朝和暮背。旣去复来。为我国家之患久矣。致使日有羽书之警夜有狼烟之惊。正我君臣。卧薪尝胆之秋。图复中兴。报仇讨罪之日。必有鹰扬之将。急遏猾夏之虞。尔岳飞才兼文武。勇略过人。运筹有功于帷幄。料敌不乖于成算。是宜拯生民之涂炭。念二圣之蒙尘。率百万之师。决千里之胜。扫荡腥膻。殄灭无遗。庶可以雪国家之耻。慰生民之望。尔其夙夜小心。倍道兼进。以体朕之至心。叩阙谢恩。〔生〕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圣乐】〔生〕荷皇朝诏委微臣。敢捐躯答圣恩。怎容蠢尔成边衅。惟赤胆秉忠贞。管敎两京恢复非夸逞。四海皆为尧舜民。〔合〕班师日。喜气新。歌声奏凯满怀春。敷王化。破虏尘。归朝金阙拜纶音。

【前腔】〔末〕望将军速整三军。向边庭定策勋。古来名将谁如恁。这英雄冠羣伦。此行杀虏无踪影。不负皇朝宠赐恩。〔合〕

【尾声】〔众〕统三军忙征进。中原一统早升平。拟在凌烟着姓名。

〔生〕天使大人请回。下官整肃人马。择日兴兵便了。请了。〔末应介下生〕孩儿过来。一壁厢分付王贵。快点人马。一壁厢分付牛皋。催攒粮草。不得有违。众应介〕

一封丹诏出重霄。

父子宁辞汗马劳。

剑戟光芒磨日月。

管敎丑虏望风逃。

猜你喜欢
  卷二十五·阮阅
  田间诗学卷十一·钱澄之
  第二折·尚仲贤
  能改斋词话卷一·吴曾
  沧浪集卷二·严羽
  卷五十八·徐世昌
  卷447 ·佚名
  卷十九·李攀龙
  巻十七·李蓘
  △第二出·吴伟业
  目录·郭元釪
  御选元诗卷七·康熙
  卷三十七·施元之
  曹邺诗鉴赏·佚名
  卷一·方干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岭云海日楼诗钞卷六·丘逢甲

    (己亥稿下)(清光绪二十五年秋、冬)南武山人丘逢甲仓海著同怀弟瑞甲、兆甲编辑·观芷谷居士画,有怀其兄菽蕃先生梅水东流系别思,披图如见古须眉。遥知忆弟看云日,应是疲农待雨时。寥落音书黄耳犬,艰难世局白衣夔。画中省

  • 周德清·隋树森

    周德清(一二七七——一三六五), 字日湛,号挺斋。高安暇堂(今江西高安县)人。著名的音韵学家、散曲家。家境贫困,一生未仕。工乐府,善音律,酷爱元曲,对名家曲作进行了广泛搜集,并认真研究。他发现了北方语言

  • 满庭芳残梅·徐志摩

    躲起小阁来,日子虽然显长,也觉得深幽有趣。炉香已过,天也晚了,种的梅花很不错呀,何必要到外面看去?寂寞是寂寞一点,从前何先生在扬州时不是这样吗?要晓得梅花不是讲热闹的,也经不起风雨,现在这样零落,我太难过了,由他去吧,感情是永

  • 元日祝福·戴望舒

    新的年岁带给我们新的希望。祝福!我们的土地,血染的土地,焦裂的土地,更坚强的生命将从而滋长。新的年岁带给我们新的力量。祝福!我们的人民,

  • 弁言·孙涛

    甲午夏杪,以手钞《全唐诗话》六卷,重付开雕。因忆余目之所见,集中有未尽搜罗者,遂信手拈而续之。凡原集载其人而遗其事者,续为卷上;其人与事之俱未及载者,续为卷下。案陈直斋《书录解题》云:尤延之尚书家有《遂初堂》,藏书为近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六十五·佚名

    万历三十七年十二月戊申朔己酉总督李三才类叙各省直漕属官员其江陵等县李充太等以地灾违限免论○陈邦彦负死罪自杀御史刘国缙仍请内监陈永寿治之○刑部尚书沈应文乞放○庚戌开辽警急户部复以借冏金数十万请○辛亥辅臣

  • 刘幽求传·刘昫

    刘幽求,冀州武强人。圣历初年(698),应试中举,拜闻中县尉。刺史不承接,便弃官而归家。过了相当一段时间,又授朝邑县尉。当初,桓彦范、敬晖等虽然杀了张易之兄弟,但未杀武三思。刘幽求对桓、敬二人说:“三思尚存,公等恐怕日后是

  • 叶旺、马云传·张廷玉

    叶旺,六安人,和合肥人马云同隶属长枪军谢再兴,担任千户。再兴叛敌,他们两人自拔前来归附。多次从征,累积功劳一并授予指挥佥事。洪武四年(1371),偕同镇守辽东。当初,元主北逃,辽阳行省参政刘益屯居盖州,与平章高家奴互为声援,保

  • 卷十六·夏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十六宋 夏僎 撰周书泰誓上泰誓三篇葢是武王伐纣誓师之辞史官随其先后而记之据中篇言惟戊午王次于河朔则上篇乃未渡孟津时所言既誓遂渡河次于河北故作中篇是上中二篇同日而作一作于河南一作于

  • 卷五十九·道世

    △宿障部第五(略引十缘)孙陀利谤佛缘第一奢弥跋谤佛缘第二佛患头痛缘第三佛患骨节烦疼缘第四佛患背痛缘第五佛被木枪刺脚缘第六佛被提婆达多掷石出血缘第七佛被婆罗门女旃沙舞杅谤佛缘第八佛食马麦缘第九佛经苦行缘第十

  • 宗镜录卷第五十一·延寿

    夫因相立名。因名显相。名已广辩。识相如何。答。诠表呼召。目之为名。行状可观。号之曰相。第六分别事识是名。取境染心是相。第七现识是名。无明熏妄心是相。第八藏识是名。心清净是相。第九真识是名。体性不改是相

  • 大乘义章 第十二卷·慧远

    大乘义章 第十二卷远法师撰净法聚因法中。此卷有三十一门(五愿义 五戒义 五品十善义 五停心义 五圣支定义 五圣智三昧义 五智义 五忍义 五种菩提义 五种方便义 五种善法义 五行义 五生义 五无量义

  •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卷第三·佚名

        晋代译失三藏名今附东晋录  我摩醯首罗天王。今欲说神咒。愍念诸众生为除苦本。除其我慢心令修忍辱行。有咒名句多吒(晋言)慈忍辱。  殊呼多(一)乌耆多(二)句多吒(三)乌稣蜜多(四)提梨帝吒(五)若蜜殊吒(

  • 搜神记·干宝

    志怪小说集。东晋干宝撰。二十卷。原书已佚。今本系后人据《法苑珠林》、《太平御览》等书辑录而成。大小故事凡四百五十四条。多记神灵怪异之事,意在“发明神道之不诬”。但亦保存有不少优秀神话故事及民间传说。如“

  • 柳如是别传·陈寅恪

    诗人评传。今人陈寅恪撰。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陈寅恪文集》之七。全三册,八十馀万字。分缘起、清河东君最初姓氏名字之推测及附带问题、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附河东君嘉定之游)、河东

  • 乌台诗案·朋九万

    一卷。旧题宋朋九万编。是书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十三卷,胡仔《渔隐丛话》所录亦三卷有奇。《四库提要》考此一卷本当为后人“摭拾仔之所录,稍传益之,追题朋九万名”,而非陈振孙所云朋九万本书。元丰二年(1079),御

  • 春秋通说·黄仲炎

    十三卷。黄仲炎(生平不详)撰。黄仲炎字若晦,永嘉(今属浙江)人,宋代经学家。穷经笃古,老而不第。黄氏不是朱熹门人,但其说却以朱熹为宗。黄氏认为:“《春秋》者,圣人教诫天下之书,非褒贬之书也。何谓教?所书之法是也;何谓戒,所

  • 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天译。佛向妙吉祥菩萨说西方无量寿之陀罗尼,能增寿命,得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