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名山藏卷之三十一

臣何乔远恭辑

坤则记二

◆坤则记二

周太后纪太后邵太后杜太后李太后

○周太后

周太后昌平人宪宗生母也庆云侯追赠宁国公周龙女天顺元年册为皇贵妃宪宗即位上尊号皇太后封其弟寿为庆云伯彧为长宁伯一门二伯其子弟并授指挥千百户成化二十三年加上尊号圣慈仁寿皇太后是年九月孝宗即位加上圣慈仁寿太皇太后先是宪宗在位所以事太后至孝五日一朝燕飨必亲有游乐躬导宝舆太后意所欲唯恐不欢或慈候违和忧形于色至钱太后合葬裕陵事太后有难意宪宗委曲宽譬必得请乃已而孝宗生西宫时太后育之所以省视万方孝宗即位事太后即亦至孝太后患疡孝宗夜吁天春郊当宴以太后疾罢太后病已诰谕群臣曰粤自英皇厌代予正位长乐宪宗皇帝以天下养二十四年犹一日矣皇帝继述先志奉养之礼至隆厚焉予偶患疡皇帝夜吁天为予请命春郊罢宴问视惟勤顷者医药奏功饮食如旧老年疾体竟底康宁以昔视今父子一道予甚嘉焉是为弘治七年十一月清宁宫灾后居仁寿宫明年清宁宫成后迁居焉复作诰谕是时外戚以恩泽封者宠最盛长宁伯彧尝与张侯鹤龄忿争閧闻上所彧家故有赐田有司请厘正上难之太后闻曰奈何以我家故令皇帝不得守法使归地于官而太后有大弟名吉祥者儿时好游游即复去家此时太后尚未入宫也久之祝发大觉寺好游如故夜即来报国寺伽蓝殿中宿太后意亦若忘之报国寺京城宣武门外小寺也太后夜忽梦伽蓝来告妃弟在我殿中宿也其夜英宗梦亦如之觉而相怪遣小黄门物色之至则小黄门见吉祥伽蓝殿中遂拥以行入白帝后皆喜具平生后为泣下后曰吾弟出家何如皇亲宠耶吉祥曰即皇亲宠何如出家乐复还寺后厚赐之英宗晏驾宪宗即位为建大慈仁寺居之赐庄田亡虑数百顷也弘治十七年三月后崩议上尊谥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成圣太皇太后诏譔册太未及上孝宗寻与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议立奉慈殿别祀不祔太庙遂罢尊谥仍称太皇太后语在钱太后记世宗十五年迁太后奉慈殿主与纪邵二太后主并祀于陵殿不系睿纯别嫡庶焉寿与彧也所赐田身后失而口祥庄田至今存衣食寺中数百人数世矣

○纪太后

纪太后宪宗妃孝宗母也贺人本蛮土官女成化中大征蛮太后在俘中久之中选宫人受女史警敏通文守内藏时万贵妃有宠而妬他姬幸上者皆治使堕任即任亦被其害伤柏贤妃所生悼恭太子亦为贵妃失之上尝行内藏纪太后应对称上意上悦之就藏幸太后万贵妃知而恚甚居数月且治之婢谬报曰病痞于是万贵妃谮太后上前谪居安乐堂久丐概孝宗生太后使门监张敏溺焉 【 敏同安人】 敏惊曰今上未子虽不敢即使上知顾奈何弃之稍哺饵粉饴秘之别舍此时惟宪宗吴废后知之亦时时哺养至成化十一年六岁矣尚不敢翦其胎发万贵妃不知也莫敢言上上平居数叹未有太子中外亦忧万贵妃者一日在宫中安能使诸妃子也他日上召张敏栉照鉴叹曰冉冉矣而未子敏伏地曰死罪万岁有子也上叱安得有敏伏地叩头曰有顾万岁当为子主者臣敢出以见上曰老奴无伤也何以生领我视之敏复伏地言状宪宗召见之孝宗发披地走入上怀牵上衣游戏捋上髯宪宗顾视曰我子也类我会其年五月干清宫灾外廷忧上无继嗣上乃使司礼监怀恩出谓大学士商辂等曰主上有子六岁矣莫之知因具道故群臣闻之皆大喜即请为孝宗名拟上不中旨上自名之于是上移居纪后永寿宫数召后饮酒甚欢万贵妃日夜泣怨也曰群小亡状不使我知其六月候上召纪后饮置毒酒中后暴薨上悲悼之意贵妃而不明言赐谥恭恪庄僖淑妃张敏惧亦吞金死孝宗竟立为太子即皇帝位以其年追封后皇太后谥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皇太后迁葬于茂陵奉主奉慈殿时万贵妃久死中外讙哗指切妃家监察御史曹璘请告贵妃罪先帝迁其葬削其谥号鱼台县丞徐顼亦请逮治当时诊视诸医万氏眷属曾出入宫禁者究问所以暴薨状佥谓株连大狱非所以妥先帝已之而特遣太监蔡用之贺求纪家得纪父贵祖旺兄弟二人以闻上既悲伤念太后闻得其家兄弟来大喜诏名父贵为贵授锦衣指挥同知祖旺为旺授指挥佥事赐予第宅金帛庄田奴婢不可胜计追赠太后父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媪为夫人其曾祖祖父亦如之遣修太后先茔之在贺者置守坟户复其家先是太后在宫中常自语世贺县姓纪亲放幼不能知也太监郭镛陆恺皆闻之恺亦广西人故姓李蛮中纪李同音至是妄自称太后兄求镇守两广太监恒者为访其叔福与兄偕来福等皆已死恺姊婿韦父成因出之有司皆待父成戚畹名所居里曰迎恩贵旺者亦故姓李辄曰韦犹焉况我实李因诈为宗系上有司有司莫辨也用既与偕来二人骤富贵父成辄生心诣阙争辨上命郭镛听之镛亦谬逐父成归上既使使者修治贺先茔蛮人凡姓李者皆自称太后家数辈见使者使者还诉贵旺不实上复遣给事中孙珪御史滕佑间行连贺诸处珪佑微服入猺獞中察得其伪归奏上谪罚镛等有差戍贵旺边海上数念求太后家竟不得其要领弘治三年八月庚寅礼部尚书耿裕奏曰臣伏见陛下追念皇太后深渭阳之思重力微之感 【 魏书力微无舅家】 使者冠葢结轶道路访求宗支见似而喜薄诛其厚诬者上圣之隆恩昊天之极感也粤西昔当大征之后兵燹饥荒人民奔窜岁月悠远踪迹难明陛下求之益勤恐天下凿空以应陛下者益巧昔者孝慈高皇后与高皇帝并出艰难化家为国白首偕君徐王亲高皇后父当后之身寻求家族尚不克获乃立庙宿州春秋祭祀以表霜露今纪太后幼离西粤入侍先帝久宾坤极连贺非徐宿中原之地嫔宫无母后正位之年陛下风木虽悲访询虽切安能得其要领获其疏属哉臣愚谓可仿徐王故事定拟太后父母封号立祠桂林春秋致祭必有在天之灵来歆明祀者上曰孝穆皇太后早弃朕躬每一思念惄焉如割初谓宗亲尚可旁求宁受百欺冀获一是卿等谓岁久无从物色请加封立庙以追慰圣母地下之孝朕虚有此心终天痛之其依我皇祖故事封后父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庆元伯谥端僖后母伯夫人有司立祠桂林郡岁岁祀大学士尹直撰哀册有覩汉家尧母之门增宋室仁宗之恸二语上燕闲辄念诵欷歔流涕臣为广西从事西人为臣言祠伯用美羞嘉膳辄变怪有征见鲜腥大脔则肸蠁慌惚祭毕人具安乐云

○邵太后

邵太后宪宗妃而睿宗母也其父林昌化人而入杭州淘沙至贫矣则鬻太后于镇守太监而缘此得入宫侍宪宗亦闻曰杭兵家女也知书有容色年十四聘者七人皆死一指挥聘之巳上马迎矣坠而死其父充漕卒携至京师选入掖庭居外院未得进一夕月下咏其红叶诗宪宗过而微闻之遂召幸以成化十二年册为宸妃二十三年为贵妃生睿宗及岐雍二王睿宗分封兴后不得从睿宗赋思亲焉世宗入继大统太后老目眚矣喜其孙为皇帝摸世宗身顶至踵世宗进称为皇太后元年上尊号曰寿安皇太后封弟喜昌化伯大为林治坟费可十余万杭人名之邵王坟其年崩太后常言女子入宫至苦也饮食起居皆不得自如以后选女入宫母下江南亦见我开恩于江南女子也上葬太后欲祔近茂陵数降旨集议礼部尚书毛澄知上孝思深至不敢力争大学士杨廷和等言宋宁宗欲祔孝宗于裕思诸陵朱熹以为祖陵不当数兴工作惊动神灵今弟当别葬上犹豫未充乃葬太后金山明年上尊谥孝惠康肃温仁懿顺恊天佑圣太皇太后卒用工部侍郎贾咏奏迁合于茂陵喜为昌化伯一年卒子蕙嗣五年卒无子族人争嗣喜伯复下吏部会郭勋张璁方献夫胡世宁李承勋议世宁议曰皇上必嗣邵氏封者推皇考所自于皇太后又推皇太后所自于其父母及其族氏而荣其子姓也臣谓皇太后父子孙皆绝争嗣者世次不明诚恐赐之一日之爵或乱其百代之宗太后兄弟不得以为子父母不得以为生祚祀不享莫若罢封爵量恩泽之荫卑流远长久之福也不报久之特旨令其族人杰嗣伯又久乃革去今也邵孙子贫甚货邵王坟石于官以筑湖塘矣

○杜太后

杜太后穆宗生母也大兴人庆都伯杜林女嘉靖初封康嫔久之进为妃三十三年薨是时穆宗以裕王居邸上下礼部议丧礼尚书欧阳德请辍朝五日裕王主丧遵高市孝慈录斩衰三年上不许辅臣言高帝尝命吴王橚为贵妃孙氏服矣慈母犹尔况生母上命考贤妃郑氏故事以闻德等上仪注报可册谥为荣淑康妃葬金山穆宗即位加上尊谥孝恪渊纯慈懿恭顺赞天开圣皇太后迁葬于永陵祀主神霄殿李太后神宗生母也东安人父李公母王媪太后在娠李公梦五彩翟车幡方童鼓乐导从自云中下达寝所寤以告媪诞弥之月里中闻异香经宿不散神宗在位上尊号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太后尝书谦谨持家四字以诒李公公戒饬子孙毋敢傲

名山藏卷之三十一

猜你喜欢
  卷十四·本纪第十四·脱脱
  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十一·赵尔巽
  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王肃
  卷三百三十七 元豐六年(癸亥,1083)·李焘
  卷四十一上·朱熹
  卷之二百二十一·佚名
  第三九三合约字同治十年十一月一二二一二--二·佚名
  学史卷一·邵宝
  卷九·汪越
  一三三 文学与宗教·周作人
  四十三、木刻杂志·包天笑
  陈贯传·脱脱
  三六、晋出公以下世系年数考·钱穆
  魏纪一 世祖文皇帝上黄初元年 (庚子、220)·司马光
  十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 初唐二·佚名

    全唐诗续补遗卷二 初唐二王梵志王梵志,卫州黎阳人也。去黎阳城东十五里,有王德祖者,当隋文帝时,家有林檎树,生瘿,大如斗。经三年,其瘿朽烂。德祖见之,乃剖 【撤】 其皮,遂见一孩儿抱胎而出。德祖收养之,至七岁,能语,问曰:「谁人育

  • 卷三十·乾隆

    卷三十昌黎韩愈诗四十五首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皇甫补官古贲浑。时当玄冬泽乾源。山狂谷很相吐吞。风怒不休何轩轩。摆磨出火以自燔。有声夜中惊莫原。天跳地踔颠乾坤。赫赫上照穷崖垠。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

  • 卷二十五·胡文学

    钦定四库全书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五 监察御史胡文学编 少保兼太子太保刑部尚书赵端简公参鲁 字宗传号心堂父龙积学尚笃行人称为赵夫子以岁荐官怀宁训导公少从父受经尽得其学先世无他赵于鄞凡家祭毕享余惟侍父一席公性

  • 自序·彭遵泗

    史氏丹溪生憶甲申遺事而歎曰:嗟乎!自古殘忍之賊,亡甚獻忠;遭禍之烈,亦未如明季之蜀者也。蜀自獻藩啟封,世有令嗣,休養生息幾三百年;士民之庶、物力之饒,甲乎天下。其間雖經鄢藍播藺之亂,元氣猶存。故張逆一入,旋即敗歸,未大創也。

  • 卷之三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第一册 崇德元年正月·佚名

    第一册 崇德元年正月率【原档残缺】叩贺。第十一,右翼末尾镶蓝旗纛固山额真【原档残缺】率诸臣叩贺。第十二,左翼末尾正蓝旗纛固山额真、梅勒章京达尔汉额驸率诸臣叩贺。第十三,汉军固山额真石廷柱率八旗众汉员叩贺。第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纪昀

    列传元 【四十】○元四十崔斌崔彧叶李燕公楠马绍姚燧郭贯瓜尔佳之奇刘赓耶律有 尚郝天挺 张孔孙崔斌崔彧叶李燕公楠马绍姚燧郭贯瓜尔佳之奇刘赓耶律有尚郝天挺张孔孙△崔斌崔斌字仲文马邑人 【按一统志云宏州马邑人

  • 秦欲攻周·佚名

    【提要】 不战而胜,求得道德和大义上的美誉,是谋略的较高境界。如前文所说,西周在战国时还是名正言顺的天下之君,在道统和道义上颇具有正当性。在天下大势还没有大混乱大颠覆之前,侵犯西周必然会惹起众怒、践踏道义,授人以

  • 卷二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十一旗分志二十一八旗佐领二十一【正蓝旗蒙古佐领 镶蓝旗蒙古佐领】正蓝旗蒙古佐领正蓝旗蒙古都统所属左右参领各一右参领下佐领十五左参领下佐领

  • 仪制七·徐松

    拜表例【宋会要】宋朝之制,每正、冬不受朝。及郡国大庆瑞、奉上尊号、请行大礼,宰臣率文武(郡)[群]臣或并内诸司使、三班、诸军将校、蕃夷酋长、僧道、耆老等诣东上合门拜表,西京留守率留守司百官五日一上表起居。车驾巡

  • 第五节 后唐庄宗之亡·吕思勉

    庄宗之伐蜀,其用意果何在乎?《旧五代史·本纪》云:帝令李严往市蜀中珍玩,蜀法严峻,不许奇货东出,其许市者谓之入草物,严不获珍货,归而奏之。帝怒曰:“王衍宁免为入草之人邪?”由是伐蜀之意锐矣。《新史·后蜀世家》云:庄宗以孟知

  • 卷四 曲礼下第二·郑玄

    [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义与前篇同,简策重多,分为上下。”凡奉者当心,提者当带。(高下之节。○奉,本亦作捧,同,芳勇反。提,徒兮反。)[疏]“凡奉”至“当带”。○正义曰:此一节论臣所奉持及亻免仰裼袭之节,各依文解之。○“凡

  • 入国第五十四·管仲

    入国四旬,五行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疾,七曰通穷,八曰振困,九曰接绝。所谓老老者,凡国、都皆有掌老,年七十已上,一子无征,三月有馈肉;八十已上,二子无征,月有馈肉;九十已上,尽

  • 示法舫书(二通)·太虚

    一法舫仁者览:日本藏经,请用“佛学院太虚”名义,致一公函,并述明曾收到若干册,缺何册等,令赠全藏。  僧制今论,不须附印,序文亦不须作,照原纸型翻印较易。印师隐居为善,以所言在沪上渐成诤论也。  显密经藏,大相迳庭,今不能不

  • 卷第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十五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差别品第二之七如是已辩不相应行前言生相生所生时。非离所余因缘和合。此中何法。说为因缘。且因六种何等为六。颂曰。能作及俱有  同类与相应遍行并异熟

  • 卷三·佚名

    嘉兴大藏经 屾峰宪禅师语录屾峰宪禅师语录三嗣法门人(智质 智原)同编康熙辛酉正月十七日众护法公请住东山妙觉院。山门甚深法门具无量义户牖洞开风恬日霁东山顶上逆流长涌起扶桑照天地卓拄杖便入。伽篮佛法赖汝屏

  • 备倭记·卜大同

    明代卜大同撰。全书共2卷。上卷分制置、方画、将领、士卒、烽堠、险要、战舸、边储8篇;下卷分奏牍、策议2篇。作者卜大同,字吉夫,秀水(今嘉兴)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曾任湖广按察司佥事、布政司参议、福建巡海

  • 海滨故人·庐隐

    中篇小说。庐隐著。初载于1923年《小说月报》第14卷第10、12号。初收于1925年7月上海商务印书馆版小说集《海滨故人》,是作者的代表作。作品描写露沙、玲玉、莲裳、云青、宗莹等五个女青年曾在海边相聚欢乐,后来当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