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学品第十

是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欲具足檀波罗蜜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具足尸羼惟逮禅波罗蜜当学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欲知色痛想行识当学般若波罗蜜。欲知六情内外者当学般若波罗蜜。欲知十八性。欲消灭淫怒痴。欲消灭吾我想。当学般若波罗蜜。欲除狐疑。欲除犯戒望见。欲除三界淫诤。欲舍六衰习。欲除四食。欲舍四渊流四结四颠倒。欲舍十恶知十善之行。当学般若波罗蜜。欲知四禅三十七品四等心及佛十八法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得学意三昧者当学般若波罗蜜。欲知四禅及四空定。欲得师子游步师子奋迅三昧者,欲得诸陀邻尼三昧。首楞严三昧海宝三昧。月幢三昧。诸法普至三昧。观印三昧。真法性三昧。作无垢幢三昧。金刚三昧。诸法所入门三昧。三昧王三昧。王印三昧。力净三昧。月幢三昧。诸法所入真辩才三昧。诸法言所入照十方三昧。诸法陀邻尼门印三昧。不妄诸法三昧。诸法都聚印三昧。虚空所止三昧。净三昧。处三昧。不起神通三昧。作上幢三昧。菩萨欲得是诸三昧门及馀三昧者,当学般若波罗蜜。须菩提白佛言:唯世尊,菩萨摩诃萨欲满一切众生之所愿者,当学般若波罗蜜。菩萨欲具足诸功德。持是具足之德不堕罪处。亦不生卑贱之家。亦不在罗汉辟支佛地祝亦不为菩萨顶诤。当学般若波罗蜜。舍利弗语须菩提言:云何为菩萨顶诤。须菩提报言:菩萨摩诃萨不以沤和拘舍罗行六波罗蜜。复不以沤和拘舍罗趣空无相无愿三昧。堕声闻辟支佛地亦不顺菩萨道。是为菩萨顶诤。舍利弗问须菩提,何以故?名为菩萨顶诤。须菩提报言:所谓法爱是。问言:何等为法爱。须菩提报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入於五阴计校五阴空无相无愿。是为顺法爱。入於五阴计校五阴空寂无常苦空非我。是为菩萨法爱。计校言当灭五阴。是无为证是非证。是成道。是著是断。是可习是不可习是菩萨行。是非菩萨行。是道是非道。是菩萨学是非菩萨学。是六波罗蜜是非六波罗蜜。是沤和拘舍罗是非沤和拘舍罗。是菩萨顺法爱。须菩提语舍利弗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入法中计校分别。是为菩萨顺法爱。舍利弗语须菩提言:何等为菩萨顺道。须菩提报言:菩提行般若波罗蜜。不以内空观外空。不以外空观内空。不持内外空观空空。不持空空观内外空。亦不以空空见大空。亦不以大空观空空。亦不以大空见最第一空。最第一空亦不见大空。第一空亦不观有为空。有为空亦不观第一空。亦不持有为空观无为空。亦不持无为空观有为空。亦不持无为空观无边际空。亦不以无边际空观作空。作空亦不观性空。性空亦不观作空。作空亦不观自空。自空亦不观性空。自空亦不观诸法空。不持诸法空观自空。诸法空亦不观无空。无空亦不观诸法空。诸法空亦不观有空。有空亦不观无空。有空亦不观无有空。无有空亦不观有空。舍利弗。菩萨作是行般若波罗蜜。转上便应菩萨之道。复次舍利弗。菩萨作是学般若波罗蜜。不念五阴。亦不贡高。亦不念眼耳鼻舌身意。不念色声香味细滑法。亦不念六波罗蜜乃至佛十八法。不念亦不贡高。作是学般若波罗蜜。亦不念道意妙无与等者,亦不念不贡高。所以者何。是意非意。意性广大而清净故。舍利弗问须菩提言:云何意性广大而清净。须菩提报言:於淫欲痴亦不合亦不散。不与尘劳合亦不散。不与恶行及六十二见合亦不散。亦不与声闻辟支佛意合亦不散。是为菩萨意性广大而清净。舍利弗复问言:意为有耶言是意非意。须菩提报言:意无所念时。有意无意宁可得可见可知不。舍利弗报言:唯须菩提,不可得不可见不可知。须菩提语舍利弗。若意无念时。亦不见有意亦不见无意。亦不可得亦不可见。是故即为清净。舍利弗问须菩提,何等为无意意。报言:於诸法无作无念是为无意意。舍利弗复问。无为无作亦是意耶。於五阴无为无作亦复是意。乃至道无为无作亦是意耶。须菩提报言:如是如是,如所问。是时舍利弗赞叹须菩提言:善哉善哉!如须菩提为是佛子为从佛生为从法化生,则为法施非为思欲施。随其证而为说法。实如佛所举乐空寂行第一。菩萨摩诃萨当作是学般若波罗蜜。便为阿惟越致。终不离般若波罗蜜。菩萨欲学知声闻辟支佛地。当学般若波罗蜜。当读当习当持。欲学菩萨地当学般若波罗蜜。当读当学当持当习。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广说三乘之教。菩萨摩诃萨声闻辟支佛。亦当从是中而学成。

猜你喜欢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二·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吞海集序·道通
  卷四·佚名
  长老偈经·佚名
  卷第十一·佚名
  卷第十五(第三诵之二)·佚名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三·佚名
  菩萨戒本疏卷上·义寂
  刻指月录发愿偈(有述)·瞿汝稷
  佛说善生经讲录序·太虚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六卷·佚名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一·欧阳竟无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三十·佚名
  庐山莲宗宝鉴念佛正宗卷第三(八章)·优昙普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三十六·彭定求

        卷636_1 【杂兴】聂夷中   两叶能蔽目,双豆能塞聪。理身不知道,将为天地聋。   扰扰造化内,茫茫天地中。苟或有所愿,毛发亦不容。   卷636_2 【杂怨(一作孟郊诗,题云征妇怨)】聂夷中   生在绮罗下,岂识渔

  • 卷六十一·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六十一 宋 陆游 撰 乙丑元日 好在屠苏酒扶衰把一巵家贫为寿略历闰换年迟荐庙须扶拜题门强缀诗惟思买春困熟睡过花时【俗有卖春困者予老惫思睡故欲买之】 元日读易 伏羲三十余万岁传者太山

  • 卷十四·曹庭栋

    钦定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卷十四嘉善曹庭栋编松隐集 曹勋字公显阳翟人宣和中以父组恩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初为閤门宣赞舍人两宫北行勋随太上至燕山间道遁归出御札可使即真来捄父母之语勋议募死士航海入金

  • 卷四百八十·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八十蜻蜓类七言律红蜻蜓         【明】瞿 佑蝶粉蜂黄气正骄爱渠欵欵集兰苕翅攅霜叶飞难定目聚灯花焰未消偷咀仙霞传秘诀戏涂猩血防纎腰写生好倩毘陵笔浓蘸胭脂上软绡

  • 卷十三·本纪第十三·脱脱

        圣宗四   八年春正月辛巳,如台湖。庚寅,诏决滞狱。庚子,如沈子泺。二月丁未朔,于阗、回鹘各遣使来贡。壬申,女直遣使来贡。三月丁丑,李继迁遣使来贡。庚辰,太白、荧惑斗,凡十有五次。乙酉,城杏埚,以宋俘实之。

  • 卷第一百四·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二十六〔起柔兆困敦(丙子),尽玄黓敦牂(壬午

  • 卷之一千九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十五·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书虞雍公守唐邓事任燮绍兴初秦桧议和割唐邓遗敌以襄阳三十里前为境三十二年逆亮败盟自率大兵渡淮窥江遣刘蕚一军由光化顺流径薄襄阳城下亮意不在襄汉但分兵使相牵亮败死蕚亟彻去唐邓民开门纳官军明年春髙

  • 平定两金川方略艺文五·阿桂

    平定两金川诗【五言律诗三十首】翰林院修撰【臣】黄 轩羡贶均区寓重熙景祚融舆图封濬外治象化神中帝瑟超淳古王鈇仰俊隆羣生胥在宥懐畏万邦同仁者师无敌西陲昔纪庸星归源闼户月竁辟提封沃衍南东亩宾将大小共陋他铭絶

  • 卷八十五上·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八十五上明 俞汝楫 编羣祀备考历代帝王祀祀历代帝王洪武六年监察御史答禄与权等言开物成务先王各正乎民彛崇德报功後世宜兴乎祀典苟不追尊前古曷由立教将来谨稽经史伏羲神农黄帝号称三皇盛德

  •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佚名

    【提要】 这是又一个有关识人用人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语言对事实的歪曲传播没有起到作用,这是因为当事者意识清楚、立场坚定,一旦认可一个人,就不再改变看法,他的识人之法值得借鉴。 【原文】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齐威王使

  • ●牧令书卷十一 赋役·徐栋

    安肃徐栋致初辑 上有以养民民即有以养上赋役是也赋役不均民无鸠矣奚以养 陆世仪 梁凤翔 朱泽墵 袁一相 赵申乔 赵廷臣 犀照水 王士俊 佟彭年 蒋国柱 袁一相 赵申乔 陈

  • 卷九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九十四歌颂三十四【词臣二十六】万夀无疆赋【有序】翰 林 院 庶 吉 士【臣】李如璐【臣】闻衡正阶平允矣皇王气象日华云烂焕乎天地文章盖参赞经纶合三才而建极斯禄位名夀亘万古而常新

  • 进东宫备览序·陈模

    臣尝读易观干之潜龙有储君之义二爻之既潜而见则必存学聚问辨之诚三爻居潜见飞跃之间则必有进徳居业之志今储位既正矣学问徳业其可已乎虽然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学不可以凌节而施也臣之愚虑窃谓世子之生天命之攸属也天命不

  • 春秋輯傳卷二·王樵

    <經部,春秋類,春秋輯傳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輯傳卷二明 王樵 輯桓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公羊傳繼弑君不言即位此其言即位何如其意也【弑君欲即位故如其意以著其惡】 穀梁傳桓無王其曰王何也謹始也其曰無王何也桓弟弑兄

  •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九·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双品第一(有五经)(第五日诵名后诵)(有三品半合有三十六经)说智阿夷那拘楼明圣道东园论小空大空最在后(一八七)中阿含双品说智经第一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

  • 大乘玄论 第四卷·吉藏

    大乘玄论 第四卷胡吉藏撰二智义十二门一翻名门 二释名门 三释道门 四境智门 五同异门 六长短门 七六智门 八开合门 九断伏门 十摄智门 十一常无常门 十二得失门然昔在江南着法花玄论。已略明二智。

  • 岚斋集·李跃

    《岚斋集》,李跃撰。《新唐志》著录二十五卷,《宋志》著录一卷,似已残佚。李跃生平不详。《侯鲭录》卷八引其佚文,叙及唐末干符至干宁间无宗相,可见作者当为干宁(894―897)以后人。从现存残文片断,约略可知原书当记逸闻故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