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世间万有为进化抑为退化

──十四年初春在武昌佛学院讲──

近百年来,风行一世,而影响于世界人心最钜者,厥为进化论。然谚云: 江河日下,人心非古,则又反对进化而主乎退化。但二者虽异其进退,而世间万有为变化的、非固定的、则同认无异也。故世间万有之变化,为向胜进乎?抑向劣退乎?正可成为问题而待解者也。

关涉此问题之学说,纷纭不一。今分为非佛法的与佛法的二条,略述于左:甲、非佛法的  一、物本的进化论及断见论。物本者,即以物质为宇宙万有本源之论,如印度之极微论师谓:地水风火,渐分微细,分至无分可分,此即极微。地球之大,微尘之小,非有二本,皆极微成。又云:两两极微生一子微,合本有父母微成为三微,此三微复合他三微,生子微第七,其量等六本微量。如是辗转相生而成大千世界,乃至世界中之吾人;此进化之义也。至西洋之唯物论谓:世界未成之前,有最极微之物,曰电子。此电子散布空中,由热力不均,有冷暖之殊,成太阳与众星之异。地球为众星之一,动植诸物渐以蕃生,乃至成灵于万物之人类。盖人、猿同种,人固由下等动物进化而来,是则地球之成住,物类之优劣,非本有而为进化,故所求唯在向前发展上之进化;此依物之类而言。若反观其个体,人生数十寒暑,即归消灭;心灵作用,虽若前念后念杂沓而来,此想彼想奔凑并至,亦如物质之组织及机械的活动,是中固无所谓常住不变之心体,如灵魂、精魄、自我者。世界万物新陈代谢,沧桑叠变,风云翕合,亦不过物质聚散离合之变化,是间亦无所谓常住不变之天神,如上帝、真宰、大梵者。故天地人物物质构成,人死质散,心灵随灭,无有后世,亦无业报,故名断见论也。

二、神本的退化论及常见论。有超过人间以上者为天神,有主宰一身及支配四肢者曰神我,示别物质则曰精神。谓以神为世间万有之本,即神能肇造万物。或曰:精神流出形质。此派依物之类而言,则成退化论。如印度之婆罗门,谓万物之本唯一梵天,梵天初生之物,两相邻近,转生转下,引发物欲,渐渐低降,遂为人、为兽等,器世间之变化亦与相类。他如柏拉图之“初皆清净”,堕为万物;基督教之初为上帝所生,住于乐园,后乃有罪而受苦迫,皆其例也。而婆罗门之事梵天,基督徒之求天国,皆为复初。以今后为退化,故所求乃在还复其本。中国孔、老等一分复古思想,亦为斯类。

夫人类之异于天神者躯彀,而类同上帝者神我──或曰灵魂──。躯彀异于天神,故迁流变坏;神我同类上帝,故亘古常存。宗教徒之苦行精进,亦为由躯壳中超脱与天神相同之神我耳。故由个体言之,为常见论,计有一遍常之神,或各有一不变不灭之神我故。

乙、佛法的  一、谬似的。谬似之中,有二大类:(一)、是前物本之类:在佛法缘生性空而不坏因果,无如弗达缘生之徒,谬似佛法,成恶取空,拨无因果,遂转成虚无外道,实即从前物本的进化论之末流也。盖考物类之变迁,生物之增进,如地质学上考得古时尝有极强盛之物,属蜥蝪类──东方古书曰龙──,全世界之生物,莫相与匹。然极盛之后,不久消灭。由是观之,则生物最极强盛之际,即近于消灭变坏之时。故认人类为进化,日进强盛,殆无异进于消灭也。于是产出虚无主义,及自杀主义等等,在西洋学派中时发呼声;在印度则由佛教而起之恶取空,及古时拨无因果之邪见外道等。然恶取空虽为外道,有时亦可对治染著世乐之凡情焉。(二)、神本之类,即恶取不空。如佛法中闻如来藏、法身、真如等名,不善了达,谬以神我与天神等为实有,执为吾人本体性,后以一念不觉,为无明所覆,物欲所蔽,遂成众生;虽成众生,复可以返此真如、法身、如来藏之本位,以为修持。然此虽属谬误,而于人天乘中,依之施设补特伽罗,使止恶修善,亦无不可。故列入相似佛法之类,用以摄受佛法之人天乘机。

二、正确的。正确佛法,依俗谛言,可分二类:(一)、 世间之轮回论:器世间成

     器世间图(甲)       坏劫

     空     住     劫     劫

       成劫

  、住、坏、空之四劫循环,有情世间本、死、后、生之四有轮转,与大小乘之十二因缘,由无明而老死,由老死而无明,如环无端,无暂间断是也。庄子中冉有问曰:‘未有天地可得闻乎?孔子曰:古犹今也;无古无今,无始无终’。亦轮回之义也。由是世间所谓进化退化,皆片段之偏执耳。

  (二)、出世间之还灭圆常论,万有之生灭流转,谓之世间;出世间者,即灭除万

     情世间图(乙)            本有

    后      中    有      有

       死有

  有轮回之有漏种现,而获得进化于圆常之无漏种现也。盖出世之缘修有漏胜善,由有漏胜善引发无漏胜善,得出世间之无漏种,以无漏种证真常性,由真如智起无漏用,出世之义,如是如是。然出世法有三乘共及大乘不共之别:盖逆生死流而解脱之,属还灭论,是三乘之所共也。大乘不共之因位菩萨法,则为进化论;盖第六住为信不退,第七住为行不退,初地为证不退──未证初地之前,偶有证得,未能不退──,至第八地为念不退,以念念迁流入萨婆若海,此积极之进化论也。直至佛果,以圆满故更无有进,以均常故更无变化,曰圆常论。撮表如左:

      ┌三乘共…………………………还灭论    出世┤    ┌因…………………进化论      └大乘不共┤           └果…………………圆常论

  依真谛言:诸法离言,实性平等,真如界中绝生佛自他之假名,非进化,非退化,非不进化,非不退化,亦非轮回非不轮回,离四句,绝百非,泯一切相,即一切法,常遍如是,何思何言!依俗谛义,得下列之二条:一、世间万有非进化非退化而为轮回。二、出世的一分大乘不共因位菩萨法,为真正进化。世有误认轮回中一片一段之偏执进化为金科玉律者,亦知其但是轮回,毫无进化价值之存在而幡然从事大乘真正之进化论欤!(育普、满智合记)(见海刊六卷二期)

  


猜你喜欢
  卷下·佚名
  正道品第十二·佚名
  观音慈林集卷中·弘赞
  卷二十二·性音
  卷第一百二十一·佚名
  卷第十九·元来
  卷第八十四·李通玄
  卷第二·费隐通容
  虚堂和尚语录 第五卷·智愚
  卷第十·宋濂
  幻事品第四·佚名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太虚
  海潮音第二期宣言·太虚
  赞观世音菩萨颂·佚名
  宗镜录卷第四十七·延寿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王阜民·唐圭璋

      待考。   临江仙   家法从来师静治,赵张高掩前踪。清才八斗继宗风。年年正月尾,桃李满城中。已把长江成九酝,请将太白浮公。更移春槛向房栊。有花虽解语,莫负锦薰笼。

  • 第四折·岳伯川

    (岳旦领俫儿上,云)妾身岳寿的浑家是也。自俺孔目亡过之后,韩魏公大人与俺立了个节妇牌,说俺岳寿是个能吏,因唬死了,与俺重修房舍门楼,一应闲杂人等,不许上俺门来。今日要与孔目看经做好事,我着张千与孙福叔叔,请僧人去了,怎生不

  • 《哀江南赋》赏析·庾信

    此赋主要是伤悼南朝梁的灭亡和哀叹自己个人身世,陈述了梁朝的成败兴亡,以及侯景之乱和江陵之祸的前因后果,凝聚着作者对故国和人民遭受劫乱的哀伤。全赋内容丰富而深厚,文字凄婉而深刻,格律严整而略带疏放,文笔流畅而亲切感

  • 老之将至·戴望舒

    我怕自己将慢慢地慢慢地老去,随着那迟迟寂寂的时间,而那每一个迟迟寂寂的时间,是将重重地载着无量的怅惜的。而在我坚而冷的圈椅中,在日暮,我将看见,在我昏花的眼前

  • 卷二百十六·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十六杜甫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爲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後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

  • 玉川子诗集卷第二·卢仝

    古今体 杂著龟铭龟汝灵于人不灵于身致网于津吾灵于身不灵于人致走于尘龟吾与汝邻梳铭有发兮朝朝思理有身兮胡不如是小妇吟小妇欲入门隈门匀红妆大妇出门迎整顿罗衣裳门边两相见笑乐不可当夫子于傍聊断肠小妇哆堤上高

  • 卷七十六 赵尹韩张两王传第四十六·班固

    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故属河间。少为郡吏、州从事,以廉洁通敏下士为名。举茂材,平准令。察廉为阳翟令。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会昭帝崩,而新丰杜建为京兆掾,护作平陵方上。建素豪侠,宾客为奸利,广汉闻之,先风告

  • 一五○八 谕内阁原任礼部侍郎胡煦着加恩补行赐谥·佚名

    一五○八 谕内阁原任礼部侍郎胡煦着加恩补行赐谥乾隆五十九年十一月十七日乾隆五十九年十一月十七日内阁奉上谕:原任礼部侍郎胡煦,苦志读书,究心理学,着有《周易函书》,采入四库全书经部,尚为绩学之臣。从前因其官止侍郎,例

  • 五五九 谕内阁将江宁书局委员保定纬等省释并着萨载等详查殷宝山所供情节是否属实·佚名

    五五九 谕内阁将江宁书局委员保定纬等省释并着萨载等详查殷宝山所供情节是否属实乾隆四十三年十月三十日乾隆四十三年十月三十日内阁奉上谕:昨据萨载等派员将江宁书局委员训导保定纬、茶引所大使沈澜管解到京,交军机大

  • 田式传·李延寿

    田式字显标,冯翊下圭阝人。祖父安兴、父亲长乐,在魏做官,都是本郡的太守。  田式性情刚毅果断,会多种武艺,勇猛过人。在周做官,职位是渭南太守,为政崇尚严明刚猛,官吏谨小慎微,不敢违法。升任本郡太守。亲戚故友退隐踪迹,一切

  • 陈友谅、徐寿辉传·张廷玉

    陈友谅,沔阳渔家之子。祖先原本姓谢,因入赘陈家,才跟随其姓。他少时读书,略通文义。有一卜者在察看过其祖先的墓地之后说“:日后定会富贵。”陈友谅心中暗喜。他曾任县里的小吏,但这并非他的目标。徐寿辉起兵后,陈友谅前去投

  • 帝学卷七·范祖禹

    英宗体干膺厯隆功盛徳宪文肃武睿神宣孝皇帝神宗英文烈武圣孝皇帝上英宗体干膺厯隆功盛徳宪文肃武睿神宣孝皇帝初在睦亲宅闭门读书终日未尝燕游慢戏服御俭素如儒者吴王宫教授吴充进宗室六箴一曰视二曰聴三曰好四曰学五

  • 读大学法·胡广

    朱子曰语孟随事问答难见要领惟大学是曾子述孔子説古人爲学之大方而门人又传述以明其旨前后相因体统都具玩味此书知得古人爲学所向却读语孟便易【去声】入后面工夫虽多而大体已立矣○看这一书又自与看语孟不同语孟中只

  • 卷七·严虞惇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七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郑 郑谱曰初宣王封母弟友於宗周畿内咸林之地是为郑桓公今京兆郑县是其都也又为幽王大司徒甚得周衆与东土之人问於史伯曰王室多故余惧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史伯曰其济洛

  • 卷二十三·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二十三     婺源江永撰士喪禮上    凶禮六經【鄭目録云士喪其父母自始死至于既殯之禮士喪于五禮屬凶】士喪禮右篇目 周禮黨正凡其黨之喪紀教其禮事掌其

  • 凡音之起(1)·戴圣

    ——音乐以情感为中心【原文】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2),谓之音。比而乐之(3),及干戚羽旄(4)。谓之乐。【注释](1)本节选自《乐记·乐本篇》

  • 楞严经卷第四文句·智旭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四文句唐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经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文句菩萨比丘温陵道昉参订(丙)二广破余疑。上文就事显理。卽性具相。圆顿妙理。昭揭无余。所以当机圆悟。永断疑情。今则

  • 佛 法·太虚

    ──二四年七月在莫干山讲──佛、云佛陀、浮屠、浮图、浮头、勃陀、佛陀耶、布达,皆梵音,此译觉者。者、是某种人格的代名词,例如仁者、智者、贤者、学者,指“五蕴和合相续假”之人、或有情而言。觉、是可用以标别此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