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婆罗门子命终爱念不离经

后汉安息沙门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彼时有异婆罗门。有一子命终爱念不离。彼命终亦不能食。亦不能饮。亦不著衣亦不涂香。但至冢间而啼泣。彼啼泣忆念在抱上。于是彼婆罗门彷徉而行至世尊所。到已共世尊面相慰劳面相慰劳已。彼婆罗门却坐一面已。世尊告曰。何以故。汝婆罗门诸根不常定。此瞿昙我意根云何意根当定。我有一子而命终爱念不离彼命终我不能食不能饮不著衣不涂香。我但在家啼泣。啼泣时忆念在抱上。如是如是。婆罗门。此婆罗门。爱生已则有忧戚苦不乐。云何瞿昙。岂当尔爱生已。当有忧戚苦不乐耶。此瞿昙。爱生已当有欢喜爱念。再三。世尊告彼婆罗门曰。如是如是。婆罗门。此婆罗门爱生已。则有忧戚啼泣不乐。再三。彼婆罗门白世尊曰。云何瞿昙。岂当尔爱生已有忧戚不乐耶。此瞿昙爱生已但有欢喜爱念。于是彼婆罗门闻世尊所说。亦不乐不说非不乐不然可已从坐起便还。彼时只桓门外有诸戏人共戏。彼婆罗门遥见只桓门外有诸戏人共戏。见已作是念。世间聪明者此最胜。我宁可所可共沙门瞿昙论者。尽当向彼戏人说之。于是彼婆罗门便至彼诸戏人所。到已所可共世尊论者。尽向彼戏人说之。如是说已。彼诸戏人报彼婆罗门曰。此婆罗门。岂当尔爱生已。则有忧戚苦不乐耶。此婆罗门爱生已当有欢喜爱念。于是彼婆罗门作是念。此诸戏人语与我等。回头已即便去。彼所论则广闻。次第彻王宫。王波斯匿闻之。沙门瞿昙作是言。爱生已则有忧戚苦不乐。王波斯匿闻已告末利夫人曰。此末利。我闻沙门瞿昙作是言。爱生已则有忧戚苦不乐。如是如是。大王。爱生已则有苦忧戚不乐。此末利我闻汝师言。弟子亦尔。汝末利。彼沙门瞿昙是汝师。而今汝作是言。爱生已则有忧戚苦不乐。此大王。闻我所说不信者。便可自往若遣使。于是王波斯匿告那梨鸯伽婆罗门曰。汝那梨鸯伽。往彼沙门瞿昙所。到已以我言问讯沙门瞿昙。无量问讯。安隐轻举有力不。作如是言。此瞿昙。王波斯匿无量问讯。安隐轻举有力不。实沙门瞿昙。作是言爱生已则有忧戚苦不乐耶。此那梨鸯伽。若彼沙门瞿昙作是说。汝当善受持诵习之。何以故。彼不虚说。彼那梨鸯伽婆罗门。速受王波斯匿教已。至世尊所。到已共世尊面相慰劳。面相慰劳已。却坐一面。彼那梨鸯伽婆罗门却坐一面已。白世尊曰。此瞿昙。波斯匿王无量问讯。安隐轻举有力不。实沙门瞿昙作是言。爱生已则有忧戚苦不乐耶。此那梨鸯伽。我还问汝。随所有力当还报之。于那梨鸯伽意云何。或有人母命终。彼母命终意狂乱。裸形不著衣随彼游行。作如是言。我不见母我不见母。此婆罗门当知之。爱生已则有忧戚苦不乐。如是父兄姊妹若妇命终。彼妇命终已则意狂乱。裸形不著衣随彼游行。作是言。我不见父及妇。此婆罗门。当知此爱生已则有忧戚苦不乐。此婆罗门。昔有一人妇还归家。彼亲属欲夺与他人。彼妇人闻之。亲属欲持我与他人。彼妇人闻已速便走还。还至己夫所。到已语彼夫曰。君当知我亲属。欲持我与他人。君所应为者今当为之。于是彼人作极利刀。持彼妇人手还入屋中。作如是言。当共同去当共同去。断彼女人命亦自断命。此婆罗门。当知此爱生已则有忧戚苦不乐。于是那梨鸯伽婆罗门闻世尊所说。善受持诵习已从坐起。绕世尊已离世尊还。至王波斯匿所。到已白王波斯匿曰。实尔大王。彼沙门瞿昙作是说。爱生已则有忧戚苦不乐。于是王波斯匿告末利夫人曰。实尔末利。彼沙门瞿昙作是说。爱生已则有忧戚苦不乐。是故大王。我还问王。随所有力当报之。于大王意云何。爱鞞留罗大将不。此末利。我爱彼鞞留罗大将。此大王。彼鞞留罗大将。是败坏是变异。生苦忧戚不乐不。此末利。鞞留罗大将。有败坏变异则有忧戚苦不乐。此大王。当以此知之。爱生已则有忧戚苦不乐。于大王意云何。爱贤首大将。爱一奔陀利大象。爱婆夷提女。爱婆沙刹谛隶(夫人)。爱迦尸人民不。此末利。爱迦尸拘萨罗人民。此大王。迦尸拘萨罗人民。亦是败坏有变异。生苦忧戚不乐不。此末利。诸五淫欲自娱乐者。皆因迦尸拘萨罗人民。此末利。迦尸人民败坏变异者。我命不全。况当不生苦忧戚不乐。此大王。当知此爱生已则有苦忧戚不乐。于大王意云何。今宁愍妾不。此末利。我亦愍汝。此大王。妾亦有败坏有变异。宁可不生苦忧戚不乐耶。汝末利。败坏有变异。我亦当生忧戚苦不乐。此大王。以此当知之。爱生已则有忧戚苦不乐。此末利。从今日始彼沙门瞿昙。因此事当为我师。我为弟子。此末利。我今归彼世尊法及比丘僧。我于彼世尊持优婆塞。从今日始离于杀。今自归佛。如是说。王波斯匿遥闻世尊所说。欢喜而乐。

猜你喜欢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一·佚名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十[宋刻]·惟白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四·佚名
  卷五十二·佚名
  明觉禅师语录卷第三·重显
  卷第十二·呆翁行悦
  卷五百四十七·佚名
  曹溪大休珠禪師普說卷第十·佚名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四·佚名
  乐邦文类卷第四·宗晓
  佛说阿难陀目佉尼呵离陀邻尼经·佚名
  卢至长者因缘经·佚名
  金刚忿怒三昧大仪轨分第十·佚名
  十地经论 第十二卷·佚名
  異部宗輪論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一十六·彭定求

        卷416_1 【酬乐天春寄微之】元稹   鹦心明黠雀幽蒙,何事相将尽入笼。君避海鲸惊浪里,   我随巴蟒瘴烟中。千山塞路音书绝,两地知春历日同。   一树梅花数升酒,醉寻江岸哭东风。   卷416_2 【酬乐天舟泊

  • 唐诗镜卷三十五·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三十五 明 陆时雍 编 中唐第七 于鹄【隐居於汉阳大历间应荐起历诸府从事有集一卷】 【于鹄气局浅狭然语有实际】 五言古诗 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 戢戢乱峰里一峰独凌天下看如尖高上有十里泉

  • 卷二十九·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二十九   元 方回 编 旅况类 易旅卦曰旅琐琐斯其所取灾男子生而有四方之志宁终老守乡井乎一有所役而不能遽归则有旅琐琐之忧虽富贵得志犹不无鞅掌之叹而况於贫贱不得志之人此旅况诗所以

  • 御选明诗卷十四·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十四乐府歌行十一米云卿杨栁歌送唐仲秩江南二月时杨栁緑华滋高台不知数台边千万树萦隄夹岸相映新摇曳朱门翳美人翠楼丝丝争媚日黄鹂树树学啼春啼春不住高下飞金梭乱掷流黄机又如织女机初防千丝

  • 后汉光武皇帝纪八卷第八·袁宏

      二十二年(丙午、四六)  春闰月丙戌,上幸长安,祠园陵〔一〕。 〔一〕 陵原作“邑”,据黄本改。 夏五月乙未晦,日有蚀之。   六月,伏波将军马援还京师。   是时梁松贵幸,百僚惮之。援尝小病,松来候援,独拜床

  • 第八十三回 大吃醋两魏争风 真奇冤数妃毕命·蔡东藩

      却说道士作歌都市,有“委鬼当头立,茄花满地红”二语,委鬼二字相拼,便是魏字,茄花究属何指,据明史上说及,茄字拆开,便是客字。此语未免牵强。小子愚昧,一时未能明析,只好照史謄录,看官不要贻笑。闲文少叙,原来熹宗有一乳母,叫

  • 第五十三册 天聪六年五月·佚名

    第五十三册 天聪六年五月五月初一日,前行捉生图鲁什、劳萨来会。於是日,命阿山、图鲁什、劳萨、乌拜四大臣留其前次所统兵,复率每牛录护军一人,前往捉生。是日,大军次果果苏泰河。初二日,次果果苏泰河口哈喇阿鲁克地方处。

  • 第六章相续·佚名

    第一 嗣子承继宗祧之法律规定第二 官员袭荫之法律规定第三 世职官员革退之规定第四 有关宗法之议论第五 有关立嗣之议论第六 独子兼祧例第七 奏议及通告第八 给俸规定第九 妻妾婢生及奸生子财产继承之规定第

  • 颜真卿传·欧阳修

    颜真卿,字清臣,秘书监颜师古第五代侄孙。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殷氏亲自教育他。长大后,学问渊博,擅长写文章,侍奉母亲很孝顺。玄宗开元年间,参加进士考试,通过殿试。调到醴泉当县尉。经两次提升,任监察御史,奉命巡查河东、陇

  • 卷一百五十三·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五十三 朱批舒喜奏摺 雍正七年五月初二日巡察直隶等处农务御史【臣】舒喜谨 奏爲万民欢欣感戴二麦丰茂情形仰祈 睿鉴事窃【臣】一介庸愚荷蒙 皇上鸿恩畀以直隶巡农重任自受事以来几经两

  • 金泰·周诒春

    金泰 字鲁詹。年三十五岁。生于天津。本籍住址。天津东门外扒头街。父其昌。天津小学校校长。已婚。子一。初学于天津普通学校。天津中学校。及北洋大学。光緖三十二年。以官费游美。入哈佛大学。习政治经济学。宣统

  • 修身卷第三·扬雄

    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气也者,所以适善恶之马也与?或曰:“孔子之事多矣,不用,则亦勤且忧乎?”曰:“圣人乐天知命,乐天则不勤,知命则不忧。”或问“

  •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佚名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集会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尼。千优婆塞。五百乞儿。尔时会中有长者子。名曰善生。白佛言。世尊。外道六师常演说法教众生言

  • 护法论后序·张商英

    树教圣人。其设教虽殊。然于化人迁善去恶。则其一也。故曰为教不同。同归于善。若夫超出世间。明了生死。惟佛氏之学。无尽居士得兜率悦公。不传之旨。以大辩才。纵横演说。犹虑去佛既远。邪见者多。不知向上之宗。妄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演义钞卷第四·澄观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演义钞卷第四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第二明教摄者教有二种。 ▲一者通相十二分教亦分大小至下十藏品辨。 ▲二者诸宗立教不同今当略释。 二者诸宗立教等者由前经藏有权实等故有此门於中三一

  • 寓简·沈作喆

    南宋沈作喆撰。十卷。作喆字明远,号寓山,湖州(今浙江吴兴)人。绍兴进士。官至左奉议郎。曾有《寓林集》三十卷,今佚。约当淳熙元年(1174)成此书。以评议北宋名臣之篇居多。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 北平录·佚名

    一卷。著者姓名不详。此书记载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遣徐达、李文忠分道出塞,追击王保保以及袭破应昌府的战事。但记载颇为简略。此篇载明初太祖命将北征之事。纪事简略,惟详于徐达、李文忠所上二表,太祖封爵诸臣诏谕

  • 胡氏尚书详解·胡士行

    十三卷。宋胡士行撰。士行南宋时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江南西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官至临江军军学教授。此书又称《书集解》、《初学尚书详解》。士行解《尚书》,多以伪孔传为主,异说附后;伪孔传义有未妥,则引杨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