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萬如禪師語錄卷第七

嗣法門人行猷等編

示眾

示眾。舉祖師云。正說知見時。知見即自心。當心即知見。知見即如今。師云。若是腳跟著實。肘後符靈底漢。子雖終日知見。其間覓一毫知見相了不可得。者箇且置。畢竟如何是如今底事。卓拄杖云。雪裏鷺鷥飛。始見柳中鸚。鵡語方知。

示眾。靈雲見桃花悟道,香嚴聞擊竹明心,長慶捲簾透徹,玄沙

猜你喜欢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五·佚名
  新印大佛顶首楞严经序·佚名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十二卷·安慧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一卷·宝亮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三·欧阳竟无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七·佚名
  耶诞节正名·太虚
  佛说三厨经·佚名
  三峰藏和尚语录卷第十·三峰法藏
  卷第二·雷庵正受
  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卷第四·圆照
  大乘义章 第十七卷·慧远
  大乘方广曼殊室利菩萨华严本教阎曼德迦忿怒王真言大威德仪轨品·佚名
  大爱道比丘尼经卷上·佚名
  三增上学与三育·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黄尊师石翁(松瀑稿)·顾嗣立

    石翁,字可玉,号松瀑,南康人。世儒,家居庐山下。少多疾,父母强使为道士。所居室多唐、宋杂迹。间疾作,闭户反复在手。疾止危坐若思。客至驰辩荣辱,石翁闭目不复答,人多咎之,因自号曰「狷叟」。年几六十而死,常自作墓铭。邓善之谓

  • 西昆詶唱集巻上·杨亿

    宋 杨亿 编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 杨亿太极垂裳日中原偃革初楼船秋发咏衡石夜程书好问虚前席徴贤走传车蓬莱侔汉制煨烬访秦余防绎资金匮规模岀玉除纷纶开四部秘邃接千庐饫赐双鸡膳亲廻六尺舆华芝下阊阖白羽拥储胥

  • 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三十七·赵尔巽

      李长庚子廷钰 胡振声 王得禄 邱良功陈步云 许松年 黄标林国良 许廷桂   李长庚,字西岩,福建同安人。乾隆三十六年武进士,授蓝翎侍卫。出为浙江衢州营都司,累迁乐清协副将。五十二年,署福建海坛镇总兵。邻海有盗,误指

  • 第五十九回 纵叛贼朱异误国 却强寇羊侃守城·蔡东藩

      却说慕容绍宗固守谯城,自冬经春,未尝出战。是年为梁太清二年,东魏武定六年。侯景求战不得,攻城又不克,营中粮食将尽,正在愁烦。忽报城中发出铁骑五千,由绍宗亲自督领,前来攻营。景急上马出寨,见敌骑甚是踊跃,士饱马腾,勇气

  • 凡例·乾隆

      一厯代通鉴纂要本明正德间所辑其书仿宋司马光举要之例上自伏羲下迄元代凡九十有二卷我  皇上几余省览以编内采録尚未精审  特勅重加订正并增入明代事迹厘为一百十六卷发  凡起例皆经  睿裁鉴定尽善尽美集

  • 卷第二十九·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二十二陈子壮(麦而炫、朱实莲) 何腾蛟(杨某等、杨鸿、鸿弟鹗)堵胤锡陈子壮(麦而炫、朱实莲)何腾蛟(杨某等、杨鸿、鸿弟鹗)堵胤锡陈子壮字集生,南海人。万历己

  • 卷之五百四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十七·朱轼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十七大学士朱轼撰名臣传九汉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後父珪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丞亮早孤与弟均随其从父依刘表荆州从父卒家于南阳之邓县号曰隆中躬耕陇亩建安初与颍川

  • 卷八十九·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八十九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舘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 史张守节正义 张耳陈余列传第二十九 【索隐张耳吴芮势侔楚汉位埒齐

  • 沈攸之传·沈约

    沈攸之字仲达,吴兴郡武康县人,是司空沈庆之的叔伯哥哥的儿子。他父亲沈叔仁,做过衡陽王刘义季的征西长史,兼任行参军,当警卫队长,之后又跟着刘义季镇守彭城,一直在征北府做事。沈攸之少年丧父,家境贫穷。元嘉二十七年(450),魏

  • 卷第十四·董仲舒

    治乱五行第六十二火干木,蛰虫蚤出,蚿雷蚤行;土干木,胎夭卵毈,鸟虫多伤;金干木,有兵;水干木,春下霜。土干火,则多雷;金干火,草木夷;水干火,夏雹;木干火,则地动。金干土,则五谷伤有殃;水干土,夏寒雨霜;木干土,?虫不为;火干土,则大旱。水干金,则

  •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第五·法藏

    魏国西寺沙门法藏撰不敬请法戒第六初制意者。诸佛所师谓是法。菩萨理应敬人重法灭身求请。而反露踞傲轻慢人法。失道之甚故须制也。二次第者。前则于失者不教诲。今则于得者不敬请也。三释名者。轻人慢法名不敬请。戒

  •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十四·佚名

    萧齐外国三藏僧伽跋陀罗译“尔时佛住舍卫国给孤独园精舍,污他家者,有二比丘,一名马师,二名满宿。于鸡咤山住,此是聚落名。此二比丘,恒于此聚落寺中料理寺舍,因营理故,与诸白衣言语来往,无有惭愧。污他家比丘者,此是马师、满宿,于

  • 四分律卷第三十六(二分之十五)·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说戒揵度下◎尔时说戒日,有一比丘住处心自念言:“佛制戒应和合集一处说戒,我今当云何?”即语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佛,佛言:“汝等善听!若说戒日,有一比丘住者,彼比丘应诣说戒堂扫洒令净,敷座具,具

  • 蒲室集·大訢

    元代诗文别集。15卷。释大訢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汪启淑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后至元四年(1338)虞集序。其时虞集双目已近失明,不能读书,而是听别人为他朗诵大訢诗文,他这样描述听后的感受:“如洞庭之野,众乐

  • 幼科切要·王锡鑫

    儿科著作。清 王锡鑫撰。

  • 礼书·陈祥道

    一百五十卷。宋陈祥道(1053—1093)撰。祥道字用之,福建福州人。治平进士,除馆阁校勘,后官太常博士,赐绯衣,止于宣义郎。著有《论语全解》等。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此书成于元祐年间,并表上于朝。又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佚名

    二卷,功德施菩萨造,唐地婆诃罗译。直释经文。论名者取本经所诠之义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