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梵行品第十六

  爾時正念天子白法慧菩薩言.佛子.一切世界諸菩薩衆依如來教染衣出家.云何而

  得梵行清淨.從菩薩位逮於無上菩提之道。法慧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修梵行時

  應以十法而爲所緣作意觀察.所謂身.身業.語.語業.意.意業.佛.法.僧.戒。應如是觀爲身

  是梵行耶乃至戒是梵行耶.若身是梵行者.當知梵行則爲非善.則爲非法.則爲渾濁.

  則爲臭惡.則爲不淨.則爲可厭.則爲違逆.則爲雜染.則爲死屍.則爲蟲聚。若身業是梵

  行者.梵行則是行住坐臥.左右顧視.屈伸俯仰。若語是梵行者.梵行則是音聲風息.唇

  舌喉吻.吐納抑縱.高低清濁。若語業是梵行者.梵行則是起居問訊.略說廣說.喻說直

  說.讚說毁說.安立說隨俗說.顯了說。若意是梵行者.梵行則應是覺.是觀.是分别.是種

  ********************

  種分别.是憶念.是種種憶念.是思惟.是種種思惟.是幻術.是眠夢。若意業是梵行者.當

  知梵行則是思想寒熱.飢渴.苦樂.憂喜。若佛是梵行者.爲色是佛耶.受是佛耶.想是佛

  耶.行是佛耶.識是佛耶.爲相是佛耶.好是佛耶.神通是佛耶.業行是佛耶.果報是佛耶。

  若法是梵行者.爲寂滅是法耶.涅槃是法耶.不生是法耶.不起是法耶.不可說是法耶.

  無分别是法耶.無所行是法耶.不合集是法耶.不隨順是法耶.無所得是法耶。若僧是

  梵行者.爲預流向是僧耶.預流果是僧耶.一來向是僧耶.一來果是僧耶.不還向是僧

  耶.不還果是僧耶.阿羅漢向是僧耶.阿羅漢果是僧耶.三明是僧耶.六通是僧耶。若戒

  是梵行者.爲壇場是戒耶.問清淨是戒耶.教.威儀是戒耶.三說羯磨是戒耶.和尚是戒

  耶.阿闍黎是戒耶.剃髮是戒耶.著袈裟衣是戒耶.乞食是戒耶.正命是戒耶。如是觀已

  於身無所取.於修無所著.於法無所住.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空寂.無作業者.無受

  報者.此世不移動.彼世不改變。此中何法名爲梵行.梵行從何處來.誰之所有.體爲是

  ********************

  誰.由誰而作.爲是有爲是無.爲是色爲非色.爲是受爲非受.爲是想爲非想.爲是行爲

  非行.爲是識爲非識。如是觀察.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寂滅故.意無取著故.心無

  障礙故.所行無二故.方便自在故.受無相法故.觀無相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

  法故.如是名爲清淨梵行。復應修習十種法.何者爲十.所謂處非處智.過現未來業報

  智.諸禪解脫三昧智.諸根勝劣智.種種解智.種種界智.一切至處道智.天眼無礙智.宿

  命無礙智.永斷習氣智。於如來十力一一觀察一一力中有無量義悉應諮問。聞已應

  起大慈悲心觀察衆生而不捨離.思惟諸法無有休息.行無上業不求果報.了知境界

  如幻如夢如影如響亦如變化。若諸菩薩能與如是觀行相應於諸法中不生二解.一

  切佛法疾得現前.初發心時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知一切法卽心自性.成就慧

  身不由他悟。

  ********************

猜你喜欢
  瑜伽论记卷第三(之上)(论本第九至第十)·遁伦
  卷二·佚名
  第十五 莫伽罗阇学童所问之义释·佚名
  第一 六处相应·佚名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一(末)·智周
  因缘所成·佚名
  例言·江味农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欧阳竟无
  卷之二十·纪荫
  摄大乘论释 第九卷·世亲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卷下·佚名
  卷第四十二·呆翁行悦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五·佚名
  大乘起信论略释缘起·太虚
  卷第三十·昙噩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五十八·彭定求

        卷858_1 【五言】吕岩   悟了长生理,秋莲处处开。金童登锦帐,玉女下香阶。   虎啸天魂住,龙吟地魄来。有人明此道,立使返婴孩。   姹女住南方,身边产太阳。蟾宫烹玉液,坎户炼琼浆。   过去神仙饵,今来到我

  • 御制读白居易集·白居易

    御制读白居易集人咸谓香山之诗伤於易不知其易处正难及也偶读其集题此儒雅曾闻白乐天漫将率易议前贤但从性地中流出月露风云总道诠乾隆甲子仲冬【右谨依御制诗初集恭录】

  • 云松巢集巻一·朱希晦

    (明)朱希晦 撰○五言寓兴【四首】乾坤一旅亭大梦几时醒白髪无情极春来不再青山中无别事诗酒作生涯鬓雪空催老何由驻日车山寺钟声歇夫寒睡起迟敲氷添砚水发兴写新诗风尘犹澒洞江海转深沉不作乗桴兴徒懐击楫心○六言江村

  • 附录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一、秀才造反,实在是自投罗·雍正

      编者按:这是曾静派徒弟投书案发生后,形成的第一份正式文件。雍正六年九月二十六日,曾静的徒弟张熙(化名张倬)投书给岳钟琪劝他谋反。岳钟琪软硬兼施,未能从张熙口中问出书信背景。因系谋反案,怕拖延日久,引起雍正怀疑,遂于

  • ●同异录卷下论述下·陆深

    臣深释曰:道无精粗,法有伦要,故析为下篇,并皆奇文奥义,可以考见古今之物情习俗,盖有神明之道焉。各仍旧篇,故曰论述。 ○杨时《求仁齐记略》 吾邑距中州数千里之远,舟车不通,缙绅先生与一时怀德秉义之士,足以表世范俗者,皆无自而

  • ○林夫人书·许指严

    沈文肃公葆桢之夫人林氏,为文忠公则徐之女,英明有才干,当世咸称之。当文肃守广信时,贼围广信急。文肃往河口筹饷,夫人困守危城,乃作书乞援于饶廷选。此书传诵一时,兹录其全稿云:将军漳江战绩,啧啧人口,里曲妇孺,莫不知有饶公矣,此

  • 秦并六国平话卷上·佚名

    诗曰:世代茫茫几聚尘,闲将史记细铺陈。便教王伯多权变,怎似三王尚义仁。六国纵横易冰炭,孤秦兴仆等云轮。秦吞六代不能鉴,且使来今复鉴秦。鸿蒙肇判,风气始开。以揖让而传天下者,尽说唐,虞;以征伐而取天下者,尽说三代。夫三代者

  • 卷之五百八十五·佚名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十二月。癸酉。谕军机大臣等、电寄端方等、张鸣岐电悉。着端方、陈启泰、转饬庄蕴宽迅速赴广西。以供差遣。现边防正在吃紧。编练新军。非一时所能就绪。仍着驰赴龙州巡阅布置。俟边防粗定。再

  • 第九五禀同治十三年九月七日一一三○四-四·佚名

    三快头役李禄,禀解脱逃之跑勇温天送台下三快头役李禄叩首叩禀,为解交禀讯事。缘据大甲站书吕洲禀称:「署内给银一十三元五角,交与跑勇温天送,带赴大甲站馆,给发勇资,被温天送花销脱逃,跟至彰属梧栖港,拏获

  • 卷十九·司马贞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索隐卷十九 唐 司马贞 撰 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樗里子名疾【按樗木名也音摅高诱曰其里有大樗树曰樗里然疾居渭南隂乡之樗里故号曰樗里子又按纪年则谓之楮里疾也】滑稽多智【滑音骨稽音鸡邹诞又

  • 乾淳岁时记·周密

    宋 周密 武林旧事 ○元正 朝廷元日冬至行大朝会仪则百官冠冕朝服备法驾设黄麾仗三千三百五十人 【视东京已减三之□】 用太常雅乐宫架登歌太子上公亲王宰执并赴紫宸殿立班进酒上千万岁寿上公致辞枢密宣荅及诸国使人

  • 五七、墨子游齐考·钱穆

    《墨子 鲁问篇》载墨子见七大王,孙诒让《闲诂》引苏俞说,云:“即太公田和也。其后子孙称王,亦尊其祖为大王。”孙云:“安王十六年,田和始立为诸侯,墨子见大王,疑当在田和为诸侯之后。”今按:安王十六年,墨

  • 魏纪一 世祖文皇帝上黄初元年 (庚子、220)·司马光

    魏纪一 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 [1]春,正月,武王至洛阳;庚子,薨。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豪不与。用

  • 正论篇第十八·荀况

    世俗之为说者曰:“主道利周。”是不然。主者、民之唱也,上者、下之仪也。彼将听唱而应,视仪而动;唱默则民无应也,仪隐则下无动也;不应不动,则上下无以相有也。若是,则与无上同也!不祥莫大焉。故上者、下之本也。上宣明,则下治辨

  • 论语集注大全卷十二·胡广

    <经部,四书类,四书大全__论语集注大全钦定四库全书论语集注大全卷十二顔渊第十二凡二十四章顔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仁者本心之全德【庆源辅氏曰仁义礼智皆心之徳而仁包义

  • 卷十六·夏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十六宋 夏僎 撰周书泰誓上泰誓三篇葢是武王伐纣誓师之辞史官随其先后而记之据中篇言惟戊午王次于河朔则上篇乃未渡孟津时所言既誓遂渡河次于河北故作中篇是上中二篇同日而作一作于河南一作于

  •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经·佚名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别解脱经难得闻  经于无量俱胝劫  读诵受持亦如是  如说行者更难遇  诸佛出现于世乐  演说微妙正法乐  僧伽一心同见乐  和合俱修勇进乐  若见圣人则为乐  并与共

  • 韩非子·韩非

    原名《韩子》,战国末年韩非撰著的理论散文作品。作者继承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御臣方法)和列子的“势”(统治的权力)而提出了以“法”为中心,“法”、“术”、“势”相结合的统治方法,为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奠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