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淨行品第十一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言.佛子菩薩云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害

  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可毁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可壞身語意業.云何得不退轉身語意

  業.云何得不可動身語意業.云何得殊勝身語意業.云何得清淨身語意業.云何得無

  ********************

  染身語意業.云何得智爲先導身語意業。云何得生處具足.種族具足.家具足.色具足.

  相具足.念具足.慧具足.行具足.無畏具足.覺悟具足。云何得勝慧.第一慧.最上慧.最勝

  慧.無量慧.無數慧.不思議慧.無與等慧.不可量慧.不可說慧。云何得因力.欲力.方便力.

  緣力.所緣力.根力.觀察力.奢摩他力.毗鉢舍那力.思惟力。云何得藴善巧.界善巧.處善

  巧.緣起善巧.欲界善巧.色界善巧.無色界善巧.過去善巧.未來善巧.現在善巧。云何善

  修習念覺分.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猗覺分.定覺分.捨覺分.空.無相.無願。云何得

  圓滿檀波蜜羅.尸波蜜羅.羼提波羅蜜.毗黎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及以

  圓滿慈悲喜捨。云何得處非處智力.過未現在業報智力.根勝劣智力.種種界智力.種

  種解智力.一切至處道智力.禪解脫三昧染淨智力.宿住念智力.無障礙天眼智力.斷

  諸習智力。云何常得天王.龍王.夜叉王.乾闥婆王.阿修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睺

  羅伽王.人王.梵王.之所守護恭敬供養。云何得與一切衆生爲依爲救.爲歸爲趣.爲炬

  ********************

  爲明.爲照爲導.爲勝導爲普導。云何於一切衆生中爲第一爲大.爲勝爲最勝.爲妙爲

  極妙.爲上爲無上.爲無等爲無等等。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告智首菩薩言.善哉佛子.汝

  今爲欲多所饒益多所安隱哀愍世間利樂天人問如是義。佛子若諸菩薩善用其心

  則護一切勝妙功德.於諸佛法心無所礙.住去來今諸佛之道.隨衆生住恆不捨離.如

  諸法相悉能通達.斷一切惡.具足衆善.當如普賢色像第一.一切行願皆得具足.於一

  切法無不自在.而爲衆生第二導師。佛子云何用心能獲一切勝妙功德。佛子.

  菩薩在家 當願衆生 知家性空 免其逼迫。 

  孝事父母 當願衆生 善事於佛 護養一切。 

  妻子集會 當願衆生 怨親平等 永離貪著

  若得五欲 當願衆生 拔除欲箭 究竟安隱 

  伎樂聚會 當願衆生 以法自娛 了伎非實

  ********************

  若在宮室 當願衆生 入於聖地 永除穢欲。

  若瓔珞時 當願衆生 捨諸僞飾 到真實處 

  上昇樓閣 當願衆生 昇正法樓 徹見一切 

  若有所施 當願衆生 一切能捨 心無愛著

  衆會聚集 當願衆生 捨衆聚法 成一切智 

  若在厄難 當願衆生 隨意自在 所行無礙。 

  捨居家時 當願衆生 出家無礙 心得解脫

  入僧伽藍 當願衆生 演說種種 無乖淨法

  詣大小師 當願衆生 巧事師長. 習行善法 

  求請出家 當願衆生 得不退法 心無障礙

  脫去俗服 當願衆生 勤修善根 捨諸罪軛 

  ********************

  剃除鬚髮 當願衆生 永離煩惱 究竟寂滅 

  著裟袈衣 當願衆生 心無所染 具大仙道

  正出家時 當願衆生 同佛出家 救護一切 

  自歸於佛 當願衆生 紹隆佛種 發無上意 

  自歸於法 當願衆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歸於僧 當願衆生 統理大衆 一切無礙 

  受學戒時 當願衆生 善學於戒 不作衆惡 

  受闍梨教 當願衆生 具足威儀 所行真實

  受和尚教 當願衆生 入無生智 到無依處 

  受具足戒 當願衆生 具諸方便 得最勝法。 

  若入堂宇 當願衆生 昇無上堂 安住不動

  ********************

  若敷床座 當願衆生 開敷善法 見真實相 

  [一]正身端坐 當願衆生 坐菩提座 心無所著 

  結加趺坐 當願衆生 善根堅固 得不動地

  修行於定 當願衆生 以定伏心 究竟無餘 

  若修於觀 當願衆生 見如實理 永無乖諍 

  捨加趺坐 當願衆生 觀諸行法 悉歸散滅。

  下足住時 當願衆生 心得解脫 安住不動 

  若舉於足 當願衆生 出生死海 具衆善法 

  著下裙時 當願衆生 服諸善根 具足慚愧

  整衣束帶 當願衆生 檢束善根 不令散失 

  若著上衣 當願衆生 獲勝善根 至法彼岸 

  注:

  [一]無性攝論五引所行清淨經.作若見坐時發如是心. 願諸衆生坐菩提座.

  ********************

  著僧伽黎 當願衆生 入第一位 得不動法。

  手執楊枝 當願衆生 皆得妙法 究竟清淨 

  嚼楊枝時 當願衆生 其心調淨 噬諸煩惱 

  大小便時 當願衆生 棄貪瞋癡 蠲除罪法

  事訖就水 當願衆生 出世法中 速疾而往 

  洗滌形穢 當願衆生 清淨調柔 畢竟無垢 

  以水盥掌 當願衆生 得清淨手 受持佛法

  以水洗面 當願衆生 得淨法門 永無垢染。 

  手執錫杖 當願衆生 設大施會 示如實道 

  執持應器 當願衆生 成就法器 受天人供

  發趾向道 當願衆生 趣佛所行 人無依處 

  ********************

  若在於道 當願衆生 能行佛道 向無餘法 

  涉路而去 當願衆生 履淨法界 心無障礙

  見昇高路 當願衆生 永出三界 心無怯弱 

  見趣下路 當願衆生 其心謙下 長佛善根 

  見斜曲路 當願衆生 捨不正道 永除惡見

  若見直路 當願衆生 其心正直 無諂無誑 

  見路多塵 當願衆生 遠離塵坌 獲清淨法 

  見路無塵 當願衆生 常行大悲 其心潤澤

  若見險道 當願衆生 住正法界 離諸罪難 

  若見衆會 當願衆生 說甚深法 一切和合 

  若見大柱 當願衆生 離我諍心 無有忿恨

  ********************

  若見叢林 當願衆生 諸天及人 所應敬禮 

  若見高山 當願衆生 善根超出 無能至頂 

  見棘剌樹 當願衆生 疾得翦除 三毒之剌

  見樹葉茂 當願衆生 以定解脫 而爲蔭映 

  若見華開 當願衆生 神通等法 如華開敷 

  若見樹華 當願衆生 衆相如華 具三十二

  若見果實 當願衆生 獲最勝法 證菩提道 

  若見大河 當願衆生 得預法流 入佛智海 

  若見陂澤 當願衆生 疾悟諸佛 一味之法

  若見池沼 當願衆生 語業滿足 巧能演說 

  若見汲井 當願衆生 具足辯才 演一切法 

  ********************

  若見涌泉 當願衆生 方便增長 善根無盡

  若見橋道 當願衆生 廣度一切 猶如橋梁 

  若見流水 當願衆生 得善意欲 洗除惑垢 

  見修園圃 當願衆生 五欲圃中 耘除愛草

  見無憂林 當願衆生 永離貪愛 不生憂怖 

  若見園苑 當願衆生 勤修諸行 趣佛菩提 

  見嚴飾人 當願衆生 三十二相 以爲嚴好

  見無嚴飾 當願衆生 捨諸飾好 具頭陀行 

  見樂著人 當願衆生 以法自娛 歡愛不捨 

  見無樂著 當願衆生 有爲事中 心無所樂

  見歡樂人 當願衆生 常得安樂 樂供養佛 

  ********************

  見苦惱人 當願衆生 獲根本智 滅除衆苦 

  見無病人 當願衆生 入真實慧 永無病惱

  見疾病人 當願衆生 知身空寂 離乖諍法 

  見端正人 當願衆生 於佛菩薩 常生淨信 

  見醜陋人 當願衆生 於不善事 不生樂著

  見報恩人 當願衆生 於佛菩薩 能知思德 

  見背恩人 當願衆生 於有惡人 不加其報 

  若見沙門 當願衆生 調柔寂靜 畢竟第一

  見婆羅門 當願衆生 永持梵行 離一切惡 

  見苦行人 當願衆生 依於苦行 至究竟處 

  見操行人 當願衆生 堅持志行 不捨佛道

  ********************

  見著甲胃 當願衆生 常服善鎧 趣無師法 

  見無鎧仗 當願衆生 永離一切 不善之業 

  見論議人 當願衆生 於諸異論 悉能摧伏

  見正命人 當願衆生 得清淨命 不矯威儀 

  若見於王 當願衆生 得爲法王 恆轉正法 

  若見王子 當願衆生 從法化生 而爲佛子

  若見長者 當願衆生 善能明斷 不行惡法. 

  若見大臣 當願衆生 恆守正念 習行習善。 

  若見城郭 當願衆生 得堅固身 心無所屈

  若見王都 當願衆生 功德共聚 心恆喜樂 

  見處林藪 當願衆生 應爲天人 之所歎仰 

  ********************

  入里乞食 當願衆生 入深法界 心無障礙

  到人門户 當願衆生 入於一切 佛法之門 

  入其家已 當願衆生 得入佛乘 三世平等 

  見不捨人 當願衆生 常不捨離 勝功德法

  見能捨人 當願衆生 永得捨離 三惡道苦 

  若見空鉢 當願衆生 其心清淨 空無煩惱 

  若見滿鉢 當願衆生 具足成滿 一切善法

  若得恭敬 當願衆生 恭敬修行 一切佛法 

  不得恭敬 當願衆生 不行一切 不善之法 

  見慙恥人 當願衆生 具慙恥行 藏護諸根

  見無慙恥 當願衆生 捨離無慙 住大慈道 

  ********************

  若得美食 當願衆生 滿足其願 心無羨欲 

  得不美食 當願衆生 莫不獲得 諸三昧味

  得柔輭食 當願衆生 大悲所熏 心意柔輭 

  得麤澀食 當願衆生 心無染著 絕世貪愛 

  若飯食時 當願衆生 禪悅爲食 法喜充滿

  若受味時 當願衆生 得佛上味 甘露滿足 

  飯食已訖 當願衆生 所作皆辦 具諸佛法 

  若說法時 當願衆生 得無盡辯 廣宣法要。

  從舍出時 當願衆生 深入佛智 永出三界 

  若入水時 當願衆生 入一切智 知三世等 

  洗浴身體 當願衆生 身心無垢 內外光潔

  ********************

  盛暑炎毒 當願衆生 捨離衆惱 一切皆盡 

  暑退涼初 當願衆生 證無上法 究竟清涼。 

  諷誦經時 當願衆生 順佛所說 總持不忘

  若得見佛 當願衆生 得無礙眼 見一切佛 

  諦觀佛時 當願衆生 皆如普賢 端正嚴好 

  見佛塔時 當願衆生 尊重如塔 受天人供

  敬心觀塔 當願衆生 諸天及人 所共瞻仰 

  頂禮於塔 當願衆生 一切天人 無能見頂 

  右繞於塔 當願衆生 所行無逆 成一切智

  繞塔三帀 當願衆生 勤求佛道 心無懈歇 

  讚佛功德 當願衆生 衆德悉具 稱歎無盡 

  ********************

  讚佛相好 當願衆生 成就佛身 證無相法。

  若洗足時 當願衆生 具神足力 所行無礙 

  以時寢息 當願衆生 身得安隱 心無動亂 

  睡眠始寤 當願衆生 一切智覺 周顧十方。

  佛子若諸菩薩如是用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一切世間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乾闥

  婆阿修羅等.及以一切聲聞緣覺.所不能動。

  ********************

猜你喜欢
  中阿含经卷第九·佚名
  卷第十四·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四·澄观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五卷·灌顶
  序·野竹福慧
  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释跋·太虚
  卷七十五·佚名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十·明雪
  跋·智旭
  分别品第十三·佚名
  华严经问答上卷·法藏
  塔銘·佚名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三·石雨明方
  信心铭译文·僧璨
  缘起性空·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五集卷四十五·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四十五古今体一百一首【己酉三】西直门外作乘时行庆礼胥周坛祭筵经政合求?迤村郊观气象昨年幸得九分收【上年顺天府尹报秋收九分有余】石道重修平似掌都人士喜利

  • 初集卷六·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六古今体一百十五首【辛酉二】皇考御书摹成颁赐羣臣代邸挥毫日晴轩飞白时腾骧龙凤势洒落玉珠姿力运千钧重神开万象怡几余惩物玩宸藻丽天垂拜赐恩如昨趋庭念在兹贞珉传万禩捧视泪交颐望西山迤

  • 卷四十·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四十     明 冯惟讷 撰 晋第十 夏侯湛【字孝若谯国人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构新词泰始中举贤良拜郎中後转尚书郎出为野王令惠帝即位为散骑常侍元康初卒】 周诗 叙曰周诗者南陔白华华黍由庚

  • 卷一·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卷一预宴十八人诗六十三首【郡王品级多罗贝勒】允 祁【年七十四】绍绳家法洽重熙三世重逢介夀祺例溯尧衢开钜典纶颁禹服沛鸿厘曾元庆裕麟之定?瓞祥绵凤在岐五代一堂征福备本

  • 勉斋集钞·吴之振

    黄幹答曾伯玉借长编白露下百草,迅商薄秋林。幽人起长叹,感此节物深。揽衣自徘徊,抚剑还悲吟。丈夫各有志,莫作儿女心。涉远当疾趋,畏影须就阴。愿言理轻车,去上南山岑。访高签判故居远树分高下,平洲半有无。短亭低密竹,小艇隐

  • 1933──中華民國二十二年癸酉·郭廷以

      1﹐1(一二,五)   甲、夜九時日軍進攻山海關,要求我撤退南關駐軍。   乙、天津日軍司令中村發表【告同胞書】,決澈底膺懲對於和平之暴敵。  丙、國府舉行淞滬抗日將領授勛典禮。   丁、劉文輝又向成都反攻,川戰再

  • 唐鉴卷十八·范祖禹

    宪宗七年帝尝问宰相贞元中政事不理何乃至此李吉甫对曰徳宗自任圣智不信宰相而信他人是使奸臣得以乘间弄威福政事不理职此故也帝曰然此亦未必皆徳宗之过朕防在徳宗左右见事有得失当时宰相亦未有再三执奏者皆懐禄偷安今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佚名

    世宗钦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之孙也父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母慈孝贞顺仁敬诚一安天诞圣献皇后以正德二年八月初十日生上于安陆藩邸初献皇帝以宪宗皇帝第二子册封兴王弘治七年九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九·佚名

    万历四十四年九月己巳朔盗窃观象台铜索夺灵台官刘臣俸两月○兵部请诹日开操以饬营务言三营之军春秋入营操练使执干戈以卫 社稷自四十二年停操 圣母几筵未撤也今大礼久竣已应 明旨举行之期而秋气渐深正合天道肃杀之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纪昀

    宋纪 【十二】孝宗○孝宗孝宗皇帝讳眘字符永太祖七世孙也初太祖少子秦王德芳生英国公惟宪惟宪生新兴侯从郁从郁生华阴侯世将世将生庆国公令 譮令譮生子偁是为秀王帝秀王子也始名伯琮高宗自元懿太子薨未有后昭慈圣献皇

  • 明儒言行录卷七·沈佳

    安化县知县沈佳撰罗钦顺字允升江西泰和人治癸丑进士仕至吏部尚书少即端重殊异年十四题其门有勉勉于仁义之语【神道碑】陞南国子监司业此缺悬而不补垂七十年监规积弛士多放逸每遇差拨争论纷如公至谓放心宜収非管摄之

  • 钦定元史语解卷二十三·佚名

    <史部,正史类,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__钦定元史语解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元史语解卷二十三人名特穆尔喇实 【特穆尔铁也剌实唐古特语吉祥也卷一百六十八作帖木剌思】酬尼赀 【卷一百六十九作丑妮子因无解义但改字面】巴

  • 易经·说卦传·第十一章·佚名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震为雷、为龙、为玄

  • 卷七 燕礼第六之一·李如圭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释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释卷七    宋 李如圭 燕礼第六郑目録云诸侯无事若卿天天有勤劳之功与羣臣燕饮以乐之礼也【案今注疏本脱此二字】燕礼于五礼属嘉礼大戴第十二小戴及别録皆第六

  • 卷六·严粲

    <经部,诗类,诗缉>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缉卷六 宋 严粲 撰 卫    国风 说已见邶【○粲曰汉志河内朝歌县注云纣所都周武王弟康叔所封更名卫】 淇奥【音郁】美武公之德也【疏曰武公和僖侯子】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

  • 答黄子理问(二则)·太虚

    问一:佛法不立名言,不可思议,言其非思想议论之所能及。然不用议论犹可也,若思想不用,从何而入?答一:佛法不可思议,而思议为入佛法之门,故学者宜由思议之门以入不可思议之佛法,三藏十二部皆佛菩萨应众生之机而说,使众生由名言之门

  • 阿毗达磨俱舍论实义疏卷第三·安慧

        尊者安惠造  三科一聚二生门三种族。聚蕴义。生门义。心心所法生长门义。生于眼识以眼为门。此经证门义有六。然心所法有十二。故契经说。眼色为缘生于眼识。三和合。触起俱受想思如是。乃至意法为缘生于意

  • 商君书白话译文·商鞅

    先秦法家著作。今本24篇,据学者研究,其中《垦令》、《农战》、《开塞》、《靳令》、《外内》可能出自商鞅本人;《更法》、《错法》、《待民》、《弱民》、《定分》则是他人所作;其余各篇尚难确考。全书编定时代,约在